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十一郎 发表于 3 天前

1981年首批博士生导师对应民国时期国内就读

本帖最后由 萧十一郎 于 2025-5-19 14:48 编辑

统计意义:
首批博士生导师的含金量在网络(包括网大)上是屡次被提及,1956年一二三级教授迄今为止网上流出的名单都是不全的(比如一些军医大学),有的2,3级教授没有完全区分,且有一部分教授在文革前又得到晋升,1981年首批博士生导师的名单是全的,且固定的,它不是院士统计(即有院士不是首批博士生导师,首批博士生导师也有相当的不是院士,首批博士生导师其实大致可以分成五种,第一种院士级的,即1955年,1980年已经被评为院士,第二种,后续院士级,即在后续院士评选中当选,第三种,已经是院士,但是没被评为首批博士生导师,这种情况恐怕也是有的,第四种情况,后续过世没有来得及选院士,第五种情况才是不如院士或者不如后续评上院士的首批博士生导师,第五种情况恐怕没多少,因为也有增选名额、年龄等、候选人本身考虑的因素,而一、二、三、四这几种情况某种程度上反映了首批博士生导师这个首批字眼的含金量怕的是比院士历次增选的平均水平要高),但总的来说首批博士生导师含金量超高,只有那么一次,非院士的首批博士生导师可以看做是院士之外的重要的科研荣耀头衔补充,也代表了民国中早期-后期的各大学培养状况,因为有一部分年级过于大的院士早先去世,且院士增选到1981年才进行了两次,改开后民国中后期科研新生力军此时成长成熟---首批博士生导师即为此类集大成的代表,此类统计之前没人做,这里特此统计,以飨读者

1.统计来源:第一批博士生博导-中国学位30年(最新核实,该网站列出的已经统计到了,但还有一部分未列上,后续不断增加)
2.统计原则:只要有记录的就读大学均会得到统计(报考未就读的不统计),避免校友归给谁的反复争论,同时也尽可能点缀到所有大学,还原事实
3.统计时间:民国是1949年结束的,且当时就有学校改名了,1949年下半年及之后初入学(指的是新入大学)的不再统计(全国首批博导1196位,1949年之后新入学的不到30位)
4.统计数量:除了3外,另外有10-20人学校未查到
5.统计为一人的学校不列
6.具体名单太长暂时不列,如有疑问需要对照时可贴出


本帖的几大亮点
1.第一次统计到公认的高端文科的数据
2.第一次全景式的统计含金量颇高且只有那一次的首批博士生导师
3.所有大学名称均是在民国时期的主要名称,第一次如此详尽的统计到民国的各类大学
4.第一次统计到几个主要联合体独立数据和分主要学院的独立数据


未查到名单如下:
中西医结合:朱丽霞
药学:刘维勤(清华+1,已修正,此条信息来源于deepseek不同时间段反复搜索)
临床医学:黄大有、孙忠亮(上海医学院+1,已修正,此条信息来源于deepseek不同时间段反复搜索)、王辩明、蔡如生、左启华(燕大+1,协和+1,北大+1(46年北大医学院毕业),已修正,此条信息来源于deepseek不同时间段反复搜索)、王一山(上海圣约翰大学+1,已修正,此条信息来源于deepseek不同时间段反复搜索)、李荣德
基础医学:张培林
电气:黄眉
动力机械与热物理:宋镜沄(名称实为宋镜瀛,清华+1,已修正,此条信息来源于deepseek不同时间段反复搜索)、刘颖、杨让、许顺生(武汉大学+1,已修正,此条信息来源于deepseek不同时间段反复搜索)
化学:朱仁宏、沈青囊(央大+1,已修正,此条信息来源于deepseek不同时间段反复搜索)

修正记录:
彭泽民先入的南开大学,重庆大学借读,南开+1,重庆大学+1,西南联大不变(化工系转机械系,属于转系)
文传源,北洋大学+1
颜鸣皋,央大+1
林士谔,交大+1

学校名称理工农医文总计
清华11827145
央大11117128
北大(含1946年前北平医学院数据)52+82585
交大69271
浙大67168
西南联大独立数据(1937-1942年间入学)5757
燕京大学44751
上海医学院3434
金陵大学26430
协和医学院2828
武汉大学22426
同济大学2222
唐山交大20121
中山大学19120
东吴大学17320
北洋大学1919
厦大12416
华西协和大学1616
上海圣约翰大学15217
大同大学13215
北京师范大学10212
复旦大学8210
辅仁大学8210
岭南大学1010
南开6410
福建协和大学99
沪江大学819
西北工学院独立数据88
湘雅医学院88



