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爱吃饭 发表于 2025-9-25 21:27:29

复旦近两个月的人才引进 堪称可怕

中科院天津的张学礼、山东大学青岛的汤亚杰、云南大学张建、阿里巴巴印卧涛、北京大学饶毅,均已经入职,复旦这次挖人速度太可怕。

另外,还有一些不算大牛但是同样让人兴奋的小牛,比如北大郭志彬也来了~

加上应汉杰院士助力复旦,挂帅国家生物技术学院,配合汤亚杰和张学礼,可以说,是王炸组合。

这才叫重铸复旦荣光,壮哉我金将军,了不起!

DFL 发表于 2025-9-25 21:31:56

引进全职院士太少,和前任引进的60后50后院士相比,差太远了

草莓爱吃饭 发表于 2025-9-25 21:38:34

DFL 发表于 2025-9-25 21:31
引进全职院士太少,和前任引进的60后50后院士相比,差太远了

可能也是前任引进一堆老头发现没啥用吧。还是这些人又便宜又有用

DFL 发表于 2025-9-25 21:52:36

草莓爱吃饭 发表于 2025-9-25 21:38
可能也是前任引进一堆老头发现没啥用吧。还是这些人又便宜又有用

五六年前的60后院士,相当与现在的70后院士。1968年的马余刚,接替杨福家撑起了复旦核物理和现代物理研究所,现在才有基础引进团队搞核聚变;1962年的张人和、1954年的穆穆创建了复旦大气海洋学科(引进那年,全国七十岁以下大气院士只有三个,两个在复旦,其中一个只有55岁),这两位60后院士在引进后都当了复旦副校长。1964年的刘明是集成电路学院院长和唯一院士,否则在周鹏选上院士之前,微电子一直院士光头。1957年的王义政当选院士当年就到了复旦,现在接替段树民当院长,挺好的安排。1957年的柴洪峰是复旦计算机唯一院士,虽是搞金融信息系统的,但总比没有好。1965年的麻生明院士,到复旦全职那年只有49岁,但一直没被重用挺奇怪,还好已经11年了没再被挖走。

不说五六年前,就是现在,1957年的院士还是争着抢着给院长职务,1967年的杰青要被嘲笑是老年人。再弱的院士也轻松引进、自带三五个杰青,根本不是绝大多数杰青可以碰瓷的。

peak9918 发表于 2025-9-25 21:52:44

牛逼。看过两年的成果吧。之前旦旦被焦大给搞的乌烟瘴气的,搞的一股子小资气息。

peak9918 发表于 2025-9-25 21:54:47

DFL 发表于 2025-9-25 21:52
五六年前的60后院士,相当与现在的70后院士。1968年的马余刚,接替杨福家撑起了复旦核物理和现代物理研究 ...

说的在理。加油吧复旦。脱下长衫,撸起袖子加油干!!看好你

草莓爱吃饭 发表于 2025-9-25 21:55:46

DFL 发表于 2025-9-25 21:52
五六年前的60后院士,相当与现在的70后院士。1968年的马余刚,接替杨福家撑起了复旦核物理和现代物理研究 ...

也不是每一个院士都有这个能量,马余刚属于非常有能量的。希望金校长一两年后让位给他 引进马余强和封东来两个院士,一举振兴复旦新工科和物理学科。

DFL 发表于 2025-9-25 21:56:36

peak9918 发表于 2025-9-25 21:52
牛逼。看过两年的成果吧。之前旦旦被焦大给搞的乌烟瘴气的,搞的一股子小资气息。 ...

这锅应该是杨玉良,再早是杨福家

a4633464 发表于 2025-9-25 21:57:39

各院系都下了引进人才的任务,但总体还是国内兄弟院校多

DFL 发表于 2025-9-25 22:12:36

草莓爱吃饭 发表于 2025-9-25 21:38
可能也是前任引进一堆老头发现没啥用吧。还是这些人又便宜又有用

新成立的学敏研究院,主要引进年轻的、海外海内的青年人才,目前最有意思的是请了Springer Nature的副总裁杨晓虹做执行院长,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有点像企业职业经理人的感觉(李平捐建这个研究院的405万股宁德时代股票,目前市值已超过16亿元)

