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5-4-17 08:40: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常年和丈夫异地,她像个男医生, K% [7 r9 l! W# M3 t1 O
7 h& A! t5 ?$ {( W
30多岁的女性在职场没有优势,在医院也一样。不过,娄鸿飞却过着和绝大多数女医生不同的家庭生活。她的女儿、丈夫、公婆都常年住在上海,只有她一个人“留守”北京,“全职”当医生。
3 `/ X) z3 P. L/ u- k* `& \) o P) W7 x- d
“在家庭生活上,我算非常幸运的。我和我先生已经成为了精神层面的知己,到现在我们仍然坚持每天通电话,最长记录甚至能连续聊8个小时。很多夫妻根本做不到。” A5 v5 }8 f( |
0 c* A: k, p# Z! w8 U十几年里,娄鸿飞和丈夫同在一地的时间屈指可数,也许只有厚厚一沓的高铁票才能证明,她有另一个牵挂。当然,也有遗憾。对于女儿的成长,娄鸿飞永远觉得亏欠太多。) ?4 c0 E, R6 w& B
% F* O2 E( s0 i# b
6 \! ?. C n# F! t Z& p编辑手记:2020年8月19日是第三个中国医师节。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中,80后、90后成为奔赴前线抗疫的中流砥柱,他们已经开始支撑我们的国家、支撑我们的民族、支撑我们的人民。中国医学界的优良传统,正是有了这承前启后的一代人,才得以发扬光大。今天,我们将镜头聚焦于这群中国青年医生,去关注他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关注他们的身体、心理和灵魂,做一幅中国青年医生的群像。) u. h. @( B! _& w+ A
三十岁,对于很多人而言,已经开花结果、已经生根发芽,而对于我们医学人而言,为了厚积薄发那一天,为了宣读的希波克拉底誓言,三十岁是耕耘,三十岁是坚守,是不问东西的人生修行。
0 Z1 C' I N5 V, S2 o3 ~& V& X哪有什么超级英雄,只不过是一群穿着白大褂的孩子,学着前辈的样子治病救人。2020搜狐健康中国医师节特别策划《三十而已》,为你讲述九位年龄30+的青年医生的故事。
5 [- ?8 A: u& ?) E7 L$ d$ b' z/ S& h' H$ R* T/ S
# L D6 N; ]2 t/ @% F! x- Z n
娄鸿飞,39岁,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医师& \( ]/ M$ m+ @2 D o1 F+ I' ~8 ^
5 c6 S- M( _; U6 C( f
在一间不到10平米的房间里,一张上下铺铁床和四张办公桌占据了绝大部分的空间,进门处一个小型的洗手池和钉在墙上的镜子,令整个屋子更加具有生活气息。一台老式电视机放在角落里,落满了灰尘,显得和整间屋子的氛围有些“格格不入”。
; S- }5 W! s) ]/ u
! W5 N$ d2 I7 Q3 G2 N* D7 g4 G, D这就是二线医生的休息室。“我们这儿条件比较简陋。”在同仁医院亦庄院区见到娄鸿飞医生时,她重复了好几遍这句话。
/ F h- c+ B, Y3 ^& k! t* c
" w$ i- c, U7 C; _; }7 {( a' `与简陋的休息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她的感染力和对工作的热情。“已经很好啦,还有张床,能休息休息。加班的医生,曾经只能在沙发上休息。”# q4 o' b3 h, C& z/ I. N% z
. W# G5 n( Q: g$ ?! }; o; b8 b$ @
今年39岁的娄鸿飞是同仁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的副主任医师,是这次医师节特辑中,我们采访到的为数不多的女医生。
' O" |* J1 s X4 H9 ~" [ }
5 i( W. {6 a; w% s+ B" R对娄鸿飞来讲,说三十而已也可,说四十不惑也没错。处在两者之间的娄鸿飞,比30岁的医生有更多体会,比40多岁的医生有更多可能。用她的一句话来形容现在的自己,就是“在压力中前行”。$ ^4 ]5 ?0 C1 M" n5 u
. d/ h" @' f6 F$ j: r6 j2 |
环境可以简陋,但精神一定向上( n' |3 P" K5 |. K* @
: L. f% \$ Q9 }! @
相比于那些直接从本科一直读到博士毕业的医学生而言,娄鸿飞硕士毕业后,先工作了五年时间,然后才重新去寻找自己事业的真正落脚点。有人觉得她起步晚了。但娄鸿飞却认为,中间工作的5年让她看清了最喜欢的方向。
- x5 f- x- {' m; ?. M7 H2 X* X; j' ?
