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j8 m4 x& N8 m- p1.提名方式:与上次基本一致,但对提名资质和要求卡的更严。# b3 |6 E" r5 o; m$ ]
已经集中在:院士提名、省市提名、学会/协会提名、部委提名。- K8 l( _ E; Z: C/ p3 B& x
5 H4 @. n& N& @( [
2.提名数量:本次一大看点4 N/ m3 U5 m7 W. U' Y: A& L$ R! E
对于上次各个提名渠道的提名数量和最终入选结果来看,差异不小。这次会不会进行纠偏?
: [, Q' t+ W7 l2 Z. L. r- ?' y. m: V4 Y" R% M/ w& _
3.部委与省市较量8 q* Q L" k; B0 Z$ S
大家一向推崇的教育部科技奖,跟部分省市推荐的项目相比,在上次评选中也没有表现很出色?
4 ?- {; B6 ~& n; ^: z' @, E- j尤其是两个最高奖获得者均为教育部高校,却都不是通过教育部提名。而且两人都特别有意思,其中一人在此之前多次通过教育部渠道提名没上,反而通过省推荐一次就上去了。另外一人甚至通过一个非主流学会推荐上去并最终入选。1 h' c8 {3 w+ z9 h1 p/ m2 r
2 f+ o3 i! Y; N$ k4.在院士评选已经为民营企业打开大门的时候,国家科技奖是不是该有所动作?评选委员会中是不是要增加来自于民营企业的数量和比例?5%就算大进步,10%就算历史性突破。以前民营企业对国家科技奖的申报都是一种无所谓啦态度,能上更好,不能上也没多大关系。如今院士评选开辟新赛道,是不是有更多企业要杀进来?以前一些民营企业对第一完成单位或第一完成人也不是很重视,让给高校也无妨,如今是不是要真刀真枪自己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