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壮 发表于 2025-5-4 14:13:57

电气工程领域院士增选竞争激烈

李亮,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主任、国际强磁场协会主席,入选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国家高层次人才,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97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长期致力于强磁场科学、技术及应用研究,主持建成“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磁场强度、调控精度等核心指标国际领先,实现我国脉冲强磁场设施从无到有、从跟跑到领跑的快速发展,并于2022年再次主持建设“十四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优化提升”;聚焦新能源领域国家重大需求,发明大型永磁电机“无磁装配-原位充退磁”电磁制造新技术,研发兆瓦级永磁电机充退磁一体化装备,成果应用于2.5-26MW全系列永磁风力发电机、某舰船5MW驱动电机等装备制造。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19年)、湖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2018年)、湖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2022年)和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022年)。

孙宏斌,山西省能源互联网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太原理工大学校长,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长聘教授,山西能源互联网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首席科学家,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中国极地研究所)极地清洁能源首席科学家。国家级教学名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新型电力系统安全分析与智能调控”负责人,中组部万人计划科技领军人才,IEEE/IET/CSEE Fellow。兼任IEEE PES Fellow遴选委员会委员,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WFEO)能源委员会副主席,IEEE PES能源互联网协调委员会首届主席,IEEE能源互联网与能源系统集成会议创会主席,Energy Internet期刊首任主编。主持承担了973、86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自然联合基金集成项目等十余项国家级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排1)、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排2),两次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两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排1和3),获2020年首届Energy Internet Pioneer Award、亚太工程组织联合会2022年度工程师奖(1987年以来我国第2位获奖人)。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2020-2023),专著3部,SCI论文200余篇,SCI他引7000余次,Google总引数2万余次。授权中国发明专利200余项、美国专利40余项。

张承慧,山东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讲席教授、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新能源控制”国家级工程中心主任,IEEE Fellow,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中国电源学会会士,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等。担任中国自动化学会新能源系统控制专委会主任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学科评议组成员(控制组)、教育部科技委信息学部委员等职务。带领团队入选“新能源发电系统优化控制”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主要从事新能源系统控制研究。获国家科学技术与教学成果奖励5项(均排第1),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光华工程科技奖(中国工程院)、全国创新争先奖、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还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齐鲁最美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何金良是高电压与绝缘技术专家,长期从事电力系统输变电技术研究。他是国家科技部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负责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及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意大利博洛尼亚科学院外籍通讯院士、IEEE会士、CIGRE会士、IET会士、国际高功率电磁(HPEM)会士、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会士,个人荣获光华工程科技奖、输变电技术领域国际最高奖IEEE Herman Halperin奖、IEEE技术成就奖、日本Hoshino奖、欧洲Rudolf Heinrich Golde奖、CIGRE杰出会员奖及中国电力杰出贡献奖等国内外荣誉。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行业学会级特等奖1项及一等奖9项,以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最佳发明奖、IET工程技术创新奖。出版中英文专著8部,在Nature Materials、Nature Nanotechnology、Engineering等国内外期刊发表SCI论文400余篇,获国内外发明专利150件,主编9部国家标准、4部国际标准导则。

陆佳政是电网覆冰与电气火灾防治领域专家,率领团队破解了电网覆冰与山火严重灾害防治技术难题。陆佳政主持电网微地形覆冰数值预测系统研发等20多项国家重点科技项目和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科技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中国专利金奖以及省部级一等奖6项,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和“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他创建的电网防灾减灾全国重点实验室的防灾成果已在31个省份的电网推广应用。陆佳政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08项,制定国内外标准12项,出版著作4部,在SCI期刊、EI期刊发表论文102篇。
陆佳政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创新争先奖,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国际信息物理杰出贡献奖等荣誉。

