nideduoqing 发表于 2024-1-5 14:18:49

2024西交重要论文汇总

本帖最后由 nideduoqing 于 2024-5-23 18:25 编辑

1. 20240103:《Nature Neuroscience》第一单位+通讯单位:西安交通大学生命学院王昌河教授团队综合运用神经环路示踪技术、电生理与电化学记录、清醒动物双光子Ca2+成像、光纤记录等,首次发现痛觉信息处理中枢(前扣带回皮层,ACC)与情感中枢(腹侧被盖区,VTA)之间形成的正反馈神经闭环。该研究不仅揭示了新型“正反馈闭环回路”及其在慢性痛的长期持续及与情绪障碍共病的核心机制,也为慢性痛的治疗提供了新靶点和干预新策略,并为其他脑生理与脑疾病研究提供新的范式和新思路。该研究成果在《自然神经科学》(Nature Neuroscience)上发表了题为《ACC-VTA-ACC正反馈神经闭环介导神经痛及其负性情绪的长期维持》研究论文。西安交通大学生命学院王昌河教授为本文通讯作者,美国马里兰大学魏峰教授、西南医科大学康新江教授和美国霍普金斯大学柴祖映博士为共同通讯作者。西安交通大学生命学院副教授宋茜、博士生韦安琪、副教授徐华栋和博士生顾禹豪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3-023-01519-w

2. 20240119:《The Lancet Global Health》第一单位+通讯单位:研究成果以“中国、澳大利亚、泰国男男性行为者HIV暴露前预防用药与检测策略的优化:一项建模和成本效果分析”为题在全球公共卫生权威期刊《柳叶刀-全球健康》发表。公共卫生学院博士生赵芮是本论文的第一作者,其在公共卫生学院庄贵华教授和张磊教授共同指导下完成了本研究。庄贵华教授、张磊教授、莫纳什大学Jason J. Ong副教授是本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参与本研究的还有公共卫生学院沈明望副教授、澳大利亚皇家医学院全科院士Christopher K Fairley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的Alex R Cook副教授、泰国HIV研究与创新研究中心的Nittaya Phanuphak理事等。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 ... i/S2214109X23005363

3. 20240123:《Physical Review Letters》第一单位+通讯单位:该成果以“Generation of Ultrabrilliant Polarized Attosecond Electron Bunches via Dual-Wake Injection(双尾波注入产生高亮度极化阿秒电子束)”为题,于2024年1月23日在物理学领域顶级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物理评论快报》)上发表。西安交通大学物理学院博士生孙婷为论文第一作者,赵前副教授、栗建兴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此外,西安交通大学物理学院弯峰副教授、阿联酋美式沙迦大学Yousef I. Salamin教授等也深入参与了本工作。https://doi.org/10.1103/PhysRevLett.132.045001



4. 20240117:《Cell Host & Microbe》第一单位+通讯单位:2024年1月17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吴岳教授、袁祖贻教授团队联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Frank Gonzalez 研究员,在 Cell 子刊 Cell Host & Microbe 上发表了题为:A gut microbiota-bile acid axis promotes intestinal homeostasis upon aspirin-mediated damage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阿司匹林通过影响肠道细菌-胆汁酸代谢导致肠道损伤的新机制,并提出了预防阿司匹林诱导肠道损伤的潜在方法。
https://doi.org/10.1016/j.chom.2023.12.015

5. 20240207:《Cell Metabolism》第一单位+通讯单位:2024年02月07日,袁祖贻教授、吴岳教授团队与香港中文大学于君教授团队合作在《细胞代谢》(Cell Metabolism)(IF=29)杂志发表原创论文,揭示了他汀类药物通过肠道菌群-胆汁酸代谢导致新发糖尿病的机制,他汀和熊去氧胆酸(UDCA)联合治疗可以改善葡萄糖稳态,而不影响其降脂作用。该研究不但揭示了他汀的肠道菌群作用机制,而且开发了新的UDCA辅助治疗策略可能是未来一种新型的降脂方法。
https://doi.org/10.1016/j.cmet.2023.12.027

