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548986115991126547/ 9月11日,最新一期国际学术顶刊《Science》出刊。本期共收录研究论文15篇、研究综述1篇。其中,美国发表5篇,中国发表4篇,德国、英国、瑞士、法国、澳大利亚、以色列、日本各发表1篇。 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2025首篇),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2025首篇),TWZY研究院生物化学研究所(2025首篇)以第一单位和通讯作者身份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封面:光系统和捕光蛋白实现高效地捕捉、转移和转换光能,展示了光合作用的进化多样性和对光的终极追求
2 d! r1 D# Z7 g' |1、复旦大学发表《高温影响野火对美国空气污染的影响》研究成果,揭示了地球系统中“小区域热源-大尺度气候”的隐秘关联,火灾引起的热对流减弱了烟雾向东传输,并增强了空气污染物的湿沉降。这个机制实际上减少了全国范围内的死亡和经济损失。 # g+ k2 I$ v4 D8 I4 N8 ]
2 j' [# s' k& l

6 w' o1 ]3 t4 K0 h$ i- p$ d# h, P. U( }0 g7 Q
论文第二单位为清华大学,论文通讯作者为复旦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王勇教授【国家级青年人才,毕业于南信大和中科院大气所,曾任职清华大学,2025年起任职复旦大学,并获聘教授职称】。 
' }2 Q1 q; } t* I' X8 b6 u5 N! A; {; ^- r. S: u/ B4 j
2、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发表《动态应力释放滴印技术用于生物电子界面的保形包裹》研究成果,展示了在神经和脑组织上进行滴印,从而实现光控制的神经调节。
6 T; x0 _% i4 V1 c2 j; C5 _# g
论文最后通讯作者为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宋延林研究员【国家杰青,中科院化学所绿色印刷重点实验室主任,毕业于郑州大学和北京大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获得者,主持国家重大研究计划、中科院战略先导研究计划等】。 1 q) t0 T! _! v" l9 \
% c* u$ b6 |2 K) ?
3、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发表《来自颗石藻的巨大光系统I-岩藻黄素叶绿素超复合物的结构和功能》研究成果,揭示了一个具有95%量子效率的褐藻素和叶绿素天线的庞大超复合体。
* v. h# C+ N$ I3 {- V9 S6 j4 X# G$ h6 |! L
论文最后通讯作者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王文达研究员【国家级青年人才, 毕业于西南大学和中科学院植物所】。 
2 p+ M6 @: s p
1 p/ {1 M b0 w( a& K4、WZY研究院生物化学研究所发表《双循环CO2固定促进拟南芥的生长和脂质合成》研究成果,丙二酰辅酶A-甘油酸(McG)植物在大气CO2浓度下,固定CO2的速率提高了两倍,增加了脂质生产,显著促进了生长,并将种子产量提高了三倍。
7 P! v7 F# c! m- c1 ]( `( X1 y# I" z# F% ^0 I6 s& w. ^
论文通讯作者为生化所廖俊智(James C. Liao)研究员【生物质能等领域国际知名的杰出科学家,美国国家工程院和科学院“双料”院士,毕业于TW大学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 $ a2 U5 f4 ]) @1 A- A9 j/ W$ O
! g3 |0 j5 }& u: ` O 5 `. p l. v, e* K
3 W* W- ?; U' L+ S0 P' g
" p2 }3 m( ?0 g% X4 b
' Q- B p( i( c+ n7 E! Q3 j9 C/ f& _# T7 b% l( }# }
" L- t9 E$ c# d5 d2 q9 k* @7 g4 q' x
4 `0 e. }8 f0 s. U7 u+ _ A: @0 L/ l
/ z& x, u& ^3 G% r- u/ ]' s
+ u- }- f) C* K$ R2 n) 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