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xw 发表于 2024-1-22 10:24:47

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发展动态(房钰棋、吕光鑫博士分别入职智科院和能源学院)

本帖最后由 lxw 于 2024-5-14 21:28 编辑

不定期更新南大苏州的发展状况,包括重大新闻,人才引进等等

lxw 发表于 2024-1-22 10:25:15

本帖最后由 lxw 于 2024-5-14 21:11 编辑

一、智能科学与技术学院
1.单彩峰 教授 长江讲席(无南大背景)
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长江学者”讲席教授。2001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士,2004年获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硕士,2007年获英国伦敦大学博士。之后在荷兰飞利浦研究院工作十余年,担任资深科学家和团队负责人,并兼任荷兰埃因霍温理工大学研究员。主要从事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医学图像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先后承担多个欧盟和荷兰的研究项目。发表论文150篇、著作3本(Springer出版)、授权各国专利100余项(其中美国欧洲日本专利50多项)。荣获飞利浦公司发明奖,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飞利浦公司。先后担任10余个国际期刊的编委或客座编委包括多个IEEE汇刊)组织了多个国际研讨会。

2.袁晓彤 教授 国家优青(无南大背景)
1980年生,南京邮电大学本,上海交通大学硕,中科院自动化所博,曾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机器学习理论与算法、图像分析、AI+气象等。在人工智能领域顶级期刊(包括JMLR. IEEE-TPAMI, IEEE-TIT等)和会议(包括NeurIPS, ICML, ICLR, COLT等)上发表论文100余篇。主持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联合基金、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项目;入选江苏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和江苏省双创人才。研究成果获得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等科研奖励。长期担任ICML、NeurIPS等人工智能顶级国际会议的领域主席。

3.邰颖 副教授(无南大背景)
曾任腾讯优图实验室专家研究员及研究组长,带领团队研发前沿视觉技术在腾讯会议虚拟背景、腾讯云智能数智人驱动、腾讯云AI人脸融合、QQ特效滤镜等多个产品中应用落地并创造一定的经济价值。2012与2017年于南京理工大学分别获得学士和博士学位,2016年前往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担任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生成式计算机视觉技术,包括以人为中心的内容编辑与生成、高保真图像/视频修复、以及多模态内容理解与生成等。目前在计算机视觉国际顶级会议(CVPR/ICCV/ECCV等)、期刊(TPAMI/TNNLS/TIP等)发表论文70余篇,谷歌学术被引用逾8,500次,单篇一作论文最高被引用逾2,100次;授权专利35项(国际专利11项、香港专利11项、中国专利13项)。带领团队获得NTIRE 2020&2021三项超分赛道全球竞赛冠军。研究成果获得2021年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第四完成人),2018年度中国图象图形学会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担任ECCV 2022,WACV 2024&2023,FG 2023会议的领域主席,以及Image and Vision Computing期刊Associate Editor,同时长期担任多个国际顶级期刊/会议审稿人。两次入选斯坦福大学评选的年度全球Top 2%科学家。

4.张振宇 副教授(无南大背景)
1993年生,南京理工大学博,主要研究方向为3D视觉和机器学习,其中包括三维人脸重建,神经渲染,生成模型和三维场景感知等。2019年在意大利特伦托大学多媒体与人类理解小组访问。曾任腾讯优图实验室(高级)研究员。2021年获得CCF(中国计算机协会)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在国际顶级会议和期刊如CVPR、ECCV,AAAI、TPAMI等发表论文20余篇。相关成果在华为、腾讯等相关业务中落地转化。长期担任CV,ICCV、ECCVAAA、TNNLS、TPAMI等会议和期刊审稿

5.易子立 副教授
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2007-2011),博士毕业于加拿大纽芬兰纪念大学(2014-2018)。曾在华为公司和字节跳动公司从事算法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视觉和AIGC。

6.戴望州 准聘副教授 海外优青
2019年在南京大学取得博士学位,2019年4月-2022年7月在伦敦帝国理工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22年8月加入南京大学苏州校区。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目前研究兴趣是数据与知识双驱动的机器学习。在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领域共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包括国际顶级国际会议NeurIPS、IJCAI、AAAI、ILP和期刊《Machine Learning》等。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

7.姚遥 准聘副教授 海外优青
曾任苹果公司高级研究员,Altizure创始团队核心成员(被苹果收购)。2015年于南京大学获学士学位,2019年于香港科技大学获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三维计算机视觉,包括三维重建、可微渲染及三维内容生成。代表性工作包括MVSNet系列工作、BlendedMVS数据集及NeILF系列工作,文章总引用数逾2000,曾获2020年国际模式识别大会最佳学生论文奖。常年担任TPAMI、IJCV、TOG及CVPR、ICCV、ECCV、SIGGRAPH、NeurIPS、ICLR等国际顶级期刊及会议审稿人。

8.赵放 准聘副教授(无南大背景)
主要研究为模式识别与计算机视觉,目前关注于以人为中心的视觉分析、三维数字人、异常检测、迁移学习等。在领域重要国际会议和期刊(如CVPR、ICCV、NeurIPS、IJCV等)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2015年在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取得博士学位,并获得中国科学院和北京市优秀博士毕业生称号,2015年-2017年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并先后在华为新加坡研究院、阿联酋起源人工智能研究院、腾讯AI Lab担任(高级)研究员。长期担任国际顶级会议(CVPR、ICCV、ECCV、NeurIPS等)程序委员会委员,以及国际知名期刊(TVCG、TIP、TNNLS等)审稿人。

9.杨林 准聘助理教授(无南大背景)
于2022年8月份加入南京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学院担任准长聘教研序列教授(助理教授,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在此之前,杨林博士分别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取得本科、研究生以及博士学位;之后于2020年-2022年间访问美国麻省大学并担任副研究员。他的研究工作主要面向机器学习的前沿理论和算法,包括在线学习、在线优化以及分布式学习等等。除此之外,他的研究工作也面向这些理论方法在实际系统中的应用,例如大规模分布式计算机系统中的任务调度,系统建模,负载均衡等等。杨林博士在计算机相关领域的顶级会议和期刊(如SIGMETRICS,NeurIPS,INFOCOM等)中已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在计算机系统建模与优化领域的旗舰会议SIGMETRICS发表了七篇高质量论文。除此之外,杨林博士还担任多个著名会议的程序委员会成员及审稿人,如SIGMETRICS,NeurIPS,ICML,MobiHoc,ICCCN等等。

10.朱昊 准聘助理教授
1992年生,南京大学本硕博,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入选者,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视觉与人工智能。聚焦数字人三维建模技术,建立了大规模高精度三维人脸数据平台FaceScape,提出了MoFaNeRF、RAFaRe、Describe3D等三维人脸预测模型。近年来在TPAMI、CVPR、ECCV、AAAI等期刊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研究成果被应用于多部真人CG影视作品的制作,以及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的数字化建模。长期担任TPAMI、IJCV、CVPR、ICCV、NIPS、SIGGRAPH等期刊和会议审稿人。入选腾讯犀牛鸟专项研究计划,获得IEEE CAS杰出青年作者奖、百度北极星学者、江苏省双创博士、南京大学博士生校长特别奖等荣誉。