6. 20240218:《Cell Genomics》第一单位+通讯单位:2024年02月18日 ,生命学院杨铁林教授团队通过改进高通量增强子活性检测技术STARR-seq,并联合三维基因组Hi-C和表观组ChIP-seq等多组学技术,系统鉴定了319个潜在的骨质疏松症功能性易感变异,具有碱基偏好性增强子调控能力,其靶基因显著富集到成骨分化和骨代谢相关分子通路。近日,该研究成果以《整合高通量增强子检测和功能验证揭示YY2为核心的骨质疏松症风险调控环路》(Integrative high-throughput enhancer surveying and functional verification divulges a YY2-condensed regulatory axis conferring risk for osteoporosis)为题,发表在Cell子刊《细胞基因组学》(Cell Genomics)。
https://doi.org/10.1016/j.xgen.2024.10050

7.20240218:《Lancet eClincalMedicine》第一单位+通讯单位:2024年02月18日,牟建军教授团队在国际著名期刊《柳叶刀》(Lancet)子刊eClinicalMedicine(IF=15.1)以论著形式发表了的最新原创性成果。牟建军教授、王多劳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郭统帅为第一作者。该研究首次发现早期的BMI轨迹和变异性能够有效预测中年时期MetS(metabolic syndrome代谢综合症)的患病风险。这一发现强调了持续监测儿童BMI的重要性,作为早期识别心血管疾病高风险个体的关键策略之一,对人群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早期防控策略具有重大意义。

8. 20240223:《Cell Reports Physical Science》第一单位+通讯单位:相关研究成果以“镍催化的机械化学自由基中继还原交叉偶联反应”(Ball-Milling-Enabled Ni-Catalyzed Radical Relayed Reductive Cross-Coupling)为题发表于《细胞报告物质科学》(Cell Reports Physical Science)上。西安交通大学药学院为唯一通讯单位,范春英助理教授为第一作者,魏晓峰教授为通讯作者。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西安交通大学青年拔尖人才计划、陕西省高层次人才青年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以及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等项目的资助,也得到了西安交通大学分析测试共享中心的大力支持。
论文链接地址:https://www.cell.com/cell-report ... fulltext/S2666-3864(24)00056-0

9. 20240223:《Phys. Rev. Lett》第一单位+通讯单位:西安交大材料学院张会军副教授、刘峰教授与香港科大章琪博士、韩一龙教授合作,基于局部笼结构的Voronoi构造,提出各向异性结构参量k = Rmin/Rmax (Rmin和Rmax分别代表Voronoi单元的短轴和长轴),具有明确的几何含义,在模耦合理论(mode-coupling theory)推测的玻璃转变处表现出明显的变化(图1),揭示了玻璃转变是从局部结构不均匀形变的液体到均匀形变的固体变化的过程,这在二维和三维系统中具有鲁棒性(如下图)。相关论文以《笼结构各向异性-各向同性转变揭示玻璃转变的结构特征》(Anisotropic-Isotropic Transition of Cages at the Glass Transition)为题发表于Phys. Rev. Lett.期刊。

https://doi.org/10.1103/PhysRevLett.132.078201


10. 20240218:《国际固态电路会议(ISSCC 2024)》第一单位+通讯单位:在美国旧金山举行,200多篇来自学术界和产业界的最前沿芯片研究成果在这集成电路设计的全球最顶级学术会议发布。此次,西安交大微电子学院耿莉教授团队助理教授樊超在会议发表研究论文“A 0.07mm2 20-to-23.8GHz 8-phase Oscillator Incorporating Magnetic + Dual-Injection Coupling Achieving 189.2dBc/Hz FoM@10MHz and 200.7dBc/Hz FoMA in 65nm CMOS”。文章的第一作者是来自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学院的博士生赵亚。本项目由微电子学院团队与澳门大学微电子研究院联合研究,研究成果获得业界高度认可。



