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校友李熙谋创立浙江大学工学院
交大校友李熙谋,为浙大未来一百年工科的发展,谋定大局,指明方向。李熙谋(1896—1975),字振吾,浙江嘉善西塘镇人,是中国近代教育家和电机工程专家。他早年毕业于上海工业专门学校电机专业,1916年考取浙江官费赴美留学,先后获麻省理工学院电机工程硕士学位和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23年回国后,他致力于中国工程教育的发展,尤其在浙江大学工学院(国立第三中山大学工学院的前身)创立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主要贡献
1.担任首任院长并领导创立:1927年10月,浙江公立工业专门学校改组为国立第三中山大学(浙江大学前身),李熙谋被任命为工学院首任院长。他从零起步,着手规划和开设工学院的核心专业,包括电机工程、化工等系科,为工学院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一时期,工学院迅速从地方性学校转型为国立高等工程教育机构。
2.延聘名师,提升师资力量:李熙谋坚信“人才主义”,注重师资建设。他多方延聘国内外知名学者,如电机系的吴玉麟、顾毓坊、曹凤山、倪俊等教授,化工系的李寿恒等。这批一流师资的引进,使工学院迅速成为国内工程教育的重镇。 到1928年校名改为国立浙江大学时,工学院已具备高质量的教学团队。
3.改革课程制度,提高教学质量:他推行严格的“先修学程”制度,要求学生必须先通过基础课程(如物理、数学、应用力学)才能修读专业课,不及格者不得通融。这一措施虽导致毕业率较低(入学时一半学生难以毕业),但显著提升了毕业生质量,在当时国内高校中较为罕见。 此外,他强调师资、图书、校舍“三要素”,以师资为首,推动工学院的全面建设。
4.兼顾行政,推动基础设施:作为院长,他还兼任浙江省电话局局长和广播电台台长,利用专业知识(如电信工程)筹建杭州自动电话系统和全省长途电话网,为工学院节省资源(如提供车辆),并提升了学校的声誉和影响力。
李熙谋的努力,使浙江大学工学院在成立初期就确立了“求是”学风和高标准的工程教育传统,对中国近代工程科技人才培养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于1927年春曾短暂担任浙江公立工业专门学校校长,此后专注于工学院,直至其教育生涯后期。 他的贡献,不仅限于创立阶段,还延伸到工学院的早期发展与现代化转型。
浙大工学院的创院院长李熙谋聘请的创院教授。吴玉麟、顾毓坊、曹凤山、倪俊,李寿恒,除了一位顾,其余均为交大校友。交大校友为创立浙大工学学科,鞠躬尽瘁。 谁封的帖子,麻烦出来解释一次,谢谢。 这还用问,这个论坛不就这点破事 李熙谋是浙江大学工学院首任院长,对浙大工科早期的发展有相当大的贡献,不过1927年浙大工学院不是新建的,而是由浙江公立工业专门学校改组而来,因此用“创立”一词不妥。浙大工科的真正创始人和首任掌门人是留学日本的许炳堃。
1920年秋,浙江省立甲种工业学校升格为浙江公立工业专门学校,校长仍由许炳堃担任。专门部设电气机械科和应用化学科(后改称电机工程科和化学工程科); 学制定为4年,其中预科1年,本科3年;当 年招收新生100余人。原有甲种工业学校由工业专门学校附设,新招甲工学生改称甲种讲*班,艺徒改称乙种讲*生。第二年起,专门学校预科分为2种,以入学考试的数学分数为分组的标准:40分以上的入1年制的预科,不到40分的入2年制的预科。
1922年至1923年5月,许炳堃校长赴欧美考察教育与实业。返校后,更改学制,将专门部本科修业年限改为4年,预科1年,本科毕业优等的授予学士学位;对于前3届工专毕业生,凡各科成绩均在75分以上、总平均分数在90分以上的也授予学士学位。
1923年下半年,许炳堃患病颇重,终因健康关系辞去校长职务。继任校长经许推荐、省政当局批准,由徐守桢担任。
1927年初,国民革命军到达浙江后,徐校长辞职。同年4月,新任校长李熙谋到任,7月南京国民政府决定试行大学区制,8月改组浙江公立工业专门学校为第三中山大学工学院,李任院长。
cryogenics 发表于 2025-10-7 20:15
李熙谋是浙江大学工学院首任院长,对浙大工科早期的发展有相当大的贡献,不过1927年浙大工学院不是新建的, ...
上次向你请教,你一直没回答,有什么隐晦吗,浙江省立甲种工业学校是源自哪里,又是什么时候成立的呢 春暖人间 发表于 2025-10-7 20:35
上次向你请教,你一直没回答,有什么隐晦吗,浙江省立甲种工业学校是源自哪里,又是什么时候成立的呢 ...
你是嗡嗡的马甲吧?对你这种受害妄想症+躁狂抑郁症患者,我的态度是——爱理不理! 蔡昌年,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24年毕业于浙江省公立工业专门学校 (浙大工学院前身),中国大电网调度管理体制的主要奠基人之一,曾任哈工大电机系主任。
刘鼎,被誉为“兵工泰斗”,1920年考入浙江省立高等工业学校电机科学*。50年代初任重工业部副部长、兵工总局局长。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以后,历任第一、第二、第三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又兼任航空科研院院长,航空工业部顾问等职;
宋侃夫,中国红色电波之父,1924年考入浙江大学前身浙江公立工业专门学校学*,曾任湖北省委常务书记、中华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