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duni 发表于 2024-10-17 11:01:25

软壳的核心人员

本帖最后由 gooduni 于 2024-10-17 11:44 编辑

软壳排行榜由上海软科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发布。上海软科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创始人程莹,上海交通大学博士,曾在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工作,担任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现为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学院兼职教师。执行董事刘念才,现为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学院院长,特聘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主任。
软壳公司4名股东分别为:上海苍羽阁商务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由程莹出资99%控制),持股50%;刘念才,持股44.115%;吴燕,持股5%;程莹,以自然人持股0.885%。其中程莹为软壳实控人。
软壳公司缴纳社保人数12人。一个12名社保人员的公司把高校绩效评价和提升业务做这么大真的很牛。不知道软壳一年业务收入有多少?(财务年报数据未公示)

gooduni 发表于 2024-10-17 11:06:48

软壳在官网定位就开宗明义:
专注于高校绩效评价与提升的专业化研究与咨询服务机构。致力于为全球的高等学校、政府部门、国际组织提供高等学校及其内部组织和功能的绩效评价模型、优质数据和管理解决方案。软科独立客观地对高校进行透视评鉴,将最富洞察力的研究数据及成果与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现状融合,让所有致力于高校革新发展的客户受益于软科专业前瞻性的垂直咨询平台。

xxsy88 发表于 2024-10-17 11:06:50

对于既有事物,用辩证法批判看待,接受他的存在,存在即道理,也辩证看待其不足之处,该事物若是很差还不能自我更新,终归要被淘汰。只要能不断改进,向着好的方向发展,总有其合理的地方。

北方的狼0610 发表于 2024-10-17 11:10:20

说白了就是披着“第三方”的外壳,实则是上交的白手套,既能盈利,又起到了官方猴蛇起不到的作用

shtjww 发表于 2024-10-17 11:16:08

楼上一阵见血啊

ustcharvard 发表于 2024-10-17 11:21:02

软壳肯定是私心大大的,esi低端指标权重很大,把esi换成高档次的ni立马结果大变化。

董老师 发表于 2024-10-17 11:23:47

shtjww 发表于 2024-10-17 11:25:02

ustcharvard 发表于 2024-10-17 11:21
软壳肯定是私心大大的,esi低端指标权重很大,把esi换成高档次的ni立马结果大变化。 ...

就这 还一堆给它洗白呢

董老师 发表于 2024-10-17 11:25:30

乡下 发表于 2024-10-17 11:30:39

1个国家实验室=1.6个全国重点实验室

maicon08 发表于 2024-10-17 11:36:29

ustcharvard 发表于 2024-10-17 11:21
软壳肯定是私心大大的,esi低端指标权重很大,把esi换成高档次的ni立马结果大变化。 ...

怎么看ESI权重呢?ESI临床医学上交领先还挺多的,如果换成NI,我中狂喜:L

maicon08 发表于 2024-10-17 11:36:39

ustcharvard 发表于 2024-10-17 11:21
软壳肯定是私心大大的,esi低端指标权重很大,把esi换成高档次的ni立马结果大变化。 ...

怎么看ESI权重呢?ESI临床医学上交领先还挺多的,如果换成NI,我中狂喜:L

gooduni 发表于 2024-10-17 11:45:08

软壳招聘人员薪酬待遇

ustcharvard 发表于 2024-10-17 12:16:59

maicon08 发表于 2024-10-17 11:36
怎么看ESI权重呢?ESI临床医学上交领先还挺多的,如果换成NI,我中狂喜

我记得有人post过软壳指标权重。诺贝尔那种,除了清北都基本0分,中国同档次高校主要通过esi(大权重)定胜负….

上交esi很厉害,ni很拉垮,所以绝对不敢用NI的。等上交ni追上来了,软壳估计就会上NI。

ustcharvard 发表于 2024-10-17 12:18:53

乡下 发表于 2024-10-17 11:30
1个国家实验室=1.6个全国重点实验室

这个也是扯,一个国家科学中心,都抵得上3个国重…

一个国家实验室,怎么也得5个起步。

congyun 发表于 2024-10-17 12:37:04

1=16    .      

