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驱动聚变大科学装置项目拟选址在四川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
电磁驱动聚变大科学装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公示来源:成都市工程咨询公司 时间:2022-3-11相关链接:http://www.cdecc.net/htm/detail_987.html
受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委托,成都市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正在开展电磁驱动聚变大科学装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相关工作。现对其进行信息公告,多渠道、多方面征求公众的意见和建议。
一、项目概况
聚变能源具备清洁、安全、经济以及原料储备丰富等优势,是替代传统能源的候选方式。本次实施的电磁驱动聚变大科学装置是有希望实现聚变点火的途径之一,拥有输出能量充足、造价相对低廉等优点,是适合用于聚变能源的科学实验设施。
电磁驱动聚变大科学装置项目拟选址在四川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内容主要为①脉冲驱动器主机系统和②物理参量综合测试诊断系统,建设目标主要为验证Z箍缩局部体点火聚变科学可行性,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推动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项目工艺设备建设技术路线合理可行,施工期和运营期对环境影响较小。项目建设有利于促进国家在前沿科学领域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有利于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实现“双碳”目标。
二、公示目的——征求意见与建议
本次公示的目的是征求公众对本项目建设及运营的意见与建议,主要涉及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政策规划和审批程序方面;(2)征地拆迁及补偿方面;(3)技术经济方面;(4)环境影响方面;(5)项目管理方面;(6)经济社会影响方面;(7)质量安全卫生方面。
三、公众参与方式
即日起,公众可通过向建设单位、咨询单位发送电子邮件、信函、或者电话问询等方式发表关于项目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非社会稳定风险方面的相关内容不在本次公众参与征求范围内)。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编制单位将在风险评估报告中真实反映公众的意见、建议及诉求,并将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向政府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反馈。
四、联系方式
成都市工程咨询有限公司2022年3月11日 这个有哪些高校参与呀 成都这个快,西交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前段时间才招标成功。 很好,为实现新型能源而奋斗 为什么不在绵阳 成都超算中心应该是最快的,一年就建成投运,接着又火速被正式纳入国家超算体系。 congyun 发表于 2022-4-14 22:39
为什么不在绵阳
因为绵阳有聚龙1号
本帖最后由 蜗牛爱吹牛 于 2022-4-15 08:27 编辑
这个又是中科院可行性研究还没有完成,就开始抢建,妄图造成既成事实。
应坚决打击并严厉制止这种未经论证而仓促强行上马的行为。
想起当初哈工大搞的那个地面空间站,哈工大准备了上十年,进行不停的论证,而中科院没有经过论证,就想截胡,准备在北京怀柔截胡建设。
中科院吃相实在太难看了,也搞乱了正常的科学、学术环境和市场。
-----------------------------------------------------------------------------------------------------------------------------
建设目标主要为验证Z箍缩局部体点火聚变科学可行性,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推动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
建设目标只有一个:就是验证可行性,功能目标太单一。
为了推动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而建设这个这个大科学中心,涉嫌为了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而建设这个所谓大科学装置。
蜗牛爱吹牛 发表于 2022-4-15 08:14
这个又是中科院可行性研究还没有完成,就开始抢建,妄图造成既成事实。
应坚决打击并严厉制止这种未经论证 ...
先戴个眼镜看清楚,这是中物院不是中科院,不要乱喷,这个除了他可以搞,谁还可以搞 蜗牛爱吹牛 发表于 2022-4-15 08:14
这个又是中科院可行性研究还没有完成,就开始抢建,妄图造成既成事实。
应坚决打击并严厉制止这种未经论证 ...
这个是发改委正式批复的大科学装置 whale 发表于 2022-4-15 08:18
先戴个眼镜看清楚,这是中物院不是中科院,不要乱喷,这个除了他可以搞,谁还可以搞 ...
