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雪花飘
发表于 3 天前
llivs 发表于 2025-7-26 14:33
清华给好几位文章不如杨磊的都开了100万以上,有啥值得怀疑的,现在哈工大的青千都能干到七八十万,100很 ...
哈工大给100啦
arao
发表于 3 天前
llivs 发表于 2025-7-26 14:34
如果追求钱也可以选择南开华师大,问问郭少明刘钢拿多少钱,杨磊不会比他们低 ...
你这话酸啊,来南开是追求钱,去浙大,去复旦就是追求学问了?南开给的起的钱,你浙大,复旦就给不起了,丘道长就给不起了,你是瞧不起谁?
zahl老师,可是拒了清华的。
llivs
发表于 3 天前
本帖最后由 llivs 于 2025-7-26 17:14 编辑
arao 发表于 2025-7-26 16:42
你这话酸啊,来南开是追求钱,去浙大,去复旦就是追求学问了?南开给的起的钱,你浙大,复旦就给不起了, ...
怎么是酸?南开的网友太玻璃心了吧,提南开和华师是因为华师南开有企业赞助出得起前面提到的待遇,我从头到尾提到复旦一句了?复旦待遇没这么高,我也提到清华北大浙大了,怎么人家没有这么敏感,是不是你太不自信了,人不自信才会觉得被看不起,你看哈工大网友就很自豪的说青千有100万,也没觉得被看不起
Dil57707
发表于 3 天前
其实现在国内给教授们开的薪资不算低了。虽然没法和互联网高薪比,但胜在稳定,基本上编制内教授干到退休问题不大。又有学校的配套低价房可以买。整体而言性价比很高。
NKU
发表于 3 天前
arao 发表于 2025-7-26 16:42
你这话酸啊,来南开是追求钱,去浙大,去复旦就是追求学问了?南开给的起的钱,你浙大,复旦就给不起了, ...
llivs这话说得挺正常的
他的意思是现在杨磊在新加坡年薪百万,如果要追求同等待遇,南开同样也可以达到这个年薪来引进。
提到郭少明的意思是,郭少明也是很强了,南开引进来待遇也不会低。再给高一点引进更牛的人也是可以。。
llivs
发表于 3 天前
NKU 发表于 2025-7-26 17:28
llivs这话说得挺正常的
他的意思是现在杨磊在新加坡年薪百万,如果要追求同等待遇,南开同样也可以达到 ...
就是这个意思,我还希望川大有这个待遇呢,奈何川大给不起,杨磊的文章拿个讲席妥妥的
Dil57707
发表于 3 天前
llivs 发表于 2025-7-26 17:31
NKU 发表于 2025-7-26 17:28
llivs这话说得挺正常的
川大的好处是在成都啊,特别安逸舒服。会吸引不少向往住在成都的学者。
NKU
发表于 3 天前
llivs 发表于 2025-7-26 17:31
NKU 发表于 2025-7-26 17:28
llivs这话说得挺正常的
南开本校教师中,北大复旦本科似乎特别少。
我是希望南开未来引人,有点像杨磊这样的,北大本科,北美top7毕业或者做过博士后的。
没办法,大部分人才都是筛选出来,不是培养出来的。
Dil57707
发表于 3 天前
NKU 发表于 2025-7-26 17:39
南开本校教师中,北大复旦本科似乎特别少。
我是希望南开未来引人,有点像杨磊这样的,北大本科,北美to ...
有一说一,天津不如成都有吸引力。成都这个城市就是很让人想去住,和一线城市有的一拼。
八度天下
发表于 3 天前
科大陈世炳,本月接收了第3篇四大,3篇都是国内全职工作发的
llivs
发表于 3 天前
Dil57707 发表于 2025-7-26 17:35
川大的好处是在成都啊,特别安逸舒服。会吸引不少向往住在成都的学者。 ...
缺点也是成都,距离学术中心太远,而且待遇也不行,经济基础比不上东部
llivs
发表于 3 天前
八度天下 发表于 2025-7-26 17:44
科大陈世炳,本月接收了第3篇四大,3篇都是国内全职工作发的
我知道invent annals各一篇,还有哪一篇?
Dil57707
发表于 3 天前
llivs 发表于 2025-7-26 17:49
缺点也是成都,距离学术中心太远,而且待遇也不行,经济基础比不上东部 ...
数学其实还好吧。不用什么实验设备。交流么线上也可以。 经济比不上一线城市也无妨,物价和房价也便宜。说实在的,一样的工作,成都开一线城市三分之二我就愿意去。
八度天下
发表于 3 天前
llivs 发表于 2025-7-26 17:52
我知道invent annals各一篇,还有哪一篇?
看叉了,2篇
xierbote
发表于 3 天前
NKU 发表于 2025-7-26 17:39
南开本校教师中,北大复旦本科似乎特别少。
我是希望南开未来引人,有点像杨磊这样的,北大本科,北美to ...