ustcharvard 发表于 2024-10-17 13:16:32

maicon08 发表于 2024-10-17 11:36
怎么看ESI权重呢?ESI临床医学上交领先还挺多的,如果换成NI,我中狂喜

下面国际论文部分,虽然纸面写的是20%,但是中国大学在这一项得分巨高,最后加上去,基本上同层次大学论文数定胜负。

https://www.shanghairanking.cn/methodology/arwu/2024

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的指标与权重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简称        权重
教育质量        获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的校友折合数        校友获奖        10%
教师质量        获诺贝尔科学奖和菲尔兹奖的教师折合数        教师获奖        20%
各学科领域被引用次数最高的学者数量        高被引科学家        20%
科研成果        在《自然》(Nature)和《科学》(Science)上发表论文的折合数*        N&S论文        20%
被科学引文索引(SCIE)和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收录的论文数量        国际论文        20%
师均表现        上述五项指标得分的师均值        师均表现        10%

gooduni 发表于 2024-10-17 15:35:46

本帖最后由 gooduni 于 2024-10-17 15:46 编辑

对软科世界学术排行的批判
作者:慕容龙飞(转自zhihu)
与QS、US News、THE标准截然不同,充斥着“诺贝尔”、“高被引”、“Nature“、“Science”、“通讯/第一作者”、“SCI”等字眼,ARWU嫣然是一份中国高校特色榜单。

首先,该榜不涉及任何主观评价调查,完全基于客观数据。但数据来源单调,均在普通人接触范围内:诺贝尔奖、菲尔兹奖、高被引学者均有现成名单,用Excel即可完成统计;Nature、Science及SCIE、SSCI数据均可通过数据库爬虫和手动清洗实现。有一定的数据科学基础便可自制,因此统计价值不高。

也正因如此,早在十多年前就有学者进行了验证,并发表论文进行全方位质疑与抨击(Irreproducibility of the results of the Shanghai 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Should you believe in the Shanghai ranking?)。

尽管名为“学术排名”,其选用衡量学术水平的指标充满狭隘与无知:

学科局限:
诺贝尔科学奖与菲尔茨奖仅涵盖数、理、化、生、经等五个基础领域,仿佛对学科的认知停留在理科高考,完全忽略了人文学、工程学等重要学科(前三章介绍的榜单不仅没有遗漏学科,还为了避免降低学科间差别进行了标准化调准,考虑十分周到)。若按照ARWU如此简单粗暴的思路,其它领域实际也不乏最高等级奖项,完全能拓展这一指标:工程学有誉为“工程诺贝尔奖”的德拉普尔奖,计算机有图灵奖,科技大领域更是有“千禧年科技奖”。其对“最高学术荣誉”的理解甚至不如深圳政府的顾问团队:以2020年“孔雀计划”为例,其A类人才不仅规定了14个与诺贝尔奖和菲尔茨奖“同等级”的奖项,还考虑了25国科学院院士、15个学术组织主席等头衔——均有现成的名单,除非ARWU团队是手动统计,不会造成额外统计负担。
对Nature和Science的限定也意味着对多数研究方向和大学的利空。且不说每个学科的“顶刊”各有不同,即便是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作品往往也未发表在Nature和Science上——有文献总结了有史以来截止2016年全部诺贝尔科学奖得主的学术发表(A dataset of publication records for Nobel laureates):在有记录的诺贝尔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获奖作品中,仅有10%、19%和17%发表在Nature和Science上;其中物理、化学奖作品最常发表在Physical Review(32%)和Physical Review Letters(23%)、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15%)上,而发表在Cell上的生理或医学奖作品远多于Science。如此一刀切的设定让人不禁怀疑是否与创始人化学、高分子材料学的出身有关。
研究类型局限:
只统计普通论文,主动剔除了综述和快讯。一方面,有些情况下综述恰恰能反映学术界地位,即使是学生执笔,也是有一定学术威望的教授才会获得邀约。另一方面,尽管快讯长度小于普通论文,并不代表其价值低;刚刚提到有23%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作品发表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其形式均为快讯。从统计难度上看,这二类文章和普通论文并没有区别, 完全可以像US News一样通过设定不同的权重进行区分。
更有甚者,仅考虑期刊(也是唯一的榜单),对研究产出的衡量缺乏代表性:对于计算机、人工智能、机器人等快速发展的领域,会议发表的地位远高于期刊;同样,人文类学科也有着不同的评价体系,以著书的地位相对较高。ARWU方法介绍中明确提到“考虑到社会科学领域的学者经常以著作等形式发表其研究成果,根据实证数据,我们对SSCI收录的论文赋予2倍的权重。”——既然有“实证数据”给出论文与著书间精确2倍权重比的依据,为何还要剔除著书数据本身?
衡量指标局限:
几乎所有指标以“数量”为主,尽管有“人均引用量”指标,占比仅2%,远低于QS和THE的30%,使其排名偏向大型大学。而同以研究产出数据为主的US News则多指标区分量/比,降低不同大学规模、乃至年份和学科等特点可能造成的误差。
“师均表现”指标中有3%对应人均诺贝/菲尔茨奖得主/校友率、2%对应人均高引学者率、2%对应人均N&S发表数,其分子远小于分母,且与大学规模没有明显相关性,标准化处理实属多余。
所谓“国际论文”指的是发表在英文期刊,与国际合作毫无关系;也是唯一没有考虑国际化水平的榜单。
有效对象局限:
历史上共产生约千名诺贝奖和菲尔茨奖得主,垄断了全球大学33%的评分。加上2018年Clarivate Analytics高被引学者名单约4000人,即跨度百年的5000人垄断了56%的评分。
Nature和Science每年各发表800-900篇论文,五年合计8500篇文章,夸张估计平均每篇文章有5个不重复作者,和大奖得主们一起、全世界累计约5万人垄断了89%的评分。
全球千百万非超高水平、非基础学科研究人员则仅由不足12%的分值代表,而更多基层教员、行政人员等大学员工对于大学的贡献得不到任何体现。
即便主打客观的US News榜,也通过评价问卷调查稍稍反映了教学水平,而本榜则完全以校友获得诺贝尔奖和菲尔茨奖定义为教学水平好坏的标准,完全忽略了数以千万计世界大学生以及他们在毕业后的表现。
综合以上原因,配合其毫不合理的分值设定,出现了有悖排名设计的漏洞:

