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usolo
发表于 2025-3-6 09:29:45
根据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关于2025年度华夏医学科技奖申报推荐工作的通知》(会学字﹝2025﹞01号)要求,我校完成的“人类重要病原微生物免疫逃逸机制及其应用基础研究”项目拟申报2025年度华夏医学科技奖,特进行公示,项目具体情况见附件。
另外,作为推荐单位拟推荐8项成果。为确保推荐工作的公正性,现将我校拟推荐项目一同予以公示。
拟推荐项目清单如下:
序号
奖种
项目名称
主要完成人
主要完成单位
1
科学技术奖
基于循环肿瘤细胞的肿瘤精准诊疗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
汪付兵、王娜、张开山、饶浪、高阳、易可桢、刘艺超、王虎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杭州华得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深圳湾实验室
2
科学技术奖
肿瘤微环境研究及其在乳腺癌预后预测中的应用
袁静萍、阎红琳、方敏、袁修学、谢婷、李娟娟、罗斌、管枫、吴小艳、鞠仙莉、黄奥玲、赵丽娜、李贝、汤永飞、饶洁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武汉科技大学
3
科学技术奖
肺移植供肺保护核心技术体系构建及临床应用
林慧庆、徐鑫、王博、李宁、彭桂林、邹正浩澜、江文洋、张兴华、丁祥超、刘言、杨坚坚、郝博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4
科学技术奖
壳聚糖基生物材料在骨关节炎与创面修复中的应用及关键技术创新
周庞虎、胡锐、赵迎春、喻剑舟、任洵杉、庄煌铭、冯荣菱、张越隆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5
科学技术奖
孕期母婴健康评估和监护新方法的建立和应用
张燕、林羿、黄勇、曾维宏、刘谦、吴庚香、陈欣、曹明亮、穆雪峰、曹敏、马雪勤、李星、张珺、毛林、庞湘力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
6
科学技术奖
脓毒症发病机制及关键诊疗技术创新与应用
詹丽英、王璐、夏文芳、李光、王莎莎、谢文杰、江贵军、张迪、石昭坤、柳舟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7
科学技术奖
哮喘气道炎症调控机制及临床治疗方案的建立与应用
聂汉祥、赵杨、程丹、郑志水、王涛、张韵婷、段留路、周秀芳、李晓尘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8
科学技术奖
人类重要病原微生物免疫逃逸机制及其应用基础研究
章晓联、夏宇尘、周翔、刘松梅、潘勤、刘敏、谢焱、罗凤玲
武汉大学
whusolo
发表于 2025-3-6 09:30:30
whusolo 发表于 2025-3-6 09:29
根据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关于2025年度华夏医学科技奖申报推荐工作的通知》(会学字﹝2025﹞01号)要 ...
这次人民医院推荐得多,但估计获奖比较难
shitaitai
发表于 2025-3-6 10:00:45
whusolo 发表于 2025-3-4 22:09
说实话,万谦来的这段时间存在感很低,基本没有曝光度,也没啥成果,这样也好,空出位置,学校可以考虑引 ...
诶,刚发现诶,这是要大换血啊:o
whusolo
发表于 2025-3-6 10:16:00
新闻网(通讯员何婧琳、蒋卉、姚远)3月2日,东方慧眼智能遥感星座建设与发展研讨会在京举行。院士李德仁、王礼恒、刘泽金、陆建华、于全、龚健雅、杨善林、王建宇,以及相关领域专家出席,来自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武汉大学、东方航天港研究院、陆海空间(烟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单位的30余位高校、行业及产业专家代表与会。本次会议由龚健雅主持。
whusolo
发表于 2025-3-6 10:17:02
whusolo 发表于 2025-3-6 10:16
新闻网(通讯员何婧琳、蒋卉、姚远)3月2日,东方慧眼智能遥感星座建设与发展研讨会在京举行。院士李德仁、 ...
规格不低,希望能有更大突破,李老爷子保重身体啊
毛哥2046
发表于 2025-3-6 12:05:20
whusolo 发表于 2025-3-6 10:16
新闻网(通讯员何婧琳、蒋卉、姚远)3月2日,东方慧眼智能遥感星座建设与发展研讨会在京举行。院士李德仁、 ...
这相当于是一个大型基础科学装置了,先和各地政府合作搞起来,争取找国家十五五或十六五立项,要个正式名义。
Doctin
发表于 2025-3-6 23:09:33
物院吴冯成可以预见是个杰青种子,有代表作、产出高,不愧是沃尔夫奖得主的弟子。
毛哥2046
发表于 2025-3-6 23:29:19
Doctin 发表于 2025-3-6 23:09
物院吴冯成可以预见是个杰青种子,有代表作、产出高,不愧是沃尔夫奖得主的弟子。 ...
