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天星
发表于 2025-4-2 20:47:16
3月2日,北京科技大学赵海雷教授课题组开发了一种适用于硅负极的低温电解液体系,通过筛选溶剂分子的物化性质和分子构型,在显著提升电化学反应中锂离子传输动力学的同时,还增强了电极电解液界面的稳定性,从而实现硅负极在极端低温下的长效稳定运行:其在−40 ℃下具有2157.0 mAh g-1的可逆比容量,为室温容量的68.5%,是目前所报道的最高值;并在−20 ℃和−35 ℃低温下稳定循环超过200次。该文章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Advanced Materials上。杨耀宗为本文第一作者。
满天星
发表于 2025-4-2 20:47:50
北科大查俊伟团队Adv.Mater.:智能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材料在电气与电子器件应用中的多功能性 作者信息 Xing Yang, Wenjie Huang, Hao Dong, Jun-Wei Zha*Jun-Wei Zha, School of Chemistry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Beijing 100083, P.R.China; Shunde Innovation School,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Foshan 528300, P.R.China 论文链接https://advanced.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ma.202500472
满天星
发表于 2025-4-3 09:17:01
北科大王守国
满天星
发表于 2025-4-3 09:19:44
北科大王守国AM!室温反斯格明子重大突破!CoHo单层薄膜实现,自旋电子学存储新希望!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系统地研究了铁磁性CoHo合金薄膜作为一种新型的反斯格明子承载材料。值得注意的是,在室温下,具有广泛薄膜厚度范围的CoHo合金薄膜中观察到了稳定的反斯格明子。在旋转磁场的应用下,反斯格明子密度显著增加,这一发现具有高度的可重复性,并且与微磁模拟的预测完全一致。实验和理论都证实了偶极相互作用与磁各向异性之间的精确平衡有助于反斯格明子的成核。总体而言,这项研究的发现增强了对手性行为的操控能力,进一步突出了利用铁磁性薄膜开发超快反斯格明子基自旋电子学器件的潜力。2025.1.10
满天星
发表于 2025-4-3 09:23:35
北科大鲁启鹏AM:新型催化剂实现超低电位乙二醇电催化转化 在本研究中,北京科技大学鲁启鹏、北京化工大学栗振华、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夏静团队合作通过高温退火还原法合成了碳载铑铟金属间化合物(RhIn/C),首次将其用于乙二醇(EG)超低电位电催化氧化制备乙醇酸(GA)。RhIn/C的起始电位仅0.35 V vs RHE,在0.65 V时GA选择性达85%。实验与理论计算表明,RhIn的有序结构增强EG和OH⁻吸附,促进活性氧物种(·OH)生成,从而提升催化性能。此外,RhIn/C兼具优异析氢活性(过电位25 mV@10 mA/cm²),构建的双电极系统实现EG氧化与产氢耦合,将产氢能耗从3.8 kWh/m³降至1.7 kWh/m³。该工作为塑料衍生化学品的低碳升级和清洁能源生产提供了新策略。相关成果以“Incorporating Ordered Indium Sites into Rhodium for Ultra-Low Potential Electrocatalytic Conversion of Ethylene Glycol to Glycolic Acid”为题发表在期刊Advanced Materials上。
满天星
发表于 2025-4-3 11:04:31
姜建壮团队AM,3.27。
满天星
发表于 2025-4-3 11:06:51
姜建壮团队AM,3.27。
满天星
发表于 2025-4-3 11:07:58
北科大AM:调节酞菁钴COF微环境,高产率、高稳定性电催化CO2制甲醇 北京科技大学姜建壮教授、齐冬冬副教授、Houhe Pan等研究人员全氟化酞菁钴CoPcF16结构单元被用于与鞣花酸(EA)连接单元聚合,得到二维共价有机骨架PE-COF。随后用0.1 m氢氧化钠水溶液水解该骨架中的酯基,然后进行酸化,得到含COOH/OH的PEH-COF。这调节了Co-N4作为电化学活性中心的微环境,从而使得在0.5 m KHCO3水溶液中的eCO2RR过程 中能够更高效、更稳定地生产甲醇作为唯一的液相产物。实验与理论研究表明,在溶剂H2O的帮助下,由Co-N4周围有序羧基构建的催化笼在PEH-COF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有效固定水合钾(+)离子,通过降低反应能垒持续促进中间体转化为甲醇的PCET过程。甲醇在PEH-COF上的分电流密度(j)和法拉第效率(FE)分别可达100.9 mA cm-2和38.5%。特别是,JCH3OH PEH-COF的电流密度在运行9小时后仍保持在≈100 mA cm-2,代表了迄今为止在eCO2RR催化剂中生产甲醇的最佳性能。
