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成立东昇聚变,即将成为聚变领域国内最大黑马
东昇聚变:2025年7月依托复旦大学在上海成立,致力于发展基于“氘-氦3”为燃料的强磁场小型化聚变电站技术。其核心技术团队来自于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专业科研院所以及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大学、美国能源部下属国家实验室、德国马普所等具备海外留学和工作经历的尖端人才,均是国内外可控核聚变领域的专家,具有丰富的大型聚变装置的工程管理和实验运行经验。核心团队里面,有已经官宣的大牛,也有刚刚从北京大学加盟的助理教授。而且公司里面待遇可能是目前聚变公司里最好的,而且复旦要发挥新工科优势,大力投入AI for fusion。
估计,会成为新的世界级核能高地。 估计搞不过交大张杰院士团队:
张杰院士:三步走,2045建成上海首个聚变商业电站
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所长、中科院院士张杰在浦江创新论坛提出,计划通过 “三步走” 策略,2045 年在上海建成首个聚变商业电站:2026-2030 年验证激光聚变实践堆技术,2031-2035 年开展工程演示,2045 年实现商业运行。
其指出激光约束聚变进展快于磁约束聚变,美国 2022 年已实现激光聚变点火;中国团队近 6 年在神光二装置完成 11 轮实验,聚变三乘积达 1.5×10²¹,加热效率高且可控,拟 2028 年实现点火,建成的百万千瓦级电站可满足 200 万人口城市用电。
上海有望建第一座激光聚变能电站,2045年商业运营,成本只有美国一半 | 浦江创新论坛
上海科技 2025年09月21日 16:01
在今天举行的2025浦江创新论坛主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所长张杰在题为“用激光聚变点亮未来”的报告中透露,他的团队已于2024年底在嘉定启动研究基地建设,希望通过三步走,能建设第一座聚变能电站,于2045年实现商业运营。运用团队提出的点火方案,最终发电成本将只有美国聚变发电的一半。
“2022年12月5日,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激光聚变净增益。”张杰说,这标志着人类即将迎来终极能源——聚变能的能量密度是化石能源的百万倍,燃料来源近乎无限,而且没有放射性,运行绝对安全。“从1972年开始,美国和全世界科学家,都在追求核聚变的输出能量大于输入能量,终于用50年时间跨过了这一步。”
实现这一目标的是世界上最大的激光聚变装置——美国国家点火装置(NIF),这是人类工程技术的极限。在实现了这一目标后,美国科学家除了提高增益效益外,开始对高重频技术研发。张杰透露,目前NIF的增益已达到4倍,按照美国聚变能发展路线图,将于2045年实现商业运行,每个千万瓦时成本将低于现在所有其他能源。“美国NIF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功,但遇到两个本征物理困难,即效率特别低、不稳定,其问题在于,压缩和加热同时进行的技术路线。”张杰说,自己在1997年提出了一个“先压缩、后加热”的聚变技术路线,可以让聚变过程更加高效、可控。在过去6年,张杰带领团队进行了11轮大型物理实验,解决并验证了所有重要物理问题,他们使用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的“神光2”升级装置。“在刚结束的第11轮实验中,我们的聚变三乘积是除了美国NIF团队之外,世界上最高的。预计于2028年可实现点火。”张杰还提到,在实现点火后,他们一方面要提高增益,一方面要提高重复频率,“目前美国瞄准10赫兹,我们希望直接达到50赫兹,对发电而言,重复频率越高越好”。他透露,在这一最关键的50赫兹同频激光驱动技术上,他们正在进行5个方面的关键技术突破,现在已经有了长足发展。2024年11月17日,张杰团队在光机所北区启动研究基地建设,“我们将通过三步走,在上海建设第一个聚变能商业电站。”
张杰说,他们预计在2030年前后,实现激光聚变实验堆的所有关键技术研发,从2031-2035年开始进行激光聚变堆的工程研制,最终希望在2045年达到商业运行的目的。“我们的技术方案与美国相比,各有优势和困难。”张杰说,他们的方案增益效率更高,而且增益越高,相对的激光驱动能量百分比占得更低,更有利于激光聚变电站的建造。
聚变能电站性能最终要表现在电价上。张杰说,到2045年,美国聚变能的电价预计为0.37元/千瓦时,“而我们是他们的一半”。此外,激光聚变能源可以带动的上中下游产业链可以达到万亿以上。张杰认为,过去三次工业革命,大幅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它们的底层逻辑都在于能源进步,“而相比过去三次工业革命,聚变能将在更大程度上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我们已经走过了激光聚变的至暗时刻。”张杰说,我们何其幸运,生在一个能够梦想并且能够成就梦想的时代。“我们的梦想是用激光聚变点亮未来,迎接聚变能时代的到来,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中华民族的贡献。”
来源:文汇报 上观新闻
DFL 发表于 2025-9-25 21:36
估计搞不过交大张杰院士团队:
张杰院士:三步走,2045建成上海首个聚变商业电站
毕竟张杰老了 DFL 发表于 2025-9-25 21:36
估计搞不过交大张杰院士团队:
张杰院士:三步走,2045建成上海首个聚变商业电站
不同的技术路线,张杰是激光,传统的是磁约束 核聚变是交大张校这几年的工作重点,也花了不少心血,复旦杀出来和交大争,看看结果如何,金想法多下手快,马余刚也有实力和资源,二校很难合作共赢 感觉复旦同济的密月期好像过去了 本帖最后由 jojojo123 于 2025-9-26 08:55 编辑
ybc123456 发表于 2025-9-25 22:50
核聚变是交大张校这几年的工作重点,也花了不少心血,复旦杀出来和交大争,看看结果如何,金想法多下手快, ...
有什么不能合作共赢的。张杰校长投入心血,肯定不是为了要和谁争打败谁。能做出成果就好,如果做出成果需要和谁合作,那就合作就好了。 ybc123456 发表于 2025-9-25 22:52
感觉复旦同济的密月期好像过去了
有什么蜜不蜜月的,难道要结婚合并了吗?又不结婚,度什么蜜月,该干嘛干嘛呗 不管是哪家,其实都是骗钱的,根本无法商业化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