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物院高功率固体激光装置研制的发展历程
aoitsukasa2me 发表于 2022-4-18 10:18自主研发聚变裂变混合堆进入关键阶段 时间:2017-12-18 16:30 来源:科技日报https://www.sohu.com/a/ ...
国内外主要的高功率固体激光装置的发展历程
中物院高功率固体激光装置研制的发展历程
天文、物理、材料、工程、生命科学与技术等方面的大科学装置应优先考虑西部地区
大科学装置也要考虑区域布局来源:人民政协报 时间:2022-02-25(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科技部原副部长曹健林)四十年来,以同步辐射光源为代表的中国大科学工程之建设和应用水平迅速提高,已经成为中国科技进步和综合国力提高的标志之一;同时,也应看到,如果从国家经济体量和综合实力、国家从事研究发展工作人数和高等教育规模等需求来看,我国的大科学工程(高水平开放共用研发平台)数量还太少,水平也还不够高,尤其是少有原创、独到和国际领先的大科学工程。
我认为,我们的建设速度还应大大加快,特别是还应鼓励基础科学界和工程技术界提出更加大胆的方案。和我国几十年来的大规模基础建设相比,大科学工程花钱真不是大钱。
另一个建议是大科学工程应该多考虑相对边远地区和科技力量的全国合理分布。
以我的亲身经历为例:贵州的“天眼”(全球单体口径最大的射电天文望远镜,FAST)所在地建设前是一个极其偏远落后的深山区,“大锅底”居住的几家要走7公里山路才能到公路边,公路边的村委会只有一张桌子,来人超过10个就没有坐的地方。而如今,村里有了星级酒店,周边有数不清的民宿,这里早已成为贵州旅游的新名片和网红打卡地。
因此,我认为,除了天文口的大科学装置有类似的要求之外,物理、材料、工程、生命科学与技术等方面的大装置建议优先考虑西部地区。这类大装置是重要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之利器,对于吸引、凝聚和留住人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将大幅度改变科技人才的“孔雀东南飞”现象。
责任编辑:胡惠雯
中物院是国际上首个提出“聚变-裂变”混合堆理论模型并唯一掌握核心工程技术研发机构
aoitsukasa2me 发表于 2022-4-18 10:18自主研发聚变裂变混合堆进入关键阶段 时间:2017-12-18 16:30 来源:科技日报https://www.sohu.com/a/ ...
成都为何要去争创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又有什么作用?时间:2017-03-17 07:04:12 来源:四川日报 编辑:邓强 冉倩婷
“原始创新能力是买不来的。” 成都市科技局局长卢铁城至今仍一字不落地记得美国英特尔公司一位负责人说的话:“他说英特尔在全球建了很多厂,但研发中心一直没有离开美国。”
建成什么样?
在国际上取得全面且决定性优势
根据计划,成都将致力于在核科学、航空航天、网络安全等领域,在国际上取得全面且决定性的优势。
看齐这一目标,成都动作频频。据透露,目前成都正在极力推动中物院“Z箍缩驱动聚变-裂变混合能源堆”的示范堆项目落户。据了解,中物院是国际上首个提出“聚变-裂变”混合堆理论模型并唯一掌握了核心工程技术的研发机构,该技术将大幅提升核燃料的利用率。卢铁城介绍,针对这个项目,成都将致力于将其打造为未来能源领域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千年能源选项。而在网络安全领域方面,“成都将运用先进通信技术在网络安全方面进行颠覆性的变革。”
此外,位于绵阳的风洞试验中心、位于稻城的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也即将在成都设立研究中心。
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以成都科学城为代表的载体建设也如火如荼: 除中科院8大研究所已入驻成都科学城外,中核集团环流器技术实验室、清华锦屏暗物质研究中心等国家重大科学项目也已落户成都科学城。
2018-2025年建设Z箍缩驱动器,2030年Z箍缩混合堆Z-FFR
aoitsukasa2me 发表于 2022-4-18 10:18自主研发聚变裂变混合堆进入关键阶段 时间:2017-12-18 16:30 来源:科技日报https://www.sohu.com/a/ ...
