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如一颗星相当于20%可能性,四星只有一人:周俭;三星有三人:徐文东、徐彦辉、田梅。以上四人都是生物医学。(纯属拍脑袋,如有雷同纯属偶然)* o E; }. x' c% h+ g/ m
普遍有的杰青、长江、万人、创新群体、职业生涯早期奖项等等就不列了。
& L O" r. t: _$ d9 i& I
5 D' Z6 P r% N2 R一、参选过院士增选的有效候选人 K8 T+ H t5 N. Z, k. G& f' x1 h) m
★★1、傅吉祥,1968,数学,复几何,2010年国际数学家大会(ICM)45分钟报告人,2015年陈省身数学奖,2026年世界科学院TWAS(原名第三世界科学院、发展中国家科学院)数学科学奖。% j5 a j9 } {; D) k
2、汤善健,1966,数学,运筹与控制,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3 i# X) s% A; I' }& c! i _
3、陈猛,1966,数学,代数几何,2018年国际数学家大会(ICM)45分钟报告人。$ j/ N/ P: ^" x9 h" D
★★★★4、周俭,1967,肝肿瘤,2024年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共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4次(第一完成人1次,第二完成人2次),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次(非第一)。 2022年当选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2023年以来获得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吴孟超医学基金奖、裘法祖普通外科医学奖、吴阶平医药创新奖。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亚太原发性肝癌专家联盟主席,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兼总干事。
. G0 z( u3 S; Z! ^% }8 d★★5、毛颖,1967,神经外科,2020年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院长,陈天桥脑科学研究院院长。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共获3次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第一完成人1次),2018年获得吴阶平医药创新奖,2023年担任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工作专家组神经外科组长。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候任主委。4 c7 Z; K! w: X8 Q
6、钦伦秀,1966,肝外科,华山医院副院长、普外科主任,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0,第一)、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06,第五),第一完成人获省部级一等奖3项。2015年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周俭的同门师兄,博士生导师是上海医科大学校长汤钊猷院士)0 c% R g2 W# E2 V7 [
★7、邵志敏,1962,乳腺癌,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外科主任、肿瘤研究所所长,第一完成人获得200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次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第八届亚洲乳腺癌协会主席,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4年以来,邵志敏团队研究成果刊发于《英国医学杂志》《美国医学会杂志》《柳叶刀-肿瘤学》《自然·癌症》等。5 x9 H0 _6 I7 P4 w
8、陈海泉,1963,胸外科,肿瘤医院副院长、胸外科主任,先后获得上海市、中华医学会、华夏医学、中国抗癌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美国胸外科学会(AATS)会员,欧洲胸外科医师协会(EATS)会员,研究成果23次被纳入13项国际指南。
' z6 l/ _# \ r/ h1 W9、李小英,1961,内分泌,中山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副主委。获上海市医学科技一等奖1项,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 1项。2008、2010、2012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非第一完成人,其中两次的第一完成人宁光2015年已当选院士,比如2008年前三个完成人宁光、李小英、王卫庆,后两个都是2023年度院士候选人。2017年王卫庆又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二等奖,宁光署名在最后第10。
: _8 E$ G$ P% x★★10、雷群英,1971,营养与肿瘤代谢,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2013年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2019年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2020年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 2021年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 ,2023年入选第二届新基石研究员,2023年复旦首批相辉学者。2025年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杰出成就奖。
; Y4 o& R' j5 U! a" Y★★★11、田梅,1972,医学影像,复旦大学人类表型组研究院执行院长,曾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一等奖、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世界分子影像(WMIS)Fellow等奖项。世界分子影像学会主席。中国认知科学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欧美同学会副会长。
5 E+ Z( K6 V2 L★★★12、徐彦辉,1977,生物医学,2015年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树兰医学青年奖,2016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021年科学探索奖,2022年新基石研究员,2023年复旦首批相辉学者。发文包括6篇Science,2篇Nature,1篇Cell,5篇 Nature Communications, 14篇Cell research等。2021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和中国2021医学重要进展。
% v2 _2 \9 j1 v; V5 ~0 Z4 l★★13、王磊,1982,分子遗传学,2020年上海自然科学一等奖,2019年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2022年中国青年科技奖特别奖,2023年科学探索奖,2024年第一届尚思探索学者。发文有NEJM(2016)、Science(2022、2023、2024)等。+ Y- G- K9 M* D7 c: h: G$ C" B+ |
