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ehk 发表于 2025-3-21 18:52:47

近10年都没涉及过国奖的其实机会都不大,祝小平估计难了,要结合两院的优先支持方向,即使进入投票环节,方向不对也可能被弃票,现在都是顶层设计八成以上名额。介老师和张艳宁老师机会很大,齐老师天然优势,西部+女性+教学名师+23年热乎的奖。这三个差不多前三顺位,苑老师就进过一次二轮,暂时排不到名额边缘。李学龙也不会走西工大的名额。

kuga 发表于 2025-3-21 22:14:01

成来飞为什么不参选院士?

采石 发表于 2025-3-21 23:09:39

amehk 发表于 2025-3-21 18:52
近10年都没涉及过国奖的其实机会都不大,祝小平估计难了,要结合两院的优先支持方向,即使进入投票环节,方 ...

祝手持科一,又是热门无人机,不应该

kuga 发表于 2025-3-21 23:16:55

采石 发表于 2025-3-21 23:09
祝手持科一,又是热门无人机,不应该

根本原因就是西工大在本世纪前15年人才断层了,导致关键位置有话语权的专家退休后没人了,所以拉关系扯淡的这种能力变差了,结果就是无形被打压呗。   
祝在西工大搞了一辈子无人机,中国军方无人机95%都是西工大的产品(彩虹出现之前),结果北航的那位搞了一个型号就上院士了。哈哈哈。当然北航上去的那位本身也是西工大校友,就不评价了。   

kuga 发表于 2025-3-21 23:28:29

采石 发表于 2025-3-21 23:09
祝手持科一,又是热门无人机,不应该

比如力学,早期大佬就是中科院学部委员(院士前称呼),在那个院士稀缺的年代,很牛了吧。然后下一代就不如他们了,再换三代,基本就没院士水准的人了。半引进西电前校长之后,才带进去几个人在学会任职。比如航天,陈院士当年是航天力学的奠基人之一,二代就不如他,三代更不如他……。还有工程热物理的传热学,一代多强,二代还不错,三代……。以前我们说某教授,他有他老师一半的水平,就是大牛,但好像一半都没有……。
本质原因就是当年博士本来就少,办学封闭自循环,就断层了,上面没有有话语权的人,事情就不好办了。所以梯队很重要。

lhappytc 发表于 2025-3-22 00:30:15

采石 发表于 2025-3-21 23:09
祝手持科一,又是热门无人机,不应该

祝的仅有一项科一,还是2008年的奖,也就是相关成果是05 06年做出来的并装备到部队,可以说这款无人机距今近20年了,奖励的时效已经降低了不少,再加上祝近几年已经不在无人机领域活跃了,再次获奖概率较小。同样无人机方向,北航的向锦武2011年拿下无人机领域的科一后。紧接着2017年又拿下一项无人机科一,随后在19年就成功当选工程院院士。当然还是希望祝能成功上院士,填补西工大纯航空领域院士的空白。

lhappytc 发表于 2025-3-22 00:33:23

kuga 发表于 2025-3-21 23:16
根本原因就是西工大在本世纪前15年人才断层了,导致关键位置有话语权的专家退休后没人了,所以拉关系扯淡 ...

向锦武吗,人家可是两项科一才上的哟,还是祝小平评院士的推荐人,西工大无人飞行器国重的委员。

kuga 发表于 2025-3-22 00:47:44

lhappytc 发表于 2025-3-22 00:30
祝的仅有一项科一,还是2008年的奖,也就是相关成果是05 06年做出来的并装备到部队,可以说这款无人机距 ...

