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sthread 发表于 2025-3-28 00:42:01

【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2024中国高被引学者、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全球前0.05%顶尖科学家

本帖最后由 besthread 于 2025-3-30 18:59 编辑

【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2024中国高被引学者、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全球前0.05%顶尖科学家


数据来源:网络。



——————————————————


广纳天下贤士,博收各路精英;而非阵容越怪实力越强!




besthread 发表于 2025-3-28 00:45:32

2024“中国高被引学者”vs“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2024“中国高被引学者”】
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自2015年首发,至2025年已是第11次发布。榜单以全球权威的引文与索引数据库Scopus作为中国学者科研成果的统计来源,分析中国学者的科研成果表现,受到国内外众多媒体和学者的高度关注。本次爱思唯尔榜单覆盖了教育部的10个学科领域、83个一级学科,更直观地展现了中国学科设置的学术研究生态,让更具中国区域特色的细分学科领域中有卓越表现的学者进入大家的视野。

【2024“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科睿唯安基于 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 引文数据以及定性分析,开展评估和遴选。
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每年评选一次,评选对所在学科做出重大贡献且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自然科学家和社会科学家。

besthread 发表于 2025-3-28 00:51:21

【2024“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科睿唯安公布了2024年度最新的高被引科学家名单,评选全球高校、研究机构和商业组织中对所在研究领域具有重大且广泛影响的顶尖科研人才,其中在计算机领域中国内地高校有29位学者上榜(全球87位)。

2024年的名单是根据2013年至2023年这11年期间所发表的高被引论文数量得出。高被引论文来自SCIE和SSCI收录的期刊中。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6219070610013444

29位计算机领域科学家分布在24所高校,其中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各有3人,并列第一;安徽大学2人上榜,排名第3。

其余21所高校仅有1人上榜: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南京邮电大学、武汉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福建师范大学、西湖大学、广州大学、电子科技大学、青岛大学、合肥工业大学、重庆邮电大学、北京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大连理工大学、西南科技大学、太原科技大学等等。

计算机实力不俗的南大、北航、哈工大、华科等等无人上榜。


++++++++++


中山大学,陈旭


陈旭,男,博士,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导、院长助理、先进网络与计算系统研究所所长、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副主任

besthread 发表于 2025-3-28 00:57:34

【2024“中国高被引学者”】 (不完全统计)


2024 爱思威尔计算机高被引学者大陆前十-网大论坛


1. 北京大学(13人)
陈语谦、孔雷、李戈、林宙辰、彭宇新、谭营、万小军、张宸、朱松纯、张牧涵、陈月辉、周志华、李文中
1. 清华大学(13人)
东昱晓、胡事民、黄民烈、姜春晓、李国良、刘知远、刘华平、唐杰、杨植麟、赵行、朱军、XIZHOU ZHU、程明明
3. 电子科技大学(11人)
邓勇、顾舒航、李雄、沈复民、申恒涛、杨阳、叶茂、邹权、周涛、朱晓峰、祝峰
4. 南京大学(9人)
周志华、李文中、路通、梁红瑾、王利民、王魏、吴建鑫、仲盛、陈月辉
4. 浙江大学(9人)
蔡登、邓水光、何晓飞、纪守领、李玺、李纪为、宋明黎、沈春华、王志波
6. 上海交通大学(8人)
严骏驰、卢策吾、吕宝粮、刘鹏飞、马超、倪冰冰、秦通、孙仕亮
6. 西北工业大学(8人)
王震、王琦、郭斌、李学龙、刘家佳、聂飞平、袁媛, 尤宏著
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8人)
陈恩红、常晓军、傅雪阳、何向南、刘东、李向阳、孙科、王翔
9. 中山大学(7人)
陈旭、林倞、MAGED KAMEL BOULOS、潘永平、任文琦、王桢、郑伟诗
9. 哈尔滨工业大学(7人)
花忠云、何道敬、江俊君、秦兵、王亚东、徐勇、左旺孟
1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6人)
李建欣、刘祥龙、张宝昌、张道强、陈松灿、谭晓阳4

besthread 发表于 2025-3-28 01:17:33

besthread 发表于 2025-3-28 00:57
【2024“中国高被引学者”】 (不完全统计)



9. 中山大学(7人)
陈旭、林倞、MAGED KAMEL BOULOS、潘永平、任文琦、王桢、郑伟诗
——————————————————————————————————
★陈旭:香港中文大学信息工程系获得博士学位
陈旭,男,博士,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导、院长助理、先进网络与计算系统研究所所长、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副主任。2012年于香港中文大学信息工程系获得博士学位,2012年到2014年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网络信息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2014年到2016年,获世界著名的洪堡基金会资助成为洪堡学者,在德国拥有47位诺贝尔奖得主的哥廷根大学从事科研工作。2016年加入中山大学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任教授、博导,入选国家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担任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创新团队带头人。

