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5-1-8 19:24: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未央 于 2025-6-1 14:20 编辑
* r9 T+ ^* k: t' f
: H M& R% M4 m* \, U4 a; n2025年3月:
/ _ v. Q+ Q8 y. l+ E1、【Nature Genetics】,园艺林学学院-园艺学-柑橘团队,通过基因组学信息和杂交实验解析甜橙起源模型并运用从头驯化的分子育种途径培育具有溃疡病抗性的甜橙新品系,徐强教授为通讯作者。
9 `. U9 F& m. C! l" L2、【Advanced Science】,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畜牧学-猪遗传育种团队,新型epiPE2基因编辑系统实现十个基因位点同步精准编辑,阮进学副研究员为最后通讯作者。
2 K! v( D* K3 N- Z3、【Genome Biology】,植物科学技术学院-玉米团队,AI预测模型构建植物顺式调控元件图谱并量化启动子编辑对基因表达的调控潜力,严建兵教授为最后通讯作者。3 O% |. p$ K( f" B$ _* t/ \% g0 C
4、【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资源与环境学院-土壤化学与环境,干燥环境下弱晶质非稳态水铁矿驱动砷As(V)自发非生物还原,侯静涛副研究员为通讯作者。8 `$ j' N2 V% j- g
5、【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资源与环境学院-土壤生物化学,农田土壤微塑料污染通过重塑微食物网结构驱动养分周转,郝秀丽副教授为通讯作者。
* J* H/ r& T. j. v/ j" j: j7 q6、【IEEE Transactions on Image Processing】,信息学院-机器学习与计算机视觉团队,张量原子表示模型的优化算法和理论解释及证明,王玉龙教授为通讯作者。- a$ F/ s& h) I- I2 j8 @8 `
7、【Genome Biology】,植物科学技术学院-作物表型团队,整合高光谱成像与机器学习技术构建作物黄酮、脂质、氨基酸等代谢物快速检测体系,杨万能教授为最后通讯作者。' X G. K; v% o; u1 y
8、【Plant Cell】,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水稻团队,“复制与重复元件协同驱动”的演化模式赋予Gγ蛋白独特的尾部结构并决定Gγ蛋白的功能选择,欧阳亦聃教授为最后通讯作者。
2 U5 J: C e+ H1 W: [. d) i, | _9、【Autophagy】,动物医学院-预防兽医学,冠状病毒编码的蛋白酶NSP5通过切割选择性自噬受体NBR1逃逸宿主抗病毒反应的分子机制,罗锐副教授为通讯作者。
; f8 M& h V3 i; j7 z3 v( O10、【Genome Biology】,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棉花团队,转座子不均等扩增调控同源基因转录、剪接和翻译水平差异并影响棉种谱系特异分化,王茂军教授为通讯作者。! g, @# K( M& c, n* x! }
11、【Genome Biology】,园艺林学学院-柑橘团队,南丰蜜橘PacBio HiFi和Hi-C基因组数据组装揭示散皮蜜橘起源于莽山野生柑橘,鉴定INVA和GAI基因分别调控果实甜度和大小,吴巨勋副教授为最后通讯作者。# Q+ T# }* V" _. _& o
12、【PNAS】,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昆虫绿色防控团队,光周期敏感的PBAP染色质重塑复合体通过调控蛋白甲基化修饰影响内分泌信号从而决定昆虫生殖滞育发生,王小平教授为最后通讯作者。" S1 x* \+ P: g. @) H0 h
13、【ACS Nano】,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纳米化学生物学团队,一种可注射狂犬病水凝胶疫苗(CGMR)激活体液免疫抵抗狂犬病病毒攻击,韩鹤友教授为最后通讯作者。
) H- | E1 u! }% F8 a! K4 V14、【Genome Biology】,园艺林学学院-莴苣团队,首个生菜多亲本MAGIC遗传群体解析生菜叶色、开花时间和叶形等独特性状的调控网络,匡汉晖教授为最后通讯作者。
1 b1 k8 z' [% o5 o15、【Global Change Biology】,资源与环境学院-演化生态学团队,气候变暖和食草昆虫显著改变了豚草种群后代的遗传结构和土壤微生物群落并减弱了植物-土壤负反馈,孙燕教授为通讯作者。! [6 O, H1 T, j+ A- f4 |; Y) @
16、【Microbiome】,资源与环境学院-土壤生物膜团队,多孔环境有助于促进形成具有更高系统发育和功能多样性的生物膜,吴一超副研究员为通讯作者。
$ i9 S9 S8 l4 h17、【Molecular Plant】,植物科学技术学院-作物学,脱叶剂驱动棉花叶柄离区细胞分化为脱落细胞和保护层细胞,GhRLF1为脱落细胞的特异性表达基因,杨细燕教授为最后通讯作者。4 u- `0 s. Z0 }' d5 n
18、【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资源与环境学院-环境矿物学,环境因素对太阳能驱动的铁氢化物配体-金属电荷转移的影响,冯雄汉教授为通讯作者。
' J1 r+ Y0 ], y2 j8 X19、【Water Research】,工学院-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16S和宏基因组测序揭示黑水虻幼虫吸附与转化城市污泥中锌和铬的过程,袁巧霞教授为最后通讯作者。: p1 N9 c, L4 n- W# c1 ^
20、【Nature Communications】,生命科学技术学院-蛋白质团队,冷冻电镜解析细菌Hachiman复合物结构基础,HamA与HamB形成异二聚体HamAB通过ATP水解和DNA切割来执行抗噬菌体防御,邹婷婷教授为最后通讯作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