2008年他拿到科一后,为什么没上去呢?那时候无人机西工大还没对手啊,等后面无人机遍地开花的之后,他的成果肯定就没那么显眼了啊。   
所以根源不还是西工大2000年到2015年这15年人才整体大断层造成的那种能力不足嘛。
西工大最近二十几年的发展过程大约是这样的,上世纪90年代第一代大牛和二代大牛都开始退休,2000年开始师资很匮乏,因为有人退休了,在职的本来整体就不如前辈,更要命的是因为物理空间限制,还没法引进新鲜血液。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长安校区起来之后,物理空间得到极大缓解之后,汪劲松来几年后,才开始大规模招聘进人,人才断层的问题才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
我觉得吧,一个大神,如果他只选自己的学生里面留两个,只要这俩出不来,这个团队的降级了,如果他可以留十个,只要有一个能干出来,团队会一直保持在很高水平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以前很强的方向现在玩半废的原因。嘿嘿

lhappytc 发表于 2025-3-22 01:01:45

kuga 发表于 2025-3-22 00:47
2008年他拿到科一后,为什么没上去呢?那时候无人机西工大还没对手啊,等后面无人机遍地开花的之后,他 ...

一般来说,仅凭一项科一就上院士的比较少。至于后面为什么没继续拿奖有很多因素吧。

kuga 发表于 2025-3-22 01:29:05

lhappytc 发表于 2025-3-22 01:01
一般来说,仅凭一项科一就上院士的比较少。至于后面为什么没继续拿奖有很多因素吧。 ...

颜宁不0国奖上院士,嘿嘿。
后面的很多因素……,说来话长,就不提了。总之,我觉得九十年代没提前规划,后面经历的就是西工大必然经历的一个困难阶段,叠加地方经济低迷期……。理性的讲,该经历的就是要经历,但最困难的时期过去了,以后不会再经历了。

胖大星2021 发表于 2025-3-22 06:23:47

本帖最后由 胖大星2021 于 2025-3-22 06:28 编辑

单一个科一没那么好上,技一可以。科一再搭配但凡一个科二都很有戏,看学部了,科学院的没奖的一堆,其他一项科二就上的也有。

amehk 发表于 2025-3-22 13:40:42

kuga 发表于 2025-3-21 22:14
成来飞为什么不参选院士?

等他啥时候把董事长卸任了就是参选的苗头,一个牵头的奖还是难,这个方向有好几个高手。

游走江湖 发表于 2025-5-21 20:07:33

最希望介万奇、齐乐华、苑伟政、王文入选,前两者年龄较大,以后难有机会。后两者成果成果突出,王获得2023年获得创新争先奖,说明师德没有问题,论成果应当入选。张和李年轻,留2027年争取。另外,考虑到院士一般需要2项以上国家科技奖,学校方面应该对那几个获得一次三大奖的人员给与项目经费人才等重点支持,力争再获得第二个科技奖。

kuga 发表于 2025-5-21 20:44:47

游走江湖 发表于 2025-5-21 20:07
最希望介万奇、齐乐华、苑伟政、王文入选,前两者年龄较大,以后难有机会。后两者成果成果突出,王获得2023 ...

保卫都当校长了,去年又牵头拿一个发明2, 我合计他干嘛不给院士后备梯队的人牵头。他拿不拿有啥区别嘛…

wuhuatianbao 发表于 2025-5-22 06:53:08

kuga 发表于 2025-3-21 23:16
根本原因就是西工大在本世纪前15年人才断层了,导致关键位置有话语权的专家退休后没人了,所以拉关系扯淡 ...

还是做好自己吧,不要随便说其他人。向院士手握两个国家发明一等奖,都是第一完成人,人家上院士没有质疑的声音。

游走江湖 发表于 2025-5-22 16:55:31

lhappytc 发表于 2025-3-22 00:30
祝的仅有一项科一,还是2008年的奖,也就是相关成果是05 06年做出来的并装备到部队,可以说这款无人机距 ...

祝今年难度很大,一项进一不够看的。这几年无人机领域,航空航天企业甚至民营企业都在做,西工大获得项目方面已然没有优势,没有项目也不能再次获得国奖,运载领域这几年新型号不少,新型号总师竞争力较强。

游走江湖 发表于 2025-5-22 17:37:53

kuga 发表于 2025-5-21 20:44
保卫都当校长了,去年又牵头拿一个发明2, 我合计他干嘛不给院士后备梯队的人牵头。他拿不拿有啥区别嘛… ...