2021年,四川省政协委员、中核集团战略咨询委委员、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前院长刘永
2021年2月1日,“推动国际核聚变科学中心落户四川,充分利用了现在四川在‘核聚变’研究方面的优势,包括了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和中国物理工程研究院打下的基础等。”四川省政协委员、中核集团公司战略咨询委委员、核工业物理研究院科技委主任刘永表示,国际核聚变科学中心落户,将打开一个窗口汇聚更多的国际相关人才,搭建平台。“作为一个业内人士来说,是深感鼓舞的。”
作为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前院长,刘永曾主持参与了中国环流器新一号(HL-1M)、中国环流器二号A(HL-2A)、中国环流器二号M(HL-2M)装置等建设和研究工作,一路见证四川乃至全国“核聚变”研究的发展。
未来十年,重点在国内磁约束的两个主力装置(EAST、HL-2M)上开展高水平的实验研究,2018年EAST完成了升级,2020年HL-2M完成了升级
2017年国家发改委重点支持的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项目,核西物院(前院长 刘永)与核动力院(前院长 罗琦)签署共建协议
2022年2月15日,中核集团核西物院核聚变科技创新体系及平台布局完善优化。①国际核聚变科学研究中心筹建工作顺利;新获批②等离子体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③聚变等离子体物理重点实验室等2个集团级研发平台,已运行的核聚变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考核良好;新设立聚变堆总体研究设计中心、聚变堆包层工程技术中心、等离子体工程研究中心。
未来十年,重点在国内磁约束的两个主力装置(EAST、HL-2M)上开展高水平的实验研究,
2018年EAST完成了升级,2020年HL-2M完成了升级,形成互补
建议国家层面支持2018-2025年建设峰值电流50-70MA的Z箍缩驱动器(电磁驱动聚变大科学装置,九院、西安交大、核西物院、西北核),尽快实现聚变点火,2030年,正式建设Z箍缩聚变裂变混合堆Z-FFR(九院),2035年,开展工程演示
【天府创新能源研究院】支撑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西部科技创新高地建设
aoitsukasa2me 发表于 2022-6-16 16:022021年,四川省政协委员、中核集团战略咨询委委员、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前院长刘永
202 ...
天府创新能源研究院支撑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西部科技创新高地建设
天府创新能源研究院按照核定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围绕“分步实现电磁驱动聚变-裂变混合堆能源发展创新能源技术”的总目标,本年度主要开展了以下业务活动。
(一)集聚高端人才与研发团队
创能院自建院以来,依托中物院技术基础与人才优势,创新体制机制,不断汇聚国内高端领军人才,培育优秀中青年科研骨干,形成紧密交叉的研究团队,把人才和研究团队的引进及培育作为创能院快速发展的关键任务。2021年创能院主要通过柔性引才,集聚了各类高层次人才15名。其中,顶尖人才2名(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领军人才1名、其他高层次人才12名。
(二)召开创能院理事会成立大会暨首次理事会会议
2021年12月22日,天府创新能源研究院理事会成立大会暨首次理事会会议在四川天府新区管委会举行。首届理事会由田东风理事长、邱旭东副理事长,彭先觉、邓建军、谢卫平等13名理事组成。理事会表决通过了天府创新能源研究院理事会章程、院章程、行政议事规则等制度,分别任命彭先觉、邓建军、谢卫平为天府创新能源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科学家、首席科学家、常务副院长,标志着天府创新能源院研究院正式扬帆起航,致力于推动我国电磁驱动聚变裂变混合堆能源事业。
(三)电磁驱动聚变大科学装置项目推进
在2021年4月,项目团队完成了《电磁驱动聚变大科学装置项目建设方案》编制,并提交至中咨公司审查;2021年10月,电磁驱动聚变大科学装置建设项目成功进入国家“十四五”和中长期规划。在四川省人民政府、中物院及其下属的流体物理研究所等共建单位支持下,项目团队正稳步推进本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与初步设计,确保高质高效完成电磁驱动聚变大科学装置建设任务。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创能院成立时间较短,运行管理机制尚不完善,符合自身新型研发机构特点的人事、财务、采购、科研等管理制度尚需进一步完善;创能院目前主要以中物院专家人才为依托,尚未刚性引进国内外专家、全职中青年科研骨干和职能管理团队;人才培养体系、科研项目申报管理、国家大科学装置项目落地等方面工作仍需逐步完善落实。
