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中山大学教授组织成立“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助力中国"春节”申遗...
本帖最后由 besthread 于 2024-12-3 12:16 编辑1983年中山大学教授组织成立“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民间文学"回归...
民俗学者深度助力“春节”申遗!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2024年11月30日,“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会”在中山大学南校园开幕。本次年会以“非遗保护背景下的民俗学与民间文学学科建设”为主题,由中国民俗学会、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联合主办。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席、中国民俗学会荣誉会长朝戈金,中国民俗学会会长、山东大学特聘教授叶涛,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党委书记王琤等出席开幕式。中山大学副校长谢湜发来视频致辞。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民俗学会秘书长施爱东主持开幕式。
学脉延绵,薪火相传
今年恰逢中山大学百年华诞,中山大学正是中国现代民俗学的重要发源地之一。1927年,顾颉刚、容肇祖、董作宾、钟敬文等一批民俗学开创者成立“中山大学民俗学会”,创办《民间文艺》周刊、《民俗》周刊,标志着中国现代民俗学学科建设的开始。1983年,中山大学钟敬文教授组织成立“中国民俗学会”,至今已拥有41年的历史。
中山大学副校长谢湜在欢迎辞中表示,民俗学是一门带有跨学科性质和较强实践色彩的学问,期待中山大学民俗学者与学界同道们为推动民俗学学科发展、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中国社会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独到的智慧。
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党委书记王琤表示,民俗学是中山大学中文系的特色学科,“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离不开广大民俗学者从文献与田野调查两条路径提炼出来的真知灼见”。
学科建设,助力申遗
如今,非遗保护已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时期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国民俗学会会长、山东大学特聘教授叶涛表示,认真做好民俗学和民间文学的学科建设,将对非遗保护工作的理论和实践起到促进作用。
2023年8月,“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入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申报名单。
值此年会召开之际,中国民俗学会参加的代表团正前往巴拉圭参加202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第19届会议,为中国成功申报“春节”列为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而努力。
叶涛表示:“这是中国民俗学会和民俗学者积极响应并深度参与非遗保护工作的体现。”
今年年初,在教育部公布的新的专业目录中,“民间文学”回归中国语言文学二级学科目录。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民俗学会秘书长施爱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标志着民间文学正式回归文学学科体系。民间文学和民俗学是坚定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环节,‘民间文学’回归二级学科将极大推动民间文学的学科发展”。
会议主旨发言环节由北京大学教授陈岗龙主持,中国民俗学会荣誉会长朝戈金、中山大学教授王霄冰等专家学者从民间文学跨学科研究、海外藏中国民俗文献收集、民间文学形态学及概念史视域等方面发表专题演讲,探讨中国民俗学和民间文学学科建设的历史经验和发展方向。 besthread 发表于 2024-12-2 15:18
学脉延绵,薪火相传
今年恰逢中山大学百年华诞,中山大学正是中国现代民俗学的重要发源地之一。1927年,顾 ...
1983年,中山大学钟敬文教授组织成立“中国民俗学会”,至今已拥有41年的历史。 中国民俗学会参加的代表团正前往巴拉圭参加202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第19届会议,为中国成功申报“春节”列为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而努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