近年在学术界崛起的中国大陆大学超过50%的分数来自仅22%占比的“国际论文”,剩余几乎全部来自占比44%的“高被引学者”和“N&S论文”——情况不限于中国,其它地区绝大部分大学的分值理论上限只有56%,沦为陪衬。
2019年度榜单上第1名哈佛大学高出第2名斯坦福大学三分之一的分值,仅仅12名后得分便不足50,第100名得分则仅为26,意味着90%的大学分布在25%评分区间里。不仅后段区分度荡然无存,连百位、五十位的代表性都十分有限。
假设哈佛大学的全体员工同时离职,使其学术职能完全瘫痪,那么仅凭历史荣誉,它仍能在近十年维持超过30分,位列50左右,明显不符合常识;而若假设诺贝尔奖和菲尔茨奖停止颁发、Nature和Science停刊、Clarivate Analytics停止公布高被引学者名单,那么其评价体系则瞬间崩溃,缺乏鲁棒性。
然而从“存在即合理”的角度,ARWU并非一文不值:

相比于复杂庞大的设计和统计,极简的数据来源和计算方法从根本上降低了出错和造假的可能。其中56%的分值精确到个人、可一一核对,占据剩余分数的论文数据来源单一、几乎无需过多调整,计算结果不至于有太大偏差;比问卷调查可操纵的空间和嫌疑都小很多。
回到21世纪初,在数据库尚不发达,研究人员对信息的接触范围、处理能力都十分有限的年代,作为首个衡量世界大学学术水平的榜单,当年ARWU的价值和其团队的视野都值得肯定。很可惜的是,随着QS/THE和US News分别与2004和2014年异军突起,20年过去了,中国学生学者走出国门,对世界大学有了全面深刻的理解,而ARWU却没有利用信息时代的浪潮新陈代谢,一味原地踏步,如今才显得如此荒诞。
QS一章提到,也许是日常来自学术权威零零散散的评价让我们下意识对部分大学进行了定位,因此以学术界评价为主的QS榜单“看上去”合理。ARWU也是类似的道理:普通大众很少有接触大学的机会,他们(包括许多大学生)对大学的印象很多时候恰恰就来自于媒体对诺贝尔奖、Nature和Science以及某某专家的报道。对他们而言,在谈论大学的“好坏”之前,听过没听过才是关键——如果听过、甚至经常听到,“应该”就是好大学。ARWU团队便是依靠这个原理,力求与中国媒体曝光度正相关,将大众印象量化为排名;这也能很好地解释了为何只有十几所大学分数不太低,毕竟普通人对自己不相关事物的记忆是极为有限的。打趣地说,类似“关张赵”、“狮虎熊”、“泰森藏獒詹姆斯”孰强孰弱等民间话题,ARWU能给百姓争论大学水平提供最坚实的依据。
更重要的是,不属于“普通大众”的人实际上很少,这里面包括了部分高校行政人员、教师和领导。且不说学术权威都无法脱离自身专业有效评价,高校人有大量与学术无关的职务,接触的大学和学科再多、在校园里工作和生活得再久,也不意味着他们对全球大学的学术水平有着正确的认识;尤其考虑到早期国内高校缺乏归国人才以及对特定指标的崇拜,他们甚至可能是最能和ARWU产生共鸣的群体。这里最典型的莫过于国内高校人事处:我一再强调是“发言权”和“决策权”给“权威评价”赋予了“正当性”;而在国内,人事处不单是办理人事手续的普通行政机构,同时也会是不从事学术却直接参与到招募、审核、决策的关键。所以,并列、甚至凌驾于教授认可的还有他们这个群体对高校建设的理解——很可能和所谓“高等教育研究院”的理解同源,亦或是直接受其影响——不管ARWU多么不堪,现实就是现实,对于向往国内高校的人来说,这份“理想高校政绩榜”的分量甚至可以说是最重的。

gooduni 发表于 2024-10-17 15:37:03

