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批在学术领域卓有成就的科学家走上了大学校长岗位,“院士校长”的现象颇受关注。近年来,“院士校长”现象并不鲜见。
2021年,就有8位院士担起校长重任。他们是:
复旦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力;
中山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高松;
华中科技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尤政;
首都师范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方复全;
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韩杰才;
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龚新高;
东北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冯夏庭;
北京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聂祚仁。
2020年,也有中国科学院院士薛其坤出任南方科技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单忠德出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等。
! G+ c9 V5 Q) k+ ^
科学网梳理发现,今年以来,已陆续有10所高校的新任校长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其中3位还兼任党委副书记。
这10位“院士校长”都是谁?又从事哪些研究?科学网对此进行了盘点。
, B% k2 E% U. i' V5 ?
安徽师范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李亚栋
0 x/ f% s; d% B9 N, D& \, X6月10日,安徽师范大学官网发布消息,李亚栋任安徽师范大学校长。
) o2 [3 E( x/ D. ?; Z7 i# K' i& L' x李亚栋,男,汉族,无机化学家。1964年11月生于安徽省宿松县。1986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化学系,1991年、1998年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曾先后于2001年、2008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4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1 L/ ~3 L& _% q8 `& n
主要从事无机纳米材料合成化学研究。提出了纳米晶“液相-固相-溶液”界面调控机制,实现了不同类型纳米晶的可控制备;将水热、溶剂热合成技术成功应用于新型一维纳米材料的合成,实现了金属铋、钛酸盐、硅酸盐、钒酸盐、稀土化合物等纳米线、纳米管的制备,揭示了液相条件下纳米晶的取向生长规律性;提出金属间化合物、合金表观电负性概念及其计算经验公式,建立了比传统高温合成金属间化合物、合金材料低400-500度的低温合成方法。
% Z9 j5 H6 e2 W8 x) ]
. B! T# g5 T/ a+ d# n! u7 ]" k1 e0 x
郑州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李蓬
7 u9 M! N- l$ }5 l2 w6月5日,《河南日报》发布消息,李蓬出任郑州大学校长。
) |. B2 G2 N9 v+ q c1 \李蓬,分子生理学家,长江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期从事脂代谢和代谢性疾病研究。1965年10月出生,江西宁都人。1983年进入北京师范大学,1987年获得学士学位;1995年获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生物医学博士学位。随后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分子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美国达拉斯西南医学中心、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进行博士后研究;2003-2005年历任香港科技大学生物系助理教授、副教授。
$ Z- {* U1 t2 P李蓬的研究兴趣及领域集中于糖脂代谢的研究,包括脂滴生物学,肥胖、糖尿病和脂肪肝等代谢性疾病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她曾于2012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生命科学领域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 g. p4 r4 W! I6 @ U7 k$ k
2006年,李蓬全职回到清华大学工作,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2018年出任复旦大学代谢与整合生物学研究院院长。2016年11月兼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生命学部主任。她曾担任国际脂生物学会指导委员会委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生命学部生理学科咨询委员、中国生化和分子生物学会理事、北京生化和分子生物学会副理事长,现任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副理事长。201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 R! @0 A+ P. r9 M2 h# @- v
6 g3 P8 ~: u6 s2 q7 L' `
4 M0 d" I. V% f" v河南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锁江
- G9 u: j8 z- U2 u# d6月5日,《河南日报》发布消息,张锁江出任河南大学校长。
! a* m+ f s, e
