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现在的院校名称,1950年代初至1960年代初的院系拆分重组中,当时最失意的院校有谁?
顺序网站应会乱排。失意的内容包括:科系减少、师生移走、仪器图书等科教设备设施移走等。要强调的是,是以拆分重组搬迁当时(1952-1964)看,后来的新建重建不算。cadi 发表于 2025-1-23 08:55
楼主去补补校史吧,50年哪来的上海交通大学?只有交通大学!
确实,50年代初之前的正式名称应是“交通大学”,不是“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都是“交通大学”的继承者,且如果把西交和上交作为一个学校,这个交大很可能不会是拆分重组的失意者(得到比失去多?),不能列入名单,当时列入名单就是用在原地上海办学的”上海交通大学“代替了”交通大学“,确实明显不准确,请西交校友勿怪。 应该是北大,机电土去了清华,化去了天大,北大工科消失,半世纪后北大重建工学院。 像东南大学这样,院系调整之后连拆四轮,丢了化工系、食品系、半个机械系、小半个无线电系,一点补偿都没有,后来什么都没并回来的,大概绝无仅有了 厦大工科全拆了机电土木水利航空,整个农学,半个理科,文科没了政法学院企管俄语教育 本帖最后由 kapior 于 2025-2-16 11:35 编辑
浙大、南大、清华虽然也分拆多,这些常被人记起。但这几个学校至少保留且加强了完整的工科或者文理科。相对而言,我同是被遗忘的宝藏。中国前二的医学院、中国机床数量最多的机电学科群、中国唯一的测量系、人才济济的理学院、文学院、法学院全都送了,仅“系主任”就给复旦、交大、南大甚至北大送了一大把,只留下工科里实力最弱的一支土木系,不过调整后土木系(及建筑系)也得到了加强。调往复旦任“系主任”的包括中文系郭绍虞、物理系王福山,同去的还有哲学系主任杨一之、数学系系主任杨武之、法学院院长张企泰等。调往交大任“系主任”的包括机械系庄礼庭(副主任,后调西交成为代校长)、电机系程福秀、造船系李永庆,同去的还有黄席椿(任电机系电信组组长)等以及先去大连工学院再转到交大的造船系主任杨槱等。调往南大任“系主任”的包括哲学系熊伟等,同去的还有德文系主任陈铨等。调往北大的有杨晦(后任中文系主任)等。调往华师、台湾大学、台湾成功大学的的还有大批。
补更:
1951年8月,将动物系、植物系与光华大学生物系合并,组建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1952年8月至9月底,数学系、物理系调整至复旦大学,部分师资调整至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调整至复旦大学、华东化工学院等校。土木系水利组调整至华东水利学院。冯契调任华师政治教育系(哲学系前身)主任,为华师哲学系学术奠基人。吴泽调任华师历史系主任,钱实甫调任华师历史系教研组组长。理学院院长程其襄,为华师数学系创建人之一。章元石、郑一善教授调华师参建物理系。朱榆良教授调华师参建化学系。
另,机械系主任张象贤(1941年被封为机械工程大师)转台湾成功大学,被尊崇为“台湾工学之父”。土木系主任罗云平转台湾成功大学后任校长。土木系倪超教授转台湾成功大学,1971为台湾国立成功大学首任校长。历史系主任张贵永转台湾大学历史系,牟润孙转台湾大学中文系。
你先有本事拆除一个C9再来和交大比惨。 厦大最为失意 kapior 发表于 2025-1-18 13:53
浙大、南大、清华、武大虽然也分拆多,这些常被人记起。这几个 学校至少保留或者部分加强了完整的工科或者 ...
