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anya2088 发表于 2025-8-29 10:00:43

真正的土木强校

可惜一些学校的土木现在没了,感觉同济等等这些学校的土木工程就是暴发户啊?!!!

kirosona 发表于 2025-8-29 10:04:56

没了的是去了同济

congyun 发表于 2025-8-29 10:05:04

机械和土木可是近代大学的建校学科, 没有的才说明资历太浅

heinzmann 发表于 2025-8-29 10:36:06

唐山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建国后被拆分,土木只留下铁道工程以及桥梁与隧道工程, 第五轮评估土木工程为A,评估时”道路与铁道工程”二级学科没有计入土木工程学科。

heinzmann 发表于 2025-8-29 10:37:49

龚继成被工程累死了,李温平因为各种历史原因,也没有被大张旗鼓的纪念,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英雄。

tianya2088 发表于 2025-8-29 15:16:27

heinzmann 发表于 2025-8-29 10:37
龚继成被工程累死了,李温平因为各种历史原因,也没有被大张旗鼓的纪念,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英雄。 ...

李温平了不起,不但修建了滇缅公路,中印公路,解放后还爆破,修建了兴凯湖的排水渠。。

changwu 发表于 2025-8-29 16:06:34

1931年,哈工大招收了第一批研究生,其中中国籍研究生3人:任栋梁、王竹亭、夏舜参。

二师兄 发表于 2025-8-29 16:09:26

唐山交大的土木给谁呢

changwu 发表于 2025-8-29 16:16:48

夏舜参14岁考入哈工大预科,15岁升本科,毕业后考取本校研究生,后官费留学,23岁获柏林工业大学博士学位,是拿到德国博士学位的第十二个中国人。

heinzmann 发表于 2025-8-30 09:06:02

二师兄 发表于 2025-8-29 16:09
唐山交大的土木给谁呢

水利给了清华(含黄万里教授),建筑给了天大(彭一刚院士去天大时还未毕业),还有一部分给了铁科院(茅以升唐振绪领衔),矿给了矿大,冶金给了北科(北科几任校长,多名院士都是唐交校友)。院系调整期间调出三十多个教授(都是民国时的教授),调入3个教授,自此唐交元气大伤,退出国内一流大学行列。现在的西南交通大学,是在唐交铁道电气化,机车车辆,桥梁隧道留下种子发展下来的。

heinzmann 发表于 2025-8-30 09:14:37

本帖最后由 heinzmann 于 2025-8-30 09:39 编辑

七十年代内迁四川,部分师资力量再次流失。但是在峨眉山沟里面办学,培养出科学院院士翟婉明、丁荣军、李树深,工程院院士秦顺全、高宗余、何华武、卢春房、何川,以及十几位勘测设计大师。

heinzmann 发表于 2025-8-30 09:23:38

本帖最后由 heinzmann 于 2025-8-30 09:40 编辑

现在工程院中,土木建筑学部校友有秦顺全,高宗余,卢春房,何川,任辉启等人。今年的院士评选,成都办学毕业的校友应该还会有人成为院士。

潍炜168 发表于 2025-8-30 12:44:40

二师兄 发表于 2025-8-29 16:09
唐山交大的土木给谁呢

就是现在西南交通大学,一直保留,土木是三校合并时交大唐山主打的就是铁道建筑,交大北京铁路管理,交大本部铁道机电,本部土木搬迁至唐山,交大土木后来重建,和唐山交大都是土木牛校,52年院系调整至同济,同济土木建筑专业崛起。

萌萌的小猫 发表于 2025-8-30 12:47:45

潍炜168 发表于 2025-8-30 12:44
就是现在西南交通大学,一直保留,土木是三校合并时交大唐山主打的就是铁道建筑,交大北京铁路管理,交大 ...