下一步工作打算
以项目推进和运行管理机制建立双线同步展开工作。科研项目团队重点推进项目可行性研究与初步设计,完善项目落地与建设所需各项资料,逐步从项目前期可行性研究阶段向项目施工建设阶段过渡,全力力争项目在2022年年内开工建设;以社会化招聘为主、柔性引进为辅,搭建起创能院自有的高水平职能管理团队和中青年科研骨干团队,逐步建立符合自身新型研发机构特点的人事、财务、采购、科研等管理制度,为创能院的发展提供坚强人才保障,使创能院的运行逐步迈上正轨。
本帖最后由 z5156861y 于 2022-8-30 16:49 编辑
aoitsukasa2me 发表于 2022-4-14 23:02
因为绵阳有聚龙1号
我国唯一的he武 器研究设计单位,曼哈顿工程确实和两弹一星工程很相似,曼哈顿工程中延续下来的3个he武 器研究的国家实验室跟九院就更相似了,支持九院也来至少3个国家实验室。
大大提到美国阿贡、洛斯阿拉莫斯、劳伦斯伯克利等国家实验室
aoitsukasa2me 发表于 2022-4-15 09:20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2015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在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习 近 平总 书 记还在规划建议说明中就此专门论述,指出:“提高创新能力,必须夯实自主创新的物质技术基础,加快建设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的创新基础平台。国家实验室已成为主要发达国家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的重要载体,诸如美国阿贡、洛斯阿拉莫斯、劳伦斯伯克利等国家实验室和德国亥姆霍兹研究中心等,均是围绕国家使命,依靠跨学科、大协作和高强度支持开展协同创新的研究基地”。可见,国家实验室的建设已提到国家战略高度。 aoitsukasa2me 发表于 2022-4-14 23:02
因为绵阳有聚龙1号
感觉我还漏了,有了成都兴隆湖这个电磁驱动聚变装置和绵阳之前的聚龙1号,正好跟美桑迪亚国家实验室的Z机器就对应上了,那九院还可以再搞一个国家实验室。 z5156861y 发表于 2022-8-30 16:52
感觉我还漏了,有了成都兴隆湖这个电磁驱动聚变装置和绵阳之前的聚龙1号,正好跟美桑迪亚国家实验室的Z机 ...
轻吹......,莫学论坛某些黑子那样尬吹.......
【四川】国际核聚变科学研究中心主要依托核西物院、九院
z5156861y 发表于 2022-8-30 16:482015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在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 ...
天府创新能源研究院
电磁驱动聚变大科学装置
天府创新能源研究院按照核定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围绕“分步实现电磁驱动聚变-裂变混合堆能源发展创新能源技术”的总目标,彭先觉、邓建军、谢卫平为天府创新能源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科学家、首席科学家、常务副院长。
2022.9.9前沿大讲堂,九院彭先觉院士:核能的未来与Z-箍缩驱动的聚变裂变混合堆(部分PPT)
2018.1.8,邓建军、谢卫平院士接受到习 近 平 总 书 记的亲切接见
aoitsukasa2me 发表于 2022-4-18 14:53中国面壁者中国青年报 作者:堵力 邱晨辉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8年04月17日 04 版)http://zqb. ...
2018重要旧闻-走近世界一流水平的超高功率脉冲强流加速器聚龙一号装置(节选)原创 陈襄荥 姜洋 来源:中物院 时间:2018-01-26 17:02
“直径约33米、高度近7米,由1440台脉冲电容器、720个场畸变开关、24台激光触发气体开关、12台高性能激光器组成;四周簇拥着同样庞大的辅助系统。”在对聚龙一号参观之前,记者无法想象资料中描述的这是怎样一台“高大上”的装置。
聚龙一号装置的建成,是我国高功率脉冲技术发展中的又一个里程碑,使我国成为除美国外第二个独立掌握数十太瓦超高功率脉冲加速器研制技术的国家,为我国的武器物理、惯性约束聚变等高能量密度物理研究和超高功率脉冲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实验能力,具有重大的军事和科学意义……这一扬我国威、提振民族精神的消息一经公布,立即引来网友热议:“高端大气!”“这些人才是中国真正的脊梁!”
