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5-7-24 11:00: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济大学学子从不在互联网主动出击他校。总有人盯着同济大学,对也是错。同济大学招生就是周锐说的摆烂。如上海招生太少,各种冷热专业都有。上海考生知根知底,根本不完全在乎,有7次专业可转,还可以转复、交。可惜边远地区即使好心给了140~240的非常多的名额,人家到是挑刺,赚三拣四的不讨好,也应该学他校单列大规模的投放冷门专业,反而受到尊重。建筑与规划衔生的艺术设计是在6个省招,分数线几乎够得上清华。中外合作(德国)3个专业,3+1,2.1万/年;分数线插华五,为什么十几个中外学院不搞中外合作?把冷门专业放入,高收费、低分数低不计。医学院(含生物)进步有目共睹,每个省都招,分数线排在复交浙之后。这里面可操作性大呀。
顺便说一句,人工智能赋能+,确实是改变传统学科交叉发展的主要方向。宁汉合流之流对信息学科的划分不过是以自己母校的作基准。武汉大学的遥感放在信息类收获了高分,上次我把同济教授编的卫星与导航原理的出版教材拿出来证明。同济大学的智能交通、遥感测绘也放在信息网联。并无不妥。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