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路 发表于 2025-4-3 21:24:38

医院自筹吧

八一路 发表于 2025-4-3 21:24:48

医院自筹吧

whusolo 发表于 2025-4-3 21:30:43

八一路 发表于 2025-4-3 21:24
医院自筹吧

有可能,我看法人写的王行环,这个好像还和徐兵河院士有合作

毛哥2046 发表于 2025-4-3 21:40:53

八一路 发表于 2025-4-3 20:33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基于3D科学计算人工智能辅助靶点发现和药物分子设计应用攻关项目,总投资8亿元,是武昌区 ...

一个有魄力有能力的院长确实能带学院大踏步前进,中南医院这几年搞得风风火火,很多科室都有名医。8亿压力确实很大,不过要是建成了,那也是一个大型科学平台了。现在国家没钱,自己想法子先搞。希望国家省市能给到支持。

八一路 发表于 2025-4-3 22:18:42

估计会有国家和省市配套资金,这么大项目,徐院士估计以后会全职过来。

毛哥2046 发表于 2025-4-3 22:40:01

八一路 发表于 2025-4-3 22:18
估计会有国家和省市配套资金,这么大项目,徐院士估计以后会全职过来。

王行环真够得上一个院士。唉。

冠冕 发表于 2025-4-4 19:53:03

八一路 发表于 2025-4-3 20:33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基于3D科学计算人工智能辅助靶点发现和药物分子设计应用攻关项目,总投资8亿元,今天开工 ...

有人介绍一下中南有什么相关专家吗,能拿这么多钱 ᶘ ᵒᴥᵒᶅ

bola1122 发表于 2025-4-5 10:44:07

2025年4月3日,武汉大学医学研究院 / 免疫与代谢前沿科学中心 / 中南医院泌尿外科张静教授课题组在Molecular Cell期刊上发表了题为Hypoxia-induced phase separation of ZHX2 alters chromatin looping to drive cancer metastasis的研究论文

毛哥2046 发表于 2025-4-5 11:17:38

毛哥2046 发表于 2025-4-3 21:40
一个有魄力有能力的院长确实能带学院大踏步前进,中南医院这几年搞得风风火火,很多科室都有名医。8亿压 ...

盘一盘去年武大新增的科研平台:
生科院:代谢全重、细胞资源库
电气院:共建电网全重、水风光集成中心
口腔医院:共建全重

生科院最争气,现在三个全重,一个细胞资源库,一个典藏中心,都是国家级平台,基础生物学科实力雄厚。希望今年再接再厉。尤其加上医研院中南医院的病毒宿主基础科学中心,免疫代谢前沿科学中心,现在武大在病毒微生物免疫代谢方向的基础生物基础医学研究,比起十年前上了一大台阶。基础医学明显上了一个新层次。
电气院水风光是个意外之喜,电气和医学总算也有了全重,虽然是共建的。

总体看来,还是很不理想的。测绘遥感地理地球物理没新增全重挺意难平的,希望今年能捞回几个。
希望今年捞回几个全重,上个基础科学中心,尤其更大型的平台,国家实验室基地,产教融合中心,集成攻关等,还有光源推进,可以谋划新的大科学基础设施了,尤其希望医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电子,机械,电信,资环等学科都能新增国家级以及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尤其物理化学,要争点气,看看人家生科院。

八一路 发表于 2025-4-5 11:29:03

大科学装置要先进教育部培育目录里,武大目前还没有第二个可以进去的。

八一路 发表于 2025-4-5 11:36:51

中南医院很善于打造大平台,参考前几年的生物样本库。总投资也差不多5亿。项目投资概算49612.87万元,其中:工程费用29734.9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2452.12万元,预备费1609.35万元,专用设备购置费15816.5万元。项目建设资金来源为申请省级补助资金15000万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由省发改委从省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计划中安排8200万元,科研创新平台和公共卫生建设由省科技厅、省卫健委重点支持,不足部分由省财政统筹安排支持。项目单位自筹资金34612.87万元。

Doctin 发表于 2025-4-5 11:41:28

香港科技大学王暮迪加香港科技大学物理系研究助理教授王暮迪加入物院,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并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

Doctin 发表于 2025-4-5 11:42:02

王暮迪教授主要从事声子/光子晶体中拓扑物态方面的研究,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4篇)、Nature Communications(2篇)、 Science Advances以及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2篇)等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部分研究成果被PRL杂志选为“Editors’ Suggestion”、“Featured in Physics”和“Physical Review Letters collection of the year 2024”,并且受到Science杂志“Editor’s Choice”栏目以及美国物理学会旗下网站Physics的亮点报道。

Doctin 发表于 2025-4-5 11:42:13

王暮迪教授主要从事声子/光子晶体中拓扑物态方面的研究,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4篇)、Nature Communications(2篇)、 Science Advances以及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2篇)等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部分研究成果被PRL杂志选为“Editors’ Suggestion”、“Featured in Physics”和“Physical Review Letters collection of the year 2024”,并且受到Science杂志“Editor’s Choice”栏目以及美国物理学会旗下网站Physics的亮点报道。

毛哥2046 发表于 2025-4-5 11:53:04

Doctin 发表于 2025-4-5 11:41
香港科技大学王暮迪加香港科技大学物理系研究助理教授王暮迪加入物院,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并入选国家级青 ...