时间回溯几十年前,由于核武器研制及聚变科学等物理研究的需要,美国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先后建立了一系列超大脉冲功率装置,如土星装置(6~9MA)和Z装置(16~18MA),俄罗斯也先后建成S-300和Angara-5-1装置(2~5MA),用于开展Z箍缩实验研究。
2005年,聚龙一号装置负责人邓建军结合装置研制特点,率领团队提出原创性触发方案设计,解决了24路超高功率脉冲同步汇流难题。
2006年,在一所主办的首届欧亚脉冲功率会议上,俄罗斯科学院院士斯米尔诺夫和美国圣地亚实验室激光开关负责人对一所采用独创性技术研制的超高功率激光触发开关给予了高度评价,主动找到邓建军表达了希望开展合作研究的愿望。
2007年,美国圣地亚实验室Z装置升级完成,也改用了相同的触发方案,再次旁证了这一方案的先进性。
2012年聚龙一号装置基本建成。
2014年国际Z箍缩会议主席、美国圣地亚国家实验室高能量密度实验部主任Daniel B.Sinars曾多次对邓建军说:“我对你和你的同事在聚龙一号上取得的快速进展印象非常深刻,你们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已经获得了许多高水平的研究结果。”“我对你们在国际Z箍缩会议上的报告印象非常深刻,你们有很多值得骄傲的成果。”
“水平决定地位。”黄显宾感触很深。“以前在国际会议上,谈到超高功率脉冲技术,都提美俄,现在提的是‘美中俄’。”
“就拿Z箍缩实验来说,从一开始装置只能驱动几根钨丝,到后来聚龙一号装置建成后可以驱动一两百根钨丝。从零开始,到达到国际同等装置的水平,是一个质的飞跃。以前跟美国人、俄罗斯人打交道,一开始交流,他们只是泛泛而谈,根本不愿意深谈技术细节。得知聚龙一号装置目前取得的成果,美俄两国科学家对我们另眼相看。在后来的学术交流时,他们都表现出很强的合作意愿,所以说,我们的研究水平决定我们在国际上的地位。”
对此,李洪涛也有同感,“当初我们在进行激光开关的攻关时,希望跟美俄合作,他们不愿意,觉得我们是小学生水平。后来看到我们的开关指标比他们的好,就主动希望跟我们合作。”
自2013年整机安装工作全部结束后,截止2017年底,聚龙一号装置共进行了360余次正式实验,不仅充分验证了装置的高性能和可靠性,同时取得了一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物理实验结果:在国内首次通过Z箍缩实验获得了功率超过50万亿瓦、能量约50万焦耳的软X射线辐射输出;材料准等熵加载压力达到200万大气压,磁驱动飞片速度达到每秒20公里以上。
2013年10月10日,聚龙一号顺利通过了国家级鉴定。包括10位院士在内的鉴定委员会认为:聚龙一号建设项目提出了有特色的超高功率多路汇流装置总体设计方案,突破了多路太瓦量级电脉冲的纳秒级精确时间控制、超高功率脉冲的产生和传输与汇聚等关键技术,自主研制成功国内首台多路并联超高功率脉冲装置,装置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同类装置先进水平,是我国高功率脉冲技术发展中的又一个里程碑!
2014年12月27日,聚龙一号装置建设项目顺利竣工验收,为装置研制历程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由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于敏院士亲笔题写“聚龙一号”四个大字。
聚变裂变混合堆项目,已完成了①混合堆总体及②Z箍缩聚变堆芯、③次临界能源包层等概念设计,进入实验堆的关键技术研究阶段。
在国防科工局核能开发项目支持下,目前该所相关研究团队已完成了混合堆总体概念设计及Z箍缩聚变堆芯、次临界能源包层和燃料循环等主要分系统的概念设计,并于2017年2月顺利通过国防科工局组织的项目现场验收,技术指标体系全面满足预定要求。
2018年1月8日,一所“聚龙一号”装置荣获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工程院院士邓建军作为第一完成人代表研制团队上台领奖,并与第二完成人谢卫平研究员在会前受到习 近 平 总 书 记、李克强 总 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彭先觉、邓建军、谢卫平为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科学家、首席科学家、常务副院长
aoitsukasa2me 发表于 2022-8-30 16:08天府创新能源研究院支撑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西部科技创新高地建设
天府创新能源研究院按照核定的 ...