李国豪,叶雪安毕业于同济

changwu 发表于 2025-8-30 14:21:53

罗云平: 辽宁凤城人。1935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后获德国柏林高等工科大学特许工程师、汉诺威大学工学博士。1939年任同济大学工学院教授兼土木系 主任。后任台湾成功大学校长,教育部长;
夏舜参:14岁考入哈工大预科,15岁升本科,毕业后考取本校研究生,后官费留学,23岁获柏林工业大学博士学位,是拿到德国博士学位的第十二个中国人。1940年任同济大学土木系教授。

changwu 发表于 2025-8-30 14:41:23

罗云平、夏舜参2位哈工大校友,均在23岁时获得德国大学博士学位。罗云平24岁时出任同济大学土木系主任(1939-1944)。

萌萌的小猫 发表于 2025-8-30 15:31:16

本帖最后由 萌萌的小猫 于 2025-8-30 17:23 编辑

changwu 发表于 2025-8-30 14:41
罗云平、夏舜参2位哈工大校友,均在23岁时获得德国大学博士学位。罗云平24岁时出任同济大学土木系主任(193 ...
那个时候国内工科国外读博士比理科更能在年轻时候毕业,理科要训练定量分析,还要做高等实验,工科中等科甚至高小毕业毕业就可以学习了,理科必须经过高等科预之类

春华秋实 发表于 2025-8-30 17:55:52

liuxiaoran 发表于 2025-8-30 09:18
解放前土木最强的是上交和唐交,唐交是前期强,上交是后期强,例如土木院士中,40年代上交毕业的院士全国遥 ...

不懂就不要瞎BB,40年代同济大学谈不上土木多强,但也不差,一直到解放初也没什么大型工程。同济大学叶雪安1929年土木工程毕业,解放初一级教授,如果不是去武汉文革被斗自尽……;李国豪1936年同济大学土木工程毕业,解放初一级教授,1955年第一批中科院士。顺便说一句,上交52年调入同济大学的没一个一级教授。孙均院士还是大厦大学并入上交,来同济还是刚毕业助教,其他几个还是学生,被同济大学李国豪院士海纳百川,唯才是举培养起来的院士,他们自己都视李为恩师。1932年同济成立中国第一个测绘系,测绘院士许多是叶雪安教务长40年代在四川李庄请的教授,如夏坚白(后来担任同济校长),王之卓(去交大未获任用又来同济),陈永龄,方俊都是校友院士。

Walton 发表于 2025-8-30 18:36:19

changwu 发表于 2025-8-30 14:41
罗云平、夏舜参2位哈工大校友,均在23岁时获得德国大学博士学位。罗云平24岁时出任同济大学土木系主任(193 ...

罗云平于1949年前往台湾,开始了他在台南工学院的教学生涯,不久后被任命为院长,这一角色使他在台湾高等教育界的地位进一步提升。1959年,他被借调至“教育部”高教司长的职位,凭借其卓越的能力和领导力,他在教育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1971年,他被提升为“教育部长”,这一职务标志着他在教育管理领域的权威地位。
在担任“教育部长”期间,罗云平继续致力于教育改革和提升,他的贡献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翌年,他受聘为“总统府国策顾问”,并兼任中兴大学校长,展现了他在教育和政策制定方面的多重角色。

heinzmann 发表于 2025-8-30 21:05:07

春华秋实 发表于 2025-8-30 17:55
不懂就不要瞎BB,40年代同济大学谈不上土木多强,但也不差,一直到解放初也没什么大型工程。同济大学叶雪 ...

方俊院士毕业于唐交,设计了母校唐山交大校门(西南交通大学沿用),后来方院士去清华任教,将此校门依比例缩小,是为清华现在著名的二校门。

萌萌的小猫 发表于 2025-8-30 21:05:16

liuxiaoran 发表于 2025-8-30 09:18
解放前土木最强的是上交和唐交,唐交是前期强,上交是后期强,例如土木院士中,40年代上交毕业的院士全国遥 ...

