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3年开始,这个趋势已经形成,所有具有强势领导、持续推进校内组织架构改革,并且能够打破原有学科资源分配格局的高校,借着新高考的契机,都能有质的飞跃,特别是工信部下属高校,重大GF工程造就了他们本身的高度组织化,超级适应现在这个快速迭代演进的新版本。
信息开放的当下,考生和家长,也已经不是传统专业改个名字、或者换个马甲就能被忽悠住的,看的也不仅仅是学科的热度,看的都是真金白银的保研率、对口的目标企业、相应产业链的规模、行业从业人员的数量与平均的薪酬,如果不打破原有学科格局,必然会被市场抛弃。
高校的评价无外乎科研成果与学生培养两大块,上一个版本里,科研成果通过宣传来引导学生,形成闭环,招生宣传是那个版本的核心,会产生一个误区,谁的宣传到位,就体现谁的实力强,就能带来好的生源。
现在的版本,更加务实,谁招生专业设置变现效率高,谁的录取分数线就高,这就直接击穿各高校内部利益的格局,如果不突破上一版本固化的组织架构,就无法快速迭代。越往后,这迭代的速度和效率会越发难以想象,就像鸿蒙智行和小米,高校的组织力与执行力,从消费电子领域到汽车领域,对传统合资车企,就是降维打击。
这三年观察下来,哈工、北理、东南、同济、西工大、大连理工基本已经完成了新版本的升级,天大、中山、厦大几乎一脸茫然,更多的都在痛苦的挣扎与改革的过程中,也许能突破,也许就这样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