张锁江,化学工程专家。1964年11月生于河南省林州市,籍贯河南林州。1986年毕业于河南大学,1989年在河南师范大学获硕士学位,1994年在浙江大学获博士学位。201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c* E# S i% X5 K2 t, B% ?4 Q8 y! F张锁江主要从事离子液体与绿色化工研究。以离子液体为核心,将基础研究和过程开发紧密结合,在构效关系、工程放大和工业应用三方面形成了系统性成果。揭示了离子液体氢键特殊性、网络结构及构效关系,形成了功能化离子液体的设计方法;建立了离子液体传递/反应原位研究方法,阐明了其结构对工程放大的影响规律;研发了系列反应/分离新体系,发展了绿色过程系统集成方法,实现了离子液体的规模制备和多项绿色新技术的工业应用。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侯德榜化工科技成就奖和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奖励。
& w5 W3 G& C3 Y+ r% F
" A* E1 q s9 a2 C% ~4 ]
# ~3 k4 h Z4 n9 Q- q& Y& {重庆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树新
1 B. v B, [( z- o# h3 G' \9 l6月2日,重庆大学官网显示,王树新出任重庆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9 ~/ s5 T( F! r王树新,专用机械设计与制造专家。1966年9月出生,河北省宣化人。1994年毕业于天津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202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天津大学副校长,党委常务副书记(正局级)。
! I& B+ w6 f$ W2 O- M& V( T7 j: I长期从事柔性机构系统及其在海洋装备、医疗装备、制造装备中的工程应用研究,研制成功“妙手”微创手术机器人系统,获得国内第一个腔镜手术机器人产品注册证;研制成功“海燕”系列水下滑翔机,创造下潜深度10619米世界纪录。他先后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21年获美国ASME DED Leonardo da Vinci Award奖。
8 r+ n8 w9 w8 E( ?. |! d; m- o, c, l* {
. l. a- l! Q! o: K1 _
北京理工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龙腾
& c1 K; b: N) `% Y5 n
5月27日,北京理工大学官微发布消息,龙腾出任北京理工大学校长。
) ?5 ?' q" O- K7 L8 [7 |8 [) \3 W
龙腾,1968年1月出生,研究生,工学博士,中共党员,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历任北京理工大学信息与电子学院院长,北京理工大学校长助理,北京理工大学党委cw、副校长。2020年12月任北京理工大学常务副校长(正局级)。
" W' g; o+ i9 R; y
长期从事空天雷达信息处理的基础科学研究,在星上实时信息处理技术、合成极窄脉冲雷达系统等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
* b8 D% C/ O" B9 e/ ~( X! \现为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通讯院士、美国IEEE Fellow、英国 lET Fellow、中国电子学会会士。曾获全国创新争先奖章、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IEEE信息物理系统专业委员会杰出领导力奖、北京十大杰出青年等奖励和荣誉。
2 j2 T( h5 O- |7 G
; s; s, X8 t6 t
5 o7 k4 j. D! D. \) K" \' C' n0 {; a3 {6 e9 H0 R: A, M
香港科技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叶玉如
& L! }6 V/ |( D# I- U; b+ m. q
据香港科技大学5月20日官微消息,校董会当日一致通过任命,10月19日,叶玉如将任香港科技大学下任校长。
. y- W: H0 w7 a. U: S! Z2 T$ x6 n
叶玉如,毕业于美国波士顿西蒙斯学院,获生物学及化学学士学位,并于1983年获哈佛大学药理学博士学位。其后,叶玉如于纽约“再生元制药”担任资深科学家,并于1993年回港。同年加入港科大,随后一直稳步晋升。
4 h- \9 U5 R& H+ d6 p5 e! r1 Z
叶玉如因发现了多种神经营养因子在神经细胞发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而享誉盛名﹔她的研究成果亦促进了神经营养因子在治疗老年痴呆症和帕金森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方面的应用。
* [8 S7 l; v$ ^! } B' @
现为中科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外籍荣誉院士,世界科学院院士、香港科学院创院院士,以及粤港澳大湾区院士联盟理事会主席。她曾于2003年和2011年两度获颁国家自然科学奖,于2004由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是生命科学领域首次获此奖项的中国人,以及于2011年获法国政府授予“国家荣誉骑士勋章”。
$ Y0 T& _/ y* a1 M
4 e$ b& @) C) Y) }6 i
1 s4 H! n7 v. `( {6 t
' f6 V0 G. H4 W# s, i- |. E
4 @# `# O6 Q8 m; S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校(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陆林
4 @ Q+ |0 V l7 G* i4月21日,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官微消息,陆林出任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校(院)长。
8 l2 J8 Y. R2 E' O# s+ A
陆林,中国科学院院士,精神医学与睡眠医学家。1966年9月出生于安徽省安庆市。1989年毕业于华北煤炭医学院,1999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并获医学博士学位。201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9 Q+ s0 m5 L# b) d( k" f4 e