这次大调整,湖大和同济最像,拆得只剩了土木,不同的是,连校名都丢失了6年,1959年才恢复。湖大文理(文包括人文社科)去了武大、中山、湖南师大(湖南师大基本就是湖大文理分出去建的,这也是为什么后来作为非大区中心的湖南的师范在全国可进前10的原因),农科分出建湖南农大,工科也部分参与组建中南冶金学院等,最后只剩土木一个工科,不过也是多个大学并来的,成了土木三驾马车之一,并且60年还拆出了部分土木成立长沙铁道(现在也成了中南的一部分)。
湖大完全是凭着校名、历史建筑,经过长时间努力,60年代先建机械、机电、化工等主干工科,后70、80年代恢复理,90年代末世纪初合并湖南财经、新建等恢复文,又重新自己建起来了。
与浙大、川大等不同的是,湖大分出去的全部都没有并回来过,在世纪初大合并时又失意了次。 可能有人些忽略了一个事实,虽然交大自身机电学科水平高、规模大,但是1955年的交大机电学科群,是吸收合并了上海地区所有高校的机电学科,包括规模不俗的同济大学、大同大学。据记载,同济在47年的机床数量就已经是国内第一了。 央大、清华、浙大、厦大、重大 同济最惨,不单单国内领先的医学被分出,
国内第一的测绘、造船、德文也分出。 kapior 发表于 2025-1-18 15:29
可能有人些忽略了一个事实,虽然交大自身机电学科水平高、规模大,但是1955年的交大机电学科群,是吸收合并 ...
呵呵,大学看的是大师。合并前同济机电有什么宗师级人物?和交大比如何?不是你并进来了你就有多大的贡献。铁道学院还并进同济了呢,铁道学院对同济的贡献无人能及? USeen 发表于 2025-1-18 19:05
同济最惨,不单单国内领先的医学被分出,
国内第一的测绘、造船、德文也分出。 ...
国内第一的测绘还需要从交大借调王之卓?害得我交的大佬被一并送到了武汉。同济给我交贡献的宗师级除了杨老,其他的可以列举一下。我交倒是搭上了王之卓、康时清、孙均。 我选南大/东南(央大)、浙大 本帖最后由 kapior 于 2025-1-19 01:59 编辑
科普,这题我会的。同济测量系是解放前中国唯一的测量系。李约瑟盛赞“叶雪安博士领导的(同济)测绘系,几乎垄断了中国对勘测员和制图员的培养”。其他学校土木系测量组的人,基本上都要谋求到同济测量系镀镀金的。土木的孙院士来同济时才刚参加工作,范院士来同济时还是低年级学生。类似的,同济刚毕业的何院士后来成了上交党委书记。整个同济在30年代规模都只能算中等,但是质量很高,工科包括机电科在抗战前外籍教师占比超2/3,几乎全部为德语区博士或特许工程师,这些人在二战时大部分回了欧洲,包括5个德国高校校长、1个AVL创始人汉.李斯特(学机械的都应该知道此君)、1个德国造船大师魏禄伯(Gustav Wrobbel)。在40年代中后期,同济被重新确立为旗舰后规模倍增,机电科机器设备数量也跃居全国第一。虽然,同济机电科学科群的本科校友中没有像钱老这样的绝对大牌,不过像朱家骅、杨继曾(兵工署团长)、张象贤(台湾工学之父)、陶享咸、朱洪元、王守武、吴式枢、王守觉(参与两弹一星)、谢家祺(氢弹特等奖第6)等,也还算够看。而且,谁都不能否认,建国后交大的始创三系(机械、电机、造船)的系主任,其中有两个半是同济调派的。庄礼庭,从同济调任交大机械系副主任,后任西交代校长。程福秀,从同济调任交大电机系主任。李永庆,从同济调任上交造船系主任。杨槱,时任同济造船系主任,1950调任组建大连工学院,1955组建上海造船学院任教务长,1959任上交副教务长。黄席椿,调任交大电机系电信组组长。咱就事论事,我同敢于承认机电科总体上没有交大优秀,不过妄自尊大,也不必妄自菲薄。 这里面最惨的应是安大,调整出去各系后,完全亡校了,后来又复健的。就是说有段时间没有这个学校。 天乙贵人 发表于 2025-1-19 00:25
这里面最惨的应是安大,调整出去各系后,完全亡校了,后来又复健的。就是说有段时间没有这个学校。 ...
