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来扯淡
发表于 2025-7-15 19:24:46
NatureBoy 发表于 2025-7-15 18:40
化工院引进雷云特聘研究员(原昆明理工大学冶金教授),百人A,增列博导目录为化学工程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 ...
一等奖第一完成人可以上领军人才
学校的博士点弄错了,已更改
NatureBoy
发表于 2025-7-15 19:24:59
最近一次的省科技奖和省社科奖
省科技奖(初评公示)
一等奖 川大19项,全省高校共34项,占比56%
省社科奖(两年一次,已授奖)
一等奖 川大15项,全省共30项,占比50%
NatureBoy
发表于 2025-7-15 19:36:01
外科学博导增列了于腾波…
NatureBoy
发表于 2025-7-15 19:47:24
川大-康大共享师资?
董尔丹院士 疾病分子与转化医学
谢胜泉 医学信息学
DeWei
发表于 2025-7-15 20:28:39
llivs 发表于 2025-7-15 07:38
王天啸拿到四青了,而且他文章多,张还能评最后一次青长
听室友说的。他们团队都认为王天啸老师水平一般。做的都是推广性工作。
llivs
发表于 2025-7-15 20:56:46
DeWei 发表于 2025-7-15 20:28
听室友说的。他们团队都认为王天啸老师水平一般。做的都是推广性工作。 ...
但是他文章多啊,合作者也多,又有山大的背景,山大现在是数学控制论第一山头,张旭是该多社交一下了,闷头做学问在现在的学术环境下是不利的,我看7月底一个会议上他是以川师的名义参加的
llivs
发表于 2025-7-15 21:13:15
NatureBoy 发表于 2025-7-15 18:35
数学院增列博导
马志明 数学
郭汝驰 数学
老早就有合作或者兼职,跟单位没有关系。马院士从90代就开始带川大学生了,他是成都人,插队时得过川大数学教师的指导,对川大很有感情,
带了川大十来个博士了。李若是刘院士的晚辈,数院杨凡意的导师,刘歆和唐一直在合作,崔涛和陈刚关系不错的
闲来扯淡
发表于 2025-7-15 22:11:52
llivs 发表于 2025-7-15 20:56
但是他文章多啊,合作者也多,又有山大的背景,山大现在是数学控制论第一山头,张旭是该多社交一下了,闷 ...
去川师当个学术院长,组织几次会议或活动,对他个人挺好的。
llivs
发表于 2025-7-15 22:51:35
闲来扯淡 发表于 2025-7-15 22:11
去川师当个学术院长,组织几次会议或活动,对他个人挺好的。
属于被性格内向耽误发展的典型
NatureBoy
发表于 2025-7-16 13:04:47
生科院人事大地震
毛康珊 空降院长
丁楅森 卸任科研副院长(任职不到两年)
huyulingliujia
发表于 2025-7-16 13:27:04
NatureBoy 发表于 2025-7-16 13:04
生科院人事大地震
毛康珊 空降院长
丁楅森 卸任科研副院长(任职不到两年) ...
丁福森是不是出去了
DeWei
发表于 2025-7-16 20:18:25
llivs 发表于 2025-7-15 20:56
但是他文章多啊,合作者也多,又有山大的背景,山大现在是数学控制论第一山头,张旭是该多社交一下了,闷 ...
听说张旭老师和吕琦老师都觉得张海森做得更好。看来还是山大厉害。
llivs
发表于 2025-7-16 21:31:37
DeWei 发表于 2025-7-16 20:18
听说张旭老师和吕琦老师都觉得张海森做得更好。看来还是山大厉害。
彭院士影响力更大,而且门下开枝散叶不少学术中坚,实力强是正常的
DeWei
发表于 2025-7-17 00:21:21
llivs 发表于 2025-7-16 21:31
彭院士影响力更大,而且门下开枝散叶不少学术中坚,实力强是正常的
嗯。他们两位老师好像都没有什么影响力,也没什么名气。
DeWei
发表于 2025-7-17 00:25:22
NatureBoy 发表于 2025-1-3 16:28
期刊论文统计,特殊情形用*标注
【正刊】
这些期刊入选的标准是什么?
llivs
发表于 2025-7-17 08:20:28
DeWei 发表于 2025-7-17 00:21
嗯。他们两位老师好像都没有什么影响力,也没什么名气。
张和吕个人名声是很大的,差距在于影响力,或者说学术话语权更贴切,各类项目和奖项评审他们也会有参与,但双拳难敌六手,再加上张社交不行,吕是晚辈,整体影响力不行
DeWei
发表于 2025-7-17 14:05:46
llivs 发表于 2025-7-17 08:20
张和吕个人名声是很大的,差距在于影响力,或者说学术话语权更贴切,各类项目和奖项评审他们也会有参与, ...
感觉在学院里面名气大的都是几何,动力系统的老师。我们当时保研的时候都是宣传基础数学的。
DeWei
发表于 2025-7-17 14:08:07
NatureBoy 发表于 2025-7-15 18:35
数学院增列博导
马志明 数学
郭汝驰 数学
前面几位老师都是很有名的。
llivs
发表于 2025-7-17 14:46:19
DeWei 发表于 2025-7-17 14:05
感觉在学院里面名气大的都是几何,动力系统的老师。我们当时保研的时候都是宣传基础数学的。 ...
