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绵共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争取科创中心总体方案、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方案获批
本帖最后由 aoitsukasa2me 于 2024-7-7 22:12 编辑2022.12.6重要旧闻-四川省创新驱动发展中心组织召开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方案专家咨询会原创 四川省创新驱动发展中心 时间:2022-12-14 13:11
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是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大基础平台,是成渝地区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引领区。
2022年12月6日,四川省创新驱动发展中心组织召开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方案编制专家咨询会,来自国家发展改革委创新驱动发展中心、中科院成都分院、中科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中科院大学成都学院、中核工业集团的专家们齐聚一堂,为方案建言献策。省发展改革委、天府新区新经济局等相关部门参加会议并做指导。
会议听取了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方案、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实施方案讨论稿编制情况和相关专题研究成果情况,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方案讨论稿准确把握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及成渝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的内涵,对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目标、重点任务和实施路径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建设一流原始创新集群、发挥科教资源集群优势、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和打造创新人才集聚高地等方面形成了丰富的成果,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并重点就方案修改进行了深入研讨。
要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或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2021年5月28日,习 近 平 总 书 记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或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使之成为世界科学前沿领域和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全球科技创新要素的汇聚地。”
国家发展改革委创新驱动发展中心、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方案
围绕兴隆湖加快建设综合性科学中心,高质量建设国家实验室、天府实验室
aoitsukasa2me 发表于 2023-1-12 17:482021年5月28日,习 近 平 总 书 记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 ...
2023.1四川省两会,省人大代表、四川天府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陈历章:建设公园城市先行区和高质量发展样板。天府新区要强化创新驱动发展,高标准建设西部(成都)科学城。围绕①兴隆湖加快建设综合性科学中心,高质量建设②国家实验室和③天府实验室,加快建设运营成都科创馆,打造科技交易大市场、科技孵化大平台、科技交流大客厅。
【一核四区】怀柔科学城、成都科学城的规划都是遵循“一核四区”来布局的
2018.5.8 - 怀柔科学城专项办主任邓勇会见成都市常委吴凯一行文章来源:中科院成都分院科技合作处 发表时间:2018-05-10
2018年5月8日,中科院副秘书长、怀柔科学城专项办主任邓勇会见成都市委常委、市总工会主席吴凯一行。双方就推动成都市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进行交流座谈。 吴凯对中科院长期以来给予成都创新发展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并着重介绍了成都市关于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有关构想。他指出,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成都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工作,成都市的科研力量雄厚、基础良好,特别是在核能、航空航天、信息安全等领域进行了重点战略布局。他希望中科院发挥国家科技战略力量的作用,对成都市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给予支持和帮助。 邓勇介绍了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最新情况,并就加强双方合作提出三点意见:第一,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是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举措,目前国家已全面启动了北京怀柔、上海张江、安徽合肥等三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吹响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成都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科技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紧跟国家重大战略,做了很好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第二,成都分院系统各单位学科特色鲜明、科研实力雄厚,为成都市创新驱动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将为成都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创造良好条件,希望成都市持续关注支持新园区建设,将其打造成市院合作样板工程。