江壮 发表于 2025-5-4 14:15:05

梅生伟,清华大学电机系教授,博导,青海大学副校长,中盐盐穴公司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系统所博士,长期从事电力系统控制以及大规模新能源安全输送、高效消纳和清洁存储研究。国家杰青(2005),长江学者(2009),IEEE Fellow(2014),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2014),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会士(2019),首届高景德科技成就奖(2022年),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会士(2023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2023年)。基金委创新群体“大型风光发电调度与控制”项目学术带头人(2013),国家储能示范工程“江苏金坛60MW/300MWh盐穴压缩空气储能”项目首席科学家(2018),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规模地质储氢”负责人(2023)。出版著作10部,教材2部,发表论文512篇,其中SCI 296篇,他引3万余次,H-index 72。授权发明专利201项,发布和立项标准24项,先后任15 种国内外期刊编委。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1)、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2), 省部级科技一等奖7项(均排1)。

原始人 发表于 2025-5-4 14:16:28

本帖最后由 原始人 于 2025-5-4 14:18 编辑

张算控制吧,不能算电气~



我交我湖我重我浙还有海工大的候选人呢~怎么不提

江壮 发表于 2025-5-4 14:17:09

荣命哲,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电力装备设计数字化、材料环保化、技术直流化、运维智能化等基础理论及关键技术。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带头人,教育部创新团队负责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兼任教育部科技委委员、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电工技术学报》常务副主编和《Renewable energy system and equipment》期刊执行主编。研究成果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第二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以第一完成人获省部级科技奖励3项。教学成果以第一完成人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和研究生教育成果二等奖各1项,并荣获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高景德”科技成就奖等荣誉。

倔强的驴 发表于 2025-5-4 14:33:36

大家在讨论电气领域院士时往往忽略李亮,其实李亮在这几个人中的实力和资历绝对算靠前的,作为主持人负责两期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一期已经建成还拿了科一,放眼全国也是数一数二的,是真正有能力的人。

nideduoqing 发表于 2025-5-4 14:44:34

清华大学:梅生伟,孙宏斌,何金良,董新洲
湖南大学:黄守道,曹一家
西安交大:荣命哲,别朝红
华中科大:李   亮,李红斌
东南大学:程   明
重庆大学:蒋兴良
华北电力:毕天姝
浙江大学:何湘宁
哈工大学:邹继斌
西南交大:高仕斌
东北电力:穆   钢

nideduoqing 发表于 2025-5-4 14:45:45

nideduoqing 发表于 2025-5-4 14:44
清华大学:梅生伟,孙宏斌,何金良,董新洲
湖南大学:黄守道,曹一家
西安交大:荣命哲,别朝红


国内高校电气领域的实力候选人基本就这些人了

原始人 发表于 2025-5-4 14:46:14

nideduoqing 发表于 2025-5-4 14:45
国内高校电气领域的实力候选人基本就这些人了

还有王东

原始人 发表于 2025-5-4 14:47:22

西理水电那位,还有可能走西部通道的新疆大学那位也可能黑马

原始人 发表于 2025-5-4 14:52:37

宋永华也没有放弃参选

爱吃回锅肉 发表于 2025-5-4 15:49:54

真面 发表于 2025-5-4 15:17
中国科学院院士 别朝红   保送了

想多了。。。

天麟妖兽 发表于 2025-5-4 15:51:03

nideduoqing 发表于 2025-5-4 14:45
国内高校电气领域的实力候选人基本就这些人了

但是也有机械运载加工部,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技术科学部三个部门的竞争吧。

t191710 发表于 2025-5-4 15:57:13

倔强的驴 发表于 2025-5-4 14:33
大家在讨论电气领域院士时往往忽略李亮,其实李亮在这几个人中的实力和资历绝对算靠前的,作为主持人负责两 ...

