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青年教师Will Johnson受邀为2026年国际数学家大会报告人
四年一届的国际数学家大会(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Mathematicians,ICM)是由国际数学联盟(IMU)主办的全球性数学学术会议。会议旨在促进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在开幕式上将颁发“菲尔兹奖”等世界著名的数学大奖。会议期间,将有世界各地从事国际数学前沿研究的著名数学家报告他们所在领域的重大科研成果。2026年国际数学家大会将于2026年7月23日至30日在宾夕法尼亚州费城举行。近日,国际数学家大会(ICM)官网公布了2026国际数学家大会报告人名单,我院青年教师Will Johnson入选,将于明年会议期间作邀请报告。 Will Johnson,2011年本科毕业于美国华盛顿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专业),博士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数学专业)。2018年10月来到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2022年正式入职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Will Johnson专注于模型论(model theory)研究,该理论作为数学分支,借数理逻辑工具探究代数与组合中数学结构。
Will 主要聚焦于“Dependent域与环研究”“域算术与étale-open拓扑”“驯(tame)拓扑与可定义群”三个研究领域,在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Logic ,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Mathematical Society , Annals of Pure and Applied Logic , Mathematische Nachrichten , Mathematical Logic Quarterly等国际刊物发表多篇学术文章。
在教学方面,长期开设“Introduction to Model Theory”“Advanced Model Theory”等本研课程,指导了多位本研学生,获得学生的广泛好评。 这个只能说挽尊吧,复旦最大的问题是学生做纯数做得好的跟学术上的地位太不相称了 假面 发表于 2025-7-18 21:40
这个只能说挽尊吧,复旦最大的问题是学生做纯数做得好的跟学术上的地位太不相称了 ...
大多数学校连挽尊的机会都没有 刚发现,Will Johnson是Putnam奖得主 RiverValley 发表于 2025-7-18 21:41
大多数学校连挽尊的机会都没有
复旦数学建国后就是第二,只满足于跟大多数学校比怕是难怪这个样子了 确实要批评,今年丘赛零蛋,要反思。 假面 发表于 2025-7-18 22:02
复旦数学建国后就是第二,只满足于跟大多数学校比怕是难怪这个样子了
复旦数学在2000年到2015年期间,师资尤其差,能出来选院士的50后没有,60后的周忆连第二轮都进不了,惨不忍睹,培养的博士乏善可陈,本科出国转行,从事纯数学的也比北大科大少的多。上海数学中心成立后这十年,稍微恢复了一点,全靠引进的新人,现在数学中心新教师,北大最多,然后是科大清华浙大,复旦毕业的少之又少。 假面 发表于 2025-7-18 22:02
复旦数学建国后就是第二,只满足于跟大多数学校比怕是难怪这个样子了
是院系调整后第二吧,不过80年代科大也很猛,不一定差 DFL 发表于 2025-7-18 23:12
复旦数学在2000年到2015年期间,师资尤其差,能出来选院士的50后没有,60后的周忆连第二轮都进不了,惨不 ...
周亿没选过院士吧 周亿手握自二,换科交浙,早就大吹法螺了 DFL 发表于 2025-7-18 23:12
复旦数学在2000年到2015年期间,师资尤其差,能出来选院士的50后没有,60后的周忆连第二轮都进不了,惨不 ...
其实一直有点奇怪,张伟平老师一个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在国外毕业后居然没回你旦,他要是当初回去了,复旦数学不会断层那么厉害 franklun 发表于 2025-7-19 07:04
其实一直有点奇怪,张伟平老师一个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在国外毕业后居然没回你旦,他要是当初回去了,复旦 ...
这有啥奇怪的,他博士考的是陈省身的,又是陈派去法国的,肯定是回南开啊 不过话说回来,恢复高考后,南开数学还没一位本科生后面在ICM做过报告。。。和复旦也有同样问题 两校都有纯数这一块人才培养和本校学术地位不相称的问题 本帖最后由 DFL 于 2025-7-19 07:51 编辑
llivs 发表于 2025-7-18 23:46
周亿没选过院士吧
陈恕行当选之后,傅吉祥参选之前,大概2015年,没进有效候选人。找不到有关信息,也可能我记错了。 RiverValley 发表于 2025-7-19 01:56
周亿手握自二,换科交浙,早就大吹法螺了
周亿的自二是第二完成人,第一是雷震。。 本帖最后由 DFL 于 2025-7-19 08:20 编辑
franklun 发表于 2025-7-19 07:04
其实一直有点奇怪,张伟平老师一个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在国外毕业后居然没回你旦,他要是当初回去了,复旦 ...