北平大学(其他学院)718
湖南大学77
重庆大学718
震旦大学516
光华大学426
满洲医科大学(沈阳医学院)66
齐鲁大学66
四川大学415
暨南大学314
山东大学44
广西大学44
西北农学院44
华中大学(含雅礼大学、湖滨大学各1人)44
上海中法工学院33
国立药学专科学校33
东北大学(沈阳高等师范学校)213
河南大学123
北京中法大学112
大夏大学112
南通学院22
安徽大学112
中正医学院22
中正大学22
之江大学22
辽宁医学院22

应kapior要求,这里把统计到的就读于同济的首批博士生导师列出来,后续其他大学有需要可以提

过晋源1932年,考入国立同济大学医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1937年,同济大学前期毕业 后赴德国留学
段生福1947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医学院
谢荣(1921年5月-2021年6月3日),男,云南腾冲人。1946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医学院
夏穗生(1924年4月—2019年4月16日),男,浙江余姚人,1949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
童尔昌教授祖籍浙江省宁波市鄞县,1921年3月10日出生于安徽省芜湖市。1945年毕业于原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
裘法祖1936年从原同济大学医学院(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结业
吴孟超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进入同济附中,1949年毕业于原同济大学医学院(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魏能润,耳鼻喉科学家。江苏南京浦口人。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医学院
吴熙瑞教授于1923年8月16日出生.1949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1961年留学于苏联医学科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
吴旻1950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医学院
王复周,生理学专家。河南舞阳人。1946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医学院
谢毓晋1932年,他考入了同济大学医学院
江明性,男,汉族,浙江省奉化县人,1921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1945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医学院,获医学学士学位
吕富华(1907.7.31~2004.4.20),药理学家。山东黄县(今龙口)人。1932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医学院
李国豪1936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土木系
谢处方,教授。浙江余姚人。1946年毕业于同济大学电机系
从1921至1925年,蔡其恕在上海同济大学机械系深造,成功获得工程科学学士学位
1948年,卢佩章从同济大学化学系毕业后留校任教
唐有祺1942年毕业于同济大学
王守觉1942年夏天,王守觉考入西南联大的电讯专修科学习。
1944年秋,国民政府发起知识青年从军运动,同济大学召开动员大会,学生踊跃响应,共三百多人报名参军,王守觉也在其中。
1946年,王守觉复员后到已迁至上海的同济大学继续学习
王守武1941年毕业于同济大学机电系
吴式枢于1944年从同济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后留校任教







天乙贵人 发表于 3 天前

除了名已不存的央大,前四还是清北交浙。天不变,道亦不变。院系调整了个寂寞,还是回归民国。

萧十一郎 发表于 3 天前

天乙贵人 发表于 2025-5-17 23:22
除了名已不存的央大,前四还是清北交浙。天不变,道亦不变。院系调整了个寂寞,还是回归民国。 ...

这下国立大学,私立大学,教会大学,独立医学院全凑齐了

萧十一郎 发表于 3 天前

天乙贵人 发表于 2025-5-17 23:22
除了名已不存的央大,前四还是清北交浙。天不变,道亦不变。院系调整了个寂寞,还是回归民国。 ...

上海私立五王很厉害啊
上海圣约翰,大同,沪江,震旦,光华加起来52人,堪比一个顶级名校
如果再加上零星人数的中法工学院,大夏,雷士英等等,差点能进五强了

胡刚复他的兄弟胡敦复很厉害啊,能把不属于教会大学且办学不早的大同大学早期调教的这么厉害

非教会的私立大学能进前二十,也只有大同了(南开表现有点一般)

亦可归去来 发表于 前天 03:55

本帖最后由 亦可归去来 于 2025-5-18 03:57 编辑

民国,清南北交浙,
新中国异军突起,科复人哈,

kapior 发表于 前天 06:36

本帖最后由 kapior 于 2025-5-18 08:37 编辑

81博导几乎都有留洋,主要是美国。一般新晋博导不超55岁。楼主这还要求的49之前毕业,和81年隔了32年,大学毕业一般也要22岁左右,那么也就是说这些人几乎都留学美国的。这个数据约等于解放前留学美国的中国学生数量统计表。

亦可归去来 发表于 前天 06:41

kapior 发表于 2025-5-18 06:36
81博导几乎都有留洋,主要是美国。一般新晋博导不超55岁。这还要求的49之前毕业,隔了32年,大学毕业一般也 ...