★林倞: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博士学位
林倞,1981年生,福建永安人,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会士,国际模式识别协会会士,英国工程技术学会会士 ,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
林倞于2003年获得北京理工大学学士学位;2006年8月—2007年5月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任访问学者;2008年获得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博士学位,同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任博士后研究员;2010年任中山大学软件学院副教授;2012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和“广东省千百十人才工程计划”;2013年获得“广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16年获得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22年当选为国际模式识别协会会士;2023年当选为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会士 ,同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MAGED KAMEL BOULOS:博士学位(医学测量与信息),伦敦大学(信息学院)。
Maged N. Kamel Boulos,男,博士,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教授。拥有超过28年的临床和健康信息学/数字健康系统经验,曾担任过医学博士,研究员,讲师,副教授,伦敦大学和巴斯大学教授。

★潘永平:华南理工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
潘永平,男,广东兴宁人,1982年生,中山大学教授、博导。
潘永平博士,1982年出生于广东梅州,为中山大学教授和博士生导师,曾入选为国家海外引进高层次青年人才、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深圳市“鹏城孔雀计划”特聘教授、Clarivate全球高被引学者、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以及Stanford世界前2% 科学家(年度和职业生涯榜单)。他拥有华南理工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以及超过10年的新加坡和日本顶尖大学科研工作经历。

★任文琦:天津大学和加州大学Merced分校联合培养博士。
任文琦,男,中山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天津大学和加州大学Merced分校联合培养博士。谷歌引用12000余次,入选2022/2023年爱思唯尔高被引学者。获中国计算机学会优博奖、吴文俊人工智能优秀青年奖、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自然科学一等奖。

★王桢:2017年博士毕业于中山大学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
2008-2012 中山大学 软件学院 (工学学士),2012-2017 中山大学(与MSRA联合培养) 计算机学院 (工学博士)。2017-2023 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阿里达摩院获KDD 2022最佳论文,国内企业首次获奖”论文第一作者。2023-present 中山大学。

★郑伟诗:2008年博士毕业于中山大学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
郑伟诗,出生于1981年4月22日,国际模式识别学会会士,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教授,机器智能与先进计算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
2008年8月至2010年12月赴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英国罗素大学集团)计算机科学系任博士后研究员;2011年1月至2012年5月任中山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讲师 ;2012年6月至2016年1月任中山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2015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6年1月任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教授,同年获得英国皇家学会牛顿高级学者基金资助;2024年12月当选为国际模式识别学会会士。

曾经沧海难为水 发表于 2025-3-28 13:11:52

本帖最后由 曾经沧海难为水 于 2025-3-28 13:19 编辑

高级讲师→副教授→教授 1986年5月生
2021年6月5日学术报告(常晓军 高级讲师,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

应我系智能多媒体内容计算实验室邀请,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常晓军副教授于2021年12月31日上午为我系师生做了题为“Semantics-Preserving Graph Propagation for Zero-Shot Object Detection”的研究生高水平学术讲座。本次报告由谢洪涛教授主持。

报告题目:Efficient Neural Architecture Search
报告人:常晓军博士,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教授,澳大利亚人工智能研究所ReLER实验室主任
报告时间:2023年4月7日14点
报告地点:山东大学软件园校区办公楼202会议室

搜了下经历
Dr Xiaojun Chang joined UTS as a Professor in the Australia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stitute (AAII) in 2022, bringing his globally renowned expertise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omputer vision, multimedia, neural networks and machine learning. He is also a Visiting Professor in the Department of Computer Vision at Mohamed bin Zayed University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BZUAI).

At AAII, he is the Director of the Recognition, Learning and Reasoning Lab (ReLER) where he explores multiple signals (visual, acoustic, textual) for automatic content analysis in unconstrained or surveillance videos.

Prior to this, Xiaojun received his PhD in Computer Science from UTS in 2016 before moving to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in the U.S. as a postdoctoral research associate. After being awarded an ARC DECRA in 2018, Xiaojun returned to Australia to take up a lecturer position at Monash University. He was promoted to Senior Lecturer in 2020, then joined RMIT University as an Associate Professor in 2021.

