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大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391|回复: 9

加快推进高温超导强场紧凑型聚变实验装置、聚变材料测试中子源、聚变先导工程实验堆等

[复制链接]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722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3-7 19:46: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aoitsukasa2me 于 2025-3-7 19:53 编辑
1 q1 u; U& K9 z$ [/ F' c, A& [( ?% m" w" l% w% q7 l4 R: W
2025.2.28-专访全国政协委员、中核集团核聚变领域首席科学家段旭如:我国核聚变研发水平总体上已位居第一方阵(节选)
来源:中核集团     时间:2025年03月07日 17:06
8 w7 E0 o! P( G# [- N3 h6 ]6 g( `
记者:近年来,我国核聚变装置运行不断取得突破。国内当前规模最大、参数能力最高的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HL-3)实现150万安培等离子体电流高约束模运行,东方超环(EAST)首次实现1000秒的高约束模运行,这些重要进展标志我国聚变能源研究实现从基础科学向工程实践的重大跨越。这些突破对我国核聚变研究意味着什么?我国核聚变研究还面临哪些瓶颈,未来将如何突破?
* T: Z; i: X% v4 y) o* [
- |3 g5 f$ t" T4 M1 X  K段旭如:核聚变装置运行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核聚变研究水平的重要参考。中国环流三号150万安培等离子体电流高约束模运行,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等离子体电流、聚变“三乘积”等核心参数再上新台阶,标志着我国磁约束核聚变研究向堆芯级高性能聚变等离子体迈出重要一步。东方超环(EAST)实现千秒级高约束模,对于我国自主掌握托卡马克放电控制具有重要意义。这些研究能力的提升及取得的进展意味着我国核聚变研发水平总体上已位居国际第一方阵,也是我国近年来在科技创新方面快速进步的很好体现。
/ t/ ~- a  Q7 Y. U0 d5 T$ t% |, j, Z       面向未来聚变能源商用,当前核聚变研究仍面临一系列瓶颈问题需要突破。这里包括一些共性问题,例如聚变等离子体稳态燃烧、聚变堆材料、氚自持国际聚变界三大挑战。还包括与当前聚变能研发不相适应的短板,例如聚变核工程技术力量及工业界介入较晚且不足,在聚变堆的核工程与核安全等方面的经验积累较少等。此外,我国还缺乏堆芯级氘氚等离子体实验运行经验。美欧早在20世纪90年代装置参数已达堆芯级,实现了超过10兆瓦的氘氚聚变功率产出。在大电流堆芯级参数下,等离子体运行控制难度更高,大破裂威胁剧增,尽早开展堆芯级氘氚等离子体运行研究,补强技术短板是我国当下核聚变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另外,我国核聚变领域工业软件自主化程度仍然较低。; Y, ?$ E# s: g4 ~2 u% l7 i
       针对上述问题,首先要充分发挥我国核工业完整体系作用和丰富的核工程经验的优势,加强企业、研究院所、高校协同创新,共同推进如聚变涉氚涉核等相关技术攻关。在装置高参数运行方面,充分发挥、挖掘我国现有大科学装置、平台作用,例如利用好中国环流三号能力优势,打造国际先进的聚变堆芯级等离子体实验研究平台,深化科学认识,积累聚变等离子体高参数运行经验。在核聚变领域工业软件方面,加快布局核心软件自主研发,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创新升级,例如利用好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一批先进数字化技术赋能工业软件研发。其次,面向本世纪中叶为实现聚变能源应用,我国在积极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消化吸收ITER研究成果的同时,应加快推进①高温超导强场紧凑型聚变实验装置②聚变材料测试中子源③聚变先导工程实验堆一批聚变重大科技平台建设,推进核聚变技术原创策源地建设,自主掌握聚变堆核心技术,加速聚变能源研发进程。
) b! o/ _5 N( ]" T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722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3-7 19:49:5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国迈向堆芯级高性能聚变研究】等离子体电流、聚变三乘积等核心参数再上新台阶

本帖最后由 aoitsukasa2me 于 2025-3-7 19:51 编辑 " F- X# D* w/ S# S! g7 u* B

; z4 V! S* s+ [% x       核聚变装置运行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核聚变研究水平的重要参考。中国环流三号150万安培等离子体电流高约束模运行,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等离子体电流、聚变“三乘积”等核心参数再上新台阶,标志着我国磁约束核聚变研究向堆芯级高性能聚变等离子体迈出重要一步。

初出江湖

Rank: 2

119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3-7 20:53: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华科的中子源装置十五五是稳的

未关注公众号会员1

489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3-7 22:01: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提议多次的合肥要规划中子源迟迟没有得到任何回应,无奈无语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722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3-7 22: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环流器三号】#划代#我国目前规模最大、参数最高的先进托卡马克装置

aoitsukasa2me 发表于 2025-3-7 19:49
& J% B! d  x( B5 \) b+ K核聚变装置运行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核聚变研究水平的重要参考。中国环流三号150万安培等离子体电流高 ...
" }# Z  C; [) a( `7 d2 E
等离子体电流能力是托卡马克聚变装置代际划分的重要标志  V6 A# g% s- U" Z
& _. V! {& `9 c$ l# U! j3 S
       中国环流系列装置是开发核聚变能源,支撑磁约束可控核聚变研究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已建成我国目前规模最大、参数最高的先进托卡马克装置/ `. q' w( l4 l9 {
       托卡马克聚变装置的聚变功率与等离子体电流平方成正比,等离子体电流提升10倍,聚变功率最高可提升百倍,因此等离子体电流能力是托卡马克聚变装置代际划分的重要标志。2024年,中国环流系列装置解决了大形变等离子体运行、大电流软着陆控制等技术难题,成功将我国最高等离子体电流运行纪录提升50%以上,实现超过1.5MA等离子体电流运行,再次创造我国可控核聚变装置运行新纪录。
; t: M" e+ K  g: \: Y6 [9 o! n       根据IAEA聚变装置信息系统(FUSDIS)数据统计显示,全球实际正在运行的同类型托卡马克装置中,仅有中国环流三号美国DIII-D装置放电运行等离子体电流超过1.5MA% t9 F. C" `9 Y) x3 Z/ L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722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3-8 15: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环流器三号】#划代#我国目前规模最大、参数最高的先进托卡马克装置