满天星
发表于 2025-4-3 16:59:44
3月23日至30日,学校校长杨仁树率团出访西班牙、塞尔维亚,与塞维利亚大学、马德里高等材料研究院、贝尔格莱德大学高校负责人会面交流,走访河钢集团塞尔维亚钢铁公司、塞尔维亚紫金矿业有限公司。此次出访旨在深化与西班牙、塞尔维亚的教育科研合作,拓展国际合作新领域。 访问西班牙期间,代表团一行到访塞维利亚大学,与塞维利亚大学校长Miguel Ángel Castro进行会谈。杨仁树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发展建设情况。他表示,两校应深化建筑、材料等领域的教学科研合作,以更丰富的合作内涵共绘创新发展蓝图。Miguel Ángel Castro介绍了塞维利亚大学的学科优势,表示两校可以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务实合作,共同推进师生交流、联合科研和学术资源共享。会上,两校正式签署了双博士学位协议,有力推动了中西高等教育交流合作向纵深发展。
满天星
发表于 2025-4-3 17:05:39
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胡枫教授与哥伦比亚大学Alex Eble教授合作的论文《Signals, Information, and the Value of College Names》于2025年3月正式发表于经济学领域顶级期刊《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REStat)。该研究通过严谨的实证分析,揭示了大学更名行为对学生择校及劳动力市场表现的深远影响。 原文链接:DOI: 10.1162/rest_a_01277
满天星
发表于 2025-4-3 17:54:58
北科官网4.2消息,近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于大数据的地下金属矿开采全流程一体化集成优化技术”项目启动会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福建厦门举行。我校承担项目课题二“爆破全过程应力-震动-块度同时空感知与诱导爆破调控技术”。 据悉,该项目由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牵头,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北京科技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10家单位共同参与。项目以矿体随钻智能探测—高应力诱导爆破调控—矿岩散体智能运搬—危险区感知防控—全流程一体化集成—工程示范为主线,综合运用理论分析、室内试验、模型试验、数字孪生、软件开发、装备研发、平台建设等方法,开展地下金属矿地质力学参数与矿体边界随钻智能探测技术及装备、爆破全过程应力-震动-块度同时空感知与诱导爆破调控技术、爆落矿岩散体时空运移数字孪生与运搬工艺智能化管控技术、开采全过程危险区四场一体化智能感知与主动防控技术及装备、地下金属矿开采全流程数智协同一体化集成平台研究,打造世界级地下金属矿示范矿山。 会议由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办,来自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福建省科学技术厅等单位的领导、专家及项目组成员等50余人参加了会议。
满天星
发表于 2025-4-3 20:40:39
近日,北京科技大学人工智能与三维可视化实验室班晓娟团队学生论文Editable Mesh Animations Modeling Based on Controlable Particles for Real-Time XR被计算机图形学、VR/AR领域顶级国际学术会议及期刊IEEE VR 2025 / TVCG接收,并受邀汇报。论文第一作者为我实验室2022级硕士研究生周湘洋。
The 32nd IEEE Conference on Virtual Reality and 3D User Interfaces (IEEE VR 2025)于2025年3月8日至12日在法国圣马洛举行。IEEE VR是中国计算机协会(CCF)推荐的A类国际学术会议,是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混合现实(MR)研究领域的国际顶级学术会议。IEEE Transactions on Visualization and Computer Graphic (IEEE TVCG)是中国计算机协会(CCF)推荐的A类国际学术期刊,是计算机图形学与多媒体方向三大A类期刊之一,同时也是中科院SCI一区和TOP期刊。
Editable Mesh Animations Modeling Based on Controlable Particles for Real-Time XR作者:Xiangyang Zhou , Yanrui Xu, Chao Yao, Xiaokun Wang and Xiaojuan Ban
满天星
发表于 2025-4-3 20:44:28
论文发表顶级期刊
满天星
发表于 2025-4-3 20:46:35