保维的二等奖应该源自项目,申报项目时他还不是院士,申报的时候他可能是第一责任人,那完成后申报成果也不好更改别人为第一完成人,这是正常的。张立同的2016发明2也是一样,可能是无法让给别人。

游走江湖 发表于 2025-5-23 16:55:22

kuga 发表于 2025-3-21 22:14
成来飞为什么不参选院士?

他目前参选也没有可能,介三个国奖都没当选,成一个国奖参选有意义吗?

游走江湖 发表于 2025-5-24 13:00:20

四蚂蚁 发表于 2025-3-21 16:06
两个技二,估计科学院。

没有自然科学奖,上科学院院士很难。当年李贺军有一个自二和一个技二,连续科学院落选,后来改工程院参选才上去。

zxcc0077 发表于 2025-5-24 16:22:10

游走江湖 发表于 2025-5-24 13:00
没有自然科学奖,上科学院院士很难。当年李贺军有一个自二和一个技二,连续科学院落选,后来改工程院参选 ...

去年信息学部军科院那个走特别推荐的一进二一技二,还不如张呢

Hbhsyxda268 发表于 2025-5-24 16:35:43

苑伟政,不是学校内部都在讲,100%铁定的了。

四蚂蚁 发表于 2025-5-24 16:50:28

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R2和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R1,哪个份量重?

游走江湖 发表于 2025-5-24 17:30:31

四蚂蚁 发表于 2025-5-24 16:50
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R2和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R1,哪个份量重?

当然是技术发明二等奖R1分量重,院士评选不怎么看R2的。

kuga 发表于 2025-5-24 17:33:01

Hbhsyxda268 发表于 2025-5-24 16:35
苑伟政,不是学校内部都在讲,100%铁定的了。

西工大活动人脉不咋行。如果它在中科院或者清华,北航这些京圈,基本是很稳的。

kuga 发表于 2025-5-24 17:35:43

Hbhsyxda268 发表于 2025-5-24 16:35
苑伟政,不是学校内部都在讲,100%铁定的了。

话说苑老师如果能上去,对机电学院和集成电路太重要了。他入选了,这俩都会上升一个台阶。

lhappytc 发表于 2025-5-24 18:05:03

kuga 发表于 2025-5-21 20:44
保卫都当校长了,去年又牵头拿一个发明2, 我合计他干嘛不给院士后备梯队的人牵头。他拿不拿有啥区别嘛… ...

评奖排名不是过家家,不存在已经当选的要给没当选的让奖的。张立同院士早就名满天下了,16年还是第一完成人

lhappytc 发表于 2025-5-24 18:06:06

kuga 发表于 2025-5-24 17:35
话说苑老师如果能上去,对机电学院和集成电路太重要了。他入选了,这俩都会上升一个台阶。 ...

苑今年要pk广工 陈新,看最终结果了,可能两个都上

lhappytc 发表于 2025-5-24 18:07:23

游走江湖 发表于 2025-5-24 13:00
没有自然科学奖,上科学院院士很难。当年李贺军有一个自二和一个技二,连续科学院落选,后来改工程院参选 ...

技术发明奖在科学院 信息学部和技术学部还是可以的,在其他学部可能没那么好使

lhappytc 发表于 2025-5-24 18:10:45

游走江湖 发表于 2025-5-22 16:55
祝今年难度很大,一项进一不够看的。这几年无人机领域,航空航天企业甚至民营企业都在做,西工大获得项目 ...

祝哪怕在08年拿下无人机型号的科一后,再拿一个非型号类的科二上院士的概率都大得多,这仅凭一项距现在快20年的科一,很难的,况且还是在无人机蓬勃发展的今天

游走江湖 发表于 2025-5-24 19:41:59

joysina 发表于 2025-3-21 15:57
概率最大的还是苑伟政和张艳宁,介万奇这么硬的资料,但连续6次都没上就很奇怪,特别是21年那次材料学部9个 ...

介万奇的2020年科二是2021年评选出的,因此2021年院士增选材料是没法包括2020年的成果的,那么介2021年参选院士的成果还是2项技二,实力不算特别出众。这次不同了,介有三项国奖,目前三项国奖(其中技二两项,成果比较硬核)的候选人不多,应该有很大希望。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西工大2025院士前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