第三,中科院对于成都市推动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表示支持,希望双方进一步加强务实合作,探索建立有效工作机制,共同把成都市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科技创新的领头羊。 会前,调研组一行还实地考察了怀柔科学城。 此次活动是按照四川省委“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的要求组织的专题调研活动,为推动成都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中科院怀柔科学城专项办副主任、古脊椎所党委书记苗建明,成都分院分党组副书记王嘉图,中科院怀柔科学城专项办副主任、北京综合中心党总支书记冯稷,成都市委办公厅、经信委、科技局、金融工作局、高新区管委会、科技发展研究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中科院成都分院、怀柔科学城专项办、北京综合研究中心等部门和单位有关人员参加了座谈。
2018.7.24 - 中科院副秘书长邓勇一行调研成都分院文章来源:园区办公室 发表时间:2018-07-26
2018年7月24日,中科院副秘书长邓勇及北京市、怀柔区相关领导一行调研成都市天府新区建设及成都分院整体搬迁项目情况。 邓勇一行调研了光电所鹿溪智谷园区与成都科学研究中心建设情况,参观天府新区规划展厅并与天府新区管委会副书记邱旭东及科创和新经济局、规划建设国土局、天投建设公司等相关领导进行了座谈。 邓勇一行还考察了成都生物所两栖爬行馆、成都山地所科技馆、成都信息公司选票系统,并与成都分院部分研究所进行座谈交流。邓勇听取了成都分院副院长陈锋关于科学城园区建设情况汇报。他表示,成都分院的整体迁建解决了分院各研究单位多年来工作空间不足的大难题,是一件有利于千秋万代的大好事。整体迁建的模式在全院具有开拓性,项目若顺利实施完成,将对全院研究所拓展空间提供一个非常好的参考方案。邓勇同时指出,中科院单位在获得地方政府支持的同时,应该发挥科技创新优势积极支持和投身地方创新体系建设,为地方科技创新和经济建设起到战略国家队应有的作用。 成都分院分党组书记王学定、副书记王嘉图及光电所、成都山地所、成都信息公司相关负责人参加座谈。
西部(成都)科学城、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
2022.2.28,印发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总体方案
aoitsukasa2me 发表于 2023-1-12 17:482021年5月28日,习 近 平 总 书 记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 ...
2022年2月28日,印发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总体方案。
《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总体方案》印发
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2-03/17/content_5679468.htm
依托西部(成都)科学城攻关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推动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形成服务战略大后方建设的创新策源地。推动共建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
国家发展改革委一直有意推动成都建设综合科学中心,并在天府新区兴隆湖一带进行了布局
2023年3月10日下午,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欧鸿带领国家发展改革委各部门负责同志来到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四川代表团驻地,集中听取部分代表就支持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意见建议。
有回音:国家发改委“有备而来” 现场回复答疑解惑
参加本次会议的国家发展改革委方面包括国民经济综合司、体制改革综合司、地区振兴司、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财政金融和信用建设司、价格司、创新和高技术发展司、发展战略和规划司等15个司局的负责同志。
与最近几年因为疫情只能在线上交流相比,本次到团的国家发展改革委方面做了更为充分的准备,提前收集梳理了前期四川代表团和各位代表们提出的建议,并在现场进行回复解答,有不少好消息传出。
例如,创新和高技术发展司处长、一级调研员任中保在回复全国人大代表、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吴群刚关于支持成都建设综合科学中心的建议时表示,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背景下,国家发展改革委一直有意推动成都建设综合科学中心,并在天府新区兴隆湖一带进行了布局。“未来还将推动一些重大基础设施产业创新平台、重大产业项目、创新项目往兴隆湖聚集,打造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创新高地。”任中保说。
聚焦重点优势领域,支持在西部科学城新建一批全国重点实验室。支持川渝共建联合实验室,谋划建设一批省(市)实验室。
==============================================================================
在川高校多搞几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才是王道,
比如,成电的电子、通信、光电、计算机、脑科学等
除北京、上海、西安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等4个“双中心”外,成渝同样获批建设双中心
aoitsukasa2me 发表于 2023-4-13 17:54科技部等印发《关于进一步支持西部科学城加快建设的意见》的通知(节选)来源:科技部 时间:2023年4 ...