杨晓虹
施普林格·自然集团政府及学术事务副总裁。于2008年在细胞出版社开始从事科技出版,曾出任《癌细胞》执行主编、《细胞》代执行主编等职,是施普林格·自然与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共建开放科学联合实验室的共同创始人之一,致力于推动科技创新和国际对话交流。
早期简历:杨晓虹(Helena), ‍‍‍美国冷泉港实验室与石溪大学共同培养博士,于2018年10月加入施普林格·自然集团(Springer Nature),目前担任负责与大中华区学术与政府相关事务的副总裁及Nature portfolio的执行主编。她是Springer Nature出版委员会成员、公共政策领导小组成员及总编辑顾问组成员。

复旦大学学敏高等研究院、学敏自然科学研究基金理事会首次会议召开

复旦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
2025年09月05日 17:08

日前,复旦大学学敏高等研究院(下文简称“学敏研究院”)理事会第一次会议暨复旦大学学敏自然科学研究基金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复旦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力,复旦大学校董李平、廖梅夫妇,常务副校长、上海复旦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许征,校长助理、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彭慧胜,相关理事和有关单位负责人出席会议,围绕学敏研究院建设规划、基金管理运营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彭慧胜主持学敏研究院理事会会议。学敏研究院执行院长杨晓虹从战略定位、体系建设、人才发掘和预算规划等方面,汇报工作规划和当前进展。明确以打造世界顶尖基础研究和交叉研究机构为目标,聚焦重大原创成果;重点构建优越科研生态体系,并强化与校内院系的协同合作;计划建立全球顶尖青年科技人才遴选和支持机制等。

会上,理事会对汇报内容进行审议。李平提出,需实地全面调研全球顶尖机构以积累丰富的一线经验,同时借鉴企业战略制定经验来为学敏研究院设定清晰的目标,希望学敏研究院的科研办公空间借鉴学*海内外顶尖研发机构的先进经验,为青年科学家们提供更充分的交流讨论空间。

金力在审议中指出,学敏研究院作为复旦大学推动基础研究突破的重要平台,必须始终坚持长期主义,恪守创新初心,以更高标准、更远视野推进建设。他强调,要持续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不仅要主动“走出去”,更要积极引进国际顶尖学者,真正实现“请进来”,推动师资和学生的国际化,面向全球吸引最优秀的人才,构建高水平、国际化的人才梯队,为国家乃至世界科技发展贡献复旦力量。

我来看大家吹牛 发表于 2025-9-25 22:15:04

草莓爱吃饭 发表于 2025-9-25 21:55
也不是每一个院士都有这个能量,马余刚属于非常有能量的。希望金校长一两年后让位给他 引进马余强和封东 ...

不知道你们为什么这么期待封东来回来?他当上院士之后也没见回复旦兼职,我猜他对复旦的感情并没有那么好,对复旦也不可能尽心尽力的,所以我一点也不期待他回来,甚至害怕他回来当校长

DFL 发表于 2025-9-25 22:26:32

我来看大家吹牛 发表于 2025-9-25 22:15
不知道你们为什么这么期待封东来回来?他当上院士之后也没见回复旦兼职,我猜他对复旦的感情并没有那么好 ...

物理系兼职是有的,但回复旦不大可能。从年龄看,马余刚抓紧接常务副校长再接校长,1976年的彭慧胜再接下一任,梯队已经有了

peak9918 发表于 2025-9-25 22:30:00

别老想着内部提拔当校长,要引进外部新生力量。

Mxo 发表于 2025-9-25 22:39:00

DFL 发表于 2025-9-25 22:26
物理系兼职是有的,但回复旦不大可能。从年龄看,马余刚抓紧接常务副校长再接校长,1976年的彭慧胜再接下 ...

你旦需要空降一位新工科院士做校长,最好还是对你旦有点感情的那种

草莓爱吃饭 发表于 2025-9-25 22:42:46

Mxo 发表于 2025-9-25 22:39
你旦需要空降一位新工科院士做校长,最好还是对你旦有点感情的那种

最需要的是计算机的,如今计算机虽然有姜育刚在默默发育,比起其他大学的周志华之类的,还是差点意思

还是需要一个计算机王炸大牛+计算机年轻一点的院士相互配合。

微电子有了刘明不错,但也还需要多几个有本事候选院士的。目前就一个

农学博士 发表于 2025-9-25 22:47:40

草莓爱吃饭 发表于 2025-9-25 22:42
最需要的是计算机的,如今计算机虽然有姜育刚在默默发育,比起其他大学的周志华之类的,还是差点意思

还 ...