看样子咱们是专门盯着港科大薅啊,哈哈哈哈

毛哥2046 发表于 2025-4-5 11:55:37

八一路 发表于 2025-4-5 11:29
大科学装置要先进教育部培育目录里,武大目前还没有第二个可以进去的。

无论什么程序,新的大科学装置都应该开始谋划了。东方慧眼星座已经干起来了,测绘遥感可以继续,病毒微生物医学也可以考虑搞一个,工科方面,也可以开始谋划了。

天若有情 发表于 2025-4-5 12:09:41

本帖最后由 天若有情 于 2025-4-5 12:16 编辑

毛哥2046 发表于 2025-4-5 11:53
看样子咱们是专门盯着港科大薅啊,哈哈哈哈
迄今为止,物院国字号人才近50位,无论数量还是占比率在同档次高校中名列前茅,接下来要在院士竞选中出实招、在引育高层次人才上下功夫,在拓展学科新蓝海上做文章、在开展有组织科研上动真格。

毛哥2046 发表于 2025-4-5 12:36:44

天若有情 发表于 2025-4-5 12:09
迄今为止,物院国字号人才近50位,无论数量还是占比率在同档次高校中名列前茅,接下来要在院士竞选中出实 ...

武大物院从徐院士任院长到今天,其实引进了很多年轻人,现在武大的物理实力其实很强,在物理二档中也是名列前茅的。
主要还是大领军大平台没有。
如果物院能再上一到两个院士,四五个杰青,上一个全重和一个基础科学中心,武大物理就能成为二档领头羊,上个A一点问题没有。
就是缺大领军大平台。

Doctin 发表于 2025-4-5 13:19:33

毛哥2046 发表于 2025-4-5 12:36
武大物院从徐院士任院长到今天,其实引进了很多年轻人,现在武大的物理实力其实很强,在物理二档中也是名 ...

物院青年一层还可以,正刊也发了不少。但没有全重,方向不全,没有高精尖装置,上不了双一流

Johnny 发表于 2025-4-5 13:58:41

雷爱文以末位通讯已发了3篇Nature/Science,与北大的焦宁一样,是国内有机合成领域发表Nature/Science做多的PI。此外,雷还有多篇Nature大子刊。谁知道他今年参选院士吗?今年上的希望有多大?

Doctin 发表于 2025-4-5 15:57:33

城市设计学院院长李志刚教授当选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

whusolo 发表于 2025-4-5 17:36:23

Doctin 发表于 2025-4-5 11:41
香港科技大学王暮迪加香港科技大学物理系研究助理教授王暮迪加入物院,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并入选国家级青 ...

这是刚到岗的海优吧

whusolo 发表于 2025-4-5 17:37:20

Doctin 发表于 2025-4-5 15:57
城市设计学院院长李志刚教授当选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

这是冷不丁的冒出来拿个奖啊

whusolo 发表于 2025-4-5 17:43:06

Doctin 发表于 2025-4-5 13:19
物院青年一层还可以,正刊也发了不少。但没有全重,方向不全,没有高精尖装置,上不了双一流 ...

物院还有个大问题是人才分布很分散,没有强势大组,所以很难在大平台大项目上突破,现在也就刘正猷组最系统,其次朱宗宏领导的天文组,另外就是现任院长何军组,方国家组,至于徐院士组感觉他是真没上心,来武大这么多年,自己的组感觉就没怎么弄,也没怎么发大文章,他选院士主要成果也基本是在中科院做出来的

whusolo 发表于 2025-4-5 17:45:34

Johnny 发表于 2025-4-5 13:58
雷爱文以末位通讯已发了3篇Nature/Science,与北大的焦宁一样,是国内有机合成领域发表Nature/Science做多 ...

客观说实力是够了,前几年推国奖的时候感觉就差口气,但去年那次高光输出可能是个转折点,还拿了马普所的化学大奖,感觉还是有希望的

whusolo 发表于 2025-4-5 17:48:07

Doctin 发表于 2025-4-5 11:42
王暮迪教授主要从事声子/光子晶体中拓扑物态方面的研究,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Physical Review Lette ...

看王教授这介绍,大概率是加入刘正猷老师组啊,刘老师组又加强了

毛哥2046 发表于 2025-4-5 20:30:45

八一路 发表于 2025-4-5 11:36
中南医院很善于打造大平台,参考前几年的生物样本库。总投资也差不多5亿。项目投资概算49612.87万元,其中: ...

所以说王行环厉害,有战略眼光,能搞钱,水平又高,真值得一个院士。中南医院在他治下蒸蒸日上,几个大平台陆续上马,和其他学院交叉融合,也请了不少临床医师。要是几个大平台搞成了,武大的生物,化学,基础医学,临床,基础研究肯定有一个飞跃质变。可以预见,武大医学咬咬牙,再上层楼是早晚的事。人民医院这几年就比较平淡一点。

毛哥2046 发表于 2025-4-5 20:35:39

现代科研,大平台大科学装置太重要了。国家也没钱,不能等靠要,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先干起来再说。

2903734581 发表于 2025-4-5 20:36:53

话唠,话多

毛哥2046 发表于 2025-4-5 20:52:08

页: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查看完整版本: 【顺势而为】武汉大学2025年发展纪实(独建复杂生命体代谢与调控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