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海选机制,要求候选人尽可能的保持学术活跃度,今年工程院这几个也就介有希望,但是感觉这几年明显学术活跃度不太够。今年海选评委京沪之外占比大幅提升,小地方的评委本身学术活跃度就弱些,参选人自己再不活跃点,很吃亏的。
amehk 发表于 2025-11-21 16:29
现在海选机制,要求候选人尽可能的保持学术活跃度,今年工程院这几个也就介有希望,但是感觉这几年明显学术 ...
他过了海选,倒在院士评选阶段。
游走江湖 发表于 2025-11-21 16:32
他过了海选,倒在院士评选阶段。
GCY没有过海选的。
本帖最后由 游走江湖 于 2025-11-21 16:37 编辑
amehk 发表于 2025-11-21 16:33
GCY没有过海选的。
啊?是吗?gcy海选全军覆没了?
muboy1999 发表于 2025-11-21 16:16
2025初评通用三项不是就有两项材料吗?
现在的材料院士4-6个,书记和hw是电子材料不能算的话是4个。
2个 ...
书记跟hw都不能算是西工大材料学科自己孵化的院士,怎么能算进来呢,再说hw都是17来的。三大奖16-20年8项。院士上个周期也中了李(杨其实也算)。你看看下届介不参评了,材料还能推谁。这几届杰优青也都只能中一两个优青。
lhappytc 发表于 2025-11-21 15:46
其他的呢,三大奖,杰优青,高水平论文也是被别人阻击了吗,反过来问,本来就很强怎么还能被别人阻击了呢 ...
材料三大奖还少么?基本上每次都有
游走江湖 发表于 2025-11-21 16:13
你再强,你能有几个投票人?最终还是其他投票人说了算,圈子说了算,j圈起作用。东北大学张化光,自二技二 ...
为什么院士评选不阻击李贺军呢,他是跟介同时开始评的院士,16拿下自二,17年院士停牌,19年复出即当选。其实根本原因还是之前论坛里人说的,介这个具体方向想要当选院士很难,除非做出非常优秀的成果,介的两项技二距离现在已经10多年了,这些成果在当时可能还算先进,现在是否还在保持先进性,到现在是否被一些更好的成果取代了呢。
xy1154672504 发表于 2025-11-21 16:50
材料三大奖还少么?基本上每次都有
我说的是整个材料学科的发展势头
lhappytc 发表于 2025-11-21 16:51
为什么院士评选不阻击李贺军呢,他是跟介同时开始评的院士,16拿下自二,17年院士停牌,19年复出即当选。 ...
你的说法有一定道理,但两项技二到现在是10多年,但放在5年前也就是5年多,那时候没过时效,但也没当选,就是觉得如果介在某校参选,早就上了,不可忽视圈子的力量。
lhappytc 发表于 2025-11-21 16:44
书记跟hw都不能算是西工大材料学科自己孵化的院士,怎么能算进来呢,再说hw都是17来的。三大奖16-20年8项 ...
是的,西工大材料看着挺强,但后继人才有很大的隐患,几个60年左右的老一辈这些年冲院士冲国奖,导致大量资源没法向70后老师倾斜。目前70后不管成果还是帽子都跟不上第一梯队。
这次介老师的冲击失败也算是一次警钟,西工大需要把资源大规模的向年轻一代倾斜了。
另外从这次院士结果来说,介老师中不中对西工大的材料其实没多大影响,只是对介老师个人来说真的意难平。从西工大的角度,如果只能上两个,那张老师和杨老师入选其实是最优解,他们的年龄优势可以保证西工大在空天信息和水下无人系统这两个容易出成果的重点领域未来十几年处于第一梯队,可以想象未来西工大这两个方向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国奖等成果,后续的人才和平台也只会越来越强。对扩展西工大航空航天之外的学科意义重大。
lhappytc 发表于 2025-11-21 16:52
我说的是整个材料学科的发展势头
您说的很有道理。不过西工大有实力候选人还有,现在海选制度比之前还是对瓜大有利的。
lhappytc 发表于 2025-11-21 16:51
为什么院士评选不阻击李贺军呢,他是跟介同时开始评的院士,16拿下自二,17年院士停牌,19年复出即当选。 ...