11.张绍群 准聘助理教授
1994年生,四川大学本硕,南京大学博,曾任南京大学博士后,主要研究兴趣是智能启发的计算理论和算法,包括神经计算、深度学习理论与算法、时间序列预测与挖掘等。参与多项国自然项目和国家重点基础研发计划课题,在机器学习相关领域发表高质量文章多篇。曾应邀担任IJCAI、AAAI资深程序委员,ICML、NeurIPS等A类会议程序委员三十余次,Nature、AIJ、JMLR等人工智能领域顶级期刊审稿人四十余次。

12.郭兰哲 准聘助理教授
1995年生,吉林大学本,南京大学博,曾任南京大学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目前重点关注弱监督学习、稳健机器学习、模型迁移复用等,在IEEE TPAMI、ICML、NeurIPS、KDD等领域一流国际期刊和会议中发表高水平论文多篇,获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优博,第九届百度奖学金(全球华人博士生共10位),担任国际一流会议IJCAI、ACML高级程序委员,TKDE、AIJ等国际期刊审稿人,以及 ICML、NeurIPS、ICLR等国际顶级会议程序委员,参与基金委原创探索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等,相关成果在华为、滴滴出行等业界现实应用中成功落地转化。

13.谢晋 教授 青年千人(无南大背景)
研究方向为三维计算机视觉及在自动驾驶和机器人中的应用,2012年博士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计算机系,之后在纽约大学阿布扎比分校和纽约大学Tandon工程院任职博士后研究员、研究科学家,曾入选江苏特聘教授和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四青人才)项目。

14.王贝贝 教授(无南大背景)
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图形学渲染方向,分别于2009年和2014年在山东大学获得学士和博士学位,曾在Telecom ParisTech进行联合培养,曾在法国INRIA从事博士后研究,曾在Studio Gobo(英国)参与Disney Infinity研发,曾在香港理工大学访问交流。

15.范琦 准聘助理教授(无南大背景)
2023年博士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导师为Prof. Chi-Keung TANG(IEEE Fellow)和Prof. Yu-Wing TAI(现为Dartmouth College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数据或资源受限条件下的视觉感知泛化技术,包括小样本学习(检测、分割、分类等),以及视觉基础大模型的高效微调。近4年内在计算机视觉顶级会议和期刊(CVPR、ECCV、ICLR、IJCV等)发表10多篇论文,其中8篇为第一作者论文。

16.张凯 长聘副教授 海外优青(无南大背景)
博士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2019)。曾在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从事图像视频复原与增强等底层视觉问题的研究。发表计算机视觉领域CCF推荐A类期刊和会议论文20余篇,研究工作获得2020年黑龙江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三)。

17.房钰棋 准聘助理教授

二、智能软件与工程学院
1.杨鲲 教授 长江讲席(无南大背景)
国家特聘教授,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入选者,博士生导师。他于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电子与电气工程系获得工学博士,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本硕。他的主要研究兴趣包括:无线网络和通信、通信-计算-感知的融合、AI技术赋能网络和通信等。在国际核心期刊和主要会议发表论文400多篇, 多国专利30多件。曾承担10多项欧盟和英国国家科学基金项目,牵头中国NSFC重点项目3项,并获包括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在内的多项奖项。IEEE InterCloud创始成员及六个执行常委之一,世界移动大会WMC GSMA GLOMO大奖(业界著名的巴奖)的评审专家,多个IEEE 期刊副编辑(如ComMag, TNSE, TVT, WCL),IET Smart Cities 期刊副主编,IEEE通信协会杰出演讲者。杨鲲教授是欧洲科学院(Academia Europaea)院士MAE,IEEE Fellow, IET Fellow, 英国计算机协会BCS Fellow, ACM杰出科学家。

2.钮鑫涛 准聘助理教授
2019年9月在南京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并与2021年获得江苏省计算机学会优秀博士论文奖,CCF系统软件和软件工程专委会委员,长期并深入地研究组合测试故障定位问题的相关理论与方法,提出了以最小故障模式对象为核心、考虑多种故障相互作用下的高效故障定位方法,首次解决了故障掩盖、测试信息冗余的关键问题,并探索了该框架中测试生成中的自动化预言生成。在TSE,TOSEM,ICSE, FSE,ICST,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等软件工程顶级期刊会议中发表十余篇文章。相关学术成果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已在厦航、华为等企业获得较好应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面上项目。

3.殷亚凤 准聘助理教授
我于2017年在南京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师从陆桑璐教授和谢磊教授,并于2011年在南京理工大学获得学士学位。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我在美国威廉玛丽学院计算机系做访问学者,导师为李群教授,部分经费由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2017年7月至2023年6月,我在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基于摄像头/计算机视觉的人类活动识别、移动设备智能传感、增强现实等方面,包括算法设计和系统实施。

4.蒋智威 准聘助理教授
1989年生,中南大学本,南京大学博,曾任南京大学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自然语言处理大型语言模型、表征学习、文本分类、软件工程文本挖掘、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基于图的学习、弱监督学习、顺序分类。

5.Pei Y 长聘副教授 香港理工大学助理教授

三、集成电路学院
1.丁孙安 教授(无南大背景)
本科、硕士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1981-1988),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1988-1992)。1992-2000年曾先后任职于中科院半导体所、德国马普学会、日本广岛大学、美国缅因大学等学术机构任博士后/研究员;2000-2014年就职于美国朗讯科技、美国英特尔公司任研发科学家/部门经理等职务;2014-2021年任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主任;2021-2022年授聘南方科技大学深港微电子学院任研究教授,博士生导师。2022年任职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苏州)特聘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集成电路先进材料与创新工艺,宽禁带及超宽禁带半导体材料与器件,表面科学分析与异质界面调控,微纳材料特性表征与半导体器件失效分析。

2.邹宁睦 准聘副教授 海外优青
2011年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后获得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硕士和康奈尔大学光学工程博士学位。2017-2023年担任美国AMD半导体公司主任工程师、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电子工程系客座教授。邹宁睦博士近年来围绕人工智能算法在集成电路先进制程中的开发与应用开展系统性研究工作,提出了一系列针对3nm-7nm制程中光刻工艺优化、光掩模近场光学校正、器件良率及性能提高、芯片缺陷诊断与分类检测的机器学习模型及大数据分析方法,拓展了人工智能技术在芯片制造领域的应用,组织构建了世界领先水平的企业级智能化芯片制造感知大数据系统。同时,在美国任教期间,与国内院校和企业合作开发了多套光纤传感及智能诊断系统,用于大型设施的在线健康监测。邹博士曾在Nature、Nature子刊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授权专利14项。近五年来,获得过2022年“全美十大华人杰出青年”称号,AMD全球研发大会最佳论文奖,AMD亚洲研发大会最佳创新奖,两次获得AMD Annual Executive Spotlight Award ,多次获得AMD企业创新奖,此外还获得过 2022年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2022年中国光电工程学会“金燧奖”、2023年中国安装协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等奖项,同时担任过Photonics Asia, IEEE VLSI, ISTFA等多个国际会议学术委员会委员。

3.李涛涛 准聘副教授 国家优青
本科、硕士毕业于武汉科技大学(2005-2012),博士毕业于南京大学(2017-2021)。曾在中科院西安光机所(2012-2013)、中科院苏州纳米所(2013-2016)、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2016-2017)、南京大学(2021-2023)从事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面向集成的二维半导体单晶外延。

