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5-6-18 20:08:28
|
显示全部楼层
去北航合肥研究院参观的时候,感觉这个研究院有一种快要办不下去的样子。除了北航电子学院有一两个团队之外,其他楼层都是空荡荡的。里面还有安徽中医学院的相关人员,另外就是一些小公司。看起来是拉不来科研团队,所以开始招揽一些杂七杂八的队伍。说是北航合肥研究院,实际上已经变成一个等待出租的写字楼了,而且地理位置也不好。园区里冷清得像个被遗忘的角落,中午在食堂啃个饭团,半天没见着个人影,连服务员都懒得抬头招呼。墙上挂着科技创新的标牌,掉漆的边角透着股心酸。
走进一栋楼,电梯门一开,空荡荡的走廊只有我脚步声回响。几间办公室亮着灯,里面坐着几个人,桌子上堆满文件,像是小公司在赶项目。问了保安才知道,北航的团队就占了两层,其他都是外包户。安徽中医学院的牌子挂在另一栋楼,门口堆着几箱中药材,闻着有点呛鼻。保安小哥叹气说,这地儿以前还热闹过,后来人越走越少,晚上八点后连灯都不剩几盏。网上查了查,北航合肥研究院2018年建的,号称要搞航空航天和智能制造,结果五年过去,项目没几个,论文倒出一堆。
想想也是,合肥这地方,离市区远,公交车半小时一趟,年轻人谁愿意来这荒郊野岭搞科研?园区旁边的便利店,货架上灰都积了厚厚一层,老板娘刷着短视频,生意冷清得她都不想抬头。朋友说,这种高校异地研究院,全国不少都这样,名字响亮,实际就是个空壳。北航本部在北京,资源、人才、机会全在那边,谁会跑来这分院熬日子?网上有帖子吐槽,某高校异地研究院甚至连水电费都交不起,员工半年没发工资。
再说个细节,走廊尽头有间会议室,玻璃门上贴着北航某某团队的字样,里面却堆满杂物,投影仪落了灰,像是几年没开过会。旁边有个小公司,门半开着,俩程序员对着电脑狂敲代码,桌上放着泡面桶,空气里一股熟悉的加班味。这场景让我想起《请回答1988》里那句:梦想这东西,哪有那么容易实现啊。科研不是喊口号,缺人、缺钱、缺资源,再牛的牌子也得跪。
查了点数据,全国高校异地研究院近百个,但真正出成果的不到两成。合肥这家,官网上最新动态还是2023年的,项目介绍全是空话,连个具体案例都没有。反倒是小公司们,靠着低租金在这苟着,干点外包活儿。园区门口的宣传板上,写着未来科技之城,可现实是,连个像样的咖啡馆都没有,员工中午只能蹲路边吃盒饭。朋友圈里有人调侃:这地方,怕是连鬼都不愿意加班。
北航合肥研究院的现状,估计不是个例。高校异地办学,表面风光,实际一堆坑。地方政府想借名校牌子拉投资,学校想扩地盘多拿经费,可最后往往是两头不讨好。人才不愿意来,项目跟不上,园区就剩个空壳。回去路上,我在停车场坐了半小时,刷了会儿手机,愣是没想明白:这研究院,到底图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