aoitsukasa2me 发表于 2025-3-7 22:20# a" u1 O" i; ?$ y
等离子体电流能力是托卡马克聚变装置代际划分的重要标志
$ W! b0 g: [; h+ K  Q0 L, g# |! y
- C, s2 v0 m. k0 q& v4 W       中国环流系列装置是开发核聚变能源,支撑 ...

, E9 ^  f$ `+ A       近年来,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在中国环流三号装置风险预测与抑制方面的应用新路径,构建了由应用层、执行层、控制层、设备层四个层次组成的聚变操作系统(CODIS),开发了先进的破裂预测算法模型,有效解决了1.6 MA(1.6兆安/160万安)等离子体实验中伴随的不稳定性和大破裂问题,提升了装置风险预测能力和实验品质。该破裂预测模型已经嵌入中国环流三号实时控制系统,为实验运行提供了良好、及时、量化的自动反馈,有力地保障了装置运行的质量可靠性。8 c3 a+ J1 `# w( w% y+ }
       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在中国环流三号装置上的应用将不断拓展深化,为冲刺更高参数运行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与保障,助力中国环流三号装置实现更大突破。
# M; v5 w) P. m% l7 j

新手上路

Rank: 1

4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3-8 21:48:10 | 显示全部楼层
myworld 发表于 2025-3-7 20:53* l, Y" X4 `$ d# x
看来,华科的中子源装置十五五是稳的
  W5 ^# h- `: j5 e4 m; f% L
加油加油

高级战友

Rank: 4

428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3-8 22:02: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曾经沧海难为水 于 2025-3-8 22:04 编辑
8 Q" |1 K, `0 J$ e# U( O3 j1 I) u# n4 R' F4 |1 Q8 e, r2 f: u
地方政府出资建设
% T2 S, g. l& I3 j/ e4 w% yBEST项目,全称为“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Compact Fusion Energy Test),是由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研制的项目。该项目位于安徽省合肥市,总投资85亿元,占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主要用于演示聚变能发电,推动可控核聚变技术的应用研究。: k- |) n8 Y7 W( L- ^# E7 f$ g$ z

/ K6 E! |6 `* k3 }/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未关注公众号会员1

489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3-9 00:00:4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曾经沧海难为水 发表于 2025-3-8 22:02) B- y& ]# t+ V( L! S% \
地方政府出资建设
6 l, h4 J' `" e4 w3 r9 n& S  mBEST项目,全称为“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Compact Fusion Energy Test),是由中国科 ...
' |, a) _* r! S8 h# Z9 V  Z
合肥的优势平台装置纷纷被抢,比如光源、聚变、磁场等全国多城都建了,合肥也要去抢他人的,不然优势就会消失殆尽了,合肥要在比如中子源、中微子、蛋白质、重离子、阿秒等方面规划建设,拓宽领域,不进则退啊!!!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722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3-24 13: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核聚变技术研发基地、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设施、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工程实验堆等等

本帖最后由 aoitsukasa2me 于 2025-3-24 13:15 编辑
  `0 q4 L& O( {5 g3 z
' m4 a9 F4 g  F7 j5 ]* n& f
2025.3-许春阳:中国“人造太阳”研究步入世界第一梯队!(节选)
来源:央视新闻     时间:2025-03-23 17:55
(作者系中核战略规划研究总院研究员)

! S  H0 P. G' y+ f  W% Q       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今年初的数据,全球已有163座在运、在建和计划建设的聚变研究设施。当今国际重大科学工程之一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在中国、欧盟、印度、日本、韩国、俄罗斯、美国七方合作下不断突破难题取得建设进展。各国主要科研机构陆续新建和升级聚变研究设施,实验成果取得新突破。在国外大型装置中,美国DIII-D国家聚变设施国家点火设施(NIF)、俄罗斯T-15MD托卡马克装置、英国的欧洲联合环装置(JET)、德国Wendelstein 7-X仿星器装置、韩国KSTAR超导托卡马克装置、日本JT-60SA托卡马克研究装置等都在不同技术路线和指标上刷新纪录。9 k# L, u, m( M* v$ F
       我国聚变研究始于上世纪50年代,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老牌科研机构和一批大学多年求索进步,在托卡马克、仿星器、球形托卡马克、反场箍缩装置、磁镜装置、直线装置、偶极磁场装置等各类传统和非传统技术路线上都有基础。目前加快发力,在接连取得新突破之下,正逐步进入世界第一梯队。其中,2024年中国环流三号(HL-3)实现150万安培电流的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自主研发的高功率高频率(105GHz)回旋管、数字孪生系统等关键设备首次投入运行,装置运行参数和控制水平稳居世界前列。2025年1月,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首次创下“1亿摄氏度1000秒”的长脉冲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世界纪录。①核聚变技术研发基地②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③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④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等研究和工程实验设施也在规划建设
. d+ X% {$ K% \- z8 S; k-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论坛的微信公众号(二维码如下),关注获取更多科教信息

Archiver|手机版|网大论坛 ( (鄂ICP备2021013060号-2) )

GMT+8, 2025-5-10 14:02 , Processed in 0.093249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5923号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2,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