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南华批“唯顶刊论”:顶刊崇拜正在阻碍中国科研创新
席南华批“唯顶刊论”:顶刊崇拜正在阻碍中国科研创新文|《中国科学报》记者孙滔
“你工作的价值并不取决于你发表在哪个期刊上。”
2025年9月,面对《中国科学报》记者关于国内追捧顶刊风气的提问,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家席南华的回答掷地有声。他指出,当前国内学术界在追求顶刊文章的过程中,忽视了科研工作的本质价值,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过于依赖这样的学术指标反而阻碍了科学研究的健康发展。
席南华来源:中国科学院大学公众号
顶刊崇拜为何盛行
席南华强调,科研工作的真正价值,应由学术贡献来衡量,而非发表平台。他说,“很多非常有名的研究,如菲尔兹奖得主约翰·格里格斯·汤普森的研究,主要发表于较为普通的杂志上,甚至苏联的许多重要数学成果也并未在顶级期刊上发表。”
汤普森与数学家瓦尔特?法伊特合作证明的法伊特-汤普森定理,长达255页,发表于《太平洋数学期刊》——该期刊并非数学领域的四大顶刊之一。
席南华进一步剖析“唯顶刊论”盛行的根源,认为其既与当前科研评价体系的导向有关,也受部分研究者缺乏学术自信与自尊的影响。发表在顶刊虽能证明论文达到一定质量并获同行认可,是学术界的荣誉,但过度追捧使其沦为“表面化”和“指标化”的工具,背离了科研本质。
他坦言,在过去的特定时期,追求顶刊曾对我国科技发展有一定推动作用,但如今其负面影响已愈发突出——以期刊等级评判科研优劣的做法,既造成学术“内卷”,也阻碍了科研创新,与当前我国科技发展需求严重不符。
改革科研评价体系:从数学学科出发
在批判“唯顶刊论”之余,席南华更聚焦于改革路径,尤其从数学学科的实践出发,提出了破局思路。他强调,改变“唯顶刊论”的现状,绝非单个学者或学院能孤军奋战。
改变正在发生。席南华分享了近期的一个积极案例:今年3月,针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数学项目申请中要求标注“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的问题,基金委数理科学部专家咨询委员会提出了修改意见。他说,在数学领域,这种作者标注文化并不普遍,强制要求会带来不必要的困扰。经过沟通,自然科学基金委最终采纳了这一意见,修改了相关规定。
除了推动具体政策调整,席南华还透露,中国数学界正在撰写一份白皮书,旨在全面系统揭示我国数学发展中的不利因素,包括不合理的评价体系与人事部门的规定。他呼吁,“改变这个局面还是要通过学术组织的力量,要靠我们学术界自己努力一步步来。” 席南华,1963年生,广东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家。2005年获中国数学会陈省身数学奖,200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曾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上海科技大学副校长,现任中国数学会理事长。
1981年毕业于湖南怀化师范专科学校(现怀化学院)数学科。1985年、1988年先后获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硕士、博士学位,并于1988年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陈省身数学奖、首届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等。现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院长。
席南华分享了近期的一个积极案例:今年3月,针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数学项目申请中要求标注“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的问题,基金委数理科学部专家咨询委员会提出了修改意见。他说,在数学领域,这种作者标注文化并不普遍,强制要求会带来不必要的困扰。经过沟通,自然科学基金委最终采纳了这一意见,修改了相关规定。 不上清华北大也不代表就做不了学术,这个席院士就是明证 在学界能形成共识就好了。 申报世界数学大会的事怎么样了?
数学会出头了吗
那博士毕业能三篇四区毕业不? 请他点评一下数学领域的高被引学者 他说的科研是科学研究还是技术研究,技术领域从来没有顶刊崇拜,真正的领先技术都不发论文,保密起来。 本帖最后由 yz123 于 2025-10-11 09:22 编辑
只是不唯顶刊,也就是说顶刊还是要有,只不过在顶刊的基础上还得有代表成果 研究做深做透,尽量把文章发在顶刊上,就好比高中生好好学*,力争考上名牌大学一样。这种“卷”是必要的,也是有益的,有啥可指责的呢? 席南华1981年湖南怀化师专毕业,心有不甘,于是拼一拼,卷一卷,考上了重点高校华东师大的研究生,并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接着又去中科院数学所做博士后,这不也是明显的“名校崇拜”吗?跟“顶刊崇拜”本质上有啥区别呢? 无论是名校崇拜,还是顶刊崇拜,本质上就是追求卓越,没有什么可指责的。 cryogenics 发表于 2025-10-11 10:13
无论是名校崇拜,还是顶刊崇拜,本质上就是追求卓越,没有什么可指责的。 ...
是啊,谴责清北985崇拜,上央视上人民日报崇拜,奥运金牌崇拜,都是一个道理。 批判名校崇拜,批判SCI 崇拜,批判帽子崇拜,批判顶刊崇拜,好像都批判掉就能遥遥领先似的。 渣渣龙 发表于 2025-10-11 10:42
批判名校崇拜,批判SCI 崇拜,批判帽子崇拜,批判顶刊崇拜,好像都批判掉就能遥遥领先似的。 ...
批判院士崇拜,批判中国科学报崇拜 什么东西极端化就走向反面了,提出反“唯”是正确的,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就是正确的废话 董老师 发表于 2025-10-11 07:52
申报世界数学大会的事怎么样了?
数学会出头了吗
这事席南华真该给个说法,中国数学会不能当缩头乌龟 从上到下都这个风气,提起清北都肃然起敬,神话了没办法 顶刊崇拜,在院士崇拜面前啥也不是。随便问一个人,你要10篇顶刊,还是要院士帽子?估计99%都会选院士帽子。 岳波 发表于 2025-10-11 08:38
那博士毕业能三篇四区毕业不?
