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jojo123 发表于 2023-12-21 15:28
还是希望学阀还是少一些的好。上海交大的谭家华院士,贡献不能说不大,居然屡次选院士受挫,幸好今年规则 ...
不存在屡次受挫,2019年获特等奖,2021年才第一次参选没中,这次中了,不过以谭老师的成就,第一次就应该上的
xizihupan 发表于 2023-12-21 15:36
不存在屡次受挫,2019年获特等奖,2021年才第一次参选没中,这次中了,不过以谭老师的成就,第一次就应该 ...
2021年谭老师也75岁了,我感觉无论是新制度还是老制度,都对高龄候选人不太友善,70岁以上当选的院士一直少之又少,并不是缺少学阀相挺导致的,毕竟船舶学科交大并不缺少人脉,林忠钦校长本人就是这个学科的。
franklun 发表于 2023-12-21 15:39
2021年谭老师也75岁了,我感觉无论是新制度还是老制度,都对高龄候选人不太友善,70岁以上当选的院士一直 ...
船舶学科,当选院士的都年龄偏大,出成果不容易,增选名额一届不到一个。航母总师朱英富70岁当选,蛟龙号总师徐岂南77岁当选,055大驱总师徐青59岁当选算年轻的了
xizihupan 发表于 2023-12-21 15:44
船舶学科,当选院士的都年龄偏大,出成果不容易,增选名额一届不到一个。航母总师朱英富70岁当选,蛟龙号 ...
咱们的意思是相同的,那就是谭老师并不是因为有什么学阀挡着他,而是这个学科本来就如此,而且现行的增选制度明显对年轻人更友善,我们都对他的看法持保留意见。
franklun 发表于 2023-12-21 15:48
咱们的意思是相同的,那就是谭老师并不是因为有什么学阀挡着他,而是这个学科本来就如此,而且现行的增选 ...
那看起来谭院士高龄当选并非有其它非正常原因,谢谢几位网友提供的信息。还是希望少数学阀只手遮天的情况越来越少不会出现。
本帖最后由 franklun 于 2023-12-21 16:31 编辑
jojojo123 发表于 2023-12-21 16:19
那看起来谭院士高龄当选并非有其它非正常原因,谢谢几位网友提供的信息。还是希望少数学阀只手遮天的情况 ...
谭老师这次能当选真的是特别幸运了,很多奖项也很硬的老运动员这次也没当选(比如本论坛的老红人东南王炜和东北张化光),未来估计也没机会了,这次科学院就没有65岁以上的,反倒是上了不少没有国奖的年轻人,但这些人背靠的平台也很重要(比如清华段路明、颜宁、复旦沈维孝,都是本学科实力很强的学校)
都没什么意义,上限就那样,下限也就那样
franklun 发表于 2023-12-21 15:48
咱们的意思是相同的,那就是谭老师并不是因为有什么学阀挡着他,而是这个学科本来就如此,而且现行的增选 ...
知道你看不起船舶学科,知道你看不起谭老师当选院士。
等你什么时候上了院士再出来得巴得巴!
清北浙,国内高校三甲已经成型!
远方一来客 发表于 2023-12-20 11:04
浙大几乎没有死角,全方位强大的趋势锐不可挡,虽短期内无法实现清北浙,长期看,会无限接近 ...
浙大的理科和商科并不突出
无悬念浙大,经费太足,没有钱搞不定的事情。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看看各校本科毕业生前三比较一下就明白了
交:江、钱、吴,复:王、??,浙:李(没毕业,勉强)、??)
就大学本科毕业,交在政(江)、科(钱)、商(曾)都是无敌的,复、浙在本科名人毕业方面差太多了)
人大不提;院大发展受制于机制,不是严格意义大学;中科大背靠中科院,理科超强,可稳居华五。南大基础和底子很好,人才培养一直在线。变数在于缺钱!资源和投入不足,能嚼菜根,能做大事,看自我造血能力和苏省的支持力度!
沪上两所最大的护城河就是身在大上海!上海不衰,两校长盛!
无脑浙大
只要董事长在位,更看好XI 五所
daishu2022 发表于 2023-12-20 00:57
清北浙,三足鼎立之势正在形成。。复旦再不努力,就要彻底丢掉几十年第三名的位置了。。。 ...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浙小三遥遥领先
投票我科人少势单力薄
浙大明显强一些,国科大不能算高校,只能算研究院所
天,目前正好浙=交+科+南
我投了我南一票,毕竟今年院士增选是其他学校的0倍
清北浙交,实力四哥。复南科人,情怀四妹,未来前景如何,就看国人对情怀的执念有多深!
交大、浙大各种现存数据和趋势都很好
清北浙交复
南山不老翁 发表于 2023-12-29 16:06
复旦马甲还是更清高,不屑于这种无聊的投票,同时也是一种自信淡定的表现,就这一点,值得点赞 ...
投票少,所以复旦清高,不屑于这种无聊的投票!!
那这个数学第二,复旦投票最多,要怎么解释??也不屑于这种无聊的投票吗
南山不老翁 发表于 2023-12-29 20:15
你怎么解释都可以,随你的大小便
挑拨完了,就随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