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高校确实不具备逼近或者超越顶尖高校招生的实力和作用
历史上只有两个学校做到了,但都不是工信部高校,而是正宗的军工类院校,且发生在特定的时间即战争阶段或准战争阶段这两个学校分别是兵工大学和哈军工,前者一部分招收高中生,另一部分特招读了两年的大学本科生,学制免费每个月还有收入,毕业包分配,著名校友有任新民,谢光远,郭毓贤,徐如兰,浦发等
另一个就是更多人知道的哈军工,大将当院长,生源超当时的清北,著名校友有王泽山等
工信部高校再强,地位和作用都不可能超越同时期的这两个学校 瞎说,查查历史上的华北大学工学院,招生第一 多读点书,别闭门造车、贻笑大方。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两大热门顶校:前有北航,后有哈军工。
《路 华泽钊教授忆述》(华泽钊,上海三联书店,2013)第二篇“我与清华”第29页:
“当时的形势对我们高三学生的触动很大,大家都一心想报考一流大学尖端专业。1955年,国**已决定将交通大学西迁至西安;1956年春,中学组织高三学生到徐家汇参观了交大的新建西安校区模型。当时许多尖端保密专业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和北京航空学院(北航),全是通过政审保送的,我没能挨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