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4篇 Science - NUS林志群、吉大吕中元、清华杨振忠/上海交大李健/华东师大张伟/浙工大杨云芳
新加坡国立大学林志群教授、韩国梨花女子大学Dong Ha Kim教授、吉林大学吕中元教授、清华大学杨振忠教授和美国密歇根大学Nicholas A. Kotov教授等人报道了一种具有巨大手性光学活性和机械性能的分层超分子组装,这是通过非手性两亲性单分子胶束与手性添加剂的共组装实现的。2025年8月14日,相关工作以“ Hierarchical chiral supramolecular assemblies with strong and invertiblechiroptical properties”为题发表在 Science上。
上海交通大学李健副教授、海军军医大学张卫东教授报道了一种经过工程改造的环氧化酶的开发,该酶能够选择性地环氧化法呢醇的内烯烃,具有很高的区域选择性和对映选择性。所得的环氧化中间体已成功应用于简化多种半萜类化合物的合成,在大多数情况下将合成步骤总数减少了超过一半。2025年8月14日,相关工作以“ Artificial farnesol epoxidase enables a concise synthesis of meroterpenoids”为题发表在 Science上。
华东师范大学张伟研究员、美国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Johannes A. Lercher教授和Mal-Soon Lee教授等人提出了一种策略,即通过氯铝酸盐离子液体催化,将废弃的PVC在单阶段过程中升级为无氯的燃料范围烃类和HCl。2025年8月14日,相关工作以“Integrated low-temperature PVC and polyolefin upgrading”为题发表在 Science 上。
JHU黄雄怡、浙工大杨云芳 、USU饶毅 Science:铜取代非血红素酶催化的对映汇聚型苯甲基C(sp3)‒N偶联
在过去十年中,铜催化的自由基C(sp3)‒N偶联已成为合成催化的一个主要研究重点。然而,利用酶来实现这一反应体系一直未能实现。据此,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JHU)黄雄怡教授、浙江工业大学杨云芳教授、美国犹他州立大学(USU)饶毅教授等人报道了一种光生物催化的策略,用于利用铜取代非血红素酶进行自由基苯甲基C(sp3)‒N偶联。2025年8月14日,相关工作以“ Enantioconvergent benzylic C(sp3)‒N coupling with a copper-substituted nonheme enzyme ” 为题发表在 Science上。
浙大一篇Linalool-triggered plant-soil feedback drives defense adaptation in dense maize plantings: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dv6675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一篇The proteome of the late Middle Pleistocene Harbin individual: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du9677#tab-contributors 交大软科做大学排名,在过去二十多年对nature science论文归属的认定和计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