4.傅玉祥 准聘助理教授
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2009-2013),博士毕业于南京大学(2013-2018)。主要研究方向为集成电路设计与设计自动化。近几年主要做AI辅助芯片设计自动化、多核芯片通信架构、高能效可重构AI推理与训练芯片等方向。

5.庄喆 准聘助理教授
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2007-2011),博士毕业于南京大学(2011-2016)。曾先后任职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东南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宽禁带半导体材料与器件、III族氮化物半导体光电芯片异质集成、Micro-LED芯片与新型显示。

6.王启晶 准聘助理教授
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2008-2012),博士毕业于南京大学(2013-2018)。主要研究方向为:1)有机半导体器件物理;2)有机异质结生长及其在柔性光电器件和神经形态器件中的应用。

7.朱马光 准聘助理教授
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2011-2015),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2015-2020),师从彭练矛院士。2021年-2022年于北京大学张志勇—彭练矛课题组从事博士后研究。近年来在Nature Electronics, Advanced Materials, Small,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等高水平期刊发表/合作发表论文十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一项。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一项研究成果获得2020-2021年度苏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主要研究方向为后摩尔时代新型半导体材料器件、高性能碳基集成电路、低维材料抗辐照集成电路设计以及柔性电子器件等。

8.田静 准聘助理教授
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2011-2015),博士毕业于南京大学(2015-2020)。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性能集成电路设计,后量子密码学,人工智能安全,区块链安全,侧信道攻击与防御。

9.邱红松 准聘助理教授
2018年博士毕业于日本大阪大学激光工程研究所,曾入选南京大学“毓秀青年学者计划”和江苏省“双创计划”双创博士,在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物理系访问研究,现任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助理教授。近年来主要从事反铁磁和新型量子材料的太赫兹光谱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了零磁场下的反铁磁太赫兹自旋泵浦,深入开展不同自旋注入驱动力的机理与动力学性质研究,探索超快反铁磁自旋存储器件的实用化。主持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作为主要参与人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等。在Nature Physics、Advanced Materials和Advanced Science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荣获“2021中国光学十大进展奖(基础研究类)”。研究方向1. 太赫兹自旋泵浦物理机制研究;2. 反铁磁材料的超快磁动力学性质研究;3. 量子材料太赫兹发射谱研究。

10.陆显扬 准聘助理教授
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2013),博士毕业于英国约克大学(2013-2019)。曾在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从事专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面向下一代集成电路的自旋存储与存算芯片;自旋电子学材料、物理与器件;飞秒超快自旋动力学与光电子能谱。

12.李卫胜 准聘副教授
南京大学博,原南京大学博士后研究员,主要从事新型二维半导体材料、器件物理和集成工艺的研究。迄今以第一/共一作者身份在Nature及其子刊、IEDM 等期刊上发表论文8篇,其中4篇入选 ESI 高被引/热点论文,成果入选中国半导体十大研究进展。主持/参与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华为合作项目等项目。获首届小米青年学者-科技创新奖、江苏省卓越博士后计划和中国电子学会优秀博士论文等荣誉。

13.Wu T 准聘副教授

四、数字经济与管理学院
1.任保平 长江学者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06),教育部****特聘教授(2014)、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4)、“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15)、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2017)、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2017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18)。本硕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1987-1991,1994-1997),博士毕业于西北大学(1999-2002),南京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2003-2005)。曾先后任教于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西安财经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增长质量与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政治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

2.师博 长聘副教授
本科毕业于新疆大学(1998-2002),博士毕业于南京大学(2005-2008)。曾在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任职,教授、博导。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字经济与宏观经济。

3.魏婕 长聘副教授
博士毕业于西北大学(2008-2014),本科毕业于西北大学(2004-2008),曾任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入选省级“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项目。研究成果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中国工业经济》、《经济学动态》、《经济科学》、《南开经济研究》、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等学术刊物。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课题。曾获得首届“中国优秀博士论文奖”等奖项多项,主要研究方向:创新经济学、数字经济学。

4.王大中 准聘助理教授
曾任中山大学特聘研究员。博士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2009-2015,本科毕业于吉林大学(2005-2009)。研究成果发表于《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管理科学学报》、《金融研究》、Journal of Mathematical Economics, Social Choice and Welfare, Economics Letters, Mathematical Social Sciences, Journal of Mechanism and Institution Design等学术刊物。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等课题。主笔撰写的决策咨询获得省部级领导批示。为多家科创企业提供投融资咨询。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字经济学、创新经济学、机制设计理论与应用。

5.吴越 准聘助理教授(无南大背景)
本科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2014-2018),硕士和博士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2018-2023)。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字经济和中国经济。

6.崔雪彬 准聘助理教授
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2014-2019),美国普渡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2017-2018)。曾在南京大学商学院营销与电子商务系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曾获清华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清华大学毕业生启航奖铜奖等。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字经济、数字平台、量化营销模型、大数据分析等。

7.荣健欣 准聘助理教授(无南大背景)
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学专业(数理经济方向)),博士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西方经济学专业)。曾在中山大学从事特聘副研究员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微观经济理论与数字经济研究,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多篇。

8.黄海涛 准聘助理教授(无南大背景)
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2013),博士毕业于佐治亚州立大学罗宾逊商学院(2016-2021)。曾在南开大学金融学院担任助理教授。研究成果发表在Journal of Econometric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etrics, Journal of Applied Econometrics等期刊。主要研究方向为金融计量、实证资产定价、共同基金等。

9.张科 准聘助理教授
本科毕业于南京邮电大学(2001-2005),博士毕业于南京大学(2014-2018)。曾任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成果发表于《管理科学学报》、《南开管理评论》、《经济管理》、《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Review of Asset Pricing Studies》、《Financial Innovation》等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主要研究方向为:金融科技与社会网络。


lxw 发表于 2024-1-22 10:25:23

本帖最后由 lxw 于 2024-5-14 21:12 编辑

五、能源与资源学院
1.金艳 准聘副教授 海外优青
1992年生,南京理工大学本,南京大学博,美国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博士后研究员,现任南京大学准聘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电化学能源存储器件及其与光学的交叉研究,包括二次电池电解液设计及电化学界面研究,能源信息一体化器件等。

2.王景阳 准聘助理教授
1994年生,南京大学本,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研究员,现任南京大学准聘助理教授,研究方向为结合实验、第一性原理计算及人工智能等方法的新型储能材料设计与材料合成设计,包括二次离子电池材料、固态电解质材料等。

3.朱鹏程 准聘助理教授
1993年生,南京大学本硕博,南京大学助理研究员,现任南京大学准聘助理教授,研究方向为钙钛矿光电转换器件、界面光热转换机理及器件等。

4.颜亦超 准聘助理教授(无南大背景)
1995年生,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本,密歇根大学博,香港城市大学博士后,现任南京大学准聘助理教授,研究方向为有机能源材料(有机液流电池,钙钛矿光伏界面材料,有机光伏催化制氢),绿色电化学有机合成(电催化,光电催化有机合成)。

5.王晓君 准聘助理教授
1991年生,吉林大学本硕博,南京大学副研究员,现任南京大学准聘助理教授,研究方向为电催化CO2转化,碳捕获,关键金属(锂、铀)提取。

6.金彪 准聘副教授 海外优青(无南大毕竟)
1992年,海南大学本,浙江大学博,先后任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华盛顿大学博士后,2024年加盟南京大学苏州校区,研究方向为原位液相透射电镜,金属和矿物等无机非金属材料成核与生长机制和可控合成策略,二氧化碳可控转化与固定,部分文章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angew、nano letter、am上。

