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lvete 发表于 2021-11-21 16:18:15

统计下中山大学科学院院士和二轮候选人 希望下一届有收获

本帖最后由 salvete 于 2024-6-2 16:30 编辑

非资深院士:
陈新滋 1950年 化学部         
高锐 1950年 地学部         
张培震 1955年 地学部         
罗俊 1956年 数理学部
许宁生 1957年 信息学部(双聘)         
成秋明 1960年 地学部
陈小明 1961年 化学部
曾益新 1962年 生医学部(双聘)
马骏 1963年 生医学部
高松 1964年 化学部
戴永久 1964年 地学部         
宋尔卫 1970年 生医学部

二轮候选人:
姓名 年龄(2025年)学部 参选情况
屈良鹄 71 生医学部 13年 15年二轮 17年二轮
彭少麟 68 生医学部 11年二轮
孙冬柏 65 技术学部 23年
毛宗万 62 化学学部 23年
徐安龙 61 生医学部 11年二轮 17年二轮(北中医)19年二轮(北中医)23年(北中医)
刘奕志 61 生医学部 17年二轮
王雪华 60 数理学部 21年二轮 23年
邓少芝 60 信息学部 19年二轮 21年二轮
苏成勇 56 化学学部 23年
王东晓 55 地学部   17年二轮 23年
王岳军 55 地学部   23年
侯仰龙 51 化学学部 23年

13年,23年未公布二轮候选人


原始人 发表于 2021-11-21 16:23:04

苏成勇没进过二轮?

1981987 发表于 2021-11-21 16:47:08

王雪华要是能上,对拉动物理意义太大了。

salvete 发表于 2021-11-21 16:59:16

原始人 发表于 2021-11-21 16:23
苏成勇没进过二轮?

应该没有参选过

千江有水千江月 发表于 2021-11-21 17:36:16

别急,中大后面会爆发的。医学文章那么华丽,如果他们不上,谁还有资格上?

salvete 发表于 2021-11-21 17:38:35

千江有水千江月 发表于 2021-11-21 17:36
别急,中大后面会爆发的。医学文章那么华丽,如果他们不上,谁还有资格上? ...

医学太难了,中山医建国以来70余年,才上了4位院士:L

千江有水千江月 发表于 2021-11-21 17:39:00

感觉中大梳理好头绪,适当做点减法,很有可能爆发。

千江有水千江月 发表于 2021-11-21 17:43:44

salvete 发表于 2021-11-21 17:38
医学太难了,中山医建国以来70余年,才上了4位院士

那也得看实力。中大医学这么强,京沪高校想一手遮天,阻止他们上?练好内功,其它事情先别管。

salvete 发表于 2021-11-21 17:46:58

maicon08 发表于 2021-11-21 17:45
李绍珍、曾益新、宋尔卫,就3个吧?

梁伯强院士 55年学部委员

besthread 发表于 2021-11-21 18:34:41

中大管院的营销学很厉害,但学校的营销策略却很差不及格

gawen 发表于 2021-11-21 18:50:57

医学部、数理学部和地学部都有人选,至少够未来十年评的,关键要合理分配。

qwe123 发表于 2021-11-21 19:25:55

候选人整体实力一般

tennyson 发表于 2021-11-21 19:27:25

中大近二十年拿的自二应该是清北华五之外拿得最多的学校了,但是转化率太低了,很多奖没有转化成院士深圳没有转化成院士候选人

tennyson 发表于 2021-11-21 20:31:33

最看好王东晓和刘奕志。王东晓一个第一完成人的自二,一个第二完成人的自二,一个创新群体,973首席,这个履历在地学部应该是很亮眼的了。中大在地学部的人脉也可以,校内就能拿到5票,而且经常请地学部的院士来做报告、开会交流,人脉方面应该是没问题的。另外海洋领域已经两届没上过了,23年也应该轮到海洋了。学校如果能好好运作一下应该有个八九成把握。刘奕志科二,何梁何利,NS和NEJM都发了,论文和成果肯定是没问题的。23年刚好老对手翟佳停牌,这是利好消息。希望能一鼓作气早点上院士

tennyson 发表于 2021-11-21 20:38:54

其次看好的是马骏和舒跃龙。马骏两项科二,成果和论文都不缺,关键是早点进二轮,进了二轮就能早点进入院士们的视野了。舒跃龙的科特第二完成人含金量很高,今年又刚发了一篇science,和李兰娟、高福、袁国勇这些大佬的关系也不错,人还年轻,早点进二轮,机会还很大