11. 20240320:《Science Advances》共同一作+共同通讯:胎盘作为孕育胎儿中的关键器官,在母胎疾病的发病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由于胎盘位置的局限,目前在子宫内研究胎盘的手段非常有限。为深入研究胎盘功能以及胎盘在母胎疾病中的作用,迫切需要进行活体胎盘研究的方法。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小儿外科黄强教授与杜克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合作,开发了小鼠活体胎盘成像技术,该技术实现了在子宫内研究胎盘功能的设想,完美突破了进行胎盘研究的技术限制。该成果以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为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单位,作为封面文章发表于3月20日出版的《科学进展》期刊中。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dv.adk1278


12. 20240321:《Nature Computational Science》第一单位:近日,西安交大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暨人工智能学院博士生张贺与微软亚洲研究院AI for Science团队联合提出了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和无轨道密度泛函理论的新型电子结构计算框架(M-OFDFT),不仅显著超越了传统KSDFT的计算效率,还能保有其求解精度,为分子科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颖的、更具潜力的研究工具。相关研究成果“Overcoming the Barrier of Orbital-Free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for Molecular Systems Using Deep Learning在Nature子刊《自然计算科学》(Nature Compu tational Science)在线发表。文章第一作者为人工智能学院与微软亚洲研究院联合培养的博士生张贺,师从郑南宁教授和邵斌研究员,第一作者单位为西安交通大学。该研究工作是张贺于微软亚洲研究院刘畅研究员、邵斌研究员及郑南宁教授的联合指导下完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3588-024-00605-8


13. 20240322:《Nature Biotechnology》第一单位+唯一通讯:基因组结构变异与丰富多彩的生物性状进化和严重疾病表型密切相关。多种遗传病和癌症的变异研究需要在多个样本之间进行基因组变异差异比较,进而获得真正与疾病进展相关的新生和体细胞结构变异。目前,领域内常用的“先检测再求差”的分步式策略要求在基因组检测后有多个计算步骤,繁杂的多步骤会导致错误累计快、假阳性高,无法精确解析新生、体细胞结构变异。为了解决这一难点问题近日,西安交通大学叶凯教授团队在新生和体细胞结构变异鉴定方法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SVision-pro:新生和体细胞结构变异检测”为题,于2024年3月22日发表在《自然·生物技术》杂志上。电信学部自动化学院博士生王松渤为该论文第一作者,叶凯教授为唯一通讯作者。
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7-024-02190-7


14. 20240327:《Phys. Rev. Lett》第一单位+通讯单位:西安交通大学力化学耦合与智能介质实验室报道了一种基于褶皱诱导挠曲电效应的极化拓扑结构调控方法。这种基于挠曲电效应的调控策略不再受限于超晶格结构或铁电材料,可广泛适用于所有中心对称或非中心对称纳米薄膜,为极化拓扑结构提供更广阔的材料和结构选择空间。相关成果以《褶皱薄膜中挠曲电极化图案的力学调控》(Mechanical Control of Polar Patterns in Wrinkled Thin Films via Flexoelectricity)为题发表在物理学旗舰期刊《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西安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尚红星为论文第一作者,西安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董惠婷、吴宜涵,邓锋助理研究员和胡淑玲教授参与了论文的相关工作,梁旭教授和申胜平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面上项目的资助。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103/PhysRevLett.132.116201


15. 20240426:《Phys.Rev.Lett》第一单位+通讯单位:研究成果有助于深入认识真空击穿过程中电场与电极材料相互作用,从材料微观尺度理解真空击穿的起始机制,为解决高能物理装置与微纳器件中的真空击穿问题奠定理论基础。以《钨纳米尖端表面碳层的场致纳米突起生长的原位观察》(In situobservation of field-induced nanoprotrusion growth on a carbon-coated tungsten nanotip)为题在物理学旗舰期刊《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发表,电气工程学院孟国栋副教授为论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博士生李伊濛为学生第一作者,爱沙尼亚塔尔图大学/芬兰赫尔辛基大学Andreas Kyritsakis副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西安交通大学成永红教授、塔尔图大学Roni Aleksi Koitermaa, Veronika Zadin为论文共同作者。论文链接:https://journals.aps.org/prl/abstract/10.1103/PhysRevLett.132.176201