物院其实长江杰青的苗子很多,王伟,邱春印,肖孟,余睿,王胜,吴冯成,王植平,游贝……粗粗一数都有十个八个的。
物院实力早已今非昔比。主要是缺院士,缺大平台,缺顶尖的研究方向。帽子也缺。每年的物理杰青基本上被清北科中科院等拿走绝对大头,物理杰青的名额很宝贵。
北美王各加
发表于 2025-3-7 08:03:58
刘立鸿教授荣膺首届Wiley新锐科学家奖(全国仅5人)
病毒学系在后新冠时代反倒越来越强。严欢 刘立鸿 二人堪称武大病毒学青年双子星
whusolo
发表于 2025-3-7 08:56:35
北美王各加 发表于 2025-3-7 08:03
刘立鸿教授荣膺首届Wiley新锐科学家奖(全国仅5人)
病毒学系在后新冠时代反倒越来越强。严欢 刘立鸿 二人堪 ...
严欢严格意义上算大器晚成了,今年应该40了吧,不过和回国时间短有关系,2019年回国,2022年上的优青吧,以他的实力,节奏偏慢了哈,不过它属于厚积薄发,一鸣惊人那种,看好他
qsxtydf
发表于 2025-3-7 10:27:20
Angew: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2421950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2502420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2501215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2501424(通讯)
qsxtydf
发表于 2025-3-7 10:39:06
https://epaper.gmw.cn/gmrb/html/2025-03/07/nw.D110000gmrb_20250307_1-10.htm
2024年,武汉大学设立“机器人技术”硕士专业,启动以机器人为主要方向的研究生培养工作;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打造本硕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致力于攻关重大基础理论难题和“卡脖子”技术问题;新增中法数学试验班等12个新兴交叉试验班。今年,学校还将揭牌运行机器人学院、集成电路学院等。
北美王各加
发表于 2025-3-7 10:39:42
whusolo 发表于 2025-3-7 08:56
严欢严格意义上算大器晚成了,今年应该40了吧,不过和回国时间短有关系,2019年回国,2022年上的优青吧, ...
年轻老师要培养学生团队,成立实验室,有成体系的团队。这些都很慢的。他回国5年发表这么多大paper,已经是快的了。生物实验周期就是很长。而且新招的学生又没法用,至少得教个一年半载吧。
北美王各加
发表于 2025-3-7 10:39:52
whusolo 发表于 2025-3-7 08:56
严欢严格意义上算大器晚成了,今年应该40了吧,不过和回国时间短有关系,2019年回国,2022年上的优青吧, ...
年轻老师要培养学生团队,成立实验室,有成体系的团队。这些都很慢的。他回国5年发表这么多大paper,已经是快的了。生物实验周期就是很长。而且新招的学生又没法用,至少得教个一年半载吧。
whusolo
发表于 2025-3-7 10:40:45
qsxtydf 发表于 2025-3-7 10:39
https://epaper.gmw.cn/gmrb/html/2025-03/07/nw.D110000gmrb_20250307_1-10.htm
2024年,武汉大学设立“机 ...
集成电路在预料之中,希望早日落地
isurf
发表于 2025-3-7 10:54:51
qsxtydf 发表于 2025-3-7 10:39
https://epaper.gmw.cn/gmrb/html/2025-03/07/nw.D110000gmrb_20250307_1-10.htm
2024年,武汉大学设立“机 ...
有了 人工智能研究院,机器人学院,集成电路学院,
要是再来个“智能汽车研究院”,就好了,
我一直认为,通过产业带动科研,是最有效的提升工科的方式,
虽说,智能汽车与机器人研究不冲突,但智能汽车的产业驱动力更强,更有助于产学研结合
北美王各加
发表于 2025-3-7 11:01:13
isurf 发表于 2025-3-7 10:54
有了 人工智能研究院,机器人学院,集成电路学院,
要是再来个“智能汽车研究院”,就好了,
我一直认为 ...
说句实话,我觉得不太行。智能汽车工业界都落地了,你还研究个啥呢。高校肯定是要做基础研究的。不过开学院,有增就要有减。某些传统工科学院,该合并合并,该缩招缩招,该停止招聘就要停止招聘。
whusolo
发表于 2025-3-7 11:09:16
新闻网讯(通讯员物轩)近日,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张晨栋课题组、何军课题组联合中国人民大学研究人员组成团队,在单原子极限尺度下的多铁物态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以“Evidences of Ferroelectricity in an Antiferromagnetic Vanadium Trichloride Monolayer”为题,发表于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
whusolo
发表于 2025-3-7 11:11:13
qsxtydf 发表于 2025-3-7 10:39
https://epaper.gmw.cn/gmrb/html/2025-03/07/nw.D110000gmrb_20250307_1-10.htm
2024年,武汉大学设立“机 ...
在张平文委员看来,优化学科布局、构建人工智能交叉学科集群,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根基。由此,武汉大学打破学科壁垒,促进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测绘科学与技术等优势学科资源的深度融合,构建跨学科联合培养体系。
这点也非常重要,张校是真的摸透了武大的学科特点的
麦克斯韦妖
发表于 2025-3-7 11:32:16
whusolo 发表于 2025-3-7 11:11
在张平文委员看来,优化学科布局、构建人工智能交叉学科集群,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根基。由此,武汉大学 ...
