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武大作为杂交水稻全重共建单位但是看起来自主性很强
杂交水稻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单位为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武汉大学、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其中武汉大学作为共建单位为什么可以另行建设实验室官网并且可以自己聘任实验室主任,是不是其他存在共建行为的全重共建单位都可以这样操作? 华师的绿色农药全重共建也是,独立建设公众号,23年拿下的中国专利金奖也没署名贵州大学 因为老杂交水稻国重,武大就是50%。武大这边有朱英国院士,本来就不比湖南那边菜。有些共建是参活一下,有些共建是50%,或者直接就是建两个,一家一个。武大之前的病毒学国重,是武大牵头,病毒所参与。但是也是武大和病毒所各自一个主任和一套人员。 简单来说,把其他单位踢掉,光武大自己的杂交水稻这一块的师资力量,足以单独成立一个杂交水稻国重。逝去的朱英国院士不算,朱玉贤院士搞棉花不算。光准院士/院士候选人,就有孙蒙祥,何光存,龚继明。说实话,也就是之前国重时代,武大朱英国和湖南袁隆平俩人关系好合作多,历史遗留的这么一个合作国重。把全国所有牵头单位的全重拿出来看看,武大这个共建单位的全重,肯定也算强的。现在的牵头单位湖南农大那边的主任柏连阳院士,其实是做农药和杂草的。并不做杂交水稻研究。 柏怎么就成湖南农大的了,农科院现在所有论文都挂在湖大隆平高科农学院下面,包括两个院士 本帖最后由 SmithArno 于 2025-1-10 06:56 编辑
因为本来要求就是这样。
所有的全重建设单位,自己都要有一个主任,建立官方网站和媒体平台,拥有独立的科研楼,这是主管部门的明确要求,到时候要验收的。
老的国重共建和新的全重共建分量不一样,以前是实打实的共建,各自一半。重组后很多是搞关系顺带上的,就是图个名分 武大这边是搞独创的红莲型杂交水稻,湖南那边是搞野败型,两者并不相同。红莲型在东南亚和非洲大规模推广。 朱英国1972年就开始搞杂交水稻,不比袁隆平迟,只不过袁隆平名气更大,所以国重由袁隆平牵头,实际上武大的杂交水稻研究是完全独立的。
还有红莲型口感比野败型更好,可以直接食用,野败型只能做加工食品或者饲料。 桂子山之子 发表于 2025-1-10 00:00
华师的绿色农药全重共建也是,独立建设公众号,23年拿下的中国专利金奖也没署名贵州大学 ...
是的,我看科协一个表彰科普先进单位的文件里受表彰单位直接就是绿色农药全重(华中师范大学),如果真是这样的话牵头共建就无所谓了,反正都有独立的牌子和位子:lol 牵头,共建,参与都可以宣传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