这个世界学术排行让国际笑掉大牙。

gooduni 发表于 2024-10-17 15:45:24

软壳ARWU本身就没什么含量,说白了,抛开它的“历史”,这玩意儿的技术难度和信息价值只配放在贴吧或者虎扑,作为“排名”是没有参考意义的,以后单独看到它,直接忽略就行了

大学专业 发表于 2024-10-17 16:51:12

本帖最后由 大学专业 于 2024-10-17 16:53 编辑

gooduni 发表于 2024-10-17 15:45
软壳ARWU本身就没什么含量,说白了,抛开它的“历史”,这玩意儿的技术难度和信息价值只配放在贴吧或者虎扑 ...
微信、淘宝其实也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你可以做一个出来
典型的工科生二极管思维!!

gooduni 发表于 2024-10-17 17:26:53

大学专业 发表于 2024-10-17 16:51
微信、淘宝其实也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你可以做一个出来
典型的工科生二极管思维!! ...

知乎博主这么说这不关二极管思维的事。而且该博主关于极大排行榜的分析得到一致肯定,下边没有见到一个反驳的。其实哪家排行榜都没有技术含量,关键是指标体系和权重要设置合理、公开。像软壳世界大学学术排行榜就是典型的不合理,反应不了大学的学术水平。

waldvogel 发表于 2024-10-17 20:57:14

祸国殃民 lgy妈肯定也在这个机构打杂

求实园 发表于 2024-10-18 03:35:45

gooduni 发表于 2024-10-17 15:35
对软科世界学术排行的批判
作者:慕容龙飞(转自zhihu)
与QS、US News、THE标准截然不同,充斥着“诺贝尔 ...

好长。大致看了一下,似乎有点道理。

364457382 发表于 2024-10-18 08:15:28

这个榜单属于野榜中相对合理的,但是和正规榜又差了10万八千里

ustcharvard 发表于 2024-10-19 05:48:12

对付软科的最佳办法是各大名校都推出自己的“白手套”。这样才能稀释软壳的负面影响。

lostworld1978 发表于 2024-10-19 09:46:15

软壳就是个笑话

gooduni 发表于 2024-10-19 10:02:41

本帖最后由 gooduni 于 2024-10-19 10:09 编辑

是的,为了做好自身双一流建设,华五及以下顶尖高校都有必要直接设立大学绩效评价研究机构,并与创始人具有本校毕业、工作背景的非盈利组织或者商业咨询机构进行合作。

gooduni 发表于 2024-10-19 10:06:53

像杭州青塔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如果发力做排行榜,很大概率超过软壳。

gooduni 发表于 2024-10-19 10:08:12

北师大、华师大这些致力于高教研究的师范学校也可以成立非盈利组织,发布高校比较数据。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软壳的核心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