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boy1999 发表于 2025-3-13 10:21:13

cc0410 发表于 2025-3-12 22:38
怎么不让人发言

发言和犬吠的区别

muboy1999 发表于 2025-3-13 10:22:26

雁塔晨钟 发表于 2025-3-13 00:01
按你的逻辑,要不是哈工程把航空系送给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工业连211也都不是 ...

华东航+西工院(前身)就足够奠定985的地位

eyl 发表于 2025-3-13 11:26:54

雁塔晨钟 发表于 2025-3-13 00:01
按你的逻辑,要不是哈工程把航空系送给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工业连211也都不是 ...

你懂啥,那是哈军工的航空系,跟哈工程没关系。哈工程只是哈军工的船舶系,仅仅占用了哈军工以前的校址而已,当年哈工程本来也想搬,最后实力不行在外面找不到接收地无奈之下留在哈尔滨办学罢了

cc0410 发表于 2025-3-22 11:55:26

muboy1999 发表于 2025-3-13 10:21
发言和犬吠的区别

你别再来了

哈程大 发表于 2025-3-22 14:57:26

本帖最后由 哈程大 于 2025-3-22 15:10 编辑

eyl 发表于 2025-3-13 11:26
你懂啥,那是哈军工的航空系,跟哈工程没关系。哈工程只是哈军工的船舶系,仅仅占用了哈军工以前的校址而 ...

1970年“哈军工”分建时,海军工程系只有教职工351人,其中教师222人,干部83人,工人46人,共10个专业,独立办起一所大学,承担起教学、科研、生产任务,力量远远不够。

1970年“哈军工”南迁分建,当时由于政审等原因,上千名的教职工未去长沙,在哈尔滨成立留守处。在海军和六机部的支持下,经与“哈军工”各系、部协商,将数百名“哈军工”干部、教师调入“海军工程系”,组建“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

以空军工程系为例:

吴德铭,1961年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空军系空气动力学专业(哈军工第五期学员),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1988年-1997年任哈尔滨工程大学校长。

陈大炎,男,1935年12月出生,江苏海安人。教授,中共党员。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空军工程系学院。一直从事教育工作,曾讲授过飞机部件设计,飞机结构分析等课程。编著过飞机部件设计和飞机结构分析两本讲义。曾参加我国某型号飞机的研制工作,任飞机设计室翼面设计组组长。曾任哈尔滨工程大学院长助理、教务长、副院长、校党委书记。

哈军工空军工程系及其他系(部)人员留下组建哈船院的还有很多。

1972年初,“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教职工队伍已增至1356人,设置了6个系,23个学科专业。

beamL 发表于 2025-3-22 15:27:21

哈程大 发表于 2025-3-22 14:57
1970年“哈军工”分建时,海军工程系只有教职工351人,其中教师222人,干部83人,工人46人,共10个专业, ...

看西工大校史馆介绍,哈军工空军系过来了五六百人,几个专业,专职教工两百多三百人。这里面后来不少人成为西工大的系主任(刘千刚和康继昌等)甚至校长(戴冠中)。

山沟沟 发表于 2025-3-22 15:48:31

那个南湖居士不是华农的吗,平时也是水些华农的新闻,人家关注的也是那几个农科高校,没有引战拉踩过吧

kuga 发表于 2025-3-22 15:57:15

哈程大 发表于 2025-3-22 14:57
1970年“哈军工”分建时,海军工程系只有教职工351人,其中教师222人,干部83人,工人46人,共10个专业, ...

你说对了一半,确实有一堆人政审不合格没走成。但也不存在跟其他院系协商,因为没走成的这波人已经自谋出路,有些已经被分配到黑龙江边远单位了。 海军系是往武汉找地方,但找不到可以收留这么多人的地方,折腾期间,校园都被军区给抢了,海军系没办法决定原地办学,于是开始招呼所有可以加入的人,有些已经散在黑龙江各地的人听说海军系还要原地办学,都跑回来了。   海军系招这些已经散了的人的期间,其他院系早都搬走了,就不存在还需要跟人家协商的问题。 而且搬的时候不仅仅是人走了,实验室设备,连黑板都拆下来搬走了,也就大楼没法搬留下了。

微信上有个哈军工的正宗老先生,他在讲哈军工的故事,有空听听,亲历者的故事是最有参考价值的。

muboy1999 发表于 2025-3-23 09:16:39

cc0410 发表于 2025-3-22 11:55
你别再来了

戳中你痛点了?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西北工大是不是只有两个牵头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