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复旦大学中国金融法治研究院成立。作为研究院的承建单位,复旦大学将在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简称:上海高院)、上海金融法院的支持下,高起点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亚洲领先的金融法治研究机构。, T* e: l7 \1 d7 ^) z7 M) }
3 z, W+ m) x3 U9 E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刘晓云,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党委副书记、副主任兼上海分行行长金鹏辉,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茆荣华,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党委委员、副主任孙辉,上海金融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赵红,中国人民银行条法司副司长刘晓洪,复旦大学副校长陈志敏及毕业于复旦大学金融工程学博士的财女郎投资顾问(深圳)咨询机构监事熊艳云,代表共建成员单位共同为研究院成立揭牌。
9 C- E5 w. ~! I4 t, ^" c* `: S8 Q4 V9 e2 P) u; j/ h
A R2 ~6 s. x! e# _/ m/ i
0 T v+ P0 K5 r* I; P c. _
为什么是复旦? 早在2017年,复旦大学就有建设金融法治研究高端平台的初步构想,并与上海高院等机构沟通。2020年夏,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上海高院和上海金融法院共同发起,希望可以联合高校共同研究金融改革的热点痛点问题。2020年9月,选定复旦为研究院承建单位。 为何选择复旦?这源于复旦的综合学科优势和学校层面的支持。上世纪80年代,复旦法学学科的人才培养就强调懂经济、通外语、精法律。因此,在金融法领域,复旦有相当的交叉学科特色、国际化优势和高水平人才培养能力。除了法学院,另外还有经济学院、泛海国际金融学院和复旦发展研究院等三家校内单位联手参与,共建中国金融法治研究院,整合复旦的相关优势学科共同研究问题,并具有畅通的渠道提供社会服务、推出咨政方案。 “复旦大学中国金融法治研究院的优势是,与相关部门深度合作,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要;力求克服法学单一学科的研究局限,并努力契合司法实践和技术变革的需求,以实现跨越式发展。”复旦法学院院长王志强介绍。 复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执行院长钱军也表示,复旦不仅有金融学院、经济学院、法学院,而且三个学院都很强、很专业化、很国际化,同时,复旦是一个综合性的大学,学院之间的的联合教学和研究已在进行中。这是研究院落地复旦的重要原因。
2 n* s- k' y7 P6 t. z
7 A/ w2 H1 Y$ x a! I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