7.吕光鑫 准聘助理教授

六、环境与健康研究院
1.徐祖信 教授 中国工程院院士(无南大背景)
环境工程专家,主要从事流域和城市水环境污染防治研究。1956年出生于江西省萍乡市。1988年毕业于河海大学,获博士学位。201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致力于中国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研发了城市河流污染治理的核心技术。

2.景亚轩 准聘助理教授(无南大背景)
华东理工大学学士,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联合培养博士,上海市超级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废塑料降解、生物质转化、绿色催化。以第一/通讯作者在Angew. Chem. Int. Ed., CHEM, Nat. Rev. Chem., Acc. Chem. Rec., ACS Catal., Appl. Catal. B.等催化、环境、能源等领域知名期刊发表论文21篇,其中JCR一区17篇,IF>10论文12篇,High cited paper 3篇。PCT专利1项,中国发明专利4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博士后基金委、上海市人社局等项目5项,参与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可持续发展青年创新奖,钱易环境奖等荣誉十余项,国际期刊Green Carbon和EcoEnergy的青年编委,受邀担任多个知名期刊审稿人。变废为宝的成果被中国青年报、上海科技报等数十家媒体报道。

3.王玉琴 准聘助理教授
本科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2011-2015),博士毕业于南京大学(2015-2020)。曾在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从事博士后工作(2020-2023)。主要研究方向为:1. 单分子环境化学。将纳米孔分析技术与适配体、单分子化学等技术结合,构建高灵敏、高特异性生物传感设备,应用于无机污染物、有机污染物和生物污染物的环境分析与单分子监测。2. 环境生物组学。基于纳米孔分析技术,开发原创性高分辨第三代基因测序和蛋白质测序策略,应用于微生物病原体标志物的检测。

4.周琛 准聘副教授 海外优青
2007年获得南京大学环境科学学士学位,2014年获得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环境工程博士学位。曾任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思威迪环境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教授。发表SCI论文60余篇,其中第一/通讯作者论文28篇(Environ. Sci. Technol. 12篇,4篇入选封面; Water Res. 4篇)。公开PCT国际发明专利6项,以第一发明人授权1项。曾获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The 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 ASCE)颁发的Rudolph Herring奖。主要研究方向:“双碳”目标下的水处理技术创新和工程应用、新污染物转化机制与治理技术、新型环境功能材料开发。

5.夏凡 准聘助理教授
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11-2015),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2015-2020)。曾在耶鲁大学、南京大学从事博士后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与资源经济学、环境政策分析、污染与健康的经济学分析、环境规制与企业行为。

6.殷冉 准聘副教授 海外优青
2014年于南京大学获得学士学位,2020年于香港科技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20年获得香港研究资助局博士后特别奖励计划。2022-2023年任职于香港科技大学研究助理教授。曾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和普渡大学访问学习。在Nat. Water, Environ. Sci. Technol., Water Res.等期刊发表SCI论文40余篇,其中nature论文指数期刊22篇,第一/通讯作者3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香港研究资助局、香港创新科技署等科研项目5项。获得国际紫外线协会Rising Star Award等科研奖励10余项。担任国际紫外线协会理事会成员,Environ. Sci. Ecotechnol.期刊青年编委、加拿大PICS基金评审专家等。积极推动研究成果落地应用,与香港禾谷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和深圳优威高科公司合作研发紫外线消杀设备和水体新污染物削减设备等。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低碳可持续水质风险控制技术、紫外线工艺设备研发及环境健康应用、新污染物光化学与氯化学控制技术、新兴病原微生物多介质消杀技术等。

7.Shan YL 准聘副教授 伯明翰大学副教授(无南大背景)

8.Wang RR 准聘副教授 莱顿大学助理教授

七、深空探测科学与技术研究院
1.孔令高 教授
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1999-2003),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2009-2012)。曾在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从事空间环境探测载荷研制及数据应用工作,参与了嫦娥工程、天问一号/二号、风云卫星、载人航天等多个航天型号任务。主要研究方向为空间环境探测载荷技术以及空间等离子体物理。

2.倪冬冬 教授 港澳优青
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2004-2008),博士毕业于南京大学(2008-2012)。曾在南京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3-2015)、澳门科技大学月球与行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教学/科研工作(2015-2023)。主要研究方向为:行星物理学和原子核物理学。

3.余亮亮 准聘副教授
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2006-2010),硕士毕业于紫金山天文台(2010-2013),博士毕业于澳门科技大学(2015-2018)。曾在紫金山天文台从事研究实习员工作、在德国宇航中心和台湾中央大学做访问学者、在澳门科技大学-月球与行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任博士后以及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太阳系小天体、类地行星及卫星、原行星盘相关的热力学、热辐射度量学以及深空遥感。

4.牛丹丹 准聘助理教授(无南大背景)
本科毕业于山东大学(2011-2015),硕士博士毕业于澳门科技大学(2015-2017,2017-2020)。曾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从事博士后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行星大气与电离层。

八、功能材料与智能制造研究院
1.曹文武 教授 千人计划(无南大背景)
国家特聘专家(2009),本科毕业于吉林大学(1978-1982),博士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1982-1987)。曾任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终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铁电材料及其应用:包括Landau-Ginzburg理论建模、结构相变及畴结构、材料微结构和物性的关系;压电陶瓷、织构无铅压电陶瓷和压电单晶的制备与性能优化;全矩阵材料参数的表征(包括弹性模量、介电参数矩阵和压电参数矩阵)和高精度自洽材料参数矩阵的测试方法。超声器件与设备。包括医用超声相控阵探头、高能聚焦超声探头和声动力癌症治疗仪;工业无损检测超声换能器和超声检测设备;大功率超声换能器和功率超声的工业应用。声动力治疗方法和声敏剂:包括声动力动脉粥样硬化治疗和癌症治疗,超声辅助化疗和聚焦超声治疗方面的研究;新型声敏剂的设计与制备。发表SCI学术论文660余篇;引用24,000余次,H-因子 72;合著专著和教科书5部;获得发明专利40余项。

2.徐海潭 长聘副教授 青年千人(无南大背景)
浙江大学本科和硕士(2003-2009),美国马里兰大学博士(2009-2014),耶鲁大学博士后(2015-2018),哈佛大学博士后(2018-2019)。曾任北京大学特聘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拓扑量子光力学、精密测控、量子计算和微纳加工等。在Nature以第一作者发表2篇。

3.简小华 长聘副教授(无南大背景)
本科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2001-2005),博士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2005-2011)。曾在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进行访问学习基于MEMS的1-3压电单晶复合材料,在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从事微型高频超声换能器与超声内窥镜的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超声传感器、超声系统与功能超声成像技术。

4.陈泽国 准聘副教授 海外优青
本硕毕业于南京大学(2007-2014),博士毕业于沙特阿拉伯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2014-2018)。曾在日本国立物质材料研究所、香港浸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工微结构材料,拓扑物理。

5.鲍明 教授(无南大背景)
本科毕业于武汉交通科技大学(1992-1996),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2001-2008)。曾长期在中科院声学研究所从事声信息智能感知领域研究工作。

6.王保明 准聘副教授(无南大背景)
本科毕业于厦门大学(2006-2010),博士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2012-2017)机械工程系,师从Aman Haque教授。加入南京大学前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师从Ju Li(李巨), Frances Ross和Carl Thompson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微机电系统(MEMS)及微纳材料/微纳系统原位测试。