电磁驱动聚变大科学装置项目
在2021年4月,天府创新能源研究院项目团队完成了《电磁驱动聚变大科学装置项目建设方案》编制,并提交至中咨公司审查;2021年10月,电磁驱动聚变大科学装置建设项目成功进入国家“十四五”和中长期规划。在四川省人民政府、中物院及其下属的流体物理研究所等共建单位支持下,项目团队正稳步推进本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与初步设计,确保高质高效完成电磁驱动聚变大科学装置建设任务。
2021年12月22日,天府创新能源研究院理事会成立大会暨首次理事会会议在四川天府新区管委会举行。首届理事会由田东风理事长、邱旭东副理事长,彭先觉、邓建军、谢卫平等13名理事组成。理事会表决通过了天府创新能源研究院理事会章程、院章程、行政议事规则等制度,分别任命彭先觉、邓建军、谢卫平为天府创新能源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科学家、首席科学家、常务副院长。
这就是强磁场啊,其他的强磁场可以休息啦 tianya2088 发表于 2022-10-1 12:39
这就是强磁场啊,其他的强磁场可以休息啦
这跟强磁场有什么关系?能达到几个T? nswy777 发表于 2022-10-2 07:35
这跟强磁场有什么关系?能达到几个T?
几十个T吧,以后可能更强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0403932222313402&wfr=spider&for=pc&searchword=%E5%BC%BA%E7%A3%81%E5%9C%BA%20%E6%A0%B8%E8%81%9A%E5%8F%98 tianya2088 发表于 2022-10-2 09:22
几十个T吧,以后可能更强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0403932222313402&wfr=spider&for=pc&se ...
就这20个T也配叫“其它强磁场都可以休息了”,井底之……
2023年四川新开工项目:电磁驱动大科学装置及地方配套项目
aoitsukasa2me 发表于 2022-8-30 16:08天府创新能源研究院支撑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西部科技创新高地建设
天府创新能源研究院按照核定的 ...
本帖最后由 aoitsukasa2me 于 2023-11-7 13:59 编辑
aoitsukasa2me 发表于 2022-10-1 00:31
2018重要旧闻-走近世界一流水平的超高功率脉冲强流加速器聚龙一号装置(节选)原创 陈襄荥 姜洋 来源: ...
应该将中物院的总部迁到成都,有利于成都竞争科学中心城市 九眼望江 发表于 2023-1-30 11:26
应该将中物院的总部迁到成都,有利于成都竞争科学中心城市
中国(绵阳)科技城的核心中的核心就是九院,从八几年开始就是了。这么做相当于釜底抽薪,中国(绵阳)科技城管委会才升格到正厅级不久,中国(绵阳)科技城十四五和中长期发展规划批复,短时间内不可能的。
而且成都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建设就没有停过,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的方案也准备上报了,迁不迁九院总部都不影响什么,况且搬与不搬必须得要核心才能决定,不是地方能做得了主的。
现在的情况已经是1+1+1>3了,成渝绵各自建设各自的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中国西部(重庆)科学城、中国(绵阳)科技城,建设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成渝(金凤)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和区域科创特区。 aoitsukasa2me 发表于 2022-4-18 10:18
自主研发聚变裂变混合堆进入关键阶段 时间:2017-12-18 16:30 来源:科技日报https://www.sohu.com/a/ ...
项目名称:电磁驱动聚变大科学装置
项目业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
建设地点:四川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
投资规模:49.996亿元
建设工期(年限):90个月
aoitsukasa2me 发表于 2022-4-18 10:18
自主研发聚变裂变混合堆进入关键阶段 时间:2017-12-18 16:30 来源:科技日报https://www.sohu.com/a/ ...