张选上院士后就有回上海的传闻,但张对陈省身先生和南开有很深感情,从道义上也不应该跳槽。李骏之前,复旦最年轻院士是1942年的洪家兴和1941年的陈恕行,1943-1960这个年龄段没一个院士,并且陈70多岁才选上,这大概是另起炉灶创建上海数学中心的原因之一吧
而同期在美国,有一大批复旦毕业的60后在做大学统计系或金融统计系主任,哈佛的孟晓犁,普林斯顿的范剑青,哥大的应志良,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计算机系主任柏兆俊(中国土博),此外,还有在斯坦福和牛津耶鲁做经管、金融、统计系教授的,但很少做纯数学或者做纯数学的很少进名校。要挖人,不如挖牛津的陈贵强,搞偏微分方程的。 王国桢是在上海成长起来的,算是复旦培养的,,
:@ DFL 发表于 2025-7-19 08:10
张选上院士后就有回上海的传闻,但张对陈省身先生和南开有很深感情,从道义上也不应该跳槽。李骏之前,复 ...
国外可挖的更多,不必国内卷,下面三位都在美国当数学系主任,两个是美国数学会会士。但更该挖的是王之任等年轻人,王是复旦附中和复旦毕业,也是学过奥数的。
倪磊,现任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数学系主任。美国数学会Fellow,曾获Sloan研究基金。出国前在复旦大学学习。研究方向为几何偏微分方程,工作发表于Invent Math,CPAM,JAMS,JEMS, Annales scientifiques de l'ENS, GAFA等杂志。
王晓明,现为宁波东方理工大学讲席教授。他本硕毕业于复旦大学,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布卢明顿分校获博士学位,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曾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研究员,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应用和计算数学主任(2009-2012)和数学系系主任(2012-2017),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数学系主任,和复旦大学特聘教授。
王晓明教授主要从事应用偏微分方程分析及其数值逼近方面的研究,特别是与流体力学、地球物理流体力学、气候与气候变化、以及和材料科学相关的数学问题。已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专著一本,由CPAM, JFM,SINUM, JCP, JDE等杂志发表论文100余篇。
韩渭敏,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系,硕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计算中心。1991 年在美国马里兰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一直在爱荷华大学 (The University ofIowa)任教,现为数学系教授、Collegiate Fellow,曾任研究生院应用数学与计算科学跨学科博士培养基地主任,数学系主任。为美国数学学会会士(Fellow of the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在非线性、非光滑应用问题的建模、理论分析、数值解方面做过开创性和系统性的工作,包括弹塑性变形、接触力学、流体力学等领域里产生的各种形式的变分不等式与半变分不等式的研究。发表论文200多篇,其中包括在Acta Numerica上的一篇邀请文章,并已出版多部专著。 DFL 发表于 2025-7-19 08:10
张选上院士后就有回上海的传闻,但张对陈省身先生和南开有很深感情,从道义上也不应该跳槽。李骏之前,复 ...
SCMS成立以后,是请了张回来的,基本接近成功,名字都在官网正式挂出来了。 tonylevin 发表于 2025-7-19 09:35
SCMS成立以后,是请了张回来的,基本接近成功,名字都在官网正式挂出来了。 ...
听说了。作为上海人,在南开60岁之后退休回沪,应该各方面都说得过去 主要是陈省身临终前,张伟平做了口头承诺 重诺之人 吹了好多年的什么金石、刘一峰,连个门都摸不到 RiverValley 发表于 2025-7-19 16:42
吹了好多年的什么金石、刘一峰,连个门都摸不到
金石2018就受邀做过报告了 DFL 发表于 2025-7-19 08:10
张选上院士后就有回上海的传闻,但张对陈省身先生和南开有很深感情,从道义上也不应该跳槽。李骏之前,复 ...
陈贵强要去重庆大学,倪磊已经去了浙江师范大学。 xierbote 发表于 2025-7-19 18:09
陈贵强要去重庆大学,倪磊已经去了浙江师范大学。
回国比在国外强,回复旦更好,能入选美国数学会会士还是有水平的。要多盯着些年轻人。 这家伙数学专业在哲学学院工作,以后能有大作为吗?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