爱南方 发表于 2025-3-28 13:24:47

曾经沧海难为水 发表于 2025-3-28 13:11
高级讲师→副教授→教授 1986年5月生
2021年6月5日学术报告(常晓军 高级讲师,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



去年入职中科大讲席教授

besthread 发表于 2025-3-28 19:42:24

2024 爱思威尔计算机高被引学者大陆高校
https://bbs.netbig.top/thread-69409-1-1.html
(出处: 网大论坛)

static/image/hrline/line6.png


1. 浙江大学(15人)
2. 清华大学(12人)
3. 电子科技大学(11人)
4. 北京大学(10人)
4. 上海交通大学(10人)
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9人)
7. 南京大学(8人)
7. 西北工业大学(8人)
9. 中山大学(7人)
9. 哈尔滨工业大学(7人)
11. 南开大学(5人)
11. 中国人民大学(5人)
11. 北京理工大学(5人)
11. 武汉大学(5人)
11. 中南大学(5人)
16. 北京邮电大学(4人)
16. 天津大学(4人)
18.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3人)
18. 复旦大学(3人)
18. 华南理工大学(3人)
18. 东南大学(3人)
18. 湖南大学(3人)
23.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人)
23. 重庆大学(2人)
23. 厦门大学(2人)
23. 四川大学(2人)
23. 华中科技大学(2人)
23. 大连理工大学(2人)
29. 兰州大学(1人)
29. 东北大学(1人)
29. 同济大学(1人)



besthread 发表于 2025-3-28 19:53:45

besthread 发表于 2025-3-28 19:42
2024 爱思威尔计算机高被引学者大陆高校
https://bbs.netbig.top/thread-69409-1-1.html
(出处: 网大论坛)



static/image/hrline/line6.png

2024“中国高被引学者” 计算机领域上榜人数(初步统计)

static/image/hrline/line6.png


1. 浙江大学(15人)
蔡登、邓水光、何晓飞、纪守领、李玺、李纪为、宋明黎、沈春华、王志波、王文冠、肖俊、周昆、周晓巍、赵洲、周亚金

2. 清华大学(12人)
东昱、胡事民、黄民烈、姜春晓、李国良、刘知远、刘华平、唐杰、XIZHOU ZHU、杨植麟、赵行、朱军

3. 电子科技大学(11人)
朱晓峰、邓勇、顾舒航、李雄、沈复民、申恒涛、杨阳、叶茂、邹权、周涛、祝峰

4. 北京大学(10人)
陈语谦、朱松纯、孔雷、李戈、林宙辰、彭宇新、谭营、万小军、张宸、张牧涵

4. 上海交通大学(10人)
严骏驰、卢策吾、吕宝粮、刘鹏飞、马超、倪冰冰、秦通、孙仕亮、张伟楠、张宇伦、赵海

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9人)
陈恩红、常晓军、傅雪阳、何向南、刘东、李向阳、孙科、王翔、张天柱

7. 南京大学(8人)
周志华、路通、李文中、梁红瑾、王利民、王魏、吴建鑫、仲盛

7. 西北工业大学(8人)
王震、王琦、郭斌、李学龙、刘家佳、聂飞平、袁媛、尤著宏

9. 中山大学(7人)
王桢、陈旭、林倞、潘永平、任文琦、郑伟诗、MAGED KAMEL BOULOS

9. 哈尔滨工业大学(7人)
秦兵、花忠云、何道敬、江俊君、王亚东、徐勇、左旺孟

11. 南开大学(5人)
程明明、范登平、郭春乐、侯淇彬、李重仪

11. 中国人民大学(5人)
林衍凯、李锡荣、沈栋、袁勇、赵鑫

11. 北京理工大学(5人)
刘滨、刘驰、沈建冰、沈蒙、张美慧

11. 武汉大学(5人)
夏桂松、杜博、何发智、梁欣廉、王骞

11. 中南大学(5人)
李洪东、李敏、刘安丰、王建新、朱从旭

16. 北京邮电大学(4人)
刘勇、石川、王尚广、许长桥

16. 天津大学(4人)
胡清华、邱铁、王晓飞、张长青

18.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3人)
李建欣、刘祥龙、张宝昌

18. 复旦大学(3人)
姜育刚、邱锡鹏、张力

18. 华南理工大学(3人)
陈俊龙、陈敏、詹志辉

18. 东南大学(3人)
陈阳、何田、张敏灵

18. 湖南大学(3人)
李肯立、康旭东、曾湘祥

23.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人)
董伟生、焦李成

23. 重庆大学(2人)
廖晓峰、肖迪

23. 厦门大学(2人)
纪荣嵘、李绍滋

23. 四川大学(2人)
马丁·特拉维斯·达夫、章毅

23. 华中科技大学(2人)
金海、刘方明

23. 大连理工大学(2人)
牛奔、张强

29. 兰州大学(1人)
金龙

29. 东北大学(1人)
王兴伟

29. 同济大学(1人)
刘庆文

青山人 发表于 7 天前

北航被低估了?

