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化学领域的知名学者北京科技大学邢献然教授
北京科技大学邢献然教授是国际知名的固体化学专家,长期致力于无机固体材料的研究,尤其在负热膨胀(NTE)体系、固体局域结构调控及功能材料设计等领域取得系统性、创新性成果。1. 开创负热膨胀材料研究新方向
邢献然教授团队在负热膨胀领域的研究具有里程碑意义。他们揭示了铁电自发极化、磁体积效应等物理机制对晶格反常收缩的调控作用,并开发了通过“相界面应变”和“化学压力”调控晶格的新方法。例如:
- 2018年,团队在《Science》发表研究,通过相界面应变制备出超四方铁电薄膜,其极化强度显著提升,为铁电存储器、传感器等器件的性能优化提供了新路径。
- 提出“双相合金”设计理念,成功制备出低温零热膨胀、高强度和优异延展性的稀土合金材料,综合性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 系统阐释了负热膨胀与晶格、电荷、自旋和轨道耦合的关联,为多功能材料的可控合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2. 推动固体局域结构表征与应用
邢教授团队在固体局域结构(原子至纳米尺度的结构分析)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 利用中子全散射PDF技术和大科学装置(如同步辐射、中子衍射),建立了固体局域结构实验平台,解决了传统平均晶体结构无法描述纳米材料本征属性的难题。
- 将局域结构分析应用于电催化(如HER反应)和乙炔加氢等过程,揭示催化活性位点的元素分布与化学键变化,为高效能源材料的理性设计提供新视角。
3. 功能材料设计与产业化探索
邢教授的研究不仅聚焦基础科学,还注重材料应用的创新:
- 开发出超大极化铁电体、超高居里温度(TC)压电材料等,拓展了铁电材料在信息存储、微波器件等领域的应用。
- 合成新型零膨胀合金和因瓦合金,解决了精密仪器、航天器件中材料热膨胀失配的关键问题。
4. 科研与学术影响力
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于中子源的局域结构原位表征技术及其在先进材料中的应用”。属于“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固体结构的化学调控与功能强化”
主持建成我国首个基于散裂中子源的中子全散射PDF技术测试平台,并创建“固体局域结构与全散射技术专业委员会”,推动国内相关领域研究标准化。
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ence》2篇、《J. Am. Chem. Soc.》23篇,《Phys. Rev. Lett.》5篇等顶级期刊,授权发明专利40余件。
多篇成果入选高被引论文;担任《Chemical Communications》等10余种国际期刊编委,提升了中国在固体化学领域的国际话语权。研究成果曾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04年)。
学术成果曾经申报2023年度自然科学一等奖。 虽然有三个教育部自然一等奖,没有国家自二是硬伤 两个提名国自一,也是筹码吧 今年院士概率如何? 原始人 发表于 2025-4-28 12:06
今年院士概率如何?
北科的6号种子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