2023.7-奋进春光里!342个重大项目一季度拟开工启动成都各区(市)县这样“拼”来源:成都市发展改革委 时间:2023-02-07 12:06相关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ODA1MTY2Ng==&mid=2652961939&idx=2&sn=e94db36317bae20f58322febaaa58db2&chksm=8b432faebc34a6b8a48ddb173a3aeb2f3b17e721ee87a43d89484fab0151451b5e620c7904a1&scene=27
①跨尺度矢量光场时空调控验证装置2023年2月开工,年内完成基础工程。
②电磁驱动聚变大科学装置2023年三季度启动建设。
【天府新区成都科学城】电磁驱动聚变大科学装2023年三季度启动建设
aoitsukasa2me 发表于 2022-4-18 10:18自主研发聚变裂变混合堆进入关键阶段 时间:2017-12-18 16:30 来源:科技日报https://www.sohu.com/a/ ...
2023.11.27-12.1-第三届中国磁约束聚变能大会暨聚变能活动周在四川绵阳举行
aoitsukasa2me 发表于 2022-4-18 10:18自主研发聚变裂变混合堆进入关键阶段 时间:2017-12-18 16:30 来源:科技日报https://www.sohu.com/a/ ...
2023.11.27-第三届中国磁约束聚变能大会暨聚变能活动周来源:2023 中国磁约束聚变能大会 时间:2023-10-16 18:11
第二轮通知
“第三届中国磁约束聚变能大会暨聚变能活动周”计划于2023年11月27日-12月1日在四川省绵阳市举行。本次大会和活动旨在为我国聚变科研、工程和相关产业人员提供一个综合性交流平台,探讨磁约束聚变能研发的关键物理与技术问题,展示最新研发进展和成果,促进相关学术界和产业界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推进我国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的建设运行与实验。此外,大会期间将向公众开展核聚变能源的科普宣传。 大会组委会诚邀我国从事磁约束聚变能研发的专家与学者及相关产业界人士参加此次大会和活动,欢迎从事相关研究的专家学者参加会议。现将会议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中国磁约束聚变能大会议题
1.磁约束核聚变实验
2.磁约束核聚变理论与模拟
3.磁约束核聚变工程与聚变堆设计
4.磁约束聚变堆材料与技术
5.磁约束聚变堆氚技术
6.磁约束聚变堆安全与环境
7.聚变能新概念探索
二、聚变能活动周
1.系列专场学术交流会
2.聚变能人才培养论坛
3.聚变能产业与创新论坛
4.磁约束核聚变科普展及科普讲座
5.工业企业展
三、会议和活动时间、地点
会议时间:2023年11月27日-12月1日(11月27日报到,11月28日大会开幕式,11月29日-12月1日大会活动,12月1日下午闭幕式)
会议地点:四川省绵阳市科发铂骊酒店
四、会议和活动组织
主办单位:
中国国际核聚变能源计划执行中心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承办单位: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
绵阳市人民政府
表面物理与化学重点实验室
联合承办单位:绵阳市游仙区人民政府、绵阳市涪城区人民政府、江油市人民政府、西南科技大学、四川省高新装备先进材料产业联盟、成都国光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指导委员会
主任:钱小勇
成员:李建刚、刘叶、赖新春、汪小琳、王晓钢、张平祥
聚变能大会
主席:赖新春
副主席:汪小琳、许敏、宋云涛
聚变能活动周
主席:钱小勇
学术委员会
主任:李建刚
副主任:万宝年、蒙大桥
成员(按照姓氏笔画排序):于克训、万发荣、万宝年、王正汹、王宇钢、王和义、王晓宇、吕广宏、庄革、刘生、刘永、刘仲华、许敏 、李定、吴姝琴、汪小琳、宋云涛、张博、张平祥、陈长安、郁杰、罗广南、罗文华、房同珍、段旭如、钱小勇、倪明玖、高喆、高翔、彭先觉、彭述明、董琳、傅国勇、蒙大桥、赖新春、潘传红
组织委员会
主席:罗文华
副主席:梁峰、张建华、白彬、钱达志、董琳、李韦、李泞
成员:刘生、刘志远、陶强、张博、于芳、徐瑶、段文涛、巫祥超、袁熙、宋江锋、俞玉琪、黄河、黄素贞、刘志宏、侯和爽、张泉、李欣怡、王焜、任元国
【以下内容转自坛友所发】等待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手续完成后报国家可研立项
aoitsukasa2me 发表于 2022-4-18 10:36中国聚龙一号
聚龙一号是我国重要的Z箍缩惯性约束核聚变装置,在闪光1号、闪光2号等同类装置的基 ...