2025年4月1日,由北京科技大学牵头,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学部主任、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院长张建良教授负责,联合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香港城市大学徐春保教授团队等6家优势单位共同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生物质炭化提质及高炉清洁冶炼关键技术联合研发”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北京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学毛新平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姜涛教授,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院士、西澳大学张东柯教授,科技部项目责任专家、长江学者、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杨天华教授,项目指导专家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朱庆山教授,重庆大学原副校长白晨光教授,东北大学炼铁研究所所长沈峰满教授,中国钢研集团副总工程师齐渊洪,宝武中央研究院炼铁所副所长陈令坤,河钢材料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李兰杰、宝武太钢集团首席专家张华和北京科技大学财务专家杨玲莉研究员等知名专家学者组成项目实施方案论证专家组。会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北京科技大学副校长张卫冬出席会议并致辞,会议由北京科技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王靖元副院长主持。
张卫冬对出席会议的专家、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他表示,学校将严格遵循科技部的相关管理规定,完善全流程监督机制,为科研攻关提供多维保障支撑。他希望,项目团队在生物质能源利用、高炉清洁冶炼等前沿领域构建自主知识产权体系,以创新成果赋能产业升级,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北科智慧。
科技部项目责任专家杨天华对该项目作出高度评价。她指出,该项目紧密结合当前科技发展趋势和国家战略需求,是落实钢铁行业“双碳”目标的重要技术支撑。杨教授特别强调项目组需制定详细技术路线,确保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和科技创新增量,同时呼吁各参与单位打破壁垒,加强协同创新,建立高效沟通机制,共同攻克技术难题。她表示,只要团队齐心协力、求真务实,必能实现高质量成果,为我国科技发展做出实质性贡献。
项目负责人张建良从项目背景与合作方案、目标设置与技术路线、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任务分解与进度安排、经费预算与风险应对等方面汇报了项目的实施方案。境外合作方负责人徐春保表示,双方将充分发挥技术互补优势,加速生物质冶金技术成果转化,为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提供关键技术支撑,切实服务国家战略发展需求。
各参与单位负责人分别围绕理论体系构建与工程示范验证等支撑维度,针对细分研究内容的技术路线进行补充说明。
专家组对项目实施方案进行讨论和质询,充分肯定方案在目标导向明确性、科学问题聚焦度、技术路线合理性及实施路径清晰性等方面的突出优势,特别指出各参与单位的任务分工明确、职责界定合理。专家组一致同意该项目实施方案通过论证,同时从标志性成果提炼、技术集成及示范应用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项目高质量实施提供了重要指导。最后,项目负责人张建良对与会领导和专家的指导表示衷心感谢,表示将逐项落实专家组意见,通过深化方案设计、加速推进关键节点任务、构建产学研协同机制,系统建立全过程质量管控体系,高标准完成项目任务指标,为国家双碳战略提供技术支撑。
“生物质炭化提质及高炉清洁冶炼关键技术联合研发”项目由北京科技大学牵头,联合香港城市大学,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鞍钢股份有限公司、首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纳斯泰克资源再生科技(江苏)有限公司和河北科易恒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承担,来自各相关单位的40余人参加会议。该项目围绕“双碳”战略背景下钢铁行业低碳冶炼与绿色转型的需求,拟开发高品质、高能量密度的生物质炭粉制备工艺,形成“高效制备-稳定供能-清洁冶炼”的高炉喷吹生物质炭革新技术体系,建设百吨级生物质高压蒸汽提质中试平台,支撑万吨级生物质提质示范线尽早落地。项目成果有助于推动生物质炭在国内外钢铁企业的大规模应用,为我国"双碳"目标和循环经济发展提供关键技术支撑,着力为钢铁行业的低碳绿色转型贡献“北科”方案!