7.费付聪 准聘助理教授
本科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2009-2013),博士毕业于南京大学(2013-2018)。主要研究方向为拓扑量子材料的晶体制备与物性研究。主要开展拓扑材料生长;单晶及器件输运特性测量;拓扑材料能带调控和面向功能化的物性研究。

8.杨思勰 准聘助理教授
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2009-2013),博士毕业于南京大学(2013-2018)。曾在牛津大学Peter Bruce教授课题组从事高比能量电池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金属-空气电池、固态电池、锂资源提取等。

9.Sun L 教授 休斯顿大学教授 长江讲席

10.Liu S 准聘助理教授

11.闵泰 教授 千人计划
国家级人才项目入选者,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81-1985),博士毕业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1989-1993)。1993-2014年曾先后在欧洲微电子研究中心IMEC、美国Quantum Group、美国TDK集团美国分部等任资深总监、项目总监、主任工程师等职位;2015-2024年授聘西安交通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材料物理所所长。现任职南京大学功能材料与智能制造研究院特聘教授。作为首席专家牵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指导/参与鹏城国家实验室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并与华为海思/鸿之微共同进行存储器研究等。在Nat. Commun.、Adv.Mater.、Phys. Rev. Lett.、Nano Lett.、Phys. Rev. B等国际期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拥有/申请美国专利70余项,中国专利30余项。主要研究方向为自旋存储/类脑计算/量子计算芯片应用技术研究;低维介观自旋电子材料、器件的电磁声光元激发和量子输运研究。


lxw 发表于 2024-1-22 10:25:33

本帖最后由 lxw 于 2024-4-10 10:08 编辑

九、绿色化学与工程研究院
1.王裕磊 准聘副教授 海外优青(无南大背景)
2008年本科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硕士毕业于厦门大学,2018年博士毕业于上海有机所,2019年至2023年在德国哥廷根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在催化剂设计合成、催化体系开发(用于烷烃、烯烃、炔烃之间的相互转化以及碳氢键活化),以及大化工生产方面均具有丰富的经验和认知。近年来在Nat. Catal.、JACS 、ACIE 、Acc. Chem. Res. 、 Chem. Rev. 、 Adv. Mater.和CJC 等杂志发表多篇论文。主要研究方向为:一、主族化学,主要涉及主族金属催化,有机磷化学和实用型主族有机试剂的开发。二、烯烃的工业化转化。三、高分子材料的合成与降解。

2.张效敏 准聘助理教授
本科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应用化学系,博士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CSC资助赴Douglas MacFarlane院士课题组联合培养。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任南京大学助理研究员。2020年10月入选南京大学毓秀青年学者计划。2020年11月获第五届全国离子液体与绿色过程新秀奖。2022年10月至今任南京大学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独立PI。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10余项,有较丰富的工程项目经验。研究方向:离子液体/低共熔溶剂/多孔液体/多孔材料等新型介质在气体分离及催化转化中的应用。以第一/通讯作者在Angew. Chem. Int. Ed., AIChE J., Adv. Energy Mater., Chem. Eng. J., Green Energy Environ., Green Chem., Chem. Commun.等发表论文30多篇,总被引1800多次,H-index为25。

3.陈凯宏 准聘助理教授(无南大背景)
本科毕业于南开大学(2009—2013),博士毕业于浙江大学(2013-2018),导师为王从敏教授。2017年前往美国德州农工大学(Donald J. Darensbourg课题组)担任访问学者。2018—2021年在南开大学化学学院进行博士后工作,合作导师为何良年教授。2021年获得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资助前往信州大学先锐材料研究所Kazunari Domen教授课题组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迄今为止,已发表SCI论文40余篇,其中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含共同)身份发表在J. Am. Chem. Soc. (2篇), Angew. Chem. Int. Ed., Sci. Adv., AIChE J.等期刊发表论文19篇,授权中国专利4项。曾获得全国离子液体与绿色过程新秀奖、浙江省化学会创新奖、浙江省优秀毕业生、浙江大学竺可桢奖学金等多项荣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外国人特别研究员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资助等。于2023年8月正式入职南大苏州校区绿色化学与工程研究院,开展独立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光催化小分子(水、二氧化碳、氮气等)的高值化利用。

4.冯明昊 准聘助理教授(无南大背景)
2012年本科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后直博进入华东师范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姜雪峰教授课题组。2017取得博士学位后,先后在法国原子能研究所(CEA)碳同位素标记实验室和奥地利维也纳大学世界知名有机化学家Nuno Maulide课题组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期间获得欧盟玛丽居里Eurotalent基金和奥地利Lise Meitner基金。2023年2月,冯明昊博士回到法国原子能研究所任研究员,主持开展氮同位素标记相关研究。于2024年1月回国加入南京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在苏州校区绿色化学与工程研究院开展独立工作。冯明昊博士研究方向为同位素药物标记和精细化学品合成,目前已发表了20余篇学术论文及专利,其中第一作者论文12篇,包括Chem(1篇),J. Am. Chem. Soc.(2篇),Angew. Chem. Int. Ed.(4篇),Org. Lett.,Chem. Comm.,Synthesis等5篇。

5.Huang Z 教授 杰青(无南大背景)

6.杨满意 准聘副教授 海外优青
2013年本科毕业于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博士(直博)师从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黎书华教授。2019年获得博士学位,随后加入Prof. Michele Parrinello 团队,先后在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2019年7月~ 2020年12月)和意大利技术研究院(2021年1月 ~ 2024年2月)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在反应路径自动化搜索方法的开发、增强采样分子动力学模拟、复杂稀有事件(化学反应、物质相变、工业催化)的微观机制研究方面均具有丰富的经验。近年来在Nat. Catal., Phys. Rev. Lett., Chem. Sci., J. Chem. Theory Comput., ACS Catal. 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主要研究方向为:一、反应路径自动化搜索方法的开发及其在机理研究及反应设计中的应用;二、机器学习辅助的增强采样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的开发及其在物质相变、工业催化等研究领域中的应用。

十、全球人文研究院
1.戴从容 教授
1971年生,江苏苏州人,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1989-1993),博士毕业于南京大学(1999-2002。曾在复旦大学、美国韦恩州立大学、苏州大学从事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英国和爱尔兰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翻译研究。2009年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10年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文学专业委员会第四届优秀著作奖”。

2.郭静云 教授(无南大背景)
本、硕毕业于列宾美院(1983-1989),博士毕业于俄罗斯国家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1989-1993)。1982-2006年曾先后在苏联国立普希金美术馆、苏联国立东方民族艺术博物馆、俄罗斯国家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等机构任助理、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和研究员。此后历任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2007-2010)、广东省珠江学者讲座教授(2012-2015);台湾中正大学历史系教授(2010-2023.07)。现任职南京大学全球人文研究院长聘教授。郭静云拥有四十余年的艺术、历史、考古与博物馆行业工作实践与教育经验。主要研究领域涵括先秦秦汉历史与文化暨文物考古研究、古文字与出土文献、古典文献学、先秦秦汉艺术史与思想史、中外文明互鉴与交往交流交融史等。致力于在世界文明互鉴和比较的视野下,通过对艺术、考古、文献、古文字等资料的通考,达成对中国从新石器革命到国家文明起源,再到秦汉帝国形成的历史过程的整体性研究,证明了长江中游文明起源;冶炼技术本土起源;商文明有汤商(或楚商)与殷商是两个不同的王室与政权等上古历史为题。特别关注先秦精神文化的研究,探讨上古信仰,先秦道家思想;先秦儒道思想与经典的形成,以及中华文明传统思想的源流。