杨磊回国时文章不多去川大只是个副研究员(没编制)也不是青千,但博士后(跟了两个菲尔兹奖)期间打好基础厚积薄发,在川大先发了两篇GAFA,又发了一篇duke,最后完成3篇四大(给川大挂了一篇)。华东师大刘博(南开张院士的博士)一篇四大就上杰青,现在都是院长了。
llivs
发表于 3 天前
Dil57707 发表于 2025-7-26 17:53
数学其实还好吧。不用什么实验设备。交流么线上也可以。 经济比不上一线城市也无妨,物价和房价也便宜。 ...
远离学术中心的弊端不在于学术交流,而在于学术资源:)
akph
发表于 3 天前
八度天下 发表于 2025-7-26 18:00
看叉了,2篇
你这个科大吹惯犯了,别人一较真就是看叉了,不较真就算“成绩”了,不是一次两次了。
academic818
发表于 3 天前
mathzhang 发表于 2025-7-26 14:56
看来我小看了,不过严谨一点来讲关启安只有2篇,你列的大部分人刚刚好3篇压线,如果是四篇的话会少很多人 ...
https://bbs.netbig.top/thread-62097-1-1.html
闲来扯淡
发表于 3 天前
川大应该没有对不起杨磊,人往高处走,祝越来越好,
DFL
发表于 3 天前
llivs 发表于 2025-7-26 14:52
楼上不是列出来了吗?80后都没列完,算上60/70后,人数还要翻倍不止,你快改id吧 ...
美国数学会会士倪磊也发过三篇
llivs
发表于 3 天前
DFL 发表于 2025-7-26 21:09
美国数学会会士倪磊也发过三篇
我只列了国内工作的80后部分名单
mathzhang
发表于 3 天前
academic818 发表于 2025-7-26 19:38
https://bbs.netbig.top/thread-62097-1-1.html
如果统计完全的话,在国内全职工作,又发过3篇以上的人也就20人左右(包括大佬在内)
mathzhang
发表于 3 天前
academic818 发表于 2025-7-26 19:38
https://bbs.netbig.top/thread-62097-1-1.html
按照我的观察,这统计挺全的,如果是四篇为门槛,在国内全职的就只剩10人左右,如果是统计以国内单位发表的四大,发三篇以上不可能超过10人。
曾经沧海难为水
发表于 3 天前
王兵第一篇居然是和田刚合作的
On the structure of almost Einstein manifolds,(in collaboration with G.Tian), Journal of 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 vol. 28(2015), no. 4, 1169-1209.
The extension problem of the mean curvature flow(I), (in collaboration with H.Z. Li), Inventiones Mathematicae, 218(2019),no.3, 721-777.
王兵、李宇 On Kähler Ricci shrinker surfaces. Accepted by Acta Mathematica.
mathzhang
发表于 3 天前
academic818 发表于 2025-7-26 19:38
https://bbs.netbig.top/thread-62097-1-1.html
赞这统计,这基本就是华人发四大三篇以上的全名单,不会有太多漏网之鱼。
mathzhang
发表于 3 天前
曾经沧海难为水 发表于 2025-7-26 21:54
王兵第一篇居然是和田刚合作的
On the structure of almost Einstein manifolds,(in collaboration with G. ...
王兵当年是要到北大bicmr的,他在第二批青千公示名单,后来留在美国,最后去了科大。
llivs
发表于 3 天前
mathzhang 发表于 2025-7-26 21:48
如果统计完全的话,在国内全职工作,又发过3篇以上的人也就20人左右(包括大佬在内) ...
30多个(含老外)
llivs
发表于 3 天前
曾经沧海难为水 发表于 2025-7-26 21:54
王兵第一篇居然是和田刚合作的
On the structure of almost Einstein manifolds,(in collaboration with G. ...
陈秀雄早期和田刚关系非常好
llivs
发表于 3 天前
mathzhang 发表于 2025-7-26 21:54
按照我的观察,这统计挺全的,如果是四篇为门槛,在国内全职的就只剩10人左右,如果是统计以国内单位发表 ...
四篇以上的也超过10人不少,算上老外更多了。如果以国内为发文单位统计确实没有,大多是成名后回来的,或者刚刚达到三四篇门槛的潜力股
mathzhang
发表于 3 天前
llivs 发表于 2025-7-26 22:11
四篇以上的也超过10人不少,算上老外更多了。如果以国内为发文单位统计确实没有,大多是成名后回来的,或 ...
按照那个帖子的统计,满足发过四篇及以上四大,又在国内全职工作的有yau,田刚,陈秀雄,沈维孝,孙崧,阮勇斌,李骏,丁剑,刘一峰,孙斌勇,王国祯,刘毅,于品,谢俊逸,袁心意,一共1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