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u! }1 M% E% \
以下内容节选自《航空学报》前任主编朱自强于2021年3月撰写,并发表在北航张华教授在美篇的个人账户“张华-BUAA”上。
' ] Q# b. ?0 t* a7 f2 y1 [
: }; I5 L/ c, J# t1 Z( x国家计算流体力学实验室的创建
6 I2 \4 `& w0 m) m 随着计算流体力学成为流体力学分枝之一,并发挥着愈益重要的作用的趋势。在张涵信、李椿萱等专家呼吁下,1992年863-2航天领域专家委员会批准进行国家计算流体力学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的论证工作,并责成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和北航牵头组建论证小组。1994年实验室可行性论证报告通过专家评审,1995年5月经国 防科工委批准后,随即正式立项组建实验室,成立了29基地和北航领导成员为首的联合工作组。1996年完成了设备的购置和人员的技术培训。1997年通过了实验室楼基建工程验收。1997年11月国 防科工委下文聘任李椿萱为实验室主任、张涵信为学术委员会主任以及16位学术委员会委员。1998年4月在先后通过专家的技术评估和验收后,实验室落地于北航流体所。
1 o2 _/ v Z6 [. A) m4 k. ? 实验室的计算和图形仿真能力在当时均达到国内最高水平,使北航和29基地在计算流体力学的研究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在863、973等高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研究中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成果。国家计算流体力学实验室在北航的建立对促进流体所计算流体力学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 i0 ^2 N# G/ P9 t( @# F& V 参加筹建工作的流体所教师有:李椿萱、朱自强、吴颂平、阎超、丁建中、郑波、潘晓丽、万连等。
3 S* n# f7 n; I! n
; ?: K8 `; |7 @. {# v, o6 ]9 t朱光亚先生的题字 + P; y+ @8 L6 N8 Q5 N: d2 r( b
连接原风洞馆的4层实验室楼 图2 国家计算流体力学实验室
- G5 [) Z0 E* _9 Z; f) K) 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