内容节选自2023.4.20《成都“新”澎湃——科创城市观察》系列报道第二期——《跻身区域创新城市“第一梯队”,成都如何破局而上?》
从全国来看,2022年,中国共有21个城市科技集群进入前TOP100(去年9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的2022版全球创新指数(GII)的“科技集群”百强榜),首次追平美国,并列世界第一。其中,我国三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跻身全球科技创新集群前10位,它们分别是深圳-香港-广州(2)、北京(3)、上海(6)。
当下,科技创新已成为重塑全球和区域竞争格局的关键变量。从科技创新中心布局上,不难看出,我国区域创新高地建设成效显著。
目前,我国已逐步形成以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为代表的区域创新高地建设布局。
除北京、上海、西安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等4个“双中心”外,成渝同样获批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引领带动区域创新高质量发展。
所谓“双中心”,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是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核心支点,是国家科技竞争力的关键组成。简而言之,国家科学中心更加注重基础科研的研究和突破,科创中心则更加强调科学技术的成果转化及对产业发展的带动。要成为“双中心”,必须两手都要一同发力。
2023年4月12日,科技部网站发布《关于进一步支持西部科学城加快建设的意见》。《意见》明确提出,到2035年,西部科学城建成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瞄准“双中心”建设的成都,任重而道远。
2021.12,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批复,国家首个区域综合性科学中心由此落户成渝
2018年春节前夕,习 近 平 总 书 记深入四川天府新区考察指导,鼓励天府新区“创造条件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2020年1月,习 近 平 总 书 记在部署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工作时,又对天府新区赋予“共建西部科学城”的重大战略任务。
按照中 央部署,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牵头,会同工信部、中科院等和川渝两地,正在编制成渝地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方案,成立领导小组,组织工作专班。2021.12,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批复,国家首个区域综合性科学中心由此落户成渝 2020年7月2日,中 共 中 央、国 务 院印发《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不断提升创新发展能力。以创新能力建设为核心,加强创新开放合作,打造区域创新高地。完善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布局,支持西部地区在特色优势领域优先布局建设国家级创新平台和大科学装置。
2020年9月下旬,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委已来到重庆、成都、绵阳开展专题调研。
2020年10月19日,中科院在上海召开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工作交流会,重庆、四川应邀参加会议。
2020年12月4日,科技部印发《关于加强科技创新促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支持成渝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支持成渝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2021年10月,中 共 中 央、国 务 院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对建设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作出部署。
2021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批复《成渝地区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总体方案》,国家首个区域综合性科学中心由此落户成渝,其中四川区域选址天府新区兴隆湖,重庆区域选址金凤片区。
2022年2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委印发《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总体方案》:依托西部(成都)科学城,推动共建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
2023年4月12日,科技部等印发《关于进一步支持西部科学城加快建设的意见》:到2035年,西部科学城建成综合性科学中心。
【2021.12首个区域综合性科学中心】可能成果转化和辐射带动能力还未达到引领全国的水平
乡下 发表于 2023-5-7 13:05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与综合性科学中心有区别么?如果有,主要在哪里?
2021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批复《成渝地区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总体方案》,国家首个区域综合性科学中心由此落户成渝,其中四川区域选址天府新区兴隆湖,重庆区域选址金凤片区。
要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或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乡下 发表于 2023-5-7 14:28国家级
区域级
2021年5月28日,习 近 平 总 书 记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或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使之成为世界科学前沿领域和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全球科技创新要素的汇聚地。”
乡下 发表于 2023-5-7 14:28
国家级
区域级
不过感觉区域类有提升至国家类的晋升空间,看科技成果本土转化的效果了。毕竟成渝的军 工系的科技和产业是国家的。 乡下 发表于 2023-5-7 13:05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与综合性科学中心有区别么?如果有,主要在哪里?
也有可能是全国首个跨(省级)区域的综合性科学中心的意思,不过总归国家的平台、帽子是给了,之后发展如何就看疗效了。 乡下 发表于 2023-5-7 14:52
京沪肥粤,四大国家级
成渝→西南区域?
西安→西北区域?
西安是国家级,从没出现过什么区域 乡下 发表于 2023-5-7 14:49
粤港澳大湾区
深圳、东莞、广州共建综合性科学中心,深圳是主阵地。
看落地天府新区兴隆湖的新型科研机构和国家大科学装置的相关描述呢,倒是很清楚
乡下 发表于 2023-5-7 13:05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与综合性科学中心有区别么?如果有,主要在哪里?