2005年,娄鸿飞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7年制。硕士毕业的她,抓住机会来到了全国耳鼻喉领域最顶尖的同仁医院当住院医师。8 F- G( L, C( b' I# y7 E0 d
) k/ ] x4 d& T- r
现实远比想象中要困难。试用期每个月只有1000块左右的工资成为了第一道难关。“租房子都不够,还得吃喝,要不是上学那会儿实习攒下来“积蓄”,我也不知道要怎么熬。”- `' o* o8 y4 o$ R k
0 C* S" U8 E- ~3 S* Y& o: o
除了工资低之外,娄鸿飞从北医系到首医系,还面临着“谁也不认识”的尴尬。但正是这尴尬的5年工作时间,让她认清了自己真相感兴趣的专业方向:过敏。
9 F: b B: Z! W- y* S! f7 p. b8 J, J& x3 X# u/ A. Y
2011年,娄鸿飞考取了同仁医院张罗教授的博士,导师帮助她争取到了机会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交流学习。那里的条件更加艰苦:不到5平米的房间,只有一个能睡觉的床垫和一个30厘米左右的黑色小方桌……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娄鸿飞的第一篇SCI论文出来了。
2 f" I* Z9 j- O: a- D2 Z6 L' }# P# i* g0 b: r
“环境可以简陋,但自己的精神一定是向上的。”在娄鸿飞看来,年轻时候受苦是肯定的,尤其是医生这个职业。有成果出来时,就会觉得这些付出都值得。“我特别能理解刚刚工作的年轻医生所存在的苦闷。然而,解决问题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坚持。”
4 _3 C5 n$ t3 e a3 p5 k [: Q+ b, `* y/ B
坚持给她带来的不仅是临床技术的进步,还有令人羡慕的科研成果。“治病救人,手术开刀,是传统意义上的医生。”娄鸿飞表示,出门诊、看病、做手术大概只占据自己50%的精力,剩下的时间都留给了科研。+ o6 u0 T4 [. _; B5 q) {+ V; D7 B2 e+ k
7 L/ W; x6 O9 N/ |: Q
“《国际过敏和鼻科学论坛》(IFAR ) 出了中国专刊,我们还分别出了英文版的《中国过敏性鼻炎诊疗指南》、《中国慢性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以及《过敏性疾病舌下免疫治疗中国指南》。能够参与这样的工作,我特别骄傲。”每每说到科研相关的话题,娄鸿飞就“两眼放光”,永远都有说不完的话题。
/ v! b7 ]' t( e+ n' a- @* B3 ^5 Q: C9 ~! }* F( S) N* t
常年和丈夫异地,她像个男医生9 z2 }% l& q5 E6 t) m+ d2 Z* A* y
. O2 C" f/ n* M2 K5 W! k b
30多岁的女性在职场没有优势,在医院也一样。不过,娄鸿飞却过着和绝大多数女医生不同的家庭生活。她的女儿、丈夫、公婆都常年住在上海,只有她一个人“留守”北京,“全职”当医生。0 @' q9 o5 u0 E
; m7 [; s R# ^6 \& ^“在家庭生活上,我算非常幸运的。我和我先生已经成为了精神层面的知己,到现在我们仍然坚持每天通电话,最长记录甚至能连续聊8个小时。很多夫妻根本做不到。”
$ K6 e: m5 Q7 k" j1 e( i' t- [, _0 @7 m% E" ^2 @
十几年里,娄鸿飞和丈夫同在一地的时间屈指可数,也许只有厚厚一沓的高铁票才能证明,她有另一个牵挂。当然,也有遗憾。对于女儿的成长,娄鸿飞永远觉得亏欠太多。* c) C3 L. P7 J$ }
6 q4 k: I) T$ i" v" _( K8 G! q