西安科技厅2023年6月9日回复:(该项目)位于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创新港E板块,占地60余亩。已列入国家“十四五”专项规划,项目承担单位西安交大现已完成项目前期手续,正等待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绵阳九院)手续完成后报国家可研立项。建设期为自开工之日起5年。
2023年11月28日,第三届中国磁约束聚变能大会暨聚变能活动周在绵阳开幕
aoitsukasa2me 发表于 2023-11-7 12:172023.11.27-第三届中国磁约束聚变能大会暨聚变能活动周来源:2023 中国磁约束聚变能大会 时间:2023-10 ...
2023.11.28-第三届中国磁约束聚变能大会暨聚变能活动周在绵阳开幕来源:绵阳政务 时间:2023-11-28 23:09
2023年11月28日,第三届中国磁约束聚变能大会暨聚变能活动周在绵阳开幕。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党委书记杭义洪,四川省委常委、绵阳市委书记曹立军出席并致辞。
四川省政府副秘书长刘全胜、中国国际核聚变能源计划执行中心副主任钱小勇出席并致辞。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副院长赖新春主持。中国工程院院士彭先觉、于俊崇、李建刚、张平祥、黄辉,中国科学院院士蒙大桥出席。
四川省科技厅副厅长陈学华,绵阳市委常委、副市长王晓松,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委副主任汪小琳,科技部ITER中心以及四川省和绵阳市相关部门负责人,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相关负责人,磁约束核聚变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和相关高新技术企业代表等参加。2023年11月28日,第三届中国磁约束聚变能大会暨聚变能活动周在绵阳开幕
以下内容转自论坛坛友
aoitsukasa2me 发表于 2023-11-26 09:18西安科技厅2023年6月9日回复:(该项目)位于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创新港E板块,占地60余亩。已列入国 ...
2023年11月27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Z箍缩科学实验装置”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首席科学家和总设计师邱爱慈(西北核)带队来我院学术交流。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校学术委员会主任,极弱磁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首席科学家和总设计师房建成参加活动。
aoitsukasa2me 发表于 2023-11-26 09:18
西安科技厅2023年6月9日回复:(该项目)位于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创新港E板块,占地60余亩。已列入国 ...
总投资多少?国家给多少?陕西神给钱吗?
【西部(成都)科学城】2028年建设Z箍缩驱动器,力争2040年Z箍缩混合堆Z-FFR
本帖最后由 aoitsukasa2me 于 2024-1-5 15:39 编辑aoitsukasa2me 发表于 2022-10-1 00:31
2018重要旧闻-走近世界一流水平的超高功率脉冲强流加速器聚龙一号装置(节选)原创 陈襄荥 姜洋 来源: ...