2018年春节前夕,习 近 平 总 书 记深入四川天府新区考察指导,鼓励天府新区“创造条件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落户天府新区的天府创新能源研究院(中物院八所牵头)将支撑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西部科技创新高地建设。
天府创新能源研究院筹建的国家大科学装置-电磁驱动聚变装置项目拟选址在四川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内容主要为①脉冲驱动器主机系统和②物理参量综合测试诊断系统,建设目标主要为验证Z箍缩局部体点火聚变科学可行性,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推动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
【安能辨我是雄雌?】成渝同样获批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乡下 发表于 2023-5-7 13:05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与综合性科学中心有区别么?如果有,主要在哪里?
本贴14楼内容 也是四川地方官方的新闻内容
内容节选自2023.4.20《成都“新”澎湃——科创城市观察》系列报道第二期——《跻身区域创新城市“第一梯队”,成都如何破局而上?》
当下,科技创新已成为重塑全球和区域竞争格局的关键变量。从科技创新中心布局上,不难看出,我国区域创新高地建设成效显著。
目前,我国已逐步形成以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为代表的区域创新高地建设布局。
除北京、上海、西安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等4个“双中心”外,成渝同样获批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引领带动区域创新高质量发展。
全力推进全国首个跨区域综合性科学中心(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方案获国家批复
乡下 发表于 2023-5-7 13:05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与综合性科学中心有区别么?如果有,主要在哪里?
本贴6楼 来自重庆本地官方媒体的描述
特别是把科学城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十大标志性项目(事项)作为有形抓手和有效载体,全力推进全国首个跨区域科学城(西部科学城)建设意见获国家批复,全国首个跨区域综合性科学中心(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方案获国家批复,重庆首个国家备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实质性建设,首个国家实验室重庆基地落地建设。
以成都为主阵地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2020.1.15-积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节选)2020-01-15 14:06:57 来源: 成都日报(作者:周跃辉,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教员)把握“两中心两地”战略定位
建设科技创新中心。这一定位要求成都发挥国家创新型城市的资源优势,注重与重庆、绵阳等地创新资源进行优化配置,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促进创新资源综合集成,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强化科研成果转化,推动军 民融合发展,努力建设成为西部创新驱动先导区。
发挥增长极作用的战略举措
三是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成都在科技创新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下一步,在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进程中,要以①成都科学城、②未来科技城、③重庆科学城、④绵阳科技城、⑤国家级新区等为核心载体建设西部科学城,形成多园共享模式,力争发挥科技创新的最大“外部性”。要充分发挥成都高校院所集聚优势,以成都为主阵地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国家实验室和国家军 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在先进核能、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网络安全等领域打造国家战略科技支撑力量。建议成渝地区要打破行政分割,共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产学研创新联盟。
【整合科技资源】打造西部科学城,并力争成为第五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本帖最后由 aoitsukasa2me 于 2024-4-10 00:34 编辑2020.6.19-国家战略视野下的西部科学城(节选)作者: 周跃辉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 来源:成都日报 时间:2020年6月19日
2020年6月3日召开的成都市科技创新大会上,成都推出了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战略规划,中国西部科学城呼之欲出。我们认为,这既是落实党 中 央关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增长极的关键“棋子”。
科学城承载着国家使命和重担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已从战略层面部署了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深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这四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力图使我国的创新能力从跟跑者向并行者、部分领域向领跑者迈进,撬动全球科技版图变化。四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均地处东部和中部地区,代表了中国科技的最高水平。
目前,整个西部地区还没有一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这与其经济和政治的重要地位不相匹配。因此,借助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国家战略,整合现有的科技资源,通过政策创新和布局优化,打造西部科学城,并力争成为第五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就成为成渝地区发展的重大抉择。成都推出的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战略规划,明确了要构建以“一核四区”为主的科学城空间功能布局,实乃顺应大势之举。
国家科技部发布的2018年《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显示,上海和北京的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排在前两位,天津仍排在第3位,广东、江苏和浙江分别排在第4位、第5位和第6位,西部地区还明显处于劣势地位。