3.都岚岚 教授(无南大背景)
本科毕业于吉林大学(1991-1995),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2005-2009)。曾在吉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推想小说、比较文学、女性文学。

4.石可 准聘副教授
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1995-2000),博士毕业于布里斯托大学(2005-2012)。曾在中国美术学院从事现场艺术教学与研究工作,曾任南京大学艺术学院特聘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戏剧美学、戏剧现象学、当代艺术表演、科-哲-艺-设计关系。

十一、考古文博与中华文明研究院
1.王一如 准聘助理教授
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2006-2010),获考古学和历史学双学位,硕士(科技考古)和博士(考古学)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2011-2018)。曾在英国爱丁堡大学(2018-2019)、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2019-2021)、南京大学历史学院(2021-2023)从事博士后工作。长期深入致力于中国西部和亚欧大陆上分布的十余种羊亚科和羚羊亚科动物骨骼形态学、形态测量学、生态形态学研究,提出了在史前考古遗址中区分家养绵羊、山羊,与中国西部其他野生羊亚科及羚羊亚科的形态学、形态测量学区分标准,考虑了在不同个体和种群的骨骼形态可变性及形态测量区分的定量方法;通过大量现代骨骼样品,探索了羊亚科动物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如驯化以来),进入不同生态环境的应过程中骨骼的形态的弹性变化及其反映运动功能适应的趋势特征,并将其应用于考古动物遗存,发现了史前亚欧大陆人-动物-环境互动的复杂机制和历史过程。她的其他研究兴趣包括:动物考古,动物驯化,新石器时代化,史前亚欧大陆食物全球化,农牧业起源和传播,游牧和畜牧经济,3D几何形态测量,骨骼稳定同位素,民族考古学。已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steoarchaeology, Quaternary Research, Quaternary International等国内外一流期刊中发表9篇论文。主持美国温那葛林基金(已结项)、剑桥海-CSC基金(已结项)、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已结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已结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已结项)、中国科技部外专项目等(进行中)等。

2.李子涵 准聘助理教授(无南大背景)
南京大学姑苏青年教授,博士毕业于牛津大学考古学研究院,曾担任牛津大学碳十四实验室(ORAU)技术助理。主要研究方向为:科技考古,陶瓷遗存化学分析,陶器残留物提取分析考古年代学。致力于将考古学与科技考古学的研究相结合,善于运用各种分析方法,结合考古理论与实地调查,以深化对古代人类社会生产组织、社会变迁、群体行为等方面的理解。以第一/通讯作者在SCI,SSCI,AHCI一区相关学术期刊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并在包括第二届拉丁美洲碳十四测年大会、康奈尔大学第四届科技考古学前沿论坛等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了多篇会议论文。担任Archaeometry, Microscopy and Microanalysis,Atomic Spectroscopy等期刊审稿人。目前正在从事的研究项目包括特定氨基酸提取测年法(与ORAU合作)、陶器残留物脂类化合物分析(Leverhulme Trust基金会赞助)、陶瓷遗存地球化学分析、操作链理论(Chaîne opératoire)研究以及物质介入论(Material Engagement Theory)研究。

十二、空间地球科学研究院
1.陈锟山 千人计划(无南大背景)
1959年生,硕博士毕业于美国德州大学阿灵顿分校大学(1985-1990),1991-2013年曾先后在中国台湾中央大学、美国华盛顿大学、美国德州大学阿灵顿分校工作;2014年入选国家特聘专家,2014-2024先后任职于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桂林理工大学;2024.01起就职南京大学苏州校区空间地球科学研究院执行院长,特聘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微波遥感与通讯、雷达影像处理与信息反演。

2.吕明阳 准聘助理教授
本硕博毕业于南京大学(2009-2013,2013-2015,2015-2020),期间于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和英国利兹大学交流。曾在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和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担任助理研究员(2020-2023)。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冰冻圈遥感、夜间灯光遥感、月基对地观测理论研究等。

3.杨莹 准聘副教授(无南大背景)
硕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2014-2019),2019-2021年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博士后,2021-2024年任职于南京理工大学副教授。目前已发表学术论文41篇,曾获国际“青年科学奖”4项,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江苏省“双创博士”等荣誉。主要研究方向为:微波遥感机理与应用、雷达数据处理与反演。

4.Yang XF 教授 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无南大背景)

lxw 发表于 2024-1-22 10:25:41

本帖最后由 lxw 于 2024-4-25 22:01 编辑

十三、全球知识产权研究院
1.邵科 教授 长江讲席
南京大学法学学士、英国伦敦大学法学硕士(LLM)、英国伦敦大学法学博士(PhD)。在英国伦敦大学玛丽王后知识产权研究所攻读博士期间,师从全球知识产权治理研究主要人物、牛津大学法学博士Graham Dutfield教授。曾获颁Queen Mary博士研究全额奖学金、中国教育部优秀自费留学生奖金,并是剑桥大学独立评审之伦敦大学赫切尔·斯密(Herchel Smith)知识产权博士基金两名得中者之一。在海外全职执教逾十四载。归国前曾在QS全球百强大学暨澳洲G8名校任全职终身教授。研究及教学领域:全球知识产权治理、中国文化、专利法、版权法、大数据立法、知识产权成果转化、国家创新体系。

2.肖艺能 准聘助理教授(无南大背景)
北京大学法学博士(知识产权法)、北京大学理学学士(化学专业)、北京大学法学学士(知识产权法双学位)。曾在北京大学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担任研究员、智能教育实验室主任,从事数字经济、知识产权、科技治理、技术成果转化、人工智能监管等领域研究,曾在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担任助理研究员、博士后,从事卫生法学、医疗与科技政策研究,曾作为访问学者赴斯坦福大学和剑桥大学参与知识产权法、科技法相关研究。兼任中国科学技术法学会人工智能法专委会副主任、民革浙江省委员会教育科技委员会委员、世界机器人大会青少年机器人设计与信息素养大赛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担任Soft Computing(SCI JCR 2区)期刊审稿人,曾获杭州市级领军人才称号、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青年人才称号。主要研究方向为知识产权法、科技法、创新管理,重点关注人工智能监管治理、数据治理与数据基础规则构建、生物医药行业专利运营、技术成果转化中的知识产权管理等科技与法律深度融合的前沿交叉问题。

十四、数据管理创新研究中心
1.夏义堃 教授(无南大背景)
1966年生,武汉大学博,历任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大数据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武汉大学信息资源中心副主任,现为南京大学苏州校区数据管理创新研究中心教授。主持包含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 “基于数智融合的信息分析方法创新与应用研究” 项目(项目编号:22&ZD326)、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大数据时代政府数据治理体系建构与实施路径研究”在内的项目数十项。

2.董克 长聘副教授(无南大背景)
本科和博士毕业于武汉大学(2004-2008,2011-2014),硕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2008-2011)。加入南京大学前曾在武汉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工作(2014-2023),曾任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RCCSE)副主任,武汉大学数据智能研究院副院长。主持国家自科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省软科学计划等各类项目十余项,发表论文六十余篇,出版中英文专著/图书十余部,多份资政建议获省部级及以上主要领导批示。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计量与科学评价, 数据要素与数据智能。

