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复旦数学学院,20岁生日快乐!. q5 ^; P y4 S7 m
复旦大学 2025年04月26日 18:44
4 p A' X& C' Z4 p- n y% j3 Y5 u; `$ W) F% A q
廿载薪传启新章数智鸿献拓未来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简称“复旦数学学院”)今天举行学院成立20周年大会从1905年复旦公学的数学课堂埋下的智慧火种到1952年苏步青、陈建功等先贤擎起大旗在微分几何、函数论等领域拓荒奠基“复旦数学”逐渐成为响当当的名片4 X3 V8 {% A8 E0 R5 y4 H+ A
. k" s; m) I" x: ?
2005年面对数学学科各分支由分走向合的总趋势和数学与其他学科交叉及在工程技术中广泛应用的需求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应势而立,始终以探求真理为志业,将报国情怀融入数理经纬
0 f4 s- E: X& Z* T# F
* k; v% Z" b9 }- S站在建设中国特色国际顶尖数学学科的历史方位复旦数学人更当以“教育强国”为己任在基础研究“深水区”勇闯新路在交叉融合“无人区”开疆拓土" L5 B& W7 e% Z
* _" U2 \( ?1 U7 s& z
01机构筑基 廿载宏图展
0 v1 X# N( p h. D, J# j7 ^
7 c6 c3 @8 D1 A. w7 |3 i9 J# o! A复旦数学学科的起点最早可追溯到1905建校之初1943年,复旦创设数理系正式开始培养专门的数学人才- ?4 u; v" }, j
& \: Z/ J0 K) L- ]! g- v1 ^% G' j/ X▲复旦大学数理学系历任系主任李达、陈传璋、邓静华
" l% n3 k, P- t% D# L
+ ]# M* v. E/ c9 M; Y1952年院系调整复旦正式组建数学系苏步青、陈建功教授等一批教师在复旦建立起微分几何、函数论等研究方向一时英才汇聚、蔚为大观4 c; W- r9 G9 r5 A5 B; g
▲苏步青、陈建功▲苏步青教授与学生一起进行“船体放样”研究, L f3 a$ q' L9 L# z5 J* d# K
2005年时值复旦大学百年校庆复旦数学学院正式成立下设数学系、应用数学系、金融数学与控制科学系信息与计算科学系、概率与统计精算系、数学研究所等五系一所崭新蓝图渐次铺开
; b, D1 M, [( m* a
% Y9 [1 P3 n$ m, ]8 L U. f▲学院成立大会现场▲时任复旦大学王生洪校长与谷超豪院士为数学科学学院成立揭牌
1 x( \6 Y5 K5 z: c, v( P! P
+ J7 ~ @; x/ p4 V2010年在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谷超豪院士建议下,依托复旦大学的上海数学中心开始筹建,2012年揭牌奠基,致力于推动数学及其相关交叉科学的研究与应用发展,引进并培养了一批世界一流数学人才. Q& M/ v' q( ?8 ~/ m
$ ~+ u) S7 A0 q [▲上海数学中心揭牌暨奠基仪式
$ P7 s1 M! t! I6 Z/ h' P: ^9 m; r% _3 m) d/ z B6 ^
2015年,基于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交叉研究积累,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大数据学院相继成立3 C, Y* ?! z2 ?8 A& q" r/ `
- d/ d3 \! }: k/ L2020年10月,由科技部批准设立、依托复旦大学等高校建设的上海国家应用数学中心揭牌。2023年9月,复旦大学应用数学中心正式推进实体化运行建设
; d4 R8 o/ B- ?2 `0 k
% `$ \5 C* c" S, E▲上海国家应用数学中心揭牌仪式
2 z5 X( p/ [: ~5 U k, ^+ P+ ]/ x; X( `5 d# |- x
截至目前数学学院拥有1个国家应用数学中心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等多个重要基地、机构、平台与上海数学中心、应用数学中心一道共同支撑复旦数学学科再赴新程; R7 o8 O% O# G8 i
4 T: ?: f1 s% D02学科精进 专业标杆立' E( l! Q' g4 d: c6 R+ Q
+ S# I: X2 A+ v9 M
苏步青,陈建功,谷超豪,夏道行,胡和生,李大潜,洪家兴,陈恕行李骏,沈维孝……# z, B- W, a+ V9 o
3 O+ D& a3 R( M" j9 ]3 Z/ W: J
复旦数学学科先后有10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他们为开拓学科前路躬耕不辍为数学事业发展笃行不渝铸就了复旦数学的基因
( G' ]0 \4 r# v1 i- x
; ~, N8 w- w: B, E二十年来,学院全体师生秉承老一辈数学家的精神火种在院士群体的学术引领与新生代学者接续奋斗中持续谱写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辉煌篇章. U& s) P; G5 P
" y" Y4 E0 s8 i7 C0 g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数学学院首任院长洪家兴回忆学院建立之初便设定了总目标——“要建设世界一流的数学学科”
+ @' t; g' i. h- c J% ~0 ^- G S! \' t' a- [3 b0 @/ e