正解。那些马甲连 中物院(九院)都不知道,还整天张口闭口军工。 哈工的马甲太low了 喀麦隆壮汉 发表于 2022-4-15 08:27
哈工的马甲太low了
估计是大科学装置被中科院抢去一个,有点魔怔了。 本帖最后由 NatureBoy 于 2022-4-15 08:45 编辑
成都市兴隆湖版块已布局平台:
1.电磁驱动聚变大科学装置
2.跨尺度矢量光场时空调控验证装置
3.高海拔宇宙射线观测站(天府宇宙射线研究中心)
4.成都国家超算中心
5.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
6.柔性基底微纳结构成像系统研究装置(省级)
7.空间轻型高分辨率光学成像相机系统研制平台(省级)
8.山地灾害链综合模拟平台(省级)
9.西南天然药物与临床转化平台(省级)
10.多态耦合轨道交通动模试验平台(教育部培育)
高海拔宇宙射线观测站法人单位已变更为中科院成都分院,防止高能物理所把属于四川的成果都转移到北京。 喀麦隆壮汉 发表于 2022-4-15 08:27
哈工的马甲太low了
哈工有几个高端马甲,黑粉居多,比如吹哥
,
NatureBoy 发表于 2022-4-15 08:33成都市兴隆湖版块已布局平台:
1.电磁驱动聚变大科学装置
2.跨尺度矢量光场时空调控验证装置
中物院,中科院光电所、山地所等单位 闲来扯淡 发表于 2022-4-15 08:37
中物院,中科院光电所、山地所等单位
山地所可以和高新减灾所联合来个大的,前几天看新闻,高新减灾所的地震预警系统已经在印尼开建了 蜗牛爱吹牛 发表于 2022-4-15 08:14
这个又是中科院可行性研究还没有完成,就开始抢建,妄图造成既成事实。
应坚决打击并严厉制止这种未经论证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为了推动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而建设这个大科学中心、大科学装置?
本帖最后由 aoitsukasa2me 于 2022-4-15 09:42 编辑蜗牛爱吹牛 发表于 2022-4-15 08:14
这个又是中科院可行性研究还没有完成,就开始抢建,妄图造成既成事实。
应坚决打击并严厉制止这种未经论证 ...
应该尽快修建天府暗物质研究中心,将位于四川凉山的大科学装置纳入兴隆湖科学中心体系。
在推,可能也会像甘孜稻城的LHAASO宇宙线一样,要等设施建完了,才会开始真正落地
NatureBoy 发表于 2022-4-15 09:44应该尽快修建天府暗物质研究中心,将位于四川凉山的大科学装置纳入兴隆湖科学中心体系。 ...
2018年3月26日,教育部会同四川省在北京组织召开了“极深地下极低辐射本底前沿物理实验设施”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部门评审会。专家组评审后建议尽快报国家发展改革审批。
“极深地下极低辐射本底前沿物理实验设施”是“十三五”时期国家优先安排建设的10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之一,项目法人单位为清华大学,主管部门为教育部,共建部门为四川省人民政府。项目总投资估算为13亿元,拟在四川西昌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建设垂直岩石覆盖大于2300米、宇宙线通量小于每年每平方米100个、容积大于30万立方米的实验空间。该设施对开展暗物质直接探测、无中微子双贝塔衰变、宇宙重核形成等基础科学前沿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下一步,我委将进一步加强协调服务,配合清华大学全力做好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准备工作,推动项目早日获得国家立项批复。同时,会同成都市和天府新区,积极推动清华大学在天府新区开展暗物质科学研究中心建设。
2017.2,九院的总体概念设计就已经通过国防科工局的现场验收了,因为已经有聚龙一号
本帖最后由 aoitsukasa2me 于 2022-4-18 10:58 编辑蜗牛爱吹牛 发表于 2022-4-15 08:14
这个又是中科院可行性研究还没有完成,就开始抢建,妄图造成既成事实。
应坚决打击并严厉制止这种未经论证 ...
