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5-4-1 11:50: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国家实验室这个出发点就不在国内科研问题的痛点上。所以折腾国家实验室还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意义就没那么大。 过去N年,大陆科研最大的问题是导向问题,焦虑部的目标是要建立一堆世界一流大学,这是它最关心的KPI,怎么算一流大学? 自己宣称没意义,得别人觉得是才行,那么,跟全球其他高校对比的参考对象能是什么呢? 必然公开发表的论文,于是一场造论文的大戏开幕,论文飞速增长……,大学排名搜搜上涨,焦虑部的KPI就圆满达成了,焦虑部领导写PPT的时候很满意。 但现实给了他们一闷棍,一堆高科技领域还是被别人卡脖子,于是开始修正,不能唯论文……,巴拉巴拉开始修正,目前空前重视科技成果转化,重视产业链卡脖子问题的解决,这个转变是对的。 那么,回到实验室的问题,科研出问题是因为没有像样的国家实验室的问题吗? 不是。以前叫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时候,不照样有人产出一些解决卡脖子问题的成果嘛。 但是老板们的叙事逻辑不能这么讲,做回归分析的时候,落脚点必然是过去非常成功,将来要更成功,怎么让将来更成功,那必然是改变玩法啊,不能能老板谢罪吧! 于是体系变成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实验室,玩的流程变了一下,一切都有交代了。 嘿嘿。 其实,我看踏马根本不需要这么麻烦,对原来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执行严格的淘汰机制,考核的专家里面别净搞一堆学术界的人,把代表性产业界的人也拉入评估专家,行不行让产业界有话语权,行就继续加大投资,扩大实验室规模,不行就下去,换别人来。这样搞几轮,效果肯定出奇的好,但是呢,他们肯定不会这么干,因为都是人情世故,利益纠缠在一起,七大姑八大姨的混在一起,这么来不是把自己革了命了嘛。于是呢,工作流程可以改,可以变,但底层逻辑得慢慢来,毕竟肉疼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