这个故事暨南大学最熟悉。 最惨的浙江金华的国立英士大学,因为用了陈英士(陈立fu,陈果fu是他的侄子)名字命名,1950年直接撤校了,1978年拨乱反正被追认为辛亥革命先驱 吴人洁:工程院士,为两弹一星作出巨大贡献。同济大学化学系51年毕业后去中科院化学研究所,后担任副所长;1984年调上交大,任复合材料研究所长,筹建中国第一个复合材料博士点,筹建“金属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担任学术委员会主后。是我国复合材料奠基人之一。研制出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用先进复合材料和导弹头部用高密度碳/碳复合材料,为中国的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作出了贡献。在中国首先突破碳纤维连读快速化制造工艺。发明了新型碳/铜复合材料电刷,成功应用于汽轮发电机及鱼雷电机等装置;并成功研制出汽车、摩托车用优异性能的铝基复合材料;成功研制出用于潜艇、鱼雷功能性复合材料。 天津大学拆出来了最顶级的采矿系、冶金系、航空系、电讯系,去组建了一批顶级行业院校 本帖最后由 kapior 于 2025-1-19 12:28 编辑
mushuqiong 发表于 2025-1-19 07:40
最惨的浙江金华的国立英士大学,因为用了陈英士(陈立fu,陈果fu是他的侄子)名字命名,1950年直接撤校了, ...
这个zz氛围太浓了,还有什么中正大学。英士(陈其美)算是辛亥革命志士问题不大,不过他本身争议也不小。只是作为常凯申的再造恩公,其地位在常凯申一朝一直被捧得非常高,偏离正常值。但是他的两个儿子(侄子?),公认没干过什么好事。这学校被取缔也不难理解。 上海交大被拆得只剩下船舶和车辆专业,后来车辆也被拆去援助上海铁道学院和华东交通大学 mushuqiong 发表于 2025-1-19 07:40
最惨的浙江金华的国立英士大学,因为用了陈英士(陈立fu,陈果fu是他的侄子)名字命名,1950年直接撤校了, ...
哈哈,惨。。 imperialpc 发表于 2025-1-19 12:08
上海交大被拆得只剩下船舶和车辆专业,后来车辆也被拆去援助上海铁道学院和华东交通大学 ...
老交通大学的衣钵继承人是现在的西安交通大学,留在上海的部分已经改组为上海船舶工程学院,不存在上海交大被拆得只剩下船舶,而是上海船舶工程学院占用了老交大的校址 nankaiqiguan 发表于 2025-1-19 12:59
老交通大学的衣钵继承人是现在的西安交通大学,留在上海的部分已经改组为上海船舶工程学院,不存在上海交 ...
西安交大更惨,没有了海陆空交通专业,还能叫交通大学么? 西安交大要把西工大合并了,恢复航空、航天,航海等海陆空交通学科之后才是真正的交通大学,大家现在看到的西安交大是一个假的交通大学 imperialpc 发表于 2025-1-19 16:23
西安交大要把西工大合并了,恢复航空、航天,航海等海陆空交通学科之后才是真正的交通大学,大家现在看到的 ...
比较理想的结局是上海五政继承交通香烟,西安机电延续南洋香火。
很多前辈对南洋校名不存痛心疾首,而上海学校更倾向延续交通传统,西安继承南洋是应有之义。 大山猫 发表于 2025-1-19 17:15
比较理想的结局是上海五政继承交通香烟,西安机电延续南洋香火。
很多前辈对南洋校名不存痛心疾首,而上 ...
南洋没有船就没有了灵魂,空喊南洋有什么用 imperialpc 发表于 2025-1-19 17:27
南洋没有船就没有了灵魂,空喊南洋有什么用
不然,1946年同济先贤朱家骅君就决定交大上海剥离船舶交通,以机电重组南洋工学院为南洋公学之续。
1956年先总经理豪公决定交大西迁,也是保留部分机电为南洋工学院,继承南洋香烟。
可见两党有志一同,以机电为南洋。
可惜上海人几次抗争,保交通而拒南洋。
既然上海人要交通正统,机电当家的西安继承南洋血统就顺理成章了。
大山猫 发表于 2025-1-19 17:36
不然,1946年同济先贤朱家骅君就决定交大上海剥离船舶交通,以机电重组南洋工学院为南洋公学之续。
1956 ...
南洋是上海的旧称,就跟北洋是天津的旧称一样,都迁到西安了,还叫什么南洋,怪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