自主研发聚变裂变混合堆进入关键阶段 时间:2017-12-18 16:30 来源:科技日报https://www.sohu.com/a/211213809_115376
记者近日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获悉,我国自主研发设计的聚变裂变混合堆项目,已完成了①混合堆总体及②Z箍缩聚变堆芯、③次临界能源包层等概念设计,进入实验堆的关键技术研究阶段。
2017年12月初举行的“国防邮电产业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展”上,中物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参展的聚变裂变混合堆模型引起极大关注,参展领导和嘉宾详细询问了混合堆的基本原理、主要特点、在国计民生方面的作用,并对其早日建成投入商用服务国家经济建设充满期待。
为了解该项目的最新进展情况,记者从中物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获悉,在国防科工局核能开发项目支持下,目前该所相关研究团队已完成了混合堆总体概念设计及Z箍缩聚变堆芯、次临界能源包层和燃料循环等主要分系统的概念设计,并于2017年2月顺利通过国防科工局组织的项目现场验收,技术指标体系全面满足预定要求。目前,研究团队已在“局部整体点火”聚变靶及与之配套的负载、靶设计、靶室设计、次临界包层设计、重频LTD、干法后处理、余氚回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技术突破,共获授权发明专利15项。
研究所相关团队负责人李正宏研究员说,在上述成果基础上,聚变裂变混合反应堆即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Z箍缩驱动聚变裂变混合实验堆关键技术研究阶段。团队将逐步建立综合研究平台,对涉及的物理、技术、材料和工程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开发与验证,以逐步形成Z箍缩聚变-裂变混合堆工程化应用的成套技术,为聚变能源技术及早大规模服务于人类经济社会创造条件。
李正宏表示,通过该项目实施将有利于我国惯性约束聚变能源科学、技术与工程体系的构建,促进Z箍缩直接驱动-整体点火等重大科技创新概念的完善,推动高增益聚变燃烧物理、高功率脉冲功率技术、高峰值功率次临界堆、复杂体系氚“自持”循环等一批尖端科技的发展;有利于我国核能领域核心材料研制能力的提升,推动高温、高压、强辐射等极端条件堆材料技术的发展,为我国建立核能材料完整的研发体系提供助力。
聚变裂变混合堆是彭先觉院士基于武器设计灵感,集近期可获得的聚变技术和较成熟的裂变技术,通过精密设计系统内的中子能谱分布,创新性提出的核聚变能源利用新构型。它可以实现聚变、裂变、造钚和造氚等核反应之间的有利影响与相互支持,具有安全可靠、资源持久、环境友好、防止核扩散等特点。由于它在铀的循环利用中,可将资源利用率提高到90%以上,使人类大规模利用核能的时间延续数千年,也被誉为“千年能源”。
聚龙一号
aoitsukasa2me 发表于 2022-4-18 10:18自主研发聚变裂变混合堆进入关键阶段 时间:2017-12-18 16:30 来源:科技日报https://www.sohu.com/a/ ...
本帖最后由 aoitsukasa2me 于 2022-4-18 10:54 编辑
aoitsukasa2me 发表于 2022-4-18 10:18
自主研发聚变裂变混合堆进入关键阶段 时间:2017-12-18 16:30 来源:科技日报https://www.sohu.com/a/ ...
中国聚龙一号
聚龙一号是我国重要的Z箍缩惯性约束核聚变装置,在闪光1号、闪光2号等同类装置的基础上研制,采用了“电容储能+基于闭合开关的脉冲形成与压缩+水线传输+真空MITL(磁绝缘传输线)”的技术路线。采用分立脉冲形成装置产生24路、每路太瓦级功率脉冲的设计,采用多个球-板间隙结构自击穿开关实现电流从同轴脉冲形成线到三平板传输线的传输转换,以及两路垂直三平板传输线错时叠加至绝缘堆和真空磁绝缘传输线实现24路超高功率脉冲汇流,形成了有特色的聚龙一号总体设计方案。
装置运行时,24路强大的电能分别沿12个方向,从5000立方米的空间压缩汇聚于仅几立方厘米的中心靶区,将100秒内存储的数百万焦耳电能在亿分之一秒内辐射出来,产生能量数十万焦耳、功率数十万亿瓦的软X射线,用于驱动中心氘氚内爆。
御波逐光 —— 中物院十所自由电子激光研究发展简史
时间:2020年09月10日 作者:美克锐-张宇(电子科技大学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硕士)
https://zhuanlan.zhihu.com/p/231133310
当时亚洲最大的“闪光-I”强流脉冲电子束加速器
邓稼先(右二)王淦昌(右四)在闪光-I号测量现场指
张爱萍为闪光-I号题词
1987.7,闪光-I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1983年3月15日,“闪光-I”6MV鉴定会后,全体代表合影,其中第一排坐有朱光亚、邓稼先、王淦昌、陈能宽等一批“两弹元勋”
天体物理学家也会使用Z箍缩惯性约束核聚变装置打造极端状态,模拟行星内核的极端环境
蜗牛爱吹牛 发表于 2022-4-15 08:14这个又是中科院可行性研究还没有完成,就开始抢建,妄图造成既成事实。
应坚决打击并严厉制止这种未经论证 ...