“我这个妈妈当得太轻松了,就像个‘遥控器’,在电话这边‘指挥’。至于实操,都是我先生和公婆。”原本干练、利落的她,一说到女儿,就变得非常小心翼翼。好在女儿非常支持她的工作,知道她是在治病救人。这样想想,可能心里更加好受些。' L0 Y0 ]' x4 t! _. g
: Q$ g: b8 s- j M/ f4 ?+ }* M5 X' c
当医生,家人的理解非常重要,尤其是女医生。娄鸿飞认为,如果没有先生、女儿和公婆的支持,她也许不会到达今天这个位置。9 W6 r. h) [) P- m5 L1 R5 K. t9 h
; ]7 X7 V7 H. I {% M
她身边不乏有女医生为了家庭,牺牲了自己的事业。在她看来,这其实只是一个选择。“谁能说顾佳不是一个成功的人呢?”看了电视剧《三十而已》,娄鸿飞更加觉得,无论是偏向事业,还是偏向家庭,都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没有哪个好,哪个坏。“给自己定好位”更重要。如果家人支持,那就去拼拼事业;如果家里没有条件支持或者自己更愿意陪孩子,也不用非得给自己贴上“女强人”的标签。0 b$ S) J( W9 h7 w
+ c* e4 h% W$ q# F* R% E2 A/ Z2 f
除了要找好家庭的平衡外。在工作中,娄鸿飞认为,女医生要想好自己的优势和短板,懂得扬长避短。“拼体力肯定是不行,但我比较清楚自己的优势在哪儿,也许在手术上,我不会跟自己过于纠结;但在我擅长的科研上,就会非常严格的要求自己。得清楚自己要什么。”: l2 Y1 j3 X1 r. m
' K! `+ T9 B) Y, C5 {6 E) q) E
干脆、利落、决断力、魄力、执行力……一个个更贴合男性的词汇,放在娄鸿飞身上,一点都不违和。也许,正是这种“有点像男医生”的感觉,才能让她多年来保持这种状态。! p3 L0 w- d/ z' `' \- q
* e/ ]* i7 ^: \8 D+ p. D
做医生要有“灵气”,希望孩子们能“沉下来”% i$ j6 l0 _1 h, E. L$ }- O
$ m! A0 ?1 P2 j% Q
即将步入40岁,娄鸿飞身上的担子变重了。刚工作时,只考虑让自己越来越好就够了,但现在,她得考虑培养更多“下一代”。
w, {' _, O2 w( a
k4 d9 @" Y2 Q0 p# x% P: i+ G“特别欣慰的是,我现在带教的一个学生非常有灵气,是个好苗子,已经拿到一个国家级别的奖了。”看着学生不断成长,娄鸿飞比自己获奖了更高兴。7 }) H# H( r, p7 `! \! |
/ ~- Q, }/ g' r9 r在带学生的过程中,她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感觉现在很多孩子不那么纯粹了。很多孩子不太能沉下心了,也可能是因为整个社会大环境改变了吧。”/ [3 H: \9 Z/ G7 R
, b1 M' [$ G7 g5 t9 ^. q W. \做医生的确辛苦,也相对枯燥。最开始的几年,“坐冷板凳”是常有的,想成为优秀的医生得甘于寂寞。“真正有慧根的、有灵气的孩子,即便不能亲自上手术,也能从每个病例里提炼、对比、思考,学到更多东西。”娄鸿飞希望越来越多的医学生能明白,成为一名医生,不能浮于表面,要踏实的走好每一个阶段,因为医生这个行业就是需要时间沉淀的。1 Q6 c& n. P- k7 @, m; I2 S, u
7 S; q) U3 b+ O7 Z( R! o2 M在简陋的屋子里,娄鸿飞用短暂的时间勾画出了她“向阳而生”的30岁。站在休息室的小窗前,娄鸿飞望向即将建成的医院新大楼,说着她对未来的规划。也许对于她来讲,那栋新大楼不仅意味着新的办公环境,更是一个新的开始。
6 W& ]2 x7 [' S" W) k Y5 \( \4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