这都不是电气主流,电气主流还是电力系统和围绕电力系统强相关的高电压、电力电子,电机电器比较传统些,超导有点偏物理,水平高但和产业界联系比较少点。

t191710 发表于 2025-5-4 16:01:45

nideduoqing 发表于 2025-5-4 14:44
清华大学:梅生伟,孙宏斌,何金良,董新洲
湖南大学:黄守道,曹一家
西安交大:荣命哲,别朝红


这些人和国网比不见得有啥优势,能源学部有时候没有一个高校的,电力系统都是大工程集成创新,高校的搞点理论编程建模型还可以,搞工程基本都是一窍不通,工程应用及转化更是不会也不想去做

海深潭 发表于 2025-5-4 16:01:53

国网的呢

念四 发表于 2025-5-4 16:55:03

李亮是在科学院技术学部参选

原始人 发表于 2025-5-4 17:08:36

念四 发表于 2025-5-4 16:55
李亮是在科学院技术学部参选

脉冲强磁场那个奖主要完成人是空白,没有获奖人,完成单位众多

李亮作为牵头单位负责人有点联系,此外没有其他国奖,电气院士不一定会认

原始人 发表于 2025-5-4 17:12:24

电气看起来候选人多,但谁都不服谁,2023年一个人都没选出来~

fengqiwu 发表于 2025-5-4 21:02:20

电气的候选人手握大奖的很多,实力都挺雄厚

heinzmann 发表于 2025-5-4 22:13:45

张承慧应该可以,头衔多多。

海深潭 发表于 2025-5-4 22:15:26

heinzmann 发表于 2025-5-4 22:13
张承慧应该可以,头衔多多。

他是自动化的

tzgj1907 发表于 2025-5-4 22:17:32

张承慧2025年大概率中,不过人家是控制方向

哈哈哈哈咯 发表于 2025-5-4 22:34:38

能源学部竞争太激烈了

以前也许 发表于 2025-5-4 22:44:35

陆佳政是电网覆冰与电气火灾防治领域专家,率领团队破解了电网覆冰与山火严重灾害防治技术难题??

真正研究这个方向的是重庆大学的蒋兴良。陆只不过是摘桃子,很多人不认可,要不然早就上了。

江湖 发表于 2025-5-4 23:00:42

张承慧,不在能矿学部

NatureBoy 发表于 2025-5-4 23:21:20

国网贺之渊呢

龙虎威 发表于 2025-5-5 07:05:48

电气23年无人当选,按照规律今年应该2个名额

江壮 发表于 2025-5-5 07:33:31

NatureBoy 发表于 2025-5-4 23:21
国网贺之渊呢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先进输电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长期从事高压直流输电关键技术研发、装备研制与工程化应用工作。主持和主要参与了我国首个自主知识产权的特高压直流换流阀、亚洲首个柔性直流换流阀、世界首个高压直流断路器、世界首个可控换相换流阀等多项世界领先的重大先进输电装备研制,推动我国柔性直流技术首次进入欧洲市场。担任国际大电网会议CIGRE SC B4中国国家委员、CIGRE JWG B4/A3 86“直流电网故障电流限制技术研究”工作组召集人。主待承担国家重大专项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4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中国专利金奖和优秀奖各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获“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中央企业青年先锋”“中国电机工程杰出青年工程师”等荣誉。

水木 发表于 2025-5-5 07:41:16

高敬德奖是院士风向标吧,都是电气业内的评选的。

江壮 发表于 2025-5-5 08:22:19

曾嵘,1971年出生,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会士,清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我国电气工程领域权威专家。1990年从安康中学考入清华大学,1995年获清华大学工学与经济学学士学位,后免试直博并留校任教,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12年获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2013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5年获首都劳动奖章,2018年获IEEE EMC技术成就奖,2020年获中国电力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多次赴斯坦福大学、新加坡大学及香港大学开展合作研究,获评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等国家级人才称号。主要从事交直流电力系统功率器件与关键装备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研发的多项成果先后斩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奖10余项,共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被《应用物理快报(Appl. Phys. Lett.)》《IEEE电力传输汇刊(IEEE Trans. on PWRD)》《IEEE电力电子学汇刊(IEEE Trans. on PE)》《IEEE电介质与电气绝缘汇刊(IEEE Trans. on DEI)》等收录100余篇。2020年任清华大学副教务长、教务处处长,2021年当选清华大学党委委员,同年任清华大学副校长,2022年当选清华大学第十五届党委常委,2023年当选为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会士。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电气工程领域院士增选竞争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