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科技部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生命科学联合中心PI,北京大学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PI。任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
. n4 m/ G2 ?. `( w% y
: r9 w9 Q* v; Y2 f
主要从事精神心理疾病和睡眠障碍的临床治疗和发病机制研究,在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SCI论文200余篇,总引用1万余次,在精神病学和睡眠医学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为推动和提高我国精神医学临床诊疗技术和体系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2 g: i9 w5 w0 ^4 T; U
% X8 m* C9 G* c+ [0 L
- q1 H: @ `! j8 Z
1 l ]- a; q! m: q- u' q, G) b; t2 T山东石油化工学院院长(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徐春明
% j% }) f+ `. T1 a3 Q
2月18日,山东省教育厅发布消息,徐春明出任山东石油化工学院院长。
; `- I R- N5 @9 c' W5 f
徐春明,1965年2月出生,山东省寿光人,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全国优秀教师”称号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负责人。201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 `% i5 c- f# h. N" s
主要研究领域为重油化学和加工。出版专著4部,发表SCI论文200余篇;授权国际发明专利20项、中国发明专利50多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特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7项。
. f+ D4 \! J1 ~5 Z3 N带领研究团队建立了重油“超临界精细分离+高分辨质谱表征”新方法,取得了复杂多层次化学组成结构新认识,引领了国际重油化学基础研究;开发了“重油梯级分离”新工艺,建成了世界上首套20万吨/年重油梯级分离工业装置;建立了重油催化裂化反应器的流动反应耦合模型,对工业反应器及相关设备计算得到了大量以往未知的流场、温度场和浓度场等工程信息,指导开发了2项具有重要影响的“贯通性”工程技术,替代了国外产品。
: {1 } {( d% |' y& \9 `
9 Q1 e& R0 T* q# B2 C/ d% C' ^6 @
4 K9 \6 v) F: R2 g深圳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毛军发
/ v6 z2 d' r. a/ U+ \6 o4 ]2月17日,深圳大学官网更新显示,毛军发已任深圳大学校长。
8 V' m' H# }0 g4 U5 G( V/ a5 l
毛军发,男,汉族,1965年8月生,湖南邵阳人,工学博士,教授。1998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7月参加工作。曾任上海交通大学党委cw、副校长。2017年11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3 p/ X& s7 r/ ?8 G: m, H: }1981年9月至1985年7月在国防科技大学应用物理系辐射物理专业,获学士学位。1985年9月至1988年7月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实验核物理专业读硕士研究生,获硕士学位。1989年9月至1992年7月在上海交通大学电子工程系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读博士研究生,获博士学位。
0 i6 F8 O1 N; D主要从事高速电路互连与射频电子封装研究,担任相关领域国家自然基金委创新群体负责人和973首席科学家。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各1项,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先后荣获长江学者、上海十大科技精英、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称号。担任中国电子学会会士、微波分会主任委员,IEEE Fellow。
8 x1 N5 d$ F& m
) ^' w4 ~" k' x4 r) L; v5 ^9 I
1 `3 T9 }6 h6 X0 S
东南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中国科学院院士黄如
* E" A/ W- T8 |8 V1 }
1月7日,教育部官网消息,黄如出任东南大学校长(副部长级)、党委副书记。
+ H) \9 S9 c* T, P" [
黄如,女,回族,1969年11月出生,福建南安人,中共党员,1997年7月参加工作,理学博士,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991年毕业于东南大学电子工程系,1994年获该校硕士学位,1997年于北京大学获博士学位。
?) J" x& i8 K0 B" `* G! m/ E
201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信息技术科学部院士,2016年当选为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会士,2019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历任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院长,北京大学信息与工程科学部主任,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校长助理,北京大学副校长,北京大学党委cw、副校长。2021年12月30日起任东南大学党委副书记。
N4 n) Q* g+ h1 T7 Y9 q- s+ Z
主要从事微电子低功耗器件及工艺研究。曾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2次)、中国青年科技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