14、王红艳,1966,生殖发育,2010年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2011年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2014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发有NEJM等。
$ F2 b- c/ v0 ?( m★★15、武利民,1963,材料(技术科学部),以第一完成人获得2023、2009年度国家技术二等奖,省部级自然科学和技术发明一等奖7项。共申请和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8项,美国专利2项、PCT2项。
0 e* p3 ?: v3 n, D' X7 x# ?16、施章杰,1974,有机化学,201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4年何梁何利科技创新奖。
5 V! p4 O. [5 o3 a z6 k17、徐昕,1964,物理化学,2019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化学会会士(2020),Science(2), Nature (1), PNAS(9)。' G* L& ~- s! B. q: p/ ?! [( c' L; K
18、资剑,1964,物理,1998年国家青年科技奖,2023年度上海自然科学一等奖,2025年Nature。* x2 E( e! G. }8 B! h7 A. B: l
19、宋志坚,1960,生物医学工程,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2012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4 c3 z4 m3 X# O W8 |
★★20、徐文伟,1963,1991年加入华为,33年时间里,经历了华为从“草台班子”到世界级企业的全过程,牵头完成第一颗ASIC芯片、华为第一代C&C08数字程控交换机、第一套GSM系统、第一台云数据中心核心交换机等一系列重大产品,曾任华为首任无线业务部总经理,预研部总裁,华为常务副总裁,欧洲总裁,海思半导体首任总裁,销售与服务体系总裁 ,企业业务总裁,华为Fellow、科学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华为常务董事、战略研究院首任院长。2022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产业创新奖,中国通信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2021、2023年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
5 u* _7 P) ` v' M" h; X/ p& d% G& x3 K; L5 G/ ?7 E: Y/ z/ }
二、近年获得国家科技奖,未参选院士的有0 v; [% u. J2 x9 x8 T
★★★21、徐文东,1970,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副院长,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8项科技奖。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现任主委,中国医师协会手外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及总干事长,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副会长,国际腕关节协会(IWAS)前任主席,亚太腕关节协会(APWA)候任主席。2023年第二届新基石研究员、复旦首批相辉学者。
: M8 f1 }% R) H. r9 k5 _: _4 E★★22、雷震,1978年,数学,复旦应用数学中心主任,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副理事长 。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22年科学探索奖,2023年陈省身数学奖,2024年当选为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会士。
9 w `# B- u; b! L# @9 M★★23、周磊,1972,物理,复旦副校长(2023-),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6年度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美国光学学会会士(OPTICA Fellow,2019),美国物理学会会士(APS Fellow 2024),中国光学学会会士(COS Fellow,2024)。
/ q' r- Z' N8 A+ h★★24、姜育刚,1981,计算机视觉,以第一完成人获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IEEE Fellow(2022)、IAPR Fellow(国际模式识别协会,2023),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士(CCF Fellow,2024),2020年任复旦计算机学院院长、软件学院院长,2022年任复旦人事处处长,2023年任复旦党委常委、副校长,2024年当选上海首届杰出人才。, q$ p! v, j, \, ^* I
★25、周平红,1968,中山医院内镜中心主任,我国内镜微创外科技术和理论体系的创建者, 2016年获评“大国工匠”称号(医疗界唯一) ,以第一完成人获得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和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022年度吴阶平医药创新奖。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当选美国消化内镜学会Fellow(FASGE,中国唯一)。他国际首创的内镜微创外科技术,被纳入欧美国际指南20部,现已成为国际标准术式,吸引美国梅奥诊所和英国、德国、日本等20余国173名国际专家前来进修学习;推广至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等31个国家和地区的412家医院,累计诊治6万余例。
5 U# e" X6 S6 {! ` v/ s$ H& F) N" k9 F l* e9 R3 u
三、2025年暂停一次候选资格8 l# J! m$ k+ B1 E# e/ U* r
1、沈健,1968,物理,应用表面物理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复旦微纳电子器件与量子计算机研究院院长,中国物理学会磁学分委会主任。1998年获德国马普学会Otto-Hahn奖章,2002年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年度青年科学家(1人),2003年获美国能源部杰出青年科学家奖、美国总统青年科技奖(PECASE),2011年美国物理学会会士(APS Fellow)。曾任美国真空学会磁学部主席,美国真空学会东田分会主席。7 M- A" K1 i" _
2、周鸣飞,1968,物理化学,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7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19年美国物理学会会士(APS Fellow),2020年中国化学会会士。
, w- g: }# T* M6 a! k6 P
' t& v% K2 y3 c8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