Z箍缩惯性约束核聚变装置-美国Z机器
Z机器,位于美国桑迪亚国家实验室,是世界上功率最强的X射线源。该装置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模拟核武器爆炸产生的X射线,测试核武器系统的可用性, 长期以来,Z-机器为实验室的计算机模拟提供关键信息,主要用于测试美国核储备情况。而天体物理学家也会使用Z-机器打造极端状态,模拟行星内核的极端环境。
桑迪亚国家实验室的Z机。由于极高的高压电,供电设备浸没在2百万升((2,000m³))变压器油和2.3百万升(2,300m³)去离子水的同心室中,作为绝缘体。然而,当机器放电时的电磁脉冲导致令人印象深刻的闪电,被称为“闪络(flashover)”,其可以在房间中的许多金属物体周围被看到
20世纪末,Z机器采用双层丝阵,产生了峰值功率280TW、总能1.8MJ的X射线辐射脉冲,这是实验室等离子体中最强的X射线辐射源,电能到X射线的转换效率高达15%。2010年,桑迪亚国家实验室发展了直接驱动的磁化套筒惯性聚变(MagLIF)构型,并在2014年的Z装置集成实验中,利用Be套筒内爆压缩经过预热和磁化的氘氘燃料,获得了2×10^12个聚变中子。
桑迪亚的Z机器路线图还包括另一个称为ZN(Z中子)的Z机器版本,以测试融合动力和自动化系统中的更高能量产额。ZN计划使用俄罗斯线性变压器驱动器(LTD)替代当前的马克思发电机,每小时提供20到30MJ的氢融合功率,每小时一次注入。
aoitsukasa2me 发表于 2022-4-18 10:36
中国聚龙一号
聚龙一号是我国重要的Z箍缩惯性约束核聚变装置,在闪光1号、闪光2号等同类装置的基 ...
中国面壁者中国青年报 作者:堵力 邱晨辉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8年04月17日 04 版)http://zqb.cyol.com/html/2018-04/17/nw.D110000zgqnb_20180417_1-04.htm
中国青年报,2018年04月17日 04 版
标题书法: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原党委书记 姜悦楷
国家级实验装置神龙二号,是我国核武器闪光照相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提供
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王淦昌1996年的题词。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提供
聚龙一号放电瞬间
在九院九所办公大楼的走廊上,悬挂着一幅巨大的油画。油画还原了当年一次关于技术思路的争论。周光召面向彭桓武,似寻求彭公评判,程开甲在其身后微笑不语 成渝绵科学中心势在必行,两省市三地要加快推进重大科研平台装载进程,现在兴隆湖科学中心雏形已现。 西交貌似从主导变成参与了? michaelwin 发表于 2022-4-18 15:22
西交貌似从主导变成参与了?
你可以把西交的看成独立项目,只是发改委整合了大类,各自有各自的特点。 aoitsukasa2me 发表于 2022-4-18 10:18
自主研发聚变裂变混合堆进入关键阶段 时间:2017-12-18 16:30 来源:科技日报https://www.sohu.com/a/ ...
196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三位对发现激光做出贡献的科学家。当时王淦昌正在从事原子弹的研制,他注意到激光强度大、方向性强这些特点,便设想如果把激光和核物理两者结合起来,应该发生新的有趣的现象。经过深入思考,1964年10月4日,王淦昌撰写了《利用大能量大功率光激射器产生中子的建议》一文。文中写到: “我们认为,若能使这种光激射器与原子核物理结合起来,发展前途必相当大。其中比较简单易行的就是使光激射与含氘的物质发生作用,使之产生中子……至于利用这种核作用的方法,是否有进行一种新型的可控制热核反应的可能性,暂不在此讨论”。(范滇元,贺贤土《自然探索》2001,1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