满天星
发表于 2025-4-3 20:51:21
满天星 发表于 2025-4-3 17:54
北科官网4.2消息,近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于大数据的地下金属矿开采全流程一体化集成优化技术”项目启 ...
启动会现场合影
满天星
发表于 2025-4-3 20:53:19
致力于展示北京科技大学2025年的大项目、大平台、大成果。
满天星
发表于 2025-4-3 23:03:15
北科大|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两篇论文被CVPR录用 近日,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2篇论文被计算机视觉领域三大顶级会议之一 ——IEEE国际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会议(CVPR,IEEE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录用,研究成果分别来自物联网与电子工程系三维图像认知与仿真实验室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实验室,祝贺老师同学们!
满天星
发表于 7 天前
Phys. Rev. Lett. | 北京科技大学陈骏教授团队最新研究进展
2025年1月,北京科技大学陈骏教授和邓世清教授团队通过,通过调制一种新颖的三维拉伸应变,在自组装LaCoO3:MgO纳米复合薄膜中实现了居里温度高达594 K的室温铁磁绝缘态。原子分辨电子显微镜定量确定了薄膜的三维应变态。相关研究成果以题为“Room-Temperature Perovskite Ferromagnetic Insulator via Three-Dimensional Tensile Strain”在线发表在Phys. Rev. Lett.上,北京科技大学青年老师李天宇为论文的第一作者,通讯作者为陈骏教授和邓世清教授。
满天星
发表于 6 天前
3月27日邢献然教授团队JACS。
满天星
发表于 6 天前
3月27日北京科技大学邢献然教授团队二维双层Kagome磁体中巨自发交换偏置效应 近期,邢献然教授团队取得创新突破,提出了“2D(类)双层Kagome磁体”新概念,并在具有孤立且纯净的Mn Kagome晶格的体相TbMn6Ge5Ga1化合物中表征出非凡的特性。3月27日相关工作发表在期刊J. Am. Chem. Soc.上。 论文第一作者为北京科技大学固体化学研究所博士生许翰坤,共同一作为香港城市大学李文杰博士,通讯作者为固体化学研究所邢献然教授和林鲲教授。该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21/jacs.4c17505.
满天星
发表于 6 天前
3月份,邢献然教授团队两篇JACS。祝贺。
满天星
发表于 6 天前
1-3月份查询到的:Nature子刊8篇,其中,naturematerials3篇;naturecommunications5篇。金属顶刊actamaterialia两篇,advanced materials6篇;JACS两篇;prl1篇。计算机图形学顶刊TVCG一篇、计算机视觉顶会CVPR两篇,经济学顶刊REStat一篇。
满天星
发表于 6 天前
刚刚三个月,已经非常厉害了。看今年有没有正刊了。
满天星
发表于 6 天前
1-3月份又查询到angew一篇,AEM两篇,AFM5篇。将陆续统计。
18005668135
发表于 6 天前
满天星 发表于 2025-4-5 20:45
1-3月份又查询到angew一篇,AEM两篇,AFM5篇。将陆续统计。
ESI近年来稳步上升。吃了没医学的亏,要不排名更高。
满天星
发表于 3 天前
4月3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与吉林省长春市来校调研交流。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姜恩来,副会长、秘书长李楠,长春市委常委、副市长江慧丰,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杜影,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长曾繁明,我校党委书记武贵龙、副校长张卫冬,以及三方相关单位负责同志、教师代表参加交流活动。 江慧丰表示,长春市高度重视本次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的承办工作,将全力做好各项服务保障。他期待能够以本次高博会为契机,进一步推进长春市与北科大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不断拓展合作领域,积极推动优质项目成果落地转化,加速推进区域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为东北高质量发展注入可持续动力。