besthread 发表于 6 天前

本帖最后由 besthread 于 2025-3-30 19:01 编辑

青山人 发表于 2025-3-29 17:21
北航被低估了?


static/image/hrline/3.gif

besthread 发表于 6 天前

本帖最后由 besthread 于 2025-3-30 18:03 编辑


static/image/hrline/3.gif

besthread 发表于 6 天前


计算机院校友为DeepSeek大模型研发做出重要贡献

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 2025年02月01日

近日,由深度求索公司推出的人工智能大模型 DeepSeek表现优异,深受欢迎,其年轻的研发团队也受到广泛关注。 计算机学院多位校友在DeepSeek的研发中做出重要贡献,郭达雅就是优秀代表。

郭达雅校友2014年本科入读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计算机学院直博生,入选中山大学-微软亚洲研究院联培项目,导师为印鉴教授和周明博士,在NeurIPS、ICLR、AAAI、ACL等人工智能领域顶级国际会以第一作者发表了多篇论文,于2023年取得博士学位,其学位论文入选中山大学优秀博士论文。2021年入围全球AI华人新星百强;2020年获得微软学者,此奖全亚洲有 12 人。目前在DeepSeek中担任研究员,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大语言模型和代码智能。

今年是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建院10周年,计算机学科建立46周年。学院一直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鼓励学生钻研计算机学科基础核心问题,旨在培养能够开展国产计算系统核心关键技术研究、构建重大工程应用系统等工作,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计算机领域人才。希望我们的校友与学院共同发展,持续为国家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besthread 发表于 6 天前

besthread 发表于 2025-3-30 19:00
计算机院校友为DeepSeek大模型研发做出重要贡献

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 2025年02月01日


2025年,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建院10周年,计算机学科建立46周年。

2025年,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建院40周年。https://bbs.netbig.top/thread-69398-1-1.html

2025年,中山大学中山眼科建院60周年。https://bbs.netbig.top/thread-67291-1-1.html

besthread 发表于 6 天前

喜报∣计算机学院6位教师入选全球前0.05%顶尖科学家榜单


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 2025年02月19日

近日,国际学术机构ScholarGPS发布了2024年全球前0.05%顶尖科学家榜单。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赖剑煌、郑伟诗、林倞、陈旭、李冠彬、周知等6位教师入选近5年全球前0.05%顶尖科学家榜单。据2024年公布榜单,中山大学共有24位教师入选近5年全球前0.05%顶尖科学家榜单,4位入选终身榜单。
图片
ScholarGPS收录了全球3000多万学者的超过2亿份学术出版物。ScholarGPS将每位学者分类到14个领域(Fields)和177个学科(Disciplines),将每份出版物分类到35万个专业(Specialties)。ScholarGPS根据生产力(出版物数量)、质量(被引次数)、影响力(h指数)三个指标识别出“高排名学者”(Highly Ranked Scholars),即在所有学者中、在本领域、本学科和本专业中排在前万分之五的学者。

详情可查看官网:https://scholargps.com/highly-ranked-scholars?year=2024

besthread 发表于 6 天前

besthread 发表于 2025-3-30 19:07
喜报∣计算机学院6位教师入选全球前0.05%顶尖科学家榜单




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陈俊龙教授以卓越的学术贡献入选。在“近五年榜单(Highly Ranked Scholar - Prior 5 Years)”中,陈俊龙教授以全球第8(全国第1)的卓越排名,跻身全球华人学者顶尖行列;在彰显终身学术积淀的“终身榜单(Highly Ranked Scholar - Lifetime)”中,以全球第112位的亮眼成绩位居前列。

——————————————

华工陈俊龙教授,全国第1(全球第8)。。。;P

besthread 发表于 6 天前

besthread 发表于 2025-3-30 19:07
喜报∣计算机学院6位教师入选全球前0.05%顶尖科学家榜单




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6位教师入选全球前0.05%顶尖科学家榜单:


赖剑煌、郑伟诗、林倞、陈旭、李冠彬、周知

★赖剑煌:中山大学数学博士。

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副理事长、会士,自动化学报副主编,中国计算机学会杰出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视觉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第一、二届)。广东省图像图形学会理事长(第四、五届),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省安防协会人工智能专委会主任。IEEE高级会员。已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广东联合重点项目,科技部科技支撑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前沿与关键技术创新专项等多项,获得广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018年)、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自然科学一等奖(2020年)、广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2020年)、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二等奖(2016年)等。已发表了200多篇学术论文,主要发表在IEEE TPAMI、IJCV 、IEEE TIP、IEEE TNN、IEEE TCSVT、Pattern Recognition等国际权威刊物以及ICCV、 CVPR、 ICDM等专业重要学术会议上。拥有30多项国家发明专利。
教育背景:
中山大学数学专业:本科、硕士、博士

★郑伟诗、林倞、陈旭:详见本贴第5楼。

★李冠彬:香港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
李冠彬,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主要研究领域为跨模态视觉感知、理解与生成。 迄今为止累计发表CCF A类/中科院一区论文 120 余篇,Google Scholar 引用超过 11000次。曾获得吴文俊人工智能优秀青年奖、ACM 中国新星提名奖、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ICCV2019 最佳论文提名奖、ICMR2021 最佳海报论文奖等荣誉。入选人工智能领域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主持了包括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 CCF-腾讯犀牛鸟科研基金、美团北斗科研合作基金等 10 多项科研项目。担任CSIG青工委副秘书长、CCF YOSCEF广州副主席、广州计算机学会副秘书长、视觉与学习青年学者研讨会(VALSE)执行领域主席委员会副主席等。担任CVPR、ECCV、AAAI等顶级会议领域主席(AC)或高级程序委员。担任The Visual Computer编委,获得8项CVPR、NeurIPS、ACM MM等国际顶级会议竞赛冠军。
教育背景:
2005/09-2009/07:中山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士学位
2009/09-2012/07:中山大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硕士学位
2012/09-2016/07:香港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

★周知: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系统机构博士。
周知,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分别于2012年、2014年和2017年在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取得本科、硕士和博士学位,2017年10月加入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近年来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云计算与边缘计算、大数据处理和机器学习系统等,在PIEEE、IEEE/ACM ToN、IEEE JSAC、IEEE TC、IEEE TPDS、IEEE TMC、IEEE TWC和ACM TOMPECS等国际学术期刊以及IEEE INFOCOM、IEEE RTSS、IEEE ICDCS、ACM MobiHoc、ACM ICPP等国际学术会议发表论文90余篇,论文总引用次数逾6000次。曾获得广东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9年中国计算机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提名、2018年ACM武汉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唯一获奖者)、2018年湖北省计算机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唯一获奖者)、IEEE IoTJ 2022年度最佳论文亚军奖、IEEE UIC2018国际学术会议最佳论文奖。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8项,并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多项。先后担任CBD 2023国际会议执行主席、ICCN 2022/2019国际研讨会共同主席、2019 MobiArch国际研讨会共同副主席、2020 IOIoT国际研讨会共同评委主席。

besthread 发表于 6 天前

besthread 发表于 2025-3-28 01:17
9. 中山大学(7人)
陈旭、林倞、MAGED KAMEL BOULOS、潘永平、任文琦、王桢、郑伟诗
————————— ...

★王桢:2017年博士毕业于中山大学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
2008-2012 中山大学 软件学院 (工学学士),2012-2017 中山大学(与MSRA联合培养) 计算机学院 (工学博士)。2017-2023 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阿里达摩院获KDD 2022最佳论文,国内企业首次获奖”论文第一作者。2023-present 中山大学。

————————————


王桢,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


以一作拿下顶会大奖!他读博期间单篇论文引用超2500次

文 | 《中国科学报》 记者 赵广立

一项国际学术顶会,自开办近30年来,中国企业从未获得过“最佳论文奖”(谷歌、亚马逊等海外科技公司曾拿过)。最近,这个尴尬被打破了。

2022年8月18日,全球数据科学领域顶级会议KDD 2022大奖公布,阿里巴巴达摩院团队获应用科学方向“最佳论文奖”,这是中国企业首次获得该重磅奖项。


“KDD年会”始于1995年,由国际计算机学会知识发现与数据挖掘专委会(ACM SIGKDD)发起,是数据挖掘领域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国际顶级学术会议,同时也是全球论文接收率最低的计算机顶会之一。2022年,KDD会议共收到2448篇投稿,最终收录449篇,接收率不到1/5。


获奖论文的第一作者王桢,2017年博士毕业于中山大学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现任阿里巴巴达摩院智能计算实验室算法专家。读博期间,他曾以一作身份发表知识图谱补全算法TransH,单篇论文引用量已超2500次。

阿里达摩院获KDD 2022最佳论文,国内企业首次获奖。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41484198223922659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2024中国高被引学者、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全球前0.05%顶尖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