因此,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作为国家战略,成渝地区打造西部科学城,不仅仅是四川或成都,或重庆自身的事情,而是要立足于成渝地区现有的创新资源优势和城市发展战略,辐射并带动整个西部地区的科技水平跃迁,从而真正实现国家的战略意图和时代使命,并为中国在全球新一轮的科技和产业革命竞争中,作出应有的贡献。正如党中央最近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所强调的,要“以创新能力建设为核心,加强创新开放合作,打造区域创新高地”。
成都市提出,通过5项重点任务14项推进策略,分成三步推进西部科学城建设。我们认为,“三步走”的策略目标和实施步骤,思路清晰,完全符合国家战略需要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实践要求,也必将得到国家层面的响应和支持。
加快成都科学城建设,联合中国西部(重庆)科学城,推动共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2020.10.31-【理论研究】以公园城市示范区为抓手 示范引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节选)来源:《先锋》杂志 时间:2020年10月31日 作者:欧阳慧 李智(作者:欧阳慧,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李智,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成都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的战略重点
一是巧借外力、苦练内功,建设全国重要的创新策源地。加快以创新发展重塑城市发展动力,加大科技创新前瞻布局和融通发展,加强重大共性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营造良好城市创新生态系统。加快推进成都科学城建设,联合中国西部(重庆)科学城,推动共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加强与重庆合作建设成渝科创走廊,引领建设成德绵协同创新发展示范带,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构建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
【分成三步推进西部科学城建设】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战略规划
本帖最后由 aoitsukasa2me 于 2024-4-10 23:10 编辑aoitsukasa2me 发表于 2024-4-10 00:25
2020.6.19-国家战略视野下的西部科学城(节选)作者: 周跃辉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 来源 ...
2020.6.4-瞄准全球一流的科学城——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这么建(节选)时间:2020年06月04日07时49分来源: 四川日报相关链接:https://www.sc.gov.cn/10462/10464/10797/2020/6/4/b17aac0c5fb3424c8ee830f04db568c0.shtml
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
战略定位
建设全国重要的创新驱动动力源、全国重要的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全国一流的高端创新要素集聚地、全国领先的创新创业生态典范区
建设目标
到2025年,将初步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学城
到2035年,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学城
到2050年,全面建成全球一流的科学城
高点起步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伦敦依托全球金融中心优势,诞生全欧洲50%的金融科技初创公司、30%的独角兽企业;东京依托创新资源富集优势,集聚了日本30%高校院所和40%大学生,专利转化率高达80%;上海集聚了超过700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450余家外资研发中心,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国际国内先进城市的发展历程说明,要构筑增长极和动力源,必须积极抢占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从一开始就站在高位谋划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建设。“我们借鉴吸纳了日本筑波、英国牛津剑桥、深圳光明、上海张江等国内外科学城的先进经验,组织了由两院院士领衔的50余人专业团队开展深入研究。”成都市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
面向未来,成都提出2025年、2035年和2050年三个关键时序节点的建设目标。到2025年,将初步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学城;到2035年,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学城;到2050年,全面建成全球一流的科学城。
2020.7.13-解读全会精神发布会丨建科技创新中心,“有全国影响力”只是“第一步”(节选)2020-07-13 11:53:25 来源:四川在线 记者 熊筱伟 摄影 衡昌辉0编辑:邓强相关链接:https://sichuan.scol.com.cn/ggxw/202007/57850612.html
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要着力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2020年7月13日解读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精神新闻发布会上,省科技厅副厅长田云辉就此给出了“时间表”:下一步将在国家科技部指导下,制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规划和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力争2025年初步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这还(2025年)只是“第一步”。田云辉介绍力争到2035年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和一定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到2050年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相关视频新闻:30秒|四川省科技厅副厅长田云辉:力争2025年初步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http://www.thecover.cn/video/4719948
中国科学院参与科创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工作交流会
