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青年科学家50²论坛”在南科大举行 热议科学与人才话题
9月28日,由南方科技大学、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SSV)及新基石科学基金会共同主办的2024“青年科学家50²论坛”在南科大会议中心举行,韩启德、窦贤康、潘建伟、施一公、姚期智、沈向洋、Brian Kobilka、谢晓亮等知名科学家,新基石研究员、“科学探索奖”获奖人、青年科学家以及各界代表约500人参会,共议科学前沿和科技人才培养等热门话题。深圳市市长覃伟中出席活动并致辞。市领导陶永欣出席活动。https://newshub.sustech.edu.cn/uploads/full/2024/09/291727580470834011.jpg勇担使命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覃伟中代表深圳市委、市政府,对莅临论坛的嘉宾表示热烈欢迎。他说,深圳作为一座伴随改革开放诞生的崭新城市、一座富有科技创新基因的梦想城市,形成了完善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在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上承担了重要使命。他表示,深圳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积极构建支持全面创新的体制机制,完善新型举国体制深圳路径,加快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为广大科技人才、机构、企业来深创新创业、逐梦圆梦提供优质高效服务,携手加快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努力为建设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开幕式上,我校党委书记姜虹介绍了南科大建校历史及发展情况。她表示,南科大实施高质量发展的“三三五”方略,坚持以服务国家和地方重大战略需求为己任,紧抓重大战略机遇,加快建设大科学装置和平台,为高质量发展以及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南科大的智慧和力量。经过近年来的发展,“青年科学家50²论坛”已成为目前国内学科领域跨越最广,影响力最大的科学家学术交流平台之一,这也是腾讯公司与南科大在校企合作道路上不断探索的标志性成果。南科大也将以此论坛为契机,继续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进一步激发广大师生干事创业的热情、勇攀科学高峰的志气,持之以恒做好人才引进工作,为青年人才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不断开创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腾讯公司党委书记、腾讯公司高级副总裁、首席人才官奚丹表示,未来,新基石科学基金会要更好地连接科学与社会,把宝贵的社会资源用于支持最有活力的科学家,同时让最优秀的大脑,能够专注解决最有挑战性的人类难题。求真的科学精神与向善的社会公益很好地结合,相信会开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至美之花。“青年科学家50²论坛”是“科学探索奖”获奖人的跨学科学术交流平台,本届论坛升级为新基石科学基金会的学术年会。该基金会是由腾讯公司发起,10年内出资100亿元人民币、独立运营的公益性科学基金会。除设立基础科研资助项目外,新基石科学基金会还运营组织系列学术交流平台,包括青年科学家50²论坛、新基石科学会议、50²科学研讨会(Xplorer Symposia)等,鼓励自由探索的学术文化,探索建立国际化、高水平、有特色的学术交流机制。院士纵论如何培养青年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协名誉主席韩启德发表报告《关于促进青年科学家成长的几点想法》,并主持圆桌,与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窦贤康,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潘建伟,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展开了有关“如何为青年科学家成长创造更好条件”的对话。https://newshub.sustech.edu.cn/uploads/full/2024/09/291727579776658461.jpg圆桌对话韩启德提出,当前我国的科研生态环境,仍然隐含着一些不利于杰出青年科学家成长为科技领军人才的因素。以“35岁焦虑”问题为例,这固然是人才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锤炼,但同时也暴露出,当前的评价体制、成果归属机制、资源分配体制仍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对此,韩启德建议,准确定位有组织研究,完善科技战略布局;规定重大科研项目骨干成员中青年科学家所占比例;创造更多让青年科学家展示才华的机会;规范科研成果归属机制,严格规定无实质贡献者不得列入论文作者与获奖成员等,同时,设立专门基金支持青年科学家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以及减轻青年科学家非科研负担等。