二十年砥砺前行复旦数学不断进取,追求卓越谱写多个历史上的“第一”$ ]- } c: j/ \9 q* Z7 q4 e' Z7 l
4 \7 s6 w6 G# X! `' Z/ r' k2007年,数学学科入选国家一级重点学科2015年,入选上海市高峰学科建设计划2017年,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学科2021年,建设成效评价7个指标均获评“显著”并再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0 c! _1 q4 g H0 N! ^! L
自教育部2002年开展学科评估以来,复旦数学前三轮全国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综合排名均名列第二,2017年第四轮评估获评A+学科,2022年第五轮评估续获佳绩。5 S7 |6 w2 V0 ]6 p5 k" Z1 ~+ e
) ~3 y. `5 R' n2 u$ Z# _二级学科方面数学学科包含基础数学、应用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计算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五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是全国最早具有数学学科全部博士点学科的单位$ u' t: m7 U& C1 |& P7 F
, z9 _( J+ _ q2 I( r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两个本科专业均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复旦数学学科全球声誉和排名稳步提升( I) h% ?+ r0 f* F' k3 i
k9 N( n( w3 ?) g$ [7 V
2009年学院获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这是继1960年获评“全国文教群英会”先进单位称号后再次获此殊荣
: F, m8 U% ?7 j" B @5 `▲获评 2009 年“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4 z- ]4 `- E7 k) O; i
8 D2 e$ D# c( |- e03科研攻坚 高峰勇攀登$ N+ f- S" X% J. _* [5 ^3 C
2 r* k# z1 {: W" C0 [, {) _+ _追求真理,勇攀高峰集智攻关、团结协作复旦数学学院坚持“四个面向”,在基础数学前沿领域与应用开发领域均有重要突破
9 X h9 }, j, f/ K# d, e/ l9 w6 `+ _0 T; J! O4 ~
2009年,谷超豪教授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5年,李大潜教授获国际工业与应用数学联合会苏步青奖。6 _; j( z C5 Y9 z$ y8 O0 R
: e* N+ Q& M) @2 }# P/ P) v9 O* N▲谷超豪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李大潜获国际工业与应用数学大会苏步青奖
- ~( [. o% \* `. ^; a
5 V) W: T2 I. i) e( }8 o. P4 v$ a建院至今,学院教师在国际数学领域四大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12篇
7 f' e$ e! d, C) c. v+ E+ R1 W4 O; F
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3项,获省部级奖项 15 项,获评发展中国家科学院数学奖,中国数学会华罗庚数学奖、陈省身数学奖、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苏步青应用数学奖、科学探索奖、阿里巴巴青橙奖等多项重要奖项1 d# y) F5 e2 M: H$ {
, q1 I, G" E7 x8 }6 B, \
▲洪家兴获华罗庚数学奖! ~1 T# w8 p) C6 ~* x
. [, ^2 n2 d( W5 d- @
陈恕行、傅吉祥等5位教授先后应邀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作报告,这些报告均代表了国际数学界最高水平。李大潜教授曾两次在国际工业与应用数学大会作特邀报告,彰显数学学院突出的科研创新成果与日益跃升的国际影响力" Q' t9 S, }+ }6 I6 z# O: F
& B" {' v' k, \7 R▲陈恕行参加国际数学家大会
3 @) B8 U% r" A& \# ]! ~0 y9 ~& Q! z: O s/ e
学院坚持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在若干重要前沿领域取得国际领先成果,开展智能电网、集成电路、优化算法、智慧医疗等科研攻关和成果转化,推动科技成果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 r) Y5 r E/ V. m( x0 f% O3 p x
4 g& g. k O$ | t学院积极举办中美数学会联合年会、欧亚应用数学大会等各类学术活动和会议,每年接待访问学者和出国交流百余人次,为国际数学界学术交流提供了重要平台
; \ g. E% D" ]( q9 y$ B( G3 i
9 n3 L0 X; K& Q5 \$ H$ D▲中美数学会联合年会▲代数几何学术年3 i# |& c! A9 N1 a, y