tennyson 发表于 2021-11-21 20:46:05

剩下的人感觉就随缘了,有些虽然进了二轮,但是竞争力不足。屈良鹄、彭少麟应该不会再出来选了,早点把机会让给年轻人也是好事。邓少芝希望能早点拿个国奖吧,拿了的话凭借女性的身份和许宁生的支持还有些希望。王雪华还得积累成果,奖项成果还是不够,单纯靠罗俊推肯定不行。苏成勇的话,今年刚好同方向对手卜显和上了,可以出来热身了,早点进二轮吧。杨国勇也可以出来热身了

tennyson 发表于 2021-11-21 20:47:41

朱熹平比较遗憾,人不算太老,也拿了自二,但是跟丘成桐走太近了,基本没有上的可能了,他自己估计也看淡了不打算出来选了

tennyson 发表于 2021-11-21 20:50:42

另外一定要注意策略,可以一个学部推一到两个人,集中力量,人太多容易分票,之前就是候选人太集中在生医学部了

steve 发表于 2021-11-21 20:54:21

中大好多地学部院士

science 发表于 2021-11-21 21:02:52

中大可以推一推王彪,2023年参选技术部,2025年大概率当选,这期间可以报一个自二,记得以前申报过一次没中。

1981987 发表于 2021-11-21 21:43:01

我一直在想,2009年中大同时在物理化学这两个关键地盘上院士,会是巧合吗?

agng 发表于 2021-11-21 21:44:08

tennyson 发表于 2021-11-21 20:46
剩下的人感觉就随缘了,有些虽然进了二轮,但是竞争力不足。屈良鹄、彭少麟应该不会再出来选了,早点把机会 ...

王雪华前几年拿了高校年度十大科技进展,这个还是很有含金量,今年在申报省自然一等奖,明年估计会申报国自二

agng 发表于 2021-11-21 21:48:30

中大获得国自二但还未评上院士人员名单:数学学院朱熹平,化学学院苏成勇、毛宗万,生命科学学院郑利民、施苏华、屈良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杨国伟,海洋科学学院王东晓

agng 发表于 2021-11-21 21:50:14

离开中大到暨大的李宝军也非常可惜,已经一项自二在手,目前还有一项省一等奖,而且今年又在申报省一等奖,估计拿到第二个国自二是早晚的事

salvete 发表于 2021-11-21 21:56:15

tennyson 发表于 2021-11-21 20:46
剩下的人感觉就随缘了,有些虽然进了二轮,但是竞争力不足。屈良鹄、彭少麟应该不会再出来选了,早点把机会 ...

邓少芝获得过两项自然科学二等奖,不过第1完成人都是许宁生院士,邓分别是第2和第3完成人,邓的优势就是最近几年研发的场发射电子束源应用到光刻系统里了,比如华为海思的芯片就用到了,这个应该对她进二轮有很大帮助。

salvete 发表于 2021-11-21 22:08:04

maicon08 发表于 2021-11-21 16:49
没什么给力的候选人啊,杨国伟(自2)、舒跃龙(科特第2完成人)、何晓顺、马骏(2项科二)都没进过二轮 ...

何晓顺拿过两项进步二等 15年1项第一完成人 05年一项第二完成人 还有 近几年的大成果“无缺血器官移植”还在报奖

tennyson 发表于 2021-11-21 22:09:22

快递大哥 发表于 2021-11-21 21:48
俊俊给中山大学挖了一个有史以来最大的坑。前几年就说有八千多特聘副研究员,现在说不定累计一万多特聘副研 ...

差不多得了,每个帖子都只会这句话有意思吗

agng 发表于 2021-11-21 22:48:25

salvete 发表于 2021-11-21 21:56
邓少芝获得过两项自然科学二等奖,不过第1完成人都是许宁生院士,邓分别是第2和第3完成人,邓的优势就是 ...

还有女性优势,下届说不定她就上了

tennyson 发表于 2021-11-21 23:02:30

agng 发表于 2021-11-21 22:48
还有女性优势,下届说不定她就上了

在其他学部还有可能,在信息学部不拿个第一完成人的国奖而且又不是军方出身,基本没啥希望

带你去远方 发表于 2022-6-18 01:51:08

王东晓,何宏平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统计下中山大学科学院院士和二轮候选人 希望下一届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