汉大你在这舔有用吗笑死了
isurf
发表于 2025-3-7 11:36:18
本帖最后由 isurf 于 2025-3-7 11:56 编辑
北美王各加 发表于 2025-3-7 11:01
说句实话,我觉得不太行。智能汽车工业界都落地了,你还研究个啥呢。高校肯定是要做基础研究的。不过开学 ...雷总说过,汽车是个百年赛道,我说的汽车研究院,只不过是个平台,是研究里面的关键技术,而不是做整车:
电池、电机、电控、智驾、车机系统、各类传感器、雷达,还有与之相关的各类新材料,可以研究的东西太多了,即便是电池,现在各种路线,都还不确定啊,到底是固态电池,还是氢原料,即便是固态电池,也有各种方案啊,都没有定数,需要继续研究。
有了这样一个平台的最大好处是,能够整合相关力量,期待聚变,,,
传统文理院校的研究特点就是:比较松散,与产业结合比较松散,完全没有发挥出综合性大学的多学科交叉的优势;
武大合校这么多年,工科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有高峰,但孤零零,始终没能发挥集群优势,
缺的就是一个有带动力的应用型工科或平台;
即便大家比较期待“空天信息平台”,但武大缺乏航天相关硬件支撑,始终用不上劲,,,
xxsy88
发表于 2025-3-7 11:37:04
麦克斯韦妖 发表于 2025-3-7 11:32
汉大你在这舔有用吗笑死了
凡事得有个度,数据统计帖里的攻击回复我都会删,这条留着打个样,你还有天若有情再在本帖大肆攻击坛友、友校,下次封禁恕不通知。有啥不满你自己开帖去,别破坏精华帖
whusolo
发表于 2025-3-7 13:09:11
新闻网讯(通讯员欧桂燕、章惠)2月26日,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信息科学部主办,武汉大学承办,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协办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项目“数据市场制度设计与关键技术”启动会在武汉召开。武汉大学校长张平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主任丁烈云,国家数据局副局长沈竹林,国家数据局政策和规划司副司长(主持工作)栾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科学部常务副主任刘克、管理科学部副主任吴刚,湖北省数据局局长周森锋,武汉大学副校长陆伟等出席会议,指导专家组、各课题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信息科学部相关工作人员等70余人参加会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副主任刘作仪主持会议。
Annebel
发表于 2025-3-7 13:20:15
麦克斯韦妖 发表于 2025-3-7 11:32
汉大你在这舔有用吗笑死了
你不是在隔壁华科贴跪舔吗?说隔壁武大可悲可叹!你要是个阴阳人,就请出去。
Annebel
发表于 2025-3-7 13:26:23
还是华科牛逼,看隔壁武大一群精神校友帖子堆了三十几楼也没搞出个所以然,可悲可叹!这是你麦克斯韦妖在华科帖子里谄媚样貌,就一个华科的国家实验室两会提案就让你兴奋和拉踩了。
whusolo
发表于 2025-3-7 13:27:14
3月1日,由武汉大学高级研究中心与我院联合举办的武汉大学高级研究中心宏观经济双月论坛第1期(IAS’ Bimonthly Macroeconomics Workshop)在学院举行。
武汉大学高级研究中心联席主任、学院院长聂军教授在开幕致辞中介绍本次研讨会主题。聂军指出,希望以高研中心为平台,和校内外师生探讨学术,促进交流与合作。
武汉大学高级研究中心主任龚六堂教授指出,举办双月论坛的初衷是带动师生之间互动、校际之间互动、宏微观之间互动、学科之间交叉融合,推动武汉大学高级研究中心人才的培养。龚六堂提到,高研中心成立30多年以来以本科培养为主,现在要更多聚焦在培养学术前沿的高水平研究生人才上。以论坛为契机,组织人才,整合优秀的校内外资源,师生共同努力、共同发力
whusolo
发表于 2025-3-7 13:27:45
whusolo 发表于 2025-3-7 13:27
3月1日,由武汉大学高级研究中心与我院联合举办的武汉大学高级研究中心宏观经济双月论坛第1期(IAS’ Bimon ...
六叔露面越来越多了哈
whusolo
发表于 2025-3-7 13:30:02
whusolo 发表于 2025-3-7 13:27
3月1日,由武汉大学高级研究中心与我院联合举办的武汉大学高级研究中心宏观经济双月论坛第1期(IAS’ Bimon ...
高研中心由本科培养为主向高水平研究生培养转型
whusolo
发表于 2025-3-7 13:41:15
作为生命科学领域的科研人员,刘立鸿教授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含共同)在Nature(6篇)、Cell、NEJM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Lancet (柳叶刀)、Immunity、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3篇)、Cell Host & Microbe(2篇)、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1篇)、Cell Reports Medicine(2篇)等国际顶尖期刊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30余篇,谷歌学术总引用次数突破11500次,展现了重要的学术影响力。
whusolo
发表于 2025-3-7 13:47:11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优化高等教育布局的决策部署,积极响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扎实推进优质本科扩容,提升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质量,2025年,武汉大学将进一步扩招本科生,计划招生7300人。此次增加的招生名额将重点面向国家急需的前沿技术和新兴业态,着力培养人工智能与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人才,以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与社会发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