留欧、留苏的也不少,

天乙贵人 发表于 前天 07:21

萧十一郎 发表于 2025-5-17 23:56
上海私立五王很厉害啊
上海圣约翰,大同,沪江,震旦,光华加起来52人,堪比一个顶级名校
如果再加上零星 ...

你苏东吴+金陵都快50了,你怎么不吹。武济唐中北洋厦一档都表现正常,符合对民国高校的一般认知,这项指标开不太正常...。

亦可归去来 发表于 前天 07:32

三个协和有关系么?

萧十一郎 发表于 前天 09:55

本帖最后由 萧十一郎 于 2025-5-18 10:44 编辑

kapior 发表于 2025-5-18 06:36
81博导几乎都有留洋,主要是美国。一般新晋博导不超55岁。楼主这还要求的49之前毕业,和81年隔了32年,大学 ...
第一,我说的是1949年下半年之后新入学的不统计,不是要求1949年毕业!
第二,什么是民国,民国不是1949年10月1号正式结束吗?我的时间节点有问题吗?1949年之后统计到民国?1948年入学的,即便1953年毕业,我都给算,但是按法定时间节点,民国就是1949年结束
第三,有的不是49-52之间入学的,有的甚至是52之后入学的,52之后全国大地一片新大学,我怎么给统计到民国?

我可以很明确的告诉你,除了计算机等学科(计算机之类学科的首批博导很少),数学少部分博导,其他绝大部分首批博士生导师都不是1949年后新入学的,1949年之后新入学的在首批博士生导师中的数量不超过30位(全国首批博导有1100多位,当然其中文科很多没有国内高等学历);就这30左右的人还有相当一部分民国之后的入学是去读研的,比如去哈工大进修,要不我给你加上哈工大进修的那些人?那些人也不是民国去哈工大的啊,1949年之后民国都结束了


我发现,我的数据贴你每次都要进来回复,回复的内容却是有点输不起的样子,甚至气急败坏的口吻,真不是你的心态是不是有问题,数据一直都是摆在大家面前的,这对你所粉的学校算不上打脸吧?小家子气就没办法了,谁叫你的学校不是清华呢?还是实力的问题

萧十一郎 发表于 前天 09:57

亦可归去来 发表于 2025-5-18 07:32
三个协和有关系么?

有点关系,这三个协和都挺厉害的

逍遥客33 发表于 前天 10:02

天乙贵人 发表于 2025-5-17 23:22
除了名已不存的央大,前四还是清北交浙。天不变,道亦不变。院系调整了个寂寞,还是回归民国。 ...

有意思的是,台湾也是台成清交。(成是成功大学,主要由浙大迁台校友创办)

亦可归去来 发表于 前天 10:06

逍遥客33 发表于 2025-5-18 10:02
有意思的是,台湾也是台成清交。(成是成功大学,主要由浙大迁台校友创办) ...

也有说"台清交成"的,

萧十一郎 发表于 前天 10:07

亦可归去来 发表于 2025-5-18 10:06
也有说台清交成的,

台是央大,北大的校友在其中操持的多

嵩槟汀 发表于 前天 10:35

台湾人只有台清交之说 成是什么东东

EddieChen 发表于 前天 10:47

金陵 东吴 实力强大

萧十一郎 发表于 前天 10:50

天乙贵人 发表于 2025-5-18 07:21
你苏东吴+金陵都快50了,你怎么不吹。武济唐中北洋厦一档都表现正常,符合对民国高校的一般认知,这项指 ...

