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shanhaisanren 于 2025-8-25 09:54 编辑
( u7 X! M+ S2 M: o
+ N- w2 X$ r5 E9 u: D" J$ B: u一、核心研究机构与团队概况 山东大学在具身智能、机器人及智能无人系统领域的研究以 机器人研究中心 和 智能无人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为核心,依托 控制科学与工程 学科,形成了覆盖基础理论、核心技术、应用转化的全链条研究体系。 4 ^8 g4 z b( d6 `4 N
1. 机器人研究中心 定位:国内四足仿生机器人研究先驱,国家级科研平台,承担多项国家重大专项。 团队构成: 研究方向与成果: 具身智能机器人:
5 F; c; m& y4 v1 n9 W
人形机器人: # x6 Q: q7 H: e L! F) y8 Z
孵化企业:
; D8 _4 S, M5 U& n8 M2. 智能无人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定位:面向国防与民用领域,开展无人系统平台、感知与控制技术研究。 团队构成: 研究方向与成果: 智能感知与导航:提出多模态感知通信智能建模(MMICM)理论,实现无人系统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精准定位,发表于《IEEE Communications Surveys and Tutorials》(影响因子34.4)。 无人集群系统:研发无人机蜂群协同控制技术,在空军“无人争锋”挑战赛中获极速穿越科目冠军。 特殊环境作业:开发核电站应急机器人,具备耐辐射、抗高温特性,应用于福岛核事故后续处置。
' H: m A0 I8 D2 K8 E
合作项目: ! N- ?3 u4 ?5 b
3. 具身感知与仿生机器人学生创新团队 定位:青年科研生力军,聚焦多模态感知与自适应控制。 团队构成: 研究方向与成果: 产学研合作: ) I" G# D% j( ~( _6 a* l
4. 海洋智能无人系统团队 定位:交叉学科团队,融合人工智能与海洋遥感技术。 团队构成: 研究方向与成果: 合作项目:与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联合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海洋环境安全保障”专项。
& O7 {1 i5 ^" p9 c5. C-FAIR无人系统智能传输团队 定位:国际联合研究院,聚焦6G通信与无人系统融合。 团队构成: 负责人:白露教授(泰山学者青年专家) 成员:崔立真教授、程翔教授(北京大学)等。 7 r) t8 }; a. Q
研究方向与成果: 孵化应用:与山东高速集团合作开发智慧交通无人车通信系统,实现车道级定位与实时路况反馈。 ! }' z3 r! p9 S+ r
二、技术转化与产业化案例 1.优宝特机器人: 2.智洋创新: 项目:电力巡检机器人、智慧园区管理系统 技术:基于大模型的设备故障预测,准确率超95%。 - w. j; r6 v# ~8 N- ^( w* [/ c+ K
3.山东能源集团: & [! l2 L6 }, }! u1 P8 S' c
三、未来规划与战略方向 1.技术突破: 2.产业布局: 3.国际合作:深化与南洋理工大学、斯坦福大学的联合研究,共建亚太智能无人系统创新中心。 , V7 ~* F" o! j9 M
山东大学在具身智能与机器人领域已形成 “基础研究-核心技术-产业应用” 的完整生态,其团队以多学科交叉、产学研深度融合为特色,在四足机器人、人形机器人、智能感知等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未来,随着山东省“机器人强省”战略的推进,该校有望进一步引领行业创新,为智能制造与智慧城市提供核心技术支撑。
: x- \1 S$ T0 S+ j$ b2 K' V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