2020.10.20重要旧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肖德龙等:Z箍缩聚变及高能量密度应用研究进展(节选)来源:中物院 时间:2020-10-20 10:32
高能量密度物理(HEDP)是研究能量密度超过1011J/m3的极端条件下物质结构与特性及变化规律的科学,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重要交叉前沿领域,对惯性约束聚变、天体物理、加速器物理、材料物理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分享我国在该领域的最新进展,研讨未来发展方向,促进学术交流,推动相关领域向纵深发展。近期,《强激光与粒子束》邀请丁永坤研究员为专辑主编,隆重推出“高能量密度物理”特别专辑,本刊将陆续分享本专辑系列文章,欢迎品阅。
作者:肖德龙,丁宁,王冠琼,王小光,李晨光,毛重阳
单位:中物院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
研究背景
Z箍缩可以实现从脉冲功率驱动器电储能到X光辐射的高效率转换。1998年,Z装置双层钨丝阵实验产生了峰值280TW、总能1.8MJ的实验室最强X光辐射脉冲。在这一里程碑成果的推动下,美国随即启动了Z箍缩驱动惯性约束聚变研究,在Z箍缩内爆动力学、等离子体状态控制、聚变出中子集成实验演示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同时,Z箍缩也可以创造极端温度、密度、压力的高能量密度条件,广泛应用于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材料物性、实验室天体物理等方面的研究。近20年来,我国在脉冲功率驱动器研制、Z箍缩内爆物理和Z箍缩聚变方面也开展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工作,并初步开展了Z箍缩在高能量密度物理领域的应用研究。
主要内容
(1)概述了国际上①Z箍缩辐射间接驱动和②磁直接驱动两条惯性约束聚变技术路线的主要研究进展、关键问题及发展态势。
(2)评述了Z箍缩在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辐射不透明度、材料物性、实验室天体物理等高能量密度方向应用的研究进展。
介绍了近年来我国Z箍缩研究特别是7~8MA装置上开展的Z箍缩内爆、动态黑腔以及高能量密度应用研究进展。
我国7~8MA脉冲功率装置上的Z箍缩研究
近20年来,我国建设了多个数百kA~10MA的脉冲功率装置,建立了较为完善的Z箍缩驱动器、理论与数值模拟、实验、诊断和制靶的综合研究能力。特别是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7~8MA脉冲功率装置(聚龙一号)上,较为系统地开展了Z箍缩内爆动力学、动态黑腔、材料物性及其他高能量密度实验研究。
未来展望
Z箍缩驱动聚变及高能量密度物理研究方兴未艾,在国 防和基础领域都有重要应用。近年来,基于Z箍缩研究的重要进展以及对其发展态势和技术路线的研判,中美俄都分别提出了建造大电流脉冲功率装置(>50MA)发展规划,以研究Z箍缩聚变关键问题并进行实验验证。与此同时,针对Z箍缩聚变及高能量密度应用中的基础问题,可以利用小型脉冲装置开展精细的实验设计与验证。
【西部(成都)科学城】2028年建设Z箍缩驱动器,力争2040年Z箍缩混合堆Z-FFR
本帖最后由 aoitsukasa2me 于 2024-1-5 15:40 编辑aoitsukasa2me 发表于 2022-10-1 00:31
2018重要旧闻-走近世界一流水平的超高功率脉冲强流加速器聚龙一号装置(节选)原创 陈襄荥 姜洋 来源: ...
第一作者:肖德龙, 男,博士,研究员,从事Z箍缩聚变等离子体理论与数值模拟研究。
通信作者:丁宁, 女,博士,研究员,从事Z箍缩聚变等离子体理论与数值模拟研究。
团队介绍:
中物院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Z箍缩团队创建于2000年,20年来一直致力于Z箍缩理论和数值模拟研究,并基于国内外1~10MA装置开展Z箍缩实验的物理设计与分析。依托于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独特的理论设计、数值模拟、物性参数和大型计算资源,目前已经形成一支多学科融合的Z箍缩理论研究团队,建立了多个一维、二维辐射磁流体力学和局部三维磁流体力学数值模拟研究程序。在Z箍缩内爆动力学研究方面,开展了包括驱动器能量传输及其与负载耦合、单丝等离子体形成与丝阵等离子体消融动力学、双层丝阵、套筒电热不稳定性、内爆过程MRT不稳定性、准球形内爆以及K壳层辐射源等较为系统的研究工作。在Z箍缩聚变研究方面,发展了“柱-球”一体化研究能力,开展了动态黑腔、动态黑腔驱动靶内爆以及双壳层整体点火靶方面的研究工作,初步形成了Z箍缩聚变物理设计。目前,正在拓展Z箍缩高能量密度研究方向。2019年8月,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成功举办第11届稠密Z箍缩国际会议(DZP2019)。这是自1984年首届DZP会议以来,第一次在欧美以外国家召开,极大地提升了我国Z箍缩研究的国际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