这两个学校虽然是势大力沉,但是工科一般,金陵大学后期工科还行

萧十一郎 发表于 前天 10:58

本帖最后由 萧十一郎 于 2025-5-18 10:59 编辑

天乙贵人 发表于 2025-5-18 07:21
你苏东吴+金陵都快50了,你怎么不吹。武济唐中北洋厦一档都表现正常,符合对民国高校的一般认知,这项指 ...
首批博士生导师就读院校这个指标,除了文科,其实是偏向民国中早期~民国后期的情况的

但是文科早期很多人是没有国内学历的(旧时或者自学成才)当然理工科里像少数比如中医也没有多少学历

kapior 发表于 前天 11:14

萧十一郎 发表于 2025-5-18 09:55
第一,我说的是1949年下半年之后新入学的不统计,不是要求1949年毕业!
第二,什么是民国,民国不是1949年 ...

小清新你能不能仔细阅读下我的解读,怎么就碰到你的玻璃心了。本尊一向以客观公正著称。

萧十一郎 发表于 前天 11:31

本帖最后由 萧十一郎 于 2025-5-18 11:38 编辑

kapior 发表于 2025-5-18 11:14
小清新你能不能仔细阅读下我的解读,怎么就碰到你的玻璃心了。本尊一向以客观公正著称。 ...
碰到你的自尊心看来是铁定了,而且你的阅读理解也有问题,说什么1949年毕业;P

客观??这下把你这个伪装了好长时间的黑子脸都打肿了吧,而且你是自己跳出来打自己的,没有人惹你

萧十一郎 发表于 前天 11:32

kapior 发表于 2025-5-18 11:14
小清新你能不能仔细阅读下我的解读,怎么就碰到你的玻璃心了。本尊一向以客观公正著称。 ...


看看你自己的发言吧

萧十一郎 发表于 前天 11:33

本帖最后由 萧十一郎 于 2025-5-18 11:40 编辑

kapior 发表于 2025-5-18 11:14
小清新你能不能仔细阅读下我的解读,怎么就碰到你的玻璃心了。本尊一向以客观公正著称。 ...你不妨讲清楚这个帖子怎么又刺痛你这个不客观的黑子的了,是因为1949年之后新入学的首批博士生导师有很多同济的吗?
那可能要让你失望了,49年之后新入学的中学生当中,几乎没有一个是入学同济,宝宝;P

kapior 发表于 前天 11:38

本帖最后由 kapior 于 2025-5-18 12:43 编辑

不跟小清新一般见识,你自己玩去吧。数据我只相信原始人、胖妞,这两位的我考证过几次,和我统计的出入很小。
忘了说,我还有个业务爱好是打假,可能会误伤到一些人。本来这个贴,我没考证数据也不做声,只是做了一个小小的逻辑推理,没针对任何人。

萧十一郎 发表于 前天 11:41

本帖最后由 萧十一郎 于 2025-5-18 11:45 编辑

应该是不用跟你这个进来造谣破大防的黑子计较吧,输不起那就不要统计,更不用讲不客观的话甚至造谣的话,没人逼你,哎:)

南雍山 发表于 前天 15:04

北大院士没有计入西南联大学籍院士。不能认为这8年北大没有院士吧,少8年时间跟南大、交大比院士,这不公平吧。

南雍山 发表于 前天 15:07

此外,清华作为留美预备学校,数据中包含了大量低于本科的校友。即便是后来的本科校友,其最高学历清一色都是美国

亦可归去来 发表于 前天 15:39

本帖最后由 亦可归去来 于 2025-5-18 15:41 编辑

以理论物理为例,首批博导很多不是院士,但几乎都入选《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

萧十一郎 发表于 前天 19:56

南雍山 发表于 2025-5-18 15:04
北大院士没有计入西南联大学籍院士。不能认为这8年北大没有院士吧,少8年时间跟南大、交大比院士,这不公平 ...
是这样的,没有说西南联大37-42年入学的不能算北大的院士,只是单列,搁置争议,同样的也没有把这几年入学西南联大的算给清华

南雍山 发表于 前天 20:02

萧十一郎 发表于 2025-5-18 19:56
是这样的,没有说西南联大37-42年入学的不能算北大的院士,只是单列,搁置争议,同样的也没有把这几年入学 ...

这样统计的年份都不对等,那有什么好比的?

萧十一郎 发表于 前天 20:28

南雍山 发表于 2025-5-18 20:02
这样统计的年份都不对等,那有什么好比的?
什么不对等?37-42无论入学,毕业拿的都是西南联大的证书,关键西南联大又不是哪个大学换了个名字叫西南联大,而是联合体大学,不统计西南联大统计什么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1981年首批博士生导师对应民国时期国内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