16. 20240507:《Phys.Rev.Lett》第一单位+通讯单位:近日,该研究成果以《亲水纳米通道中异常渗吸与疏水纳米通道中快速流动的相互联系》(Interlink between Abnormal Water Imbibition in Hydrophilic and Rapid Flow in Hydrophobic Nanochannels)为题发表在国际物理学顶级期刊《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西安交通大学绿色氢电全国重点实验室为第一单位和唯一通讯单位,孙成珍教授为论文唯一通讯作者。该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能源有序转化”基础科学中心和优秀青年基金等资助。该研究全面揭示了毛细流动的尺度依赖性,打破了通道越小阻力越大流动越慢的固有认知,构建的毛细流动模型为纳米流体力学提供了统一的见解,标志着该领域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为纳米空间受限流体流动特性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以纳米尺度水分子快速输运和精准调控为基础的膜分离、能源转化等技术的开发与升级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评审专家评价该研究:“its results are compelling as they offer a unified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the spontaneous imbibition of nanochannels” “These results are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understanding and predicting nanofluidic flows”。论文链接:https://journals.aps.org/prl/abstract/10.1103/PhysRevLett.132.184001


17. 20240506:《Phys.Rev.Lett》第一单位+通讯单位:西安交通大学物理学院李蓬勃教授课题组在基于磁振子-斯格明子量子耦合的混合量子系统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从理论上提出了磁振子-斯格明子二能级系统量子相互作用的新机制。该成果以“Magnon-Skyrmion Hybrid Quantum Systems: Tailoring Interactions via Magnons”为题,于2024年5月6日发表在 国际物理顶级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 (《物理评论快报》)上。西安交通大学物理学院为该论文的第一完成单位,博士生潘雪峰为论文第一作者,李蓬勃教授为论文唯一通讯作者。参与此工作的还有西安交通大学黑鑫磊博士、李福利教授,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的Franco Nori教授,以及日本早稻田大学的张溪超助理教授和Masahito Mochizuki教授。
https://journals.aps.org/prl/abstract/10.1103/PhysRevLett.132.193601


18. 20240509:《Phys.Rev.Lett》第一单位+通讯单位:西安交通大学物理学院高宏教授课题组在矢量结构光场与物质相互作用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在理论与实验上利用冷原子介质实现了矢量结构光场不可分离度测量的新机制,同时建立了矢量结构光场的偏振空间特性与原子态干涉图案之间的直接联系。该成果以“Measuring the Optical Concurrence of Vector Beams with an Atomic-State Interferometer”为题,于2024年5月9日发表在国际物理顶级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物理评论快报》)上。西安交通大学物理学院为该论文的第一完成单位,西安交通大学物理学院助理教授王金文博士为论文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高宏教授与格拉斯哥大学Sonja Franke-Arnold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参与此工作的还有湖州师范大学陈云博士,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的Niclas Westerberg博士,以及匈牙利维格纳物理研究中心Thomas W. Clark博士等。
https://journals.aps.org/prl/abs ... sRevLett.132.193803

19.20240515:《Nature》共同一作+非通讯:北京大学工学院杨林研究员与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高鹏教授、杜进隆高级工程师及西安交通大学岳圣瀛教授等人提出了实验探究非均匀应力对导热调控的新策略,他们揭示了均匀应力下不存在的,由应变梯度导致的独特声子谱扩展效应及其对导热的反常抑制现象。通过在自制的悬空微器件上弯曲单个硅纳米带(SiNRs)来诱发非均匀应变场,并利用具有亚纳米分辨率的基于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的电子能量损失谱(STEM-EELS)技术表征局域晶格振动谱,他们的研究结果显示,0.112%/nm应变梯度将导致热导率(κ)显著降低34±5%,这是先前文献中均匀应变下热导率调制结果的3倍以上(图1)。相关工作以“Suppressed thermal transport in silicon nanoribbons by inhomogeneous strain”为题发表于Nature。0北京大学杨林和西安交通大学岳圣瀛是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杨林、高鹏、杜进隆是共同通讯作者。合作者包括东南大学陈云飞课题组、北京大学戴兆贺课题组、北京大学宋柏课题组和美国范德堡大学Deyu Li课题组。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4-07390-4