这个评价中肯,解放前土木最强的确实是交大和唐交,不过这两个也是土木办的最早的,特别是唐交,应该说,在其它因素都相当的情况下,强弱和办学先后还是有点关系的

changwu 发表于 2025-8-31 03:49:47

哈工大土木系1920年代的毕业生中还有一位风云人物,关永山教授。1929年留学德国,获工学博士及德国国家工程师称号,因为学业优秀,获德国时任总经理希特勒接见,并亲授荣誉证书。后任台湾大学土木系教授。

changwu 发表于 2025-8-31 04:10:29

这是哈工大老校友孙运璇先生珍藏的老照片,1929年10月5日欢送关永山、杨葆霖同学赴德深造留念。
2000年6月孙运璇先生返校参加母校建校80周年校庆,亲手把这张照片交给哈工大杨士勤校长,现保存于哈工大博物馆。
孙运璇(1913年-2006年),山东蓬莱人,台湾著名政治家。1934年以全校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后任台湾交通部长,经济部长,行政院长,是台湾经济腾飞的主要推手之一。





changwu 发表于 2025-8-31 04:31:48

孙运璇先生在哈工大的毕业照:民国二十三年,以最优秀成绩,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



tianya2088 发表于 2025-8-31 06:47:03

本帖最后由 tianya2088 于 2025-8-31 06:48 编辑

changwu 发表于 2025-8-31 04:10
这是哈工大老校友孙运璇先生珍藏的老照片,1929年10月5日欢送关永山、杨葆霖同学赴德深造留念。
2000年6月 ...
当年这些能在哈工大读书的中国人,他们家得多有钱啊,当年的学费太太太贵了,这些可能是所有在哈工大的中国学生吧???

熊升树 发表于 2025-8-31 07:13:14

所有学校都可以是土木强校

春华秋实 发表于 2025-8-31 09:34:01

有的傻逼,自己主动挑衅,抹黑他校,我不过是以事实为据反驳。抗日80周年纪念,回忆历史,温故而知新。同济大学校园被日本鬼子轰炸就是因为校内有军工研制,校园被毁,筚路蓝缕,六迁学校,师生踊跃报名参军抗日、马革裹尸,人数高校第一!谁会像日汪蒋三姓家奴,保命要紧,还搞什么排名。为了响应国家召唤,医学院,测绘学院西迁援汉,知名的老教授,包括裘法祖院士妻子是德国人都克服困难前赴后继。那像有的校顽固坚留上海。搞什么奇葩双标,在自己校上一年学的,都计算是他唯一校友。那怕在合并后他校读4年,外加研究生,安排出国留学的也不算他校的。也难怪,蛤蟆精也是这么算的。至于同济大学,早有领导人用三个一百年结论了。

qtch 发表于 2025-8-31 16:21:32

liuxiaoran 发表于 2025-8-30 21:16
唐交可惜了,早年直接到成都,怎么也是西南顶流。被峨眉山毁了

唐山交大去了峨嵋变成西南交大,当初土木底子还是很厚,江湖人称老牌帝国主义。主要是自己管理层太烂,打压自己的牛人,弄死、挤走了很多大牛。后来因为打压大牛,搞得行业内名声差,连续多年评不上新增博士点。

春华秋实 发表于 2025-8-31 17:00:27

其实原来所谓中研院士,改革开放前中科院士,除出国留学回来的水平高一些,由于中国长期科教落后,经济建设重点工程一穷二白的。就是编教材,写点论文,凭资历。解放初土木工程规范(混凝土设计规范,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规范等)原来是苏联移植来的,预应力砖混结构也是学苏联的,根本不抗震,造成1976年唐山大地震,2008年汶川地震均死了几十万人。除钱塘江大桥,58年武汉长江大桥苏联设计的,茅以升技术总顾问,李国豪顾问。南京长江大桥才是中国人设计的,李国豪是技术总顾问兼设计。由于武汉长江大桥竣工万人上桥造成晃动,南京长江大桥加宽桁梁4m,钢材多用4000多吨,还是李国豪文革时期研究从理论上解决的。李国豪当年对桥梁技术难题安排几位专攻:项海帆研究风(后来是葛耀君继续),范立础研究抗震,孙均研究地质地下工程,石洞主攻电算,也就是计算机软件。现在多少一桥飞架南北?珠港澳桥隧工程,高层建筑,土木工程科研技术建造技术世界一流。

萌萌的小猫 发表于 2025-8-31 17:53:53

春华秋实 发表于 2025-8-31 09:34
有的傻逼,自己主动挑衅,抹黑他校,我不过是以事实为据反驳。抗日80周年纪念,回忆历史,温故而知新。同济 ...

土木工程学科跟轰炸有什么关系呢?那时候又不需要高端的设备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真正的土木强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