把孙凝晖和陈海波挖来就可以了

DFL 发表于 2025-9-25 22:51:11

Mxo 发表于 2025-9-25 22:39
你旦需要空降一位新工科院士做校长,最好还是对你旦有点感情的那种

难,那要请上海书记推荐清华的年轻工科院士了,历史上清华北大毕业生还没有在复旦当一把手的,关系最密切的应该是林克了:
林克(1923~2011),又名袁溥。江苏如皋人。
1940年11月至1941年3月,在抗日军政大学盐城五分校学*,随后加入新四军。
1974年12月至1977年5月,任南京工学院党核心组组长、革委会主任。
1982年7月至1984年2月任清华大学党委书记。
1984年3月至1990年8月,任复旦大学党委书记、校务委员会副主任。
1996年2月离休。2011年12月27日4时05分,中国共产党党员、复旦大学正局级(享受副部级医疗待遇)离休干部,复旦大学原党委书记林克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华东医院去世,享年88岁。

DFL 发表于 2025-9-25 22:59:38

农学博士 发表于 2025-9-25 22:47
把孙凝晖和陈海波挖来就可以了

不管哪个学校哪个领导能引进这两位,那真王者。孙凝晖1968年出生于上海普陀,在安徽长大,当过中科院计算技术所所长,正局级相当于常务副校长,安排副校长都亏了,现在国科大当计算机学院院长。

明月高悬 发表于 2025-9-25 23:14:16

DFL 发表于 2025-9-25 22:59
不管哪个学校哪个领导能引进这两位,那真王者。孙凝晖1968年出生于上海普陀,在安徽长大,当过中科院计算 ...

孙凝晖名声不好吧,小心负面

yyyy 发表于 2025-9-26 00:50:36

DFL 发表于 2025-9-25 21:52
五六年前的60后院士,相当与现在的70后院士。1968年的马余刚,接替杨福家撑起了复旦核物理和现代物理研究 ...

指着中科院薅啊,还都是不一样的所,还知道不能一次性薅光

SmithArno 发表于 2025-9-26 06:16:17

汤亚杰来我大江湾并不是什么好事,已经很多年没啥产出了

SmithArno 发表于 2025-9-26 06:16:52

听说马院士团队引进了重大的杰青吴兴刚

SmithArno 发表于 2025-9-26 06:17:40

近两个月入职的,还有从南开引进的孙忠明,这是个大牛,还在学术巅峰期

舵手 发表于 2025-9-26 08:31:23

高校转会,无需交纳转会费,太划算的买卖

SmithArno 发表于 2025-9-26 08:43:35

将来可以尝试新进数学本科校友,南开张伟平院士。张院士在上海出生,心系母校,推荐的王国祯来复旦,现在似乎都要拿国奖了

intelling 发表于 2025-9-26 09:50:13

全是国内的啊?
要多从国外引进啊,华人非华人都行啊
国内总觉得有点挖墙脚的意思,虽然人才流动都是自由的

九天舞 发表于 2025-9-26 10:11:01

以前还引进了搞通信的余少华院士

nideduoqing 发表于 2025-9-26 10:23:10

SmithArno 发表于 2025-9-26 06:16
听说马院士团队引进了重大的杰青吴兴刚

保真吗?重大物理刘雳宇,吴兴刚都被复旦挖了,真被挖到大动脉了。

yxl1218 发表于 2025-9-26 10:31:24

据传汤在学生和博后中的风评极差,跳槽也不是第一次

jjjyyyhhh 发表于 2025-9-26 11:02:47

nideduoqing 发表于 2025-9-26 10:23
保真吗?重大物理刘雳宇,吴兴刚都被复旦挖了,真被挖到大动脉了。

应该是以讹传讹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复旦近两个月的人才引进 堪称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