当前阻碍青年科学家成长的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在潘建伟看来,第一,拿到经费的年轻人“思路散了”,“着急发展更多方向”。第二,居上位的年长科学家未能放心让贤于表现优异的后辈,“奥本海默领导曼哈顿工程的时候39岁。”施一公以亲身经历提出,“青年科学家最大的纠结是科研经费的获取、科技评价体系以及自己学术方向的确立这三者之间的矛盾。”他谈到,在普林斯顿大学早期,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他始终在经费和发文章之间寻求平衡,在既定的评价体系里“成功”的同时,“我是留有很大的遗憾的。”因此在成为高校管理者后,他对年轻科学家时常鼓励:“做你最想做的研究”。窦贤康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也在尽最大努力,“大幅度提高优秀青年基金的额度和数量。我们要在更大范围内给年轻人充分的机会。”“关键是要营造一种学术氛围和土壤。比如松茸,要在云南的森林里长。”潘建伟补充道,“青年人才成长也一定要给他比较好的环境,让他安心、专注地进行研究。”知名科学家分享前沿观点及科研体悟在论坛开幕式的主旨演讲环节,四位知名科学家,或分享领域的前沿观点和思考,或分享个人经历与科研体悟,为在场的中青年科学家带来启发。“人工智能牵动着整个世界的前途。”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姚期智以《人工智能的科学视角》为题进行了分享。姚期智是2000年图灵奖得主,也是迄今为止获此殊荣的唯一华裔计算机科学家。在他看来人工智能科学未来发展将呈现两大趋势,一是从弱智能走向通用智能,二是为学科间的交叉赋能,如具身智能、AI仿生、AI+量子等新技术、新应用将大量涌现。拿具身智能来说,机器人可以因此不依靠提前建模、编程,纯靠自学稳定行走。“这5年的变化非常大。”姚期智在演讲结尾说,我们引进人才,也培养人才,尤其在本土产生的人才,他们遍布到中国各个高校,“就像种子一样,经过5年、10年,中国的一流高校也能够产生和世界AI高地一样的人才。”https://newshub.sustech.edu.cn/uploads/full/2024/09/291727580165732260.jpg主旨演讲“大模型会重构千行百业。”香港科技大学校董会主席、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沈向洋在《大模型时代的机遇和挑战》的主题演讲中表示,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将带来新的技术融合和产业跃迁,但其发展还要跨过算力、数据等门槛,其技术路径也要经历从各模态独立发展,到多模融合,再到联接真实物理世界的过程。从其对产业的影响来看,个人大模型、云、端的设备相结合,在未来将产生特别的意义。主旨分享的另外两位学者都是创新方面的先锋人物,他们以不同的科研之路讲述,鼓励青年学者信念坚定,积极进取。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斯坦福大学教授Brian Kobilka在视频演讲《我的科研之路G蛋白偶联受体(GPCR)》中,讲述自己作为一名医师科学家的职业道路。Kobilka透露,在其科研职业生涯早期,每个月要拿出1-2个周末做兼职养家,但生活的琐碎没有消磨他科研的斗志,历时17年时间解析出第一个由激素激活的GPCR结构,这也成为他获得诺奖的重要成果之一。Kobilka的研究成果不仅革新了结构生物学领域,更为新药开发提供了革命性的视角。中国科学院院士、昌平实验室主任谢晓亮以《现在,创新能力是你唯一的天花板》为题分享自己的科研感悟。谢晓亮是国际著名生物物理化学家,同时也是“新基石研究员项目”科学委员会委员。谢晓亮团队发明的全基因组扩增技术,已使超过7000个患有单基因遗传病的家庭成功避免了疾病的后代传递。他全职回国后,选择了在“人类基因组的转录因子调控”这个很有挑战的问题上不断进取。九场报告激荡观点连结科学与社会9月28日下午举行了以“从原始创新到未来技术”为主题的全体会议,9位获新基石科学基金会资助的不同领域科学家做了学术报告,分享了自己近期的工作:从时间前沿的宇宙触角到对冰融化的全新认识,从肺炎病因新认识和诊疗新进展到机构超材料,从立体微纳结构组装方法到具身智能再到安全环保的最新储能技术……他们的探索和突破或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或有力拓展人类认知边界,充分体现出新基石科学基金会鼓励原创的基础科研资助定位。https://newshub.sustech.edu.cn/uploads/full/2024/09/291727580206605921.jpg大会现场南科大多名师生参与了此次论坛的系列活动。我校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学明主持开幕式。我校理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俞书宏与武向平院士、黄秀娟教授等三位新基石研究员受邀来到福田中学与深圳高中生进行分享。我校物理系教授张立源在论坛“数学与物质”分论坛上进行了专题报告。此外,我校讲席教授谭斌、卢海舟在今年的“科学探索奖”评选中分别获得化学新材料领域和数学物理学领域“科学探索奖”。自2019年公布首届获奖名单以来,南科大迄今为止共有6名教师获得该奖项。大牌云集 牛,加油
潘排名为啥在施之前?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