2020.10.19重要旧闻-中科院参与科创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工作交流会在沪召开文章来源: 中国科学院条件保障与财务局 上海分院 发布时间:2020-10-21相关链接:https://www.cas.cn/sygz/202010/t20201020_4763726.shtmlhttp://www.shb.cas.cn/yw2016/202010/t20201021_5720117.html
2020年10月19日,中国科学院参与科创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工作交流会在中科院上海分院召开。中科院副院长、党组成员、院国家科创中心建设工作小组组长张涛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由中科院条件保障与财务局局长、院科创办主任郑晓年主持。会议听取①中科院科创办、②北京专项办、③上海专项办、④合肥专项办、⑤粤港澳专项办和⑥成都分院关于科创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工作报告,与会人员进行了建设工作交流和经验分享。
张涛对各个专项办成立以来发挥的作用以及取得的进展给予高度肯定。他要求各专项办进一步发挥好主战作用,认真对标各科创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方案和各项任务要求,及时协调解决重大项目推进中的问题;加强区域协同,贯彻落实好院层面顶层设计;完善工作机制,建立任务分工体系,齐心协力狠抓任务落实。张涛对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表示感谢,并提出四点工作建议:一是精诚合作,扎实推进科创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二是互利共赢,加强多方沟通理解,用好国家、中科院、地方资源;三是群策群力、广开思路,多元化筹措资金;四是深入研讨,坚持问题导向破解难题。
会议邀请上海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办公室执行副主任彭崧全面介绍上海推进科创中心建设工作情况,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广东省发展改革委、重庆市科技局、四川省发展改革委分别介绍地方机制、政策与工作考虑。与会人员就科创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国家实验室建设的不同侧重点、体制机制创新与探索、科创中心高端人才引进和配套政策、成果转化的金融服务体系搭建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讨论。
中科院成都分院院长、四川省政协副主席张雨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包信和及各专项办主要负责人出席会议,北京市、上海市、安徽省、广东省、重庆市、四川省等地方科创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管部门代表受邀参会。
会议合影(中科院科技摄影联盟供图)
2020.12.22,《关于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实施意见(送审稿)》
2020.12.22-省决咨委召开《关于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实施意见(送审稿)》咨询论证会
2020年12月22日下午,受省发展改革委委托,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就《关于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实施意见(送审稿)》召开专题咨询论证会,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副主任袁本朴出席会议,会议由科学技术组组长王学定主持。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杨昕,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田云辉到会介绍起草背景情况,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相关处室负责人到会听取专家咨询论证意见。科学技术组副组长李光宪,委员许州、宋承志、张志强、李少谦、陈光及省决咨办主任张洁、副主任周雪参加会议。
2016年,成都市即启动编制《成都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创建方案》
2018.7.4-《关于推动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打造成都区域科技创新增长极建议》答复函(节选)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我国参与全球科技创新竞争、抢占世界前沿技术高地的重大战略布局和标志性工程。2016年以来,上海张江、合肥、北京怀柔已先后获批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我市一直高度重视争创工作。2016年,我市即启动编制《成都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创建方案》,同时协调省市领导先后拜访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争取支持。2018年更是结合全省“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赴北京、上海、合肥等地实地调研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情况,拜访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等,广泛听取有关专家学者意见建议,全面梳理成德绵地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研团队、科技成果等资源分布情况,研究形成了成都创建以军 民融合为主要方向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总体构想。
一、关于成都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总体构想
一是关于建设的总体思路。以源头创新与知识创造为核心,以军民深度融合创新为主要抓手,以成都、绵阳“一主一副”双中心为核心,聚焦核科学、航空航天、信息安全等重大领域,聚集整合全省优质创新资源,加快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实施重大前沿科学研究项目,汇聚国内外顶尖创新人才,全面建设国际一流水平、面向国内外开放的国家科学中心,开展前沿科学研究,创造重大变革性技术,培育优势战略性新兴产业,构筑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极核。
以军 民融合为主要特色,以成都天府新区科学城、绵阳科技城为核心区
2019.5.13-成都市科学技术局关于 对市人大第十七届二次会议162号《关于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答复的函(节选)
自2016年以来,在科技厅支持下,我市聚焦核科学、航空航天、信息安全等重大领域,以军 民融合为主要特色,以成都天府新区科学城、绵阳科技城为核心区,形成专项调研报告,编制《成都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方案》,推动成立全省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领导小组,多次对接国家发改委、科技部争取支持,努力在国家基础研究战略布局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