20. 20240522:《Phys.Rev.Lett》第一单位+通讯单位:西安交通大学物理学院张沛教授课题组在高维量子导引的不对称结构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在理论上揭示了高维量子导引不对称性的复杂性,并利用路径-偏振高维量子纠缠系统实现了对多种不对称导引结构的实验观测。该研究成果以“Observation of diverse asymmetric structures in high-dimensional Einstein-Podolsky-Rosen steering”为题,于2024年5月22日发表在国际物理顶级期刊《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西安交通大学物理学院为该论文的第一完成单位,西安交通大学20级博士生瞿睿(现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后)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生张超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张沛教授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柳必恒教授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https://link.aps.org/doi/10.1103/PhysRevLett.132.210202

















nideduoqing 发表于 2024-1-5 14:19:27

2023年度,中国学者在Nature Neuroscience杂志发表10篇研究论文。Nature Neuroscience年发文量(研究长文)约160篇,2023中国学者发文占比约6.2%。

xavimessi2021 发表于 2024-1-5 17:42:00

厉害啦


不流川 发表于 2024-1-5 17:42:55

厉害,新年开花

蜗牛爱吹牛 发表于 2024-1-5 19:17:19

厉害,新年好兆头!

水木 发表于 2024-2-23 18:40:52

【论文】Huijun Zhang*, Qi Zhang, Feng Liu, and Yilong Han*, Anisotropic–Isotropic Transition of Cages at the Glass Transition. Phys. Rev. Lett. 132, 078201 (2024).DOI:https://doi.org/10.1103/PhysRevLett.132.078201 【软物质模拟课题组主页】https://gr.xjtu.edu.cn/zh/web/huijun 张会军副教授从事软物质物理的理论与模拟研究,工作以第一作者发表于Physical Review X,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Nature Communications, Acta Materialia, Communications Physics, Physical Review E等著名期刊。 【招生】课题组招收具有材料、物理、力学,机械、化学等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和研究助理,研究条件优越,欢迎加入!

nideduoqing 发表于 2024-2-23 21:04:46

水木 发表于 2024-2-23 18:40
【论文】Huijun Zhang*, Qi Zhang, Feng Liu, and Yilong Han*, Anisotropic–Isotropic Transition of Cag ...

目前发了两篇prl和几篇cell子刊,是个亮点

nideduoqing 发表于 2024-3-23 07:34:19

生化实力差点意思,高端论文还是比较少

bashuixirong 发表于 2024-3-23 08:28:31

nideduoqing 发表于 2024-3-23 07:34
生化实力差点意思,高端论文还是比较少

二附院最近有一篇。

kaiserdodo 发表于 2024-3-23 08:59:30

主刊还没开张,加油尽快!不行多买两台冷冻电镜试试?

wangwu5 发表于 2024-3-23 13:28:59

有点少,工科发论文较难?

nideduoqing 发表于 2024-3-23 13:32:29

bashuixirong 发表于 2024-3-23 08:28
二附院最近有一篇。

什么杂志?

nideduoqing 发表于 2024-3-23 14:01:51

wangwu5 发表于 2024-3-23 13:28
有点少,工科发论文较难?

理科规模和实力都还不够强

Athens 发表于 2024-3-23 17:36:35

nc算不算重要论文?算的话漏了一篇

nideduoqing 发表于 2024-3-23 17:39:55

Athens 发表于 2024-3-23 17:36
nc算不算重要论文?算的话漏了一篇

nature communication吗,这个不算,才一篇吗。。。

Athens 发表于 2024-3-24 16:09:29

nideduoqing 发表于 2024-3-23 17:39
nature communication吗,这个不算,才一篇吗。。。

肯定不止一篇 就忽然想到我有个朋友有篇没看到统计hh

SmithArno 发表于 2024-3-24 16:12:59

西安交通大学叶凯Nature Biotechnology,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7-024-02190-7

