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卫平有1科一,2科二,奖励是最强的
先看看进二轮的把,进了就不好说了。也有一次就当选的黑马出现。
本帖最后由 1944931585 于 2025-8-26 16:07 编辑
二师兄 发表于 2025-8-26 15:04
先看看进二轮的把,进了就不好说了。也有一次就当选的黑马出现。
上届上了的单位,本届考虑让路,这是院士团体会评要平衡的,尤其是某些单位院士告急急需补充
如同济大学,重庆大学。。。。上届上了,本届上院士的可能性要小,当然这是我个人观点。
1944931585 发表于 2025-8-26 15:36
上届上了的单位,本届考虑让路,这是院士团体会评要平衡的,尤其是某些单位院士告急急需补充
如同济大学 ...
同济上届没有上
1944931585 发表于 2025-8-26 15:36
上届上了的单位,本届考虑让路,这是院士团体会评要平衡的,尤其是某些单位院士告急急需补充
如同济大学 ...
我感觉还要看看最新的成果和方向吧。第一轮网选真不可控,感觉土建学部目前非资深的院士还挺集中的,也是不好说。
本帖最后由 15871587 于 2025-8-26 16:46 编辑
重大杨庆山两个科二,但第一次参与,机会应该不大
15871587 发表于 2025-8-26 16:43
重大杨庆山两个科二,但第一次参与,机会应该不大
土木学部很卷,至少主持3个国奖才有希望,类似的重庆交通的周,也是主持了2个国奖了,今年又申请了国奖,目前这两个人在没有第三个国奖的情况下,很难当选
目前两年一届的院士选举,很难消化完60后这一代的院士候选人,这会导致很多水平达到院士的人,最终因名额有限,年龄的限制,而留下遗憾,对吗?
水利练继建也四个奖了,一个科一第二完成人,两个科二第一完成人,一个科二第二完成人。
huiyan9519 发表于 2025-8-26 17:44
水利练继建也四个奖了,一个科一第二完成人,两个科二第一完成人,一个科二第二完成人。 ...
进了二轮就有戏,今年名额多,有可能10个
huiyan9519 发表于 2025-8-26 17:44
水利练继建也四个奖了,一个科一第二完成人,两个科二第一完成人,一个科二第二完成人。 ...
关键是之前没有二轮,不过23年那个科一第二作还是有点用,开辟了新方向。水利目前2个非资深校友院士还凑合,还是要看二轮。
huiyan9519 发表于 2025-8-26 17:44
水利练继建也四个奖了,一个科一第二完成人,两个科二第一完成人,一个科二第二完成人。 ...
练继建的那个科一第二完成人感觉是实际上的主持人?
罗尧治科一+何梁何利+创新争先+五一劳动奖,都是在近几年的成果,无论是在结构工程还是建筑都是大热门
建筑规划基本没有国奖,要看规划设计项目,有没有国际建筑师等奖?
罗尧治基本条件够,最大的优势是方向,空间结构需要新代表。
本帖最后由 tzgj1907 于 2025-8-26 23:09 编辑
另外2023年新增国家奖的几个,杨庆山、龚剑、王平、高亮等,需要重视,这一届的国家奖和以前不一样,这届相当于三年搞了一次,而且名额还有一定缩水,2023年的国家奖含金量还是很足的,比如龚剑的科二是2020年初评通过的科一,后来被刷了,2023年才搞的科二。
王平和高亮都偏铁道方向,2023年两人都有新获奖,但是高亮2017年还有一项科一,概率大。
tzgj1907 发表于 2025-8-26 19:55
另外2023年新增国家奖的几个,杨庆山、龚剑、王平等,需要重视,这一届的国家奖和以前不一样,这届相当于三 ...
龚没有希望
靠施工堆出来的
tzgj1907 发表于 2025-8-26 19:55
另外2023年新增国家奖的几个,杨庆山、龚剑、王平等,需要重视,这一届的国家奖和以前不一样,这届相当于三 ...
杨庆山好像是第一次提名吧,先进二轮积累下,没有敢预测直接有人“一把成”
天大的练两项二等,两次都没进二轮。23年多了个第二完成人的一等奖,感觉也有点悬。尤其是之前那些国奖都是16年以前水电方向的,现在搞的海上风电的成果只有这个第二名的一等奖
单妈妈 发表于 2025-8-26 22:20
杨庆山好像是第一次提名吧,先进二轮积累下,没有敢预测直接有人“一把成” ...
老规则下参选资历比较重要,新规则下主要看能否进入120%大名单吧,毕竟同行专家多了很多,参选资历这种东西,虽然不会消除,也许会被弱化
peak9918 发表于 2025-8-26 20:48
靠施工堆出来的
与施工有关的方向,有哪个不是靠施工、项目堆出来的呢?
肖续文难道不是?
陈湘生难道不是?
土木本身就是一个需要面对新的工况,设计方不断优化设计出更合理的方案,兼顾安全与经济,部分领域还得兼顾美学。施工方不断优化工程实践突破各种困难来完成相关设计的建设。
工程工程,在工程中寻求技术进步与突破。
无非不确定的点,工程突破是主要靠带头人做的,还是他只是一个总协调人,所发挥的角色到底是什么?
这个问题不仅土木有,地矿油煤那些央企,希望也有。就是企业造车的,难道不是一样有么?
本帖最后由 tzgj1907 于 2025-8-26 23:18 编辑
高亮的科技奖,在土建学部应该属于最领先的一档了,没有其他特殊情况的话,大概率
测绘的张继贤也有三项科二,还有一项排第二,但是好像都比较早了。姜卫平以前跟着李建成以第二完成人参与过两个,2018、2023又牵头二等奖,都是近些年的,鹿死谁手,犹未可知,不过感觉姜概率大一些,张按理说早该上了,一直没上,说明有些阻力,不知道是成果的认可度还是非科研方面的
对王玮的亏欠如果转到吴上面去,那吴就必须要上了
土建水利学部:结构工程、市政工程、水利工程、城乡规划与风景园林、岩土及地下工程 、测绘工程 、 交通工程 、土木建筑材料、工程力学、桥梁工程等10个方向,不可能水利交通就占了4个名额
院士增选没有啥亏欠不亏欠的。太多的有实力的没当选的了。就连大清也要内部先排排队。
tzgj1907 发表于 2025-8-26 19:52
罗尧治基本条件够,最大的优势是方向,空间结构需要新代表。
范峰也是空间结构,沈院士高徒。
根据以往预测的结果来看 预测上的 基本都没有上
王平 主持两个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时间都比较近(包含很难的23年新增)。。。技术发明奖名额本来就不多,科二没法和技二比(看获奖名单数量就知道)。看有机会成黑马一击制胜不
tzgj1907 发表于 2025-8-26 23:01
与施工有关的方向,有哪个不是靠施工、项目堆出来的呢?
肖续文难道不是?
陈湘生难道不是?
老哥应该出个土建学部预测名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