这里有评委了?还是有几个人认真看增选人的公示材料了?没上就没上,怎么开始质疑方向和获奖先进性?孙宝德,陈延峰,还有jie,三个师出一门,西工大铸造本硕博出来的,一贯的研究思路也都是精密成形那一套,到jie身上就落后了?都增选院士了,谁会只做一个小的点?增选是一个系统工程,天时地利人和,你当那些优先支持的重点方向怎么来的?
amehk 发表于 2025-11-21 17:07
这里有评委了?还是有几个人认真看增选人的公示材料了?没上就没上,怎么开始质疑方向和获奖先进性?孙宝 ...
没上总归是有原因的,13年前的成果让现在的评委去承认它的先进性?天时地利人和归根到底还是自身的成果不够硬,放到14年15年,介已经手握两项技二,按照论坛里人的说法,当时就应该当选了,却还是没评上,到现在25年了依然不行,评委估计都不是一波人了。
lhappytc 发表于 2025-11-21 17:26
没上总归是有原因的,13年前的成果让现在的评委去承认它的先进性?天时地利人和归根到底还是自身的成果不 ...
这么多届评委都没有把介评上,难道都是评委的问题,这么多评委都针对介?
lhappytc 发表于 2025-11-21 16:44
书记跟hw都不能算是西工大材料学科自己孵化的院士,怎么能算进来呢,再说hw都是17来的。三大奖16-20年8项 ...
这几个院士也都很资深了,确实需要有新人能顶上来,顶多第六到第七次评估还能扛。
本帖最后由 游走江湖 于 2025-11-21 17:43 编辑
其实瓜大增加院士还有一种思路,就是那些总师院士校友,多数已经处于半退休状态,如樊、杨、唐、陈、刘、黄等,应该动员一些调回母校全职,带带博士,某校把80多岁的杨风田都聘为全职了,回归学校总比在军工企业多些事情做,不知道这种做法是否可行。
本帖最后由 游走江湖 于 2025-11-21 19:50 编辑
lhappytc 发表于 2025-11-21 17:26
没上总归是有原因的,13年前的成果让现在的评委去承认它的先进性?天时地利人和归根到底还是自身的成果不 ...
评院士也要看成果的历史作用吧,总原则是科技贡献、学术水平,贡献当时是有的,不然也不能获奖。学术水平不至于随时间下降了。不能用今天的视野看以前成果,屠呦呦的青蒿素,多少年都不用了,照样得诺贝尔奖。15年前的计算机自二所依据的论文,今天看也就是博士的水平,你不能把15年前的计算机领域国奖都无视了。所以,必须用历史的观点评价科技贡献、学术水平。
lhappytc 发表于 2025-11-21 17:26
没上总归是有原因的,13年前的成果让现在的评委去承认它的先进性?天时地利人和归根到底还是自身的成果不 ...
介万奇2007、2013、2020年分别有一项国奖
我以前就说过,瓜大航海学院顶得上哈工程大半个学校,现在我这句话的含金量还在上升。
航天从陈士橹走后,没人接上,国防重点实验室还没重组成功,固体推进国家重点实验室也没牵头。张庆伟和雷凡培调离航天系统后,校友影响力大不如前。国务院航宇学科组召集人,袁建平教授卸任后,给了国防科大的王振国院士......不容乐观啊!
航空航天航海,3M3C,西工大的学科结构也很好
hsing 发表于 2025-11-22 11:13
航空航天航海,3M3C,西工大的学科结构也很好
位置偏了点,要是在北京或上海,妥妥的第二个北航
西工大苏州,要办起来。不是西工大需要,而是国家和人民需要
喀麦隆壮汉 发表于 2025-11-22 10:33
我以前就说过,瓜大航海学院顶得上哈工程大半个学校,现在我这句话的含金量还在上升。 ...
黑哥把哈工程并过去把
hsing 发表于 2025-11-22 11:23
西工大苏州,要办起来。不是西工大需要,而是国家和人民需要
某部阻挠西工大去苏州办学,绝对会是历史性的错误。
tdub720 发表于 2025-11-22 11:26
黑哥把哈工程并过去把
哈工程低分庸才太多,并它做甚?
西交实力还是杠杠的!
西工大实力还是杠杠的!
基于形势需要,要像当年支持华东航院西迁一样,支持西工大落户苏南,从而高质量发展。
西工大这几年的发展势头确实迅猛,可惜了太仓校区实在是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