满天星
发表于 3 天前
2025年2月5日,北京科技大学陈骏、刘永畅团队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期刊发表题为“Intrinsic Distortion Against Jahn-Teller Distortion: A New Paradigm for High-Stability Na-Ion Layered Mn-Rich Oxide Cathodes”的研究论文,团队成员Jin Junteng、Wang Yao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刘永畅、陈骏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本研究针对钠离子电池(SIBs)中富锰氧化物(LMROs)正极材料面临的Jahn-Teller(J-T)畸变问题,提出了一种创新的“内在畸变对抗J-T畸变”机制。LMROs因其高比容量和成本效益被认为是大规模储能的理想正极材料,但Mn3+的J-T畸变导致严重的结构退化和快速正极失效,限制了其实际应用。研究团队通过引入体相氧空位构建了内在畸变,并利用先进的同步辐射X射线技术、原子级成像和理论计算对其进行了系统验证。这种内在畸变与J-T畸变方向相反,能够在充放电过程中有效抵消J-T效应,显著降低材料在ab平面和c轴方向的晶格应变,缓解P2-P'2相变,并抑制边缘位错和颗粒内裂纹的形成。基于此机制,优化后的P2-Na0.72Mg0.1Mn0.9O2正极材料在保持186.5 mAh g-1的Mn3+/Mn4+氧化还原容量的同时,展现出卓越的循环稳定性(5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91.9%)。这一成果为开发高性能LMRO正极材料开辟了新的途径,为SIBs的实用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满天星
发表于 3 天前
北科大郑金龙等Angew:氧空位 + Ru 构筑活性微区,实现高稳定性 、 高活性 HER 催化剂
近日,北京科技大学郑金龙副教授、首都师范大学范晓宇、河北工业大学郭忠路副教授及三峡大学贾彬彬副教授等人通过创新设计“低结晶-高结晶”复合载体(MoO₃₋ₓ/Mo₂AlB₂),提出“活性微区”新概念,成功制备出高效酸性HER催化剂Ru-MoO₃₋ₓ/Mo₂AlB₂。利用碱蚀刻与焦耳加热技术,在层状Mo₂AlB₂表面构建富含氧空位的低结晶MoO₃₋ₓ,并将Ru原子精准锚定于缺陷位点,形成原子级分散的活性微区。理论计算与实验表征表明,微区内Ru、Mo、O原子通过强电子耦合优化局部电子结构,使邻近氧原子呈现接近零的氢吸附自由能(ΔG<sub>H*</sub>≈0),成为高效催化位点。该催化剂在0.5 M H₂SO₄中仅需38 mV过电位即可驱动10 mA/cm²电流密度,且连续运行100小时后活性衰减不足1%,性能超越多数已报道的过渡金属基催化剂。这一工作为理性设计“缺陷-掺杂”协同增效的催化材料提供了全新范式。
满天星
发表于 3 天前
北科大郑金龙团队
满天星
发表于 3 天前
近日,北京科技大学范丽珍团队AEM!Zr基氯化物电解质全固态电池!
北京科技大学范丽珍教授和高磊研究员团队,在固态电池领域取得突破成果,发表在《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上。
目前,Zr基氯化物固态电解质有离子电导率低和抗湿性差两大难题,严重阻碍全固态锂电池发展。而北科大团队提出用Zn²⁺掺杂Zr基氯化物电解质这个超妙的办法!优化后的Li₂.₄Zr₀.₈Zn₀.₂Cl₆简直神了,30°C时离子电导率达到1.13 mS/cm,传导性大幅提升。而且它抗湿性超强,暴露在潮湿空气中,结构都能稳稳当当的。
这其中的原理超有趣!Zn²⁺掺杂不仅引入更多Li⁺载流子,还让晶格膨胀,降低Li⁺迁移能垒,离子传导性就变强啦。同时,它降低了水分子吸附能,根据“软硬酸碱”理论,让电解质很难和水反应,抗湿性也就大大增强~
用这种电解质组装的全固态电池性能超牛,不管是搭配LiCoO₂还是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都超卓越!这个成果对固态电池商业化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