8 U) \/ h' j+ v" B* B04育才沃土 桃李天下芳
5 q! ?6 S/ b' E1 n4 N
3 ~! x* f2 S# F
1 O' V D: \7 J6 y& m- j1 X, m自成立以来,数学学院全面加强战略人才培育,积极引进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顶尖人才、活跃在国际学术前沿的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和极具发展潜力的青年英才
E* E/ }: n5 f4 F
& D( J \0 ~# @5 q* K) p- H学院现有教职工130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5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者32人次,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34人次,已形成一支结构合理、实力雄厚的高水平人才队伍5 ~: [6 `" {6 b2 x3 [5 p. Y
3 ?% W7 ]( c3 R. c学院聚焦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数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苏步青计划)”,加深和拓宽分析、代数、几何/拓扑三个基础方向,将学科前沿融入本科教学,为培养未来领军人才打下坚实基础6 S2 h C+ ]) @# f7 j" N
% ~6 U$ ]# i6 [/ A: @同时,积极推进本博融通培养方案,创新性推出8年制“理学学士+理学博士学位”的一贯制培养新范式,不断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
4 Y/ ?/ j) s2 @1 p9 `构建多元化国际交流体系组建中法应用数学国际联合实验室与日本京都大学共同发起东亚数学博士生论坛,选派优秀学生前往国外顶尖高校进行联合培养和短期访学9 T$ @' R T! u7 d7 Q" Q0 \* X
8 q+ A4 L2 H/ v/ W
▲2019 年东亚博士生论坛▲学生和菲尔兹奖获得者 Michael Atiyah、Alain Connes 近距离交流
# s5 s. H3 X3 h, F; I, o$ Q' t' y3 j' y: c$ O
二十年来,在一流数学教育培养下,一大批高素质、高水平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涌现而出学生在各类竞赛中屡获佳绩,包括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一等奖69个、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奖一等奖22项等,研究生共发表高水平论文超过3000篇
8 V/ l$ n# \6 U* ?
0 @9 p' Z% ^) K▲参加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参加第十届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参加 2023 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 p O; W8 ^; O3 w9 I3 o$ m
( r: j+ M q/ i9 s% n. d05鸿猷新章 锚定一流志0 m8 ~7 i0 w+ x+ e( c- F8 k$ e
- K# ?4 i/ ~1 R# q; {* }
苏步青教授始终把党的事业作为行动出发点,“把个人的奋斗融入到党的事业中”。谷超豪教授将科研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起来,一生中三次转变学术方向。李大潜教授强调“无论取得多大的成就,都是为人民服务”: f/ j% @6 @3 k: Y
' L7 K- g3 u: Q" ? K- ? Z6 |
老一辈复旦数学人心系国家,在时代大潮中勇担重任,光荣的红色基因是复旦数学的宝贵财富
% g1 i. E; ?+ F: E' n6 t
! n) k( @; w4 n7 O( _▲2021年7月,位于复旦玖园的苏步青旧居修缮一新,全新亮相▲谷超豪先生铜像揭幕仪式
6 d4 W/ q/ G& `. A" ?5 v5 v+ v9 _! R" j6 Z, Y$ Z' Z
作为青年一代数学学院青年研究员,李颖洲从小听老先生们的故事长大“坚定了我对复旦数学学院的选择”
2 ^" a0 y( V9 r! h4 T* L8 q- S0 z& d0 N5 @/ Q
站在二十周年的新起点,学院以造就“干细胞式人才”为目标,引育并举壮大战略人才力量,赓续传承复旦数学精神。
1 J- z4 ^: p7 @& ]* ]面向学科重点和科技前沿,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研究,建设高水平数学科学研究新高地,攻坚“大问题”,铸成“大成果”。
, r) y) i* G S+ c$ l推动高水平国际交流合作布局拓展世界一流数学学科合作伙伴全方位扩展国际学术影响力开拓世界一流数学学科建设新格局。$ o3 [. U8 u0 f# ]; ~8 |; g# n
1 w* r. G8 x, d; I7 R! B' D
“敢有豪情凌旧韵,能无采笔写明时?”恰如苏步青先生诗句所言,复旦数学人将继续踔厉奋发、勇立潮头,探索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和复旦特点的人才培养体系,向着建成世界一流数学学科奋勇前行。 |
|