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玉米两熟高效生产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推进会在河南农业大学举行
4月2日,小麦玉米两熟高效生产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推进会暨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我校召开。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孙其信院士、贵州大学校长宋宝安院士、河南农业大学校长周卫院士等11名院士和4名国内著名专家组成的学术委员会成员;河南省发展改革委二级巡视员李恒、河南省科技厅副厅长潘刚、河南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杨学勇以及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农业农村厅等相关部门领导;河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岳杰勇、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田见晖、河南科技学院校长阚云超及实验室科研骨干等100余人参加会议。 会上,周卫院士受聘担任实验室主任,孙其信院士受聘担任首席科学家,汤继华受聘担任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倪中福、胡铁柱受聘担任实验室副主任。 小麦玉米两熟高效生产全国重点实验室由河南农业大学牵头,中国农业大学、河南科技学院联合共建,是在河南农业大学原“省部共建小麦玉米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基础上对三校优势科研力量的优化整合。实验室聚焦世界作物科技前沿及重大科学技术问题集中攻关,将有力支撑小麦玉米两熟高效生产体系建设,为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现代化提供坚实保障。 岳杰勇代表学校致欢迎词,从深厚的历史底蕴、鲜明的“农”字特色、领先的优势学科、强劲的发展势能等方面介绍了学校事业发展基本情况。他强调,小麦玉米两熟高效生产全国重点实验室是我国唯一聚焦该领域基础与应用研究的全国重点实验室。基于黄淮地区鲜明的自然资源禀赋和农业生产特点,实验室将立足全球最大、中国特色的小麦玉米两熟种植区,从智能品种设计、耕地健康保育和绿色高效智慧生产等方面,开展有组织、大团队联合攻关,致力于揭示小麦玉米两熟绿色高效协同增产的要素基础和协同机制,创新粮食作物产能持续提升理论与技术,打造开放共享的科技创新平台。他指出,实验室组建伊始,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希望与会专家对实验室优势和短板进行梳理,对建设方案、发展方向、内涵特色等把脉问诊,为实验室近期建设和长远发展谋篇定策,推动实验室成为粮食高效生产重大理论和突破性技术创新高地、世界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培养与国际合作交流中心,为整体提升我国粮食生产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贡献力量。 4月2日-3日,河南科技学院副校长胡铁柱带队前往云南楚雄中国农业大学云南现代种业研究院,就小麦单倍体材料生产平台建设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农学院、中原农谷管委会、中原农谷投资运营有限公司、平原新区祝楼乡和中原农投建发公司等相关单位负责人陪同考察调研。胡铁柱一行首先考察了现代种业研究院小麦单倍体育种材料生产平台实验室。研究院负责人详细介绍了单倍体诱导、染色体加倍及组培快繁等核心技术,并展示了最新研究成果。胡铁柱强调,该技术作为现代育种的关键手段,可大幅缩短育种周期,快速获得纯合系,对培育优质高产抗病小麦品种具有重要战略价值。
胡铁柱一行随后赴小麦育种试验基地开展实地调研,重点考察了单倍体诱导系及其衍生品系的田间表现。基地负责人系统介绍了该技术在株型改良、抗逆性增强及产量提升等方面的应用成效。
本次调研为河南科技学院与中国农业大学云南现代种业研究院奠定了合作基础。双方将整合技术优势,联合开展小麦育种研究,共建中原农谷种业创新体系,提升河南科技学院服务国家种业战略的能力与影响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