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局与上海交通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10月20日,中国气象局与上海交通大学在沪签署局校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强战略合作,共同为气象强国、海洋强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振林,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丁奎岭,中国工程院院士林忠钦见证协议签署。中国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熊绍员,上海交通大学常务副校长奚立峰分别代表双方签署协议。陈振林指出,深化局校合作是气象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在全国科技大会和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期待双方聚焦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增效,开展高水平合作科研,围绕深远海大设施建设和科研应用开展大平台大协作,在支撑海洋气象研究、气候变化、人工智能技术气象应用以及国家大科学计划等领域开展科研合作和成果转化。同时发挥双方资源优势,加强气象相关交叉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不断完善联合攻关、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合作机制,中国气象局将通过“一校一策”台账式管理的闭环机制,抓好落实。
丁奎岭感谢中国气象局长期以来给予的大力支持。他指出,上海交通大学积极面向国家战略,瞄准“大科学”“大工程”中的大问题,开展集成性、系统性科技攻关,当前正举全校之力开展深远海大设施建设。希望双方以此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为契机,充分发挥创新资源优势,构建深度合作机制,在建设好、使用好国家大科学设施的基础上,共同推动高素质人才培养、高水平科研创新、高能级成果转化、高标准基地建设,不断取得海洋与气象科技人才培育新成果,不断实现海洋气象科学研究新突破。
某校大气院士有没有和气象局合作? 有啥实质作用吗? unisgarden 发表于 2024-10-21 23:44
有啥实质作用吗?
能搞钱就是爷 交大深远海大设施需要有价值的大用户 海浪预报,海潮预报,海风预报,海啸预报 湾湾的气象局归交通部管 xuejuntian64 发表于 2024-10-22 09:20
交大深远海大设施需要有价值的大用户
深远海重大科学设施启动之后,国家气象总局就主动联系了。
其实交大海洋工程学院与海洋学院的海底观测、极地科学考察本就与气象研究密切相关。而深远海重大科学设施必定是研究大洋拉尼诺、厄尔尼诺现象以及研究台风重要的流动观测基地。
进而还发现,气象研究中的大数据处理与我交基于人工智能的知识库、大数据处理,面临相似的待解决的问题。
但愿有更多的合作,能结出硕果。 tsenway 发表于 2024-10-22 16:19
深远海重大科学设施启动之后,国家气象总局就主动联系了。
其实交大海洋工程学院与海洋学院的海底观测、 ...
再说海底观测就会引的阿济id过来撒泼打滚了 huangpu09 发表于 2024-10-22 07:47
能搞钱就是爷
关键能搞吗?搞到了吗? 交大是利用大设施搞深远海观测研究,区别于同济 unisgarden 发表于 2024-10-22 19:13
关键能搞吗?搞到了吗?
已经到手,谢谢,正在分钱 lgyyuuki 发表于 2024-10-22 17:57
再说海底观测就会引的阿济id过来撒泼打滚了
我交海底观测与同济的海底观测不一样。
就研究方向来说,同济偏重于中海油的海洋地质。就目前为止,还是采用挪威引进前处理、后处理的方式进行操作:前处理是利用挪威进口的探测船,采用多波束手段,录制海底反射波;后处理是將收集的声波记录送到浦东原声学东海站的计算中心进行后处理,得出海底地貌及地质特征。
我交的海底观测则是光学、声学以及电磁手段的实时观测。注意,实时观测与前处理后处理观测技术要求要高得多。就是说,通过水下激光电视、声呐扫描及成像技术、以及低频电磁特性,得到实时的海底的各种视频图像,实时的水下水面航行工具的声纹甚至是(光学声学)影像。
我交进行深海作业,就必须要对海底的实时观测与反馈。
这就是2022年,我交在西太平洋5600米海底采矿海试的实况视频截图。
交通部航道局还与我交海工院有关部门合作,设计出无人测量船由苏南某厂制造。无人船从航道疏浚母船,投下海洋,并向航道底部发射多波束声信号,无人测量船处理海底反射波生成视频,将视频压缩加密后,再通过调制解调手段,由母船接受解密,还原出相应处海底整个航道的地貌视频。 tsenway 发表于 2024-10-23 10:35
我交海底观测与同济的海底观测不一样。
就研究方向来说,同济偏重于中海油的海洋地质。就目前为止,还是 ...
阿济id哪懂这些技术差异?只会认为海底观测就只有且应该是他家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