bashuixirong 发表于 2024-3-28 08:46:28

近日,西安交通大学力化学耦合与智能介质实验室报道了一种基于褶皱诱导挠曲电效应的极化拓扑结构调控方法。这种基于挠曲电效应的调控策略不再受限于超晶格结构或铁电材料,可广泛适用于所有中心对称或非中心对称纳米薄膜,为极化拓扑结构提供更广阔的材料和结构选择空间。相关成果以《褶皱薄膜中挠曲电极化图案的力学调控》(Mechanical Control of Polar Patterns in Wrinkled Thin Films via Flexoelectricity)为题发表在物理学旗舰期刊《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
https://journals.aps.org/prl/abstract/10.1103/PhysRevLett.132.116201

nideduoqing 发表于 2024-3-28 08:53:07

bashuixirong 发表于 2024-3-28 08:46
近日,西安交通大学力化学耦合与智能介质实验室报道了一种基于褶皱诱导挠曲电效应的极化拓扑结构调控方法。 ...

开年后每月一篇prl,这势头应该能突破去年的6篇

ls01 发表于 2024-3-28 09:05:00

nideduoqing 发表于 2024-3-28 08:53
开年后每月一篇prl,这势头应该能突破去年的6篇

20年前两篇prl就可以评院士了,现在5篇都不一定能上杰青

nideduoqing 发表于 2024-3-28 09:09:38

ls01 发表于 2024-3-28 09:05
20年前两篇prl就可以评院士了,现在5篇都不一定能上杰青

物理学院栗建兴8篇(3一作&5通讯)prl,未来几年有机会上杰青

水木 发表于 2024-4-26 17:00:21

真空击穿是制约高性能电气装备(粒子加速器、真空断路器、X射线管等)和电真空器件(微纳真空器件等)性能提升和运行可靠性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真空装备和器件的体积越来越紧凑、工作电场越来越高,强电场作用下真空击穿的起始机制及其微观动力学过程成为真空绝缘领域的基础理论问题。尽管相关研究认为在真空环境中强电场会驱动电极材料表面微观结构变化,形成诱导击穿的前驱体,并最终导致真空击穿,然而,至今仍无法实现直接实验观察真空击穿起始阶段电极材料表面微纳尺度形貌演变的动态过程。

近日,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孟国栋副教授、成永红教授研究团队与爱沙尼亚塔尔图大学/芬兰赫尔辛基大学Andreas Kyritsakis副教授研究团队开展合作,针对“强电场与电极材料相互作用”这一关键科学问题,提出了利用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开展原位电学与微观形貌表征,系统研究了极端强电场(~GV/m)作用下金属表面碳层的形貌演变动力学过程。在国际上首次实时观察到非晶碳层表面的纳米突起的产生与生长过程,结合场致电子发射电流的变化特征发现了纳米突起生长的不同发展阶段,揭示了材料形貌演变特征与场致电子发射特性的内在联系。研究提出了场致表面原子扩散机制:即局域高电场会显著改变表面原子间的迁移势垒,驱动表面原子向更高场强方向扩散,最终形成击穿前驱体并诱导击穿发生。评审专家评价该研究:“This work could be seen as a good starting point to encourage further work in this direction”。研究成果有助于深入认识真空击穿过程中电场与电极材料相互作用,从材料微观尺度理解真空击穿的起始机制,为解决高能物理装置与微纳器件中的真空击穿问题奠定理论基础。



该研究成果以《钨纳米尖端表面碳层的场致纳米突起生长的原位观察》(In situobservation of field-induced nanoprotrusion growth on a carbon-coated tungsten nanotip)为题在物理学旗舰期刊《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发表,电气工程学院孟国栋副教授为论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博士生李伊濛为学生第一作者,爱沙尼亚塔尔图大学/芬兰赫尔辛基大学Andreas Kyritsakis副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西安交通大学成永红教授、塔尔图大学Roni Aleksi Koitermaa, Veronika Zadin为论文共同作者。