3.李白杨 准聘助理教授(无南大背景)
本硕毕业于郑州大学(2008-2014),博士毕业于武汉大学(2014-2017)。曾任中央机关公务员(2017-2018)和武汉大学博士后(2019-2022)。主要研究方向为国家安全数据管理、开源情报技术、数字素养与技能。

4.巴志超 准聘助理教授(无南大背景)
博士毕业于武汉大学(2016-2019),曾在山东省科学院、南京理工大学从事教学科研主要研究方向为复杂网络与知识挖掘、科学前沿探测、科技战略与政策。

5.Zhao YX 教授 青年拔尖

6.Yin DY 准聘助理教授

十五、高端控制与智能运维研发中心
1.周克敏 教授 千人计划(无南大背景)
周克敏1962年出生于安徽芜湖。82年获得北航自动控制专业学士。 84年赴美明尼苏达大学学习,86年和88年分获电子工程硕士和控制科学与动态系统博士。 88年至90年任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后研究员和讲师。从90年起任教于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2000年升为正教授。 02年至06年任系主任。在京都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做过短期访问教授。04年被美国路州众议院授予杰出贡献奖。08年和09年被分别授予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唤雨师(Rainmaker)和旗舰教员(Flagship Faculty)。 04年获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委海外(B类)杰出青年基金奖。由于“对鲁棒控制系统理论和应用的贡献”而于03年被选为“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会士” 2011年被美国科学促进协会会士”(AAAS Fellow)。发表了60多篇期刊论文并出版了3本享誉国际控制界专著与教材, 包括 “鲁棒控制基础”(Essentials of Robust Control), 反馈控制导论” (Introduction to Feedback Control), 和“鲁棒与最优控制”(Robust and Optimal Control, 是控制领域必读的经典,97年被译为日文,02年被译为中文)。 论著至2012年SCI共计6,800多次 (Google Scholar 引用 11,800多次 ) 。

2.张建强 准聘助理教授(无南大背景)
2015年在山东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获得工学学士学位,于2020年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获得工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复杂控制系统建模、先进控制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承担纵、横向科研项目3项,参与重大、重点及创新基金等科研项目3项,已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多项。目前,关于系统辨识、模型降阶、多目标优化控制、鲁棒控制、滑模控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已应用于工业系统。

3.陈建琪 准聘助理教授(无南大背景)
浙江大学本,香港城市大学博,香港科技大学博士后,研究方向包括鲁棒控制理论、时延系统、网络化控制系统、信息物理系统安全、相位理论、大规模网络科学等。相关成果已在控制领域顶级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c Control、Automatica、SIAM Journal on Control and Optimization发表论文9篇(长文5篇),在IEEE CDC、IFAC World Congress、ACC、CCC等领域重要学术会议发表论文10余篇。被授予了多个学术奖项:2019年,获得了第38届中国控制会(CCC2019)关肇直奖。(*关肇直奖是目前我国控制理论界最高水平的青年学术奖项之一。)2021年,获得了第5届全国集群智能与协同控制大会(CCSICC2021)最佳论文奖。2022年,获得了第14届IFAC自适应与学习控制系统研讨会(ALCOS2022)最佳论文提名奖。

4.杨博渊 准聘副教授
本科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钱学森实验班(2009-2013),博士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荣誉毕业2013-2019)和南加州大学(联合培养2017-2018)。曾任曼彻斯特大学博士后副研究员,南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机器人与信息自动化研究所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机械设备智能运维、机器人多模态学习与控制、机器学习和信号处理方法。

十六、南赫学院



lxw 发表于 2024-1-22 10:25:50

本帖最后由 lxw 于 2024-1-22 10:37 编辑

待定学院、研究院、研究中心

lxw 发表于 2024-1-22 10:26:01

本帖最后由 lxw 于 2024-1-22 10:40 编辑

科研成果统计

学术论文

成果转化

科研奖项

其他

lxw 发表于 2024-1-22 10:26:08

本帖最后由 lxw 于 2024-1-22 10:41 编辑

重大科研项目

lxw 发表于 2024-1-22 10:41:16

校园建设进展

lxw 发表于 2024-1-24 13:15:41

高端控制与智能运维研发中心新进ap:Chen JQ 准聘助理教授,浙大本,港城大博,港科大博士后。

7777777j 发表于 2024-1-24 13:42:40

人才引进很牛

Keon 发表于 2024-1-24 16:05:12

7777777j 发表于 2024-1-24 13:42
人才引进很牛

一般般吧,没啥大牛,更没院士,差评

华科YYDS 发表于 2024-1-24 16:25:38

南京大学为啥这么有钱?

HBP123456 发表于 2024-1-24 17:11:18

Keon 发表于 2024-1-24 16:05
一般般吧,没啥大牛,更没院士,差评

相比引进大牛,能培养出大牛更难。

lxw 发表于 2024-1-24 18:20:54

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各学院2024年人才招聘计划发布,欢迎到官网了解详情。

南京大学环境与健康研究院拟面向全球招聘有志于从事环境与健康领域各主要研究方向的优秀青年人才到学院工作。本次拟招聘准聘副教授、助理教授若干名;特别优秀的高层次人才岗位另议。拟聘岗位的研究方向包括:

1.环境健康风险控制技术

2.环境信息学与人类健康

3.碳核算与碳中和技术

4.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流域与区域环境系统控制

5.AI支撑下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与技术

6.固废资源化技术与产品化

7.全健康视角下的污染物与人类健康

8.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绿色可持续化学

9.智慧水处理系统

10.环保装备模块化与标准化

南京大学深空探测科学与技术研究院拟面向全球招聘深空探测科学与技术领域的优秀青年人才,进入准聘助理教授/准聘副教授等若干岗位。特别优秀的高层次人才岗位另议。拟聘岗位的重点研究方向包括:

1. 日地空间环境与空间天气研究;

2. 太阳系天体和系外行星的探测与研究;

3. 深空探测任务与空间天文任务的载荷研制和科学应用。

南京大学全球知识产权研究院拟面向全球招聘知识产权及相关跨界领域的一流权威学者及优秀青年学者。本次拟招聘准聘副教授、准聘助理教授若干名(全职岗位)。特别优秀的高层次人才岗位另议。拟聘岗位的研究方向主要如下:

1. 知识产权法,特别是专利法;

2. 新兴领域的知识产权,如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生物医药、国际关系、全球治理等领域的知识产权;

3. 知识产权战略管理;

4. 与知识产权法交叉的科技法、数字治理等领域。

南京大学智能软件与工程学院依托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面向全球招聘软件和智能及其相关领域一流领军人才及青年拔尖创新人才。本次拟招聘岗位以准聘助理教授为主,岗位总数若干个。特别优秀的高层次人才岗位另议。招聘研究方向包括:

1. 软件工程

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3. 网络空间安全

4. 信息与通信工程


lxw 发表于 2024-1-24 18:23:16

南京大学空间地球科学研究院学院拟面向全球招聘有志于从事空间地球科学领域、遥感科学与技术领域、地球大数据领域、可持续发展科学领域的优秀青年人才到学院工作。本次拟招聘岗位以准聘助理教授为主,岗位总数原则上不超过若干名;特别优秀的高层次人才岗位另议。招聘研究方向包括:

1. 空间对地观测理论与方法

2. 地球大数据科学与技术

3. 月基日地月系统观测

4. 可持续发展科学

南京大学全球人文研究院拟面向全球招聘有志于从事艺术学、人工智能艺术、跨文化研究、国际传播学等领域各主要研究方向的优秀青年人才到研究院工作。本次拟招聘准聘副教授、准聘助理教授若干名;特别优秀的高层次人才岗位另议。拟聘岗位的研究方向包括:

1. 数字媒体艺术

2. 人工智能与艺术创意

3. 艺术史论

4. 跨文化研究(英语专业方向)

5. 国际传播学

南京大学绿色化学与工程研究院拟面向全球招聘有志于从事化学工程与技术领域各主要研究方向的优秀青年人才到学院工作。本次拟招聘岗位以准聘助理教授和准聘副教授为主,岗位总数原则上不超过若干个;特别优秀的高层次人才岗位另议。招聘研究方向包括:

1. 绿色化工:具有化学工程、工业催化、化学反应与分离、过程强化与集成、精细化工等学科方向背景。

2. 新能源化工:具有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材料、化学电源、电池器件、清洁能源转化与催化、“碳中和、碳减排”等学科方向背景。

3. 智能化工:具有化工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化工过程自动化、智能化、微型化、流动连续化等学科方向背景。

南京大学高端控制与智能运维研发中心面向全球招聘有志于从事控制科学与智能工程领域各主要研究方向的优秀青年人才到中心工作。本次拟招聘岗位以准聘助理教授为主,岗位总数原则上不超过若干个;特别优秀的高层次人才岗位另议。

招聘研究方向包括:

1.现代控制理论

2.智能控制

3.故障诊断

4.智能维护技术

5.智能机器人

lxw 发表于 2024-1-24 18:26:38

南京大学考古文博与中华文明研究院面向全球招聘考古学及博物馆学领域一流领军人才及青年拔尖创新人才。本次拟招聘准聘副教授、助理教授若干名;特别优秀的高层次人才岗位另议。招聘研究方向包括:

1. 考古学;

2. 博物馆学;

3. 文物学与文物保护。 

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拟面向全球招聘优秀人才。本次拟招聘岗位以准聘副教授和准聘助理教授为主,岗位总数原则上不超过若干名;特别优秀的高层次人才可一事一议。招聘研究方向包括:

1. 新型存储器件、电路与架构

2. 集成电路设计与设计自动化

3. 自旋电子器件与芯片

4. 柔性电子材料、器件与系统

5. 面向集成电路的低维电子材料与器件

6. 集成电路工艺与先进封装

7. 半导体光电子材料与器件

南京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学院拟面向全球招聘有志于从事智能科学与技术领域教学、科研的优秀青年人才到学院工作。本次拟招聘准聘副教授、准聘助理教授若干名;特别优秀的高层次人才岗位另议。招聘研究方向包括:

机器视觉与模式识别

智能无人系统

类脑智能

AI for Science

自然语言处理

生成式人工智能

南京大学数字经济与管理学院依托南京大学理论经济学学科,面向全球招聘数字经济领域一流领军人才及青年拔尖人才。拟招聘准聘/长聘副教授、助理教授若干名。特别优秀的高层次人才岗位另议。从事数字经济研究,能够承担中高级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行为与实验经济学、数字产业组织、数字金融与证券投资、统计学、机器学习及数据挖掘、数据库技术及应用等课程。招聘研究方向包括:

(一)宏观经济学

(二)计量经济学

(三)行为与实验经济学

(四)数字产业组织

(五)数字金融与证券投资

(六)统计学

(七)机器学习及数据挖掘

(八)社会经济网络与复杂经济学

(九)数据库技术及应用

南京大学能源与资源学院拟面向全球招聘能源与资源领域一流领军人才及青年拔尖创新人才到学院工作。本次拟招聘准聘助理教授、准聘副教授若干名;特别优秀的高层次人才岗位另议。招聘岗位的研究方向包括:

1. 能源转化与存储

2. 能源催化

3. 节能材料与技术

4. 资源绿色开发与利用

5. 关键元素循环与提取

6. 碳捕获、封存与利用

7. 机器学习能源材料设计

8. 先进制备与表征技术

fantacom 发表于 2024-1-24 18:29:01

进人的质量真的一般

带你去远方 发表于 2024-1-25 00:45:41

目前大概1个院士,6个左右杰青长江千人,14个左右四青

364457382 发表于 2024-1-25 05:07:04

fantacom 发表于 2024-1-24 18:29
进人的质量真的一般

这感觉还行啊 就是不知道我航杭州有什么水平 和南大苏州哪个前景更好

lxw 发表于 2024-1-25 07:52:47

Feng MH 绿色化学与工程研究院 维也纳大学博士后,1篇chem,8篇两刊。

teamspirit 发表于 2024-1-25 08:06:15

赞LZ,辛苦了!

南京大学工学院 发表于 2024-1-25 08:20:56

fantacom 发表于 2024-1-24 18:29
进人的质量真的一般

说一般的时候,先亮一亮你母校最近进的一百人,看看什么水平

lxw 发表于 2024-1-31 19:13:13

本帖最后由 lxw 于 2024-1-31 21:21 编辑

集成电路学院新进ap
李卫胜 准聘副教授
南京大学博,原南京大学博士后研究员,主要从事新型二维半导体材料、器件物理和集成工艺的研究。迄今以第一/共一作者身份在Nature及其子刊、IEDM 等期刊上发表论文8篇,其中4篇入选 ESI 高被引/热点论文,成果入选中国半导体十大研究进展。主持/参与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华为合作项目等项目。获首届小米青年学者-科技创新奖、江苏省卓越博士后计划和中国电子学会优秀博士论文等荣誉。

Keon 发表于 2024-1-31 19:35:10

南京大学工学院 发表于 2024-1-25 08:20
说一般的时候,先亮一亮你母校最近进的一百人,看看什么水平

的确一般,没什么好说的

mlkwhl 发表于 2024-1-31 21:09:29

本校博后\高级博后转助理教授的比例也太高了。。。国外顶级名校都是竭力防止近亲繁殖的呀。。

lxw 发表于 2024-1-31 21:21:59

集成电路学院新进ap
Wu T 准聘副教授
南大本,佛罗里达大学博。

河边小李 发表于 2024-1-31 22:29:58

mlkwhl 发表于 2024-1-31 21:09
本校博后\高级博后转助理教授的比例也太高了。。。国外顶级名校都是竭力防止近亲繁殖的呀。。 ...

没办法,传统势力太强了。苏州已经够好了,本部更可怕

mlkwhl 发表于 2024-1-31 23:29:05

河边小李 发表于 2024-1-31 22:29
没办法,传统势力太强了。苏州已经够好了,本部更可怕

个人以为近亲繁殖的问题还是要重视。留校多了短期有利于论文,长期不利于真正的创新,特别是南大这种志在一流的高校

wzarlll 发表于 2024-2-1 04:39:22

mlkwhl 发表于 2024-1-31 23:29
个人以为近亲繁殖的问题还是要重视。留校多了短期有利于论文,长期不利于真正的创新,特别是南大这种志在 ...

国外基本很少博后留校做AP的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发展动态(房钰棋、吕光鑫博士分别入职智科院和能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