动力系统确实强,如果不是最近几年流失三位青年才俊,动力系统可以争一争国内最强的位置。几何就不太行了,太老了做的东西也落后,新入职的几位也是马马虎虎没有强的。从学生的角度来讲,动力系统和控制论组是值得报考,代数的卢明付昌建,pde的杜力力都是值得跟的导师,再往后才能排到几何和计算数学以及其他
SmithArno
发表于 2025-7-17 14:57:16
llivs 发表于 2025-7-17 14:46
动力系统确实强,如果不是最近几年流失三位青年才俊,动力系统可以争一争国内最强的位置。几何就不太行了 ...
付老师算是代数表示这块比较领军的人才,他和keller合作蛮多,不过也是不争不抢的。
川大数论也零散的进了几个人,我前几天才注意到赵永强师兄过去了,他水平也蛮高的,年龄略大一些但是对学生比较好。
闲来扯淡
发表于 2025-7-17 15:09:11
SmithArno 发表于 2025-7-17 14:57
付老师算是代数表示这块比较领军的人才,他和keller合作蛮多,不过也是不争不抢的。
川大数论也零散的进 ...
我的印象,川大数学院说过,要补数论的短板。
llivs
发表于 2025-7-17 15:58:14
SmithArno 发表于 2025-7-17 14:57
付老师算是代数表示这块比较领军的人才,他和keller合作蛮多,不过也是不争不抢的。
川大数论也零散的进 ...
总体上都是零散几个人,缺少一锤定音的大佬和rising star,发展堪忧
SmithArno
发表于 2025-7-17 16:00:04
llivs 发表于 2025-7-17 15:58
总体上都是零散几个人,缺少一锤定音的大佬和rising star,发展堪忧
之前记得说有位中科院系统的控制论的大佬要来川大?
DeWei
发表于 2025-7-17 16:01:05
llivs 发表于 2025-7-17 14:46
动力系统确实强,如果不是最近几年流失三位青年才俊,动力系统可以争一争国内最强的位置。几何就不太行了 ...
但是学院里面每次宣传都是把几何、代数放到前面。拿奖学金他们也占优势。
llivs
发表于 2025-7-17 16:03:28
SmithArno 发表于 2025-7-17 16:00
之前记得说有位中科院系统的控制论的大佬要来川大?
小道消息说有,但没下文,一直是川大兼职。我觉得有追求的话不会离开系统所的,那里是信息学部自控的扛把子
biomat
发表于 2025-7-17 16:03:57
llivs 发表于 2025-7-17 15:58
总体上都是零散几个人,缺少一锤定音的大佬和rising star,发展堪忧
很多学科都是这个问题,即使帽子多,但真正的rising star少
DeWei
发表于 2025-7-17 16:04:54
llivs 发表于 2025-7-17 14:46
动力系统确实强,如果不是最近几年流失三位青年才俊,动力系统可以争一争国内最强的位置。几何就不太行了 ...
动力系统也是斗争。杨老师走之前公开说过川大动力系统几位名气很大的老师做的东西没意思。
llivs
发表于 2025-7-17 16:10:05
DeWei 发表于 2025-7-17 16:01
但是学院里面每次宣传都是把几何、代数放到前面。拿奖学金他们也占优势。 ...
院士和前院长总是要尊重的,正如数论和拓扑两个教研室没什么人撑着,还是有留校的,历史影响力总是还在,也是一种论资排辈吧,未来最有实力的是动力系统,其次控制论,看发展pde 计算数学的年轻人比几何优秀,今年pde和动力系统应该都能拿四青,计算数学也有可能。几何和代数就没什么人了,发展堪忧!
llivs
发表于 2025-7-17 16:19:27
DeWei 发表于 2025-7-17 16:04
动力系统也是斗争。杨老师走之前公开说过川大动力系统几位名气很大的老师做的东西没意思。 ...
杨老师说的没错,现在国际上最火的动力系统都是和代数和数论和物理交叉的,川大大部分做的比较传统,尤其是常微动力系统是上个世纪的研究方向。但是吧,很多老师做的也不是没有意义,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和代数和物理结合确实容易发文章,而且能发很好的杂志,所谓的low fruit。传统领域发展太久了容易的问题都被做掉只剩难啃的骨头了,不是因为啃不动才转向其他领域的吗?只能说很多传统学科大问题做不动,灌水比较多影响了声誉。孪生素数就是例子,张益唐做出来突破就轰动一时,大多数人做不动就在灌水。去年invent上有一篇极限环突破的文章,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热点,早被鄙视多少回了。话说回来做数学很多是个人乐趣,追逐热点也并不是那么正确。
llivs
发表于 2025-7-17 16:35:38
biomat 发表于 2025-7-17 16:03
很多学科都是这个问题,即使帽子多,但真正的rising star少
能做到数学吕琦,化学余达刚,化工纽大文,计算机彭玺这种就可以,可惜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