中科院数学博士毕业可以不要论文 llivs 发表于 2025-10-11 11:42
中科院数学博士毕业可以不要论文
那为什么外审专家说创新性不足,就不能博士毕业呢?很多特别原创性的东西,外省专家也看不懂啊啊。自动加狗头 本帖最后由 congyun 于 2025-10-11 12:09 编辑
如果这话从马伟明,袁隆平,屠呦呦这些不靠论文帽子到处跑论坛只用科研结果改变国家现状的科学家嘴里说出来份量就会很高。
可笑的事每次恰恰是这些数物的论文院士们每次还要占据舆论高点,国家今天的科研地位和进步和你这些数学院士有一毛钱关系嘛,还大言不惭代表中国科研界。
于敏可以首算推演爆炸模型公式,土耳其数学教授贡献了华为5G长码编译,拿了国家的钱和名誉回头骂国家,国家如果功利科研,第一个就应该取消这些搞小圈子只会发论文的对国家民生毫无贡献的数理生院士们。 本帖最后由 llivs 于 2025-10-11 12:18 编辑
jiubajiuba 发表于 2025-10-11 11:48
那为什么外审专家说创新性不足,就不能博士毕业呢?很多特别原创性的东西,外省专家也看不懂啊啊。自动加 ...
外审专家看不懂的博士论文估计概率是0.00001%,没听说中国哪个博士论文这么牛。而且外审这套实际上就是美国的答辩委员会,拿博士学位总要有人评定吧,当然如果你是维德根斯坦那没啥说的 llivs 发表于 2025-10-11 12:16
外审专家看不懂的博士论文估计概率是0.00001%,没听说中国哪个博士论文这么牛。而且外审这套实际上就是美 ...
博士论文大部分所谓的专家应该都看不懂吧,论文一般都是给自己的博士审,而且花费的时间也不会超过1小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谁会看你的论文。 llivs 发表于 2025-10-11 12:16
外审专家看不懂的博士论文估计概率是0.00001%,没听说中国哪个博士论文这么牛。而且外审这套实际上就是美 ...
中国每年上百万的硕博毕业生,真没那么多专家和时间细看,都是随便看看摘要和代表性成果发在哪 本帖最后由 congyun 于 2025-10-11 12:28 编辑
那些默默付出真正对国家发展的核心科技做出巨大贡献而不能发论文混圈子跑论坛的科研工作者们有对论文至上发生声吗?
他们才是唯论文和小院高墙的受害者。我们的数理化生地学院士们到处做评委评这个评那个,春天西湖喝龙井,秋天企鹅岛作客,冬天去腾冲泡温泉,谈笑风生间俨然自己就是中国科研的代表和精英们,中国今天的成就哪些和数学物理生物有关系? 你们凭什么能代表中国科研界到处给人一奖定终身?
高铁,航母,特高压,新能源,稀土精炼,半导体制造,航天,航空航空卫星这些让中国站起来的行业哪里有你们的贡献?你们搞小众冷门到处宣传就是科学家精神,可要知道很多国防方向从开始立项就是注定几十年甚至百年都不会有结果和产出,但依然有人为之一生奋斗,为了验证不同的路线给正确的铺路,他们几乎就不能露面公众和发表任何论文,最后顶多高工退休,拿点退休金还有人骂。
希望有一天我们数学物理生物院士们可以骄傲的宣布用他们的成果和论文来制裁西方,而不是跪舔西方,不让留学开会就是断了科学的希望。
congyun 发表于 2025-10-11 12:26
那些默默付出真正对国家发展的核心科技做出巨大贡献而不能发论文混圈子跑论坛的科研工作者们有对论文至上发 ...
大力普及科学和技术的区别https://netbig.top/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9189&extra=page%3D1&mobile=2 cryogenics 发表于 2025-10-11 10:13
无论是名校崇拜,还是顶刊崇拜,本质上就是追求卓越,没有什么可指责的。 ...
搞理科,搞基础研究要有些自由而无用的精神,今年日本诺奖也说他崇拜庄子。
但是不要非黑即白。自由而无用这种精神要允许要呵护,但却不应该提倡。日本欧洲是不卷,有自由无用精神,但是美国很卷,很功利。哪边发展好,我们的目标是谁,还用问吗?
现在中国高校里面年轻人水平比老一辈高很多,具备国际竞争力。中国高校培养的学生在国内国外就业,都表现优异。这些事实,不需要诺贝尔去证明。
中国社会在进步,中国高校在进步,我们走在适合我们的道路上。诺奖有就有,无就无,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更宏观的自由而无用精神。 论文也好,成果也罢都是科研产出的一种形式和表现,最应该杜绝的是院士不应该是只看这个人聪明和个人能力,要和其真正的为国为民有实质行动,国家危难时刻能挺身站出来的精神挂钩。
不唯 老子天下第一就是院士的悖论,我天下第30为国戍守边关一辈子的才是科研界最需要的。疫情时期哪些生医院士们主动出来为国家开发疫苗和做出贡献有目共睹,“我是搞生物的,不是医学的”,转身就是当医学院院长和自己公司开发药品。 congyun 发表于 2025-10-11 12:26
那些默默付出真正对国家发展的核心科技做出巨大贡献而不能发论文混圈子跑论坛的科研工作者们有对论文至上发 ...
这点日本不错,基础研究直接产生的价值少,给你少拨钱低待遇就行了,要捞钱去企业挣去,留下些不忙着赚钱,真正愿意搞研究的。
中国却是走美之路,用发财+内卷去激励基础研究,这在美国有效,在本国就变味了。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