场致纳米突起产生与生长示意图

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欧盟“地平线2020”计划及爱沙尼亚研究理事会RVTT3项目等项目支持,西安交通大学微纳尺度材料行为研究中心和泽攸科技有限公司在实验设备方面的大力支持。

孟国栋、成永红团队长期从事介电系统放电击穿与绝缘研究,在微纳尺度绝缘与击穿、强电场下电极微观形貌演变等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研究成果已经发表于J. Phys. D: Appl. Phys.、Nanoscale、J. Appl. Phys.、Phys. Plasmas、IEEE Trans. Dielectr. Electr. Insul.等期刊上,团队核心成员博士生李伊濛获得第30届国际真空放电及电气绝缘会议杰出青年研究者奖。

论文链接:https://journals.aps.org/prl/abstract/10.1103/PhysRevLett.132.176201

孟国栋副教授个人主页:https://gr.xjtu.edu.cn/en/web/gdmeng

nideduoqing 发表于 2024-4-26 18:22:20

水木 发表于 2024-4-26 17:00
真空击穿是制约高性能电气装备(粒子加速器、真空断路器、X射线管等)和电真空器件(微纳真空器件等)性能 ...

目前论文亮点是发了四篇PRL,NS还未突破

原始人 发表于 2024-4-26 22:36:28

nideduoqing 发表于 2024-4-26 18:22
目前论文亮点是发了四篇PRL,NS还未突破

四篇能排第几?

nideduoqing 发表于 2024-4-26 22:38:54

原始人 发表于 2024-4-26 22:36
四篇能排第几?

不知道,但是实际上物理学院就发了一篇,其他分别是力学,材料,电气发的

nideduoqing 发表于 2024-5-7 10:14:03

能动学院再贡献一篇PRL。。。

近日,该研究成果以《亲水纳米通道中异常渗吸与疏水纳米通道中快速流动的相互联系》(Interlink between Abnormal Water Imbibition in Hydrophilic and Rapid Flow in Hydrophobic Nanochannels)为题发表在国际物理学顶级期刊《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西安交通大学绿色氢电全国重点实验室为第一单位和唯一通讯单位,孙成珍教授为论文唯一通讯作者。该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能源有序转化”基础科学中心和优秀青年基金等资助。

该研究全面揭示了毛细流动的尺度依赖性,打破了通道越小阻力越大流动越慢的固有认知,构建的毛细流动模型为纳米流体力学提供了统一的见解,标志着该领域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为纳米空间受限流体流动特性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以纳米尺度水分子快速输运和精准调控为基础的膜分离、能源转化等技术的开发与升级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评审专家评价该研究:“its results are compelling as they offer a unified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the spontaneous imbibition of nanochannels” “These results are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understanding and predicting nanofluidic flows”。

bashuixirong 发表于 2024-5-7 14:29:10

nideduoqing 发表于 2024-5-7 10:14
能动学院再贡献一篇PRL。。。

近日,该研究成果以《亲水纳米通道中异常渗吸与疏水纳米通道中快速流动的相 ...

什么时候物理学院能来一篇

凯隐趴在加里奥 发表于 2024-5-7 15:27:49

nideduoqing 发表于 2024-5-7 10:14
能动学院再贡献一篇PRL。。。

近日,该研究成果以《亲水纳米通道中异常渗吸与疏水纳米通道中快速流动的相 ...

压力给到了机械学院,哈哈哈哈哈哈哈

nideduoqing 发表于 2024-5-7 15:32:55

凯隐趴在加里奥 发表于 2024-5-7 15:27
压力给到了机械学院,哈哈哈哈哈哈哈

物理,电气,材料,航天,能动一人一篇,除了物理是本职工作以外,剩下的四个都是原国重所在学院,五大工科学院确实就差机械了。。。

凯隐趴在加里奥 发表于 2024-5-7 21:11:08

nideduoqing 发表于 2024-5-7 15:32
物理,电气,材料,航天,能动一人一篇,除了物理是本职工作以外,剩下的四个都是原国重所在学